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42篇
特种医学   6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CTA)探究血压正常者与高血压病人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内径的差异,为早期筛查与诊断高血压病人主动脉根部相关疾病提供数据支持。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6月因疑诊冠心病行CCTA检查的971例病人。其中既往明确诊断为高血压者694例,男388例,平均年龄(53.7±10.3)岁;女306例,平均年龄(58.9±8.5)岁。血压正常且无高血压病史者277例,男165例,平均年龄(52.8±10.1)岁;女112例,平均年龄(58.8±6.8)岁。选用CCTA中心脏收缩期影像,测量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4个层面(即主动脉瓣环层面、瓦氏窦层面、窦管交界层面和升主动脉于肺动脉分叉层面)上的管腔内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不同性别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间各个内径测量值的差异。结果血压正常的男性主动脉瓣环短径和长径、瓦氏窦最大内径、窦管交界处内径均高于女性(均P0.05),升主动脉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和女性高血压组的升主动脉内径均高于血压正常组(均P0.05),而高血压组和血压正常组间主动脉瓣环长径、短径,瓦氏窦最大内径,窦管交界处内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高血压可以引起升主动脉的显著扩张。  相似文献   
2.
影像学诊断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像学诊断先天性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LMCAA)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LMCAA患者,男3例、女3例,1例成人、5例婴幼儿。6例均接受超声心动图、多排螺旋CT(MDCT)及心血管造影检查。结果 1例超声提示左冠状动脉内径偏细,起源显示欠清晰,不除外左冠状动脉异常起源于肺动脉;1例超声提示左冠状动脉近段发育细,似壁内走行、开口狭窄;另4例超声仅提示二尖瓣脱垂并大量反流,冠状动脉未探及异常。5例经MDCT明确诊断为左冠状动脉主干闭锁,1例不除外左冠状动脉主干开口重度狭窄或闭锁。6例经心血管造影检查均明确诊断为LMCAA。结论 LMCAA属罕见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可提示该病;CT对多数患者可明确诊断;心血管造影检查是诊断LMCAA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主动脉瓣和(或)升主动脉置换手术后,主动脉根部-右心房耳分流术患者的CT影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主动脉根窦部手术且同时行右心房耳人工造口分流术的87例患者,术后采用电子束CT(EBCT)或16、64层CT扫描机行非心电门控连续容积增强扫描,扫描范围自主动脉弓上水平至左、右髂动脉分叉处.86例患者于术后2~20d内行首次CT检查,1例术后15年行CT检查.结果 87例患者CT均明确诊断主动脉血管吻合口漏,异常血流经右心房耳口引流入右心房.少量分流25例,中量分流47例,大量分流15例(其中1例患者术后15年升主动脉周围大量对比剂外溢,右心房、室明显增大).术后复查CT超过2次的患者37例,其中10例随访期内见少至中量分流漏口消失,8例少量分流较前减少,14例少至中量分流较前无明显变化,5例中量分流者3个月后复查分流较前增加.结论 右心房耳分流术患者CT为首选检查手段,可明确分流情况且定量分类,根据其影像特点可为临床提供治疗依据,亦是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CT检查设备的更新和扫描方法的改进,心血管CT检查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心血管CT作为一项无创检查,既安全、简便又相对廉价,与超声优势互补,其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的需求,辐射剂量进一步降低,安全性大为提高。CT具有的较高空间分辨率和强大的三维后处理技术,弥补了超声对心腔外和冠状动脉畸形的诊断缺陷,其作为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的术前检查日益受到重视。本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成果,简要总结心血管CT检查在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中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为临床进一步的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2008年5月—2009年5月在本院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80例,男性38例,女性42例,年龄2~6岁。患儿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疱疹、疼痛、流涎等症状,均无脑炎?肺水肿和心肌炎等并发症。将患儿随机分为思密达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儿年龄、性别、病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治疗方法思密达组:将思密达1袋(3 g)加温水约10 mL调和成糊状用棉棒蘸取,涂于口腔溃疡处,每日3次,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47岁,间断胸闷8年,加重半个月.8年前夜间睡眠时出现胸闷,无胸痛,无其他症状.2009年10月5日凌晨再次出现乏力、胸闷而就诊.一般情况良好,体检无明显阳性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仪提示甘油三酯高于正常(2.06 mmol/L).超声见左心房内径38 mm,左心室内径50 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为78%.静息状态下心内结构及血流未见明显异常.胸部X线平片未见异常.患者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吸烟、饮酒史,无肥胖史.  相似文献   
7.
心脏CT研究进展:2010年第96届北美放射学会年会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的第96届北美放射学会(RSNA)年会主题是"个性化医疗:追求卓越(personalized medicine:in pursuit of excellence)".其内涵包括了个性化影像学方法的优选应用和个性化扫描方案的应用.CT检查技术因为有辐射,应该进一步推广个性化扫描方案,从而有效降低辐射剂量. 本届RSNA在CT设备和成像技术方面没有新的突破,以通用电气(GE)公司的"宝石CT"(discovery HD-750)、西门子公司的二代双源CT(definition flash)、飞利浦公司的128排CT(brilliance iCT)和東芝公司320排CT(aquillion one)为代表的CT设备,仍然在各自的技术领域保持领先.基于上述设备的临床应用更加成熟,某些新技术也取得了进步,今年的科研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新疆维吾尔族(维族)与汉族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64排螺旋CT特征与冠心病危险因素,探讨2个民族冠心病发病可能原因。方法:同期64排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的维族患者152例及汉族患者304例,分析其斑块成分、部位、血管狭窄程度及梗阻性斑块(狭窄≥50%的斑块)累及冠状动脉的分支数,并采集患者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及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吸烟史、家族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维族冠心病患者斑块发生率高于汉族(P<0.05),斑块发生在回旋支的比例高于汉族(P<0.05),斑块引起管腔中、重度狭窄比例高于汉族(P<0.05),梗阻性斑块累及多支比例高于汉族(P<0.05);2个民族斑块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族冠心病患者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P<0.05),2个民族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史、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个民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存在差异,维族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病变程度较汉族重,可能与维族体质量指数高于汉族有关。  相似文献   
9.
重度的颈动脉狭窄是心脏手术如瓣膜置换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手术期发生脑卒中并发症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伴发率约为12%,目前国内尚未见瓣膜病合并颈动脉狭窄伴发情况的有关报道。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夹层合并急性肺栓塞五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总结主动脉夹层(AD)合并急性肺栓塞(PTE)的发病情况,分析AD合并PTE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的合理性。方法:我院2002~2006年共收治AD患者1094例,其中5例合并PTE。除临床症状、体征和常规检查外,AD和PTE均经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T)确诊。结果:5例AD合并PTE患者发病年龄为44~67岁,3例初诊误诊,AD合并PTE占AD患者的4.6‰。5例均为多发PTE,皆累及右肺动脉主干或其分支,其中4例同时累及左肺动脉或其分支。3例给予低分子肝素和(或)华法林抗凝治疗。5例患者出院后(1~45个月)电话随访,3例日常活动无明显不适,两例失访。结论:AD误诊率较高,AD合并PTE比较罕见,占AD患者的4.6‰。AD患者出现呼吸困难或低氧血症时应警惕PTE,但需与夹层血肿或者夹层内血栓压迫右肺动脉等情况鉴别。对于夹层病情相对稳定、无外科手术指征或其他合并症的情况下,可给予抗凝治疗,推荐控制INR1.8~2.0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