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评价含钆的MR对比剂进行双源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CTPA)用于诊断肺栓塞的可行性.方法 (1)用不同稀释浓度的碘对比剂和钆对比剂进行体外双源双能量CT成像,测量不同管电压条件下各样本的CT值.(2)10只新西兰大白兔以3和5 ml/kg分2组注射含钆对比剂进行双能量CT扫描,测量不同管电压下肺动脉的强化值.6只家兔在次日经股静脉注射明胶海绵栓子制作急性肺栓塞模型,2h后行双能量CT扫描.分别于2次扫描前经耳缘静脉或股静脉抽血2~3 ml行肾功能检查.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用于分析不同组别肺动脉强化值的差别.结果 (1)同含碘对比剂相似,80 kV管电压条件下含钆对比剂的CT值高于140 kV和平均加权120 kV.(2)在管电压分别为140、80、平均加权120 kV时,双能量CT定量测量显示5 ml/kg组家兔主肺动脉[CT值分别为(463.1±118.0)、(664.2±188.0)、(522.9 ±137.7) HU]和肺动脉1级分支[CT值分别为(445.1 ±82.3)、(606.7 ±207.2)、(493.4±117.3)HU] CT值均高于3 ml/kg组[主肺动脉CT值分别为(258.1±55.1)、(384.0±92.3)、(295.4±73.6) HU,肺动脉1级分支CT值分别为(245.0±73.2)、(309.1 ±94.2)、(263.8 ±78.5) HU;P值均<0.05].80 kV图像肺动脉主干和1级分支的CT值明显高于140 kV和平均加权120 kV(肺动脉主干:F =6.004,P=0.005;1级分支:F=4.374,P =0.018).6只栓塞组家兔CTPA显示两下肺动脉强化突然截断,对应的钆图显示钆含量降低,表现为蓝色伪彩色,正常非栓塞肺组织表现为红黄色伪彩色.3和5 ml/kg组肌酐增加率分别为6.7%和20.6%.结论 含钆MR对比剂具有与含碘对比剂相似的X线衰减特征,可用于对比增强的双能量CT肺成像中,同时提取出的CTPA以及显示肺灌注信息的钆图能够用于肺栓塞的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瘤影像学特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瘤的影像学资料,并与病理学特征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肿瘤位于侧脑室6例,透明隔区2例,主要呈椭圆形,边界清楚。大小约1.5~4.0cm。T1WI、T2WI呈等信号3例,5例呈等长T1、等长T2信号,DWI呈略高信号。增强后肿瘤无强化3例,轻度强化5例,其中4例伴有小囊状改变,1例伴有梗阻性脑积水。病理上肿瘤细胞乏血供并富于胶质纤维,兼有室管膜及星形细胞双重特性,同时伴有微囊形成。结论:室管膜下瘤MRI表现较为典型,有利于术前诊断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利用CT筛查肾病综合征患者静脉血栓栓塞事件的发生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5月-2012年8月974例患者行双能量CT肺动脉成像(CTPA),其中451例肾病综合征患者(包括66例儿童)进行了肺肾联合双能量CT扫描以筛查肺栓塞和肾静脉栓塞。153例患者同时进行了下肢超声检查用于筛查深静脉血栓。记录肺栓塞、肾静脉栓塞、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及其相互关系。结果:177(39.2%)例患者至少有一个静脉血栓栓塞事件,其中以肺栓塞最常见(149/177,84.1%),76例肺栓塞患者合并肾静脉栓塞,孤立性肺栓塞54例。大多数肺栓塞患者(118/149,79.2%)无临床症状。106例(106/451,23.5%)例患者有肾静脉栓塞,26例(26/153,17.0%)患者有深静脉栓塞。儿童患者静脉血栓事件发生率(13/66,19.7%)低于成人(164/385,42.6%)。在组织学证实的肾病类型中,膜性肾病最常伴有静脉血栓事件(72/153,47.1%)。结论:肺栓塞是肾病综合征患者最常见的血栓并发症且大多是无症状的,常伴有肾静脉血栓或孤立发生,因此对本病的可疑静脉血栓患者的筛查是需要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CT冠状动脉成像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它的高辐射剂量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降低CT冠状动脉检查的辐射剂量有重要的社会意义。文中探讨基于患者BMI调节管电压的前瞻性大螺距CT冠状动脉成像(CT coronary angiography,CTCA)的可行性。方法选取102例患者并行CTCA检查,其中实验组(72例)采用基于BMI调整管电压,BMI<23 kg/m2者选择70 k V,BMI 23~25 kg/m2之间者选择80 k V,BMI>25 kg/m2者行自动管电压选择技术;对照组(30例)采用120 k V前瞻性序列心电门控技术行CTCA。评估并比较2组的主观和客观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实验组右冠状动脉CT值高于对照组[(562.2±152.3)HU vs(399.6±61.3)HU];实验组左冠状动脉主干CT值高于对照组[(571.1±159.5)HU vs(380.3±46.2)HU];实验组前降支CT值高于对照组[(559.4±140.9)HU vs(356.0±39.7)HU];实验组回旋支的CT值高于对照组[(553.0±168.6)HU vs(348.9±52.3)HU],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实验组右冠状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和回旋支的对比噪音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主观图像质量的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604)。实验组的有效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0.5±0.5)m Sv vs(4.5±1.3)m Sv,P<0.001]。实验组相比于对照组120 k V前瞻性序列扫描CTCA辐射有效剂量降低了88.9%。结论基于患者BMI调节管电压的前瞻性大螺距CTCA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双源CT双能量扫描肺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7年5月至8月临床怀疑肺部疾病的连续54例患者行肺部增强双能量扫描,按照肺部不同病变分为4组:正常组、渗出性病变组、肿块性病变组和肺栓塞组.分析不同组别之间双能量CT灌注成像的表现.结果 正常组14例,肺部双能量灌注成像表现双侧肺部灌注对称,未见明显差异.渗出性病变组10例,表现为局部灌注量降低;肿块性病变组27例,因为发生位置不同肺部灌注成像表现各异,外周性肿块表现为局部肿块区域的灌注缺损,而中央型肿块因为累及肺门血管而表现为肺段性灌注降低区或缺损区.肺栓塞组3例,表现为肺栓塞区域的灌注缺损或稀疏.结论 利用双源CT双能量扫描可以观察肺的灌注状态,尤其有利于评价中央型肺癌和肺栓塞患者肺灌注的异常.  相似文献   
6.
双源CT诊断冠状动脉瘘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 患者女,35岁.因心慌、胸闷2月余入院.查体:心尖搏动在左第五肋间锁骨中线内侧0.5cm处,不弥散,未及明显震颤,心界增大,心率80次/min,律齐,胸骨右缘第二瓣膜区可闻及Ⅲ/Ⅳ级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7.
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骶尾骨侧位摄影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骶尾骨的常规X线检查方法不能够满足临床要求.文中通过与常规X线比较,探讨X线数字断层融合技术在骶尾骨侧位摄影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30例外伤致骶尾骨疼痛的患者均行普通X线平片及断层融合成像.评价2种成像技术所获得的骶尾骨图像质量及骶尾骨异常诊断情况. 结果:30例患者中,断层融合成像和普通X线的优质图像率分别为93.3%和53.3%(P=0.0001).断层融合成像技术发现10例骶尾骨骨折和(或)脱位的患者中,普通X线平片仅确诊2例,漏诊7例,1例怀疑骨折. 结论:X线断层融合成像技术可明显改善骶尾骨侧位影像质量,且价格低廉、辐射剂量低,有望成为骶尾骨外伤患者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患儿 男,8岁.右下肢疼痛不适1个月,呈渐进性加重.体检:右下肢轻微肿胀、疼痛,右大腿压痛明显,表浅静脉未见曲张.关节无红肿,活动自如.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门诊行右股骨下段肿块穿刺活检术,病理提示:右侧股骨下段异样骨质,考虑骨肉瘤.双侧膝关节平片提示:右侧股骨远侧干骺端及股骨下段骨髓腔内见"磨玻璃"样及"絮"状瘤骨;可见骨膜反应,远端中断,Codman三角形成;周围软组织明显肿胀,内见"絮"状瘤骨.右侧髌骨,胫、腓骨近侧千骺端及胫骨二次骨化中心见"絮"状及"象牙质"样瘤骨,关节面光整(图1、2).左侧股骨远侧干骺端、胫骨近侧干骺端及二次骨化中心见"象牙质"样瘤骨(图3、4).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双源CT双能量肺灌注成像(DEPI)与核素肺灌注显像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的价值.方法 24只家兔,20只采用股静脉入路注射明胶海绵制成急性肺栓塞模型,另外4只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栓塞后2 h行DEPI及核素肺灌注平面显像.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两种方法在肺叶基础上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准确性.比较增强DEPI图像上栓塞区与正常肺实质的CT值和强化值(Overlay值).结果 对照组DEPI图像表现为大致均匀的黄红色伪彩,栓塞后栓塞区肺灌注图像表现为灌注缺损,核素肺灌注显示栓塞区放射性稀疏或缺损;DEPI和肺灌注平面显像诊断肺栓塞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7.50%、95.24%、100%;67.50%、81.25%、64.29%、83.33%.增强后栓塞区和非栓塞区CT值及强化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核素肺灌注显像相比,DEPI诊断实验性急性肺栓塞有更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10.
多层螺旋CT对肺栓塞影像表现及与其严重性关系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多层螺旋CT肺栓塞影像表现及与其严重性的关系.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4例临床诊断肺栓塞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测量心血管参数:主肺动脉直径、右心室短轴最大径(RVMSA)、左心室短轴最大径(LVMSA)及RVMSA/LVMSA比值,计算CT肺动脉成像(CTPA)阻塞指数,评价CTPA上栓子的形态和与双能量CT(DECT)上灌注缺损的关系及CTPA阻塞指数与心血管测量参数的关系.结果 104例中,32例因图像丢失(n=10)、CTPA图像欠佳,不满足测量要求(n=9)或未行CTPA检查(n=13),故只对72例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评价.完全闭塞型肺栓塞DECT表现为整个肺叶灌注降低或某个肺段灌注缺损,部分闭塞型DECT表现为灌注降低或正常.CT阻塞指数与心血管测量参数具有一定的相关性(P<0.05),以CT阻塞指数与RVMSA/LVMSA比值相关性最高(r=0.519,P<0.001).结论 肺灌注异常与否取决于肺动脉栓塞的程度;CT肺动脉阻塞指数可用于评价肺栓塞的严重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