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梁汉钦 《中国药房》2012,(6):539-542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细菌分离和耐药性的变迁特点。方法:调取我院2008-2010年抗菌药物的出库数据,采用金额排序法、用药频度排序法对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我院抗菌药物使用总金额逐年增长;同期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3年均检出耐万古霉素的粪肠球菌菌株,但尚未见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菌株出现;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整体呈上升趋势。结论:我院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呈正相关,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较严重,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合理应用可能减缓细菌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2.
我院2009-2010年抗菌药物使用与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懿珍 《中国药房》2012,(10):905-907
目的:了解我院近2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及病原菌耐药性变化,探讨抗菌药物用量与细菌耐药性变迁间的相关性,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收集、统计、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2009-2010年临床各类标本培养分离出的病原菌分布、构成和耐药性及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用药频度(DDDs)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年共分离出197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67.98%,革兰阳性球菌占31.21%,真菌占0.81%;分离率位于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DDDs排名前20位的抗菌药物中有12种DDDs增长,尤以头孢西丁和头孢他啶的DDDs增长迅速;多重耐药菌株分离率及耐药率也以不同程度逐年上升。结论:随着第3代头孢菌素和头霉素类药的大量使用,我院细菌耐药率逐年上升,需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分级使用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3.
根据某院3年间医院药品库存管理系统的药品管理记录,计算药品用药频度( DDDs);对3年间临床分离的常见病原菌,采用法国生物梅埃公司生产的VITEK-Ⅱ全自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进行鉴定分析,根据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 CLSI)标准判断结果结果3年间头孢唑林钠的DDDs均排在首位;临床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常见细菌对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随着广谱头孢菌素类药物临床使用量的减少,该院细菌耐药率有着减缓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我院3673株临床分离菌与药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应用与病原菌耐药现状,探讨抗菌药物用量与细菌耐药性变迁之间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收集、统计对比分析2007-2008年住院部常用抗菌药物应用频度与病原菌的耐药率。结果 2a来,11种抗菌药物应用频度(DDDs)增长迅速,增长率〉20%。病原菌监测结果显示标本阳性率55.88%,其中革兰阴性杆菌56.39%,革兰阳性球菌13.58%,真菌28.65%,主要分布于呼吸道、泌尿道、皮肤与组织。分离率排序前5位的病原菌分别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多药耐药菌株分离率及耐药率以不同程度逐年上升。结论需要加强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管理与细菌耐药谱的监测,延缓及防止细菌耐药菌株的产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住院患者注射用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和细菌耐药性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利用Excel对我院2009-2011年住院患者注射用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进行汇总、分类、排序;用Vitek-2微生物分析系统对临床分离菌株进行鉴定及药敏试验,对细菌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氨曲南、环丙沙星DDDs2011年比2010年环比下降分别为32.6%、61.4%、63.2%、41.1%、69.6%,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对其耐药率也下降(平均耐药率降幅>37.0%);肺炎克雷伯菌对环丙沙星的耐药率2011年比2010年环比上升38.1%;鲍曼不动杆菌对氨曲南的耐药率变化不大,2010-2011年分别为87.6%、88.0%。结论:某些细菌的耐药率与抗菌药物DDDs有一定关系。实行轮换使用不同抗菌药物是遏制细菌产生耐药性以及恢复药物敏感性的简单易行而又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细菌耐药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6.
辛瑾琛 《今日药学》2012,22(5):303-305
目的 调查广东省中医院呼吸内科临床常见分离菌对抗生素耐药性3年间的变迁.方法 药敏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依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制定的各年度版本标准判定结果,数据分析采用WHONET5.3软件,对3年间的资料作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 2008 ~2010年共收集非重复分离菌1660株.分离率排前三位的为铜绿假单胞菌(22.65%)、肺炎克雷伯杆菌(10.96%)、嗜麦芽窄食单胞菌(8.13%).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分离率有上升趋势,未发现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3年来分离出非发酵菌主要为铜绿假单胞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其中铜绿假单胞菌3年来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逐年下降,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菌株较多,且逐年增加,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普遍较高.3年来分离出来的肠杆菌科细菌主要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其中ESBLs阳性菌株每年所占比例都超过50%.3年来肺炎克雷伯菌的分离率呈上升趋势.大肠埃希菌分离率呈下降趋势.肠杆菌科细菌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曲松的耐药率普遍较高.结论 肺炎克雷伯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上升,非发酵菌的分离率上升但耐药率下降,其中鲍曼不动杆菌仍然普遍耐药,细菌总体耐药变化符合国内耐药监测变化的趋势但有本院的特点,监测结果对抗菌药物的选择和医院感染的控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我院2007–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分离及耐药性变化和常用抗菌药使用频度。方法:采用API鉴定细菌,K-B纸片扩散法测定抗菌药物敏感性,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限定日剂量(DDD)法分析常用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结果:我院2007–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离率由4.26%上升至5.10%;鲍曼不动杆菌对多种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头孢菌素类耐药率增幅最大,头孢呋辛由25.18%上升到81.15%,亚胺培南由11.37%上升到29.11%;抗菌药物的总DDDs逐年增加,12种常用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的年总DDDs值增长了34.30%,以一代头孢增长最高为143.75%;碳青霉烯类增长了63.33%;单环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物比2007年增长了61.78%;喹诺酮类药物中左氧氟沙星DDDs呈负增长,2009年下降最多为29.98%。结论:除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考察鲍曼不动杆菌在2006-2010年间耐药性趋势的变迁,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美国MicroscanAS-4自动细菌鉴定仪,对2006-2010年间送检的标本中检出的292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进行分析。结果:5年间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增加,分别为3.46%,3.73%,3.66%,3.76%,4.95%;对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株由25%上升至56.8%;并检出泛耐药菌株的鲍曼不动杆菌。结论:密切关注鲍曼不动杆菌耐药趋势,加强检测,准确掌握其耐药变迁,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上海市某医院抗菌药物使用量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统计和分析2010-2011年间医院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强度(DDDs)及主要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结果2年间临床选择以头孢霉素类、喹诺酮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类等抗菌药物为主,DDDs变化大的有头孢呋辛钠、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钠-舒巴坦钠等常用药物(DDDs降幅〉30%)。2011年大肠埃希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呋辛钠耐药率下降明显(P〈0.05),大肠埃希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下降也十分明显(P〈0.01)。其他临床常见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有超过50%的品种呈下降趋势。结论抗菌药物DDDs与细菌耐药性有一定相关性。医院应积极开展细菌耐药性监测,调整药物品种结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有利于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我院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变迁情况,及其与常见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性,为治疗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法国VITEK-2 Compact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对细菌进行培养鉴定及药效试验,监测2012-2016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并对其耐药率变迁性与同期医院常用抗菌药物用药频度的相关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2-2016年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升高,重症监护室(ICU)检出率最高,其对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呈逐年升高趋势(P<0.01),除头孢哌酮/舒巴坦外,鲍曼不动杆菌对包括亚胺培南在内的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均超过50%以上。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性变迁与亚胺培南的用药频度呈明显正相关(r=0.919, P=0.027),但对其他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与其用药频度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我院需要针对ICU和呼吸内科等重点科室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监测和防控,建议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严格限制和规范使用亚胺培南以降低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本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本院2010年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用药频度(DDDs)及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青霉素类、大环内酯类药物的DDDs排在前3位。DDDs排序列前20位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5种,头孢羟氨苄的DDDs最高,其次是头孢呋辛。本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77.6%,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16.5%。最常见的菌种是肺炎克雷伯、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结论:医院应加强抗菌药物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细菌耐药性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我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K-B法进行药敏分析,并按CLSI标准判断病原菌耐药性,对用药频度(DDDs)以及检出细菌耐药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DDDs变化较大,注射用左氧氟沙星使用明显上升。2007、2008年一季度医院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71.43%和68.26%。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耐药株。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和关罗培南均高度敏感,耐药率低于13%。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耐药率较高(〉60%)。两年度细菌耐药情况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细菌耐药性仍呈增长趋势。结论: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病原菌的耐药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3.
王霞  王晨 《中国药房》2012,(38):3590-3593
目的:了解我院2008-2010年病原菌分布和细菌耐药变迁及抗菌药物应用情况,为临床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病原菌耐药情况及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结果:共分离出318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占55.63%、革兰阳性菌占27.40%、真菌占16.95%,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以大肠埃希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最为常见。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头霉素类药用量始终位于DDDs排序的前3位。结论: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加强细菌耐药监测工作,根据病原菌种类及药敏试验结果选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2008-2010年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细菌耐药性。方法对2008年5月-2010年3月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评估药物使用的合理性及细菌耐药性。结果第1年度抗菌药物金额百分比为16.2%,第2年度抗菌药物金额百分比为15.7%。第1年度抗菌药物DDDs值排序分别为头孢曲松、头孢唑林、青霉素、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第2年度抗菌药物DDDs值排序分别为头孢唑林、头孢曲松、青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头孢他啶等。4种主要耐药细菌为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且其对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噻肟、头孢他定、头孢曲松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呈整体上升趋势。结论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严重的细菌耐药性,需加强抗菌药物的使用管理。  相似文献   

15.
邓玉琴  霍丹  朱长太  吴婷婷 《中国药房》2012,(42):3974-3977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使用情况及医院分离的革兰阴性菌耐药分布,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以及有效控制院内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09—2011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与医院感染中革兰阴性菌的耐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的约定日剂量(DDD)法分析各种抗菌药物的用药频度(DDDs),再根据当年的药敏试验结果分析两者间的相关性。结果:抗菌药物的DDDs在2009—2010年逐年上升,在2011年又呈下降态势。β-内酰胺类药的DDDs在3年中一直占主导地位,氟喹诺酮类药的DDDs3年中逐年降低,氨基糖苷类药和亚胺培南的DDDs3年中逐年增加。革兰阴性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不断增加,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细菌耐药与抗菌药物的过多使用有直接关系;应加强对医院感染中病原菌的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尤其要控制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第3代头孢菌素以及亚胺培南在我院的使用量。  相似文献   

16.
魏凌 《中国药事》2011,25(11):1155-1157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应用及临床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ATB药敏试条法进行药敏试验,并按CLSI标准判断病原菌耐药性,对用药频度(DDDs)以及检出的细菌耐药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我院抗菌药物DDDs变化不大,其中喹诺酮类药物的几个品种使用频度较高,2008、2009年医院感染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分别占69.66%和74.19%。葡萄球菌属中未发现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耐药株。各种肠杆菌科细菌对亚胺培南均高度敏感,耐药率低于7%。两年度细菌耐药情况虽有波动但变化不大,革兰阳性菌耐药率略有降低,而革兰阴性菌耐药率则小幅上升。结论医院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病原菌的耐药监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的应用情况及细菌分离和耐药的变迁特点。方法:调取我院2008~2010年抗菌药的出库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分析抗菌药的应用情况,同时采用API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药敏卡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喹诺酮类和大环内酯类的用药频度逐年增加,第2、4代头孢菌素的用药频度也呈现逐年增加趋势,广谱青霉素、第1、3代头孢菌素和含B内酰胺酶抑制药复方制剂的用药频度保持平稳。同期分离的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逐年递增,葡萄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比较严重,需引起重视.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细菌的耐药现象比较严重,应限制广谱抗菌药的应用,以延缓细菌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18.
肿瘤医院抗微生物药物应用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细菌耐药情况。方法:对我院2007年抗菌药物的销售金额、药敏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青霉素类列我院抗菌药物销售金额排序的前3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哌拉西林+舒巴坦、莫西沙星的用药频度最高;多种致病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产生高耐药率。结论:应根据病原菌种类及细菌药敏试验选择用药。  相似文献   

19.
林彩婵  郑艳芬  陈升  叶泳珊 《中国药房》2010,(22):2046-2048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住院药房2008年抗菌药物的消耗量、用药频度(DDDs)及病原菌耐药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头孢菌素类、喹诺酮类、青霉素类药的DDDs排在前3位。DDDs排序列前20位的抗菌药物中,头孢菌素类占6种、喹诺酮类占5种,头孢噻肟的DDDs最高,其次是左氧氟沙星。我院临床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9.1%),其次是革兰阳性菌(占28.3%)。最常见的菌种是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大肠埃希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株和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检出率分别为58.2%和52.9%。MRSA和MRCNS检出率分别占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74.4%和70.7%。结论:我院细菌耐药情况较严重,应加强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和细菌耐药监测工作。  相似文献   

20.
邓丽菁  毕津莲  李湘斌 《中国药房》2010,(38):3572-3575
目的:了解我院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及细菌分离和耐药率的变迁特点。方法:调取我院2006~2008年抗菌药物的出库数据,采用限定日剂量法分析抗菌药物的应用情况,同时采用API半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及药敏卡进行病原菌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3年中,第1、2代头孢菌素和其它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消耗数量逐年增加,而第3代头孢菌素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应用率逐年降低;同期临床分离的细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76.2%~78.8%),大肠埃希菌对第3代头孢菌素和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的耐药率有下降趋势。结论:我院临床分离的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现象较严重,限制广谱抗菌药物的应用可能减缓细菌耐药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