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癫痫患儿拉莫三嗪血药浓度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60例服用拉莫三嗪的癫痫患儿进行拉莫三嗪血清稳态药物浓度测定,分析其血药浓度与族别的关系。结果:在推荐剂量1~5mg/(kg·d)范围内,相同条件下,不同族别组患儿拉莫三嗪血清药物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推荐剂量范围内,新疆地区维吾尔族、汉族癫痫患儿拉莫三嗪血清药物浓度与族别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ATP结合盒转运蛋白B1(ABCB1)C3435T与T2677G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及回族血脂异常患者中的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方法检测311例维吾尔族、409例汉族及53例回族血脂异常患者的ABCB1 C3435T与ABCB1 T2677G基因多态性,分析不同民族间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 维吾尔族与汉族血脂异常患者ABCB1C3435T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回族血脂异常患者ABCB1 C3435T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吾尔族与汉族血脂异常患者ABCB1 T2677G基因型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疆不同民族血脂异常患者ABCB1基因多态性分布具有差异性.在研究ABCB1与他汀类药物疗效相关的机制时,民族差异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癫(癇)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脑部神经元反复的、自限性、过度的和/或超同步化电发放,导致一过性脑功能障碍疾病.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癫瘸的患病率为5‰[1-2].据报道[3-4],我国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较大规模的癫瘸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癫(癇)的患病率及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致病因素主要为产前及围产期因素、遗传因素或代谢障碍、中枢神经感染及热性惊厥和颅脑外伤、脑部肿瘤、近亲结婚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汉族癫痫患儿拉考沙胺(lacosamide,LCM)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方法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100例维吾尔族癫痫患儿和194例汉族癫痫患儿的血药浓度,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运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分析患儿血药浓度和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维吾尔族患儿的LCM癫痫治疗有效率显著低于汉族患儿(65.00%和78.68%,P<0.05)。维吾尔族患儿的LCM血药浓度显著高于汉族患儿[(7.13±2.88)μg·mL–1和(6.27±2.53)μg·mL–1P<0.05]。维吾尔族、汉族有效组患儿接受LCM单一治疗的比例显著高于无效组,接受LCM合并细胞色素P450酶诱导剂治疗的比例显著低于无效组(P<0.05)。维吾尔族、汉族癫痫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9.00%和36.60%,发生不良反应的维吾尔族患儿的LCM血药浓度显著高于未发生不良反应组患儿[(8.20±3.60)μg·mL–1和(6.70±2.43)μg·mL–1P<0.05]。结论 临床使用LCM治疗不同民族癫痫患儿的过程中,有必要监测LCM稳态谷浓度,以提高疗效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新疆维吾尔族、汉族癫痫患儿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LEV)血药浓度与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之间的相关性及差异性,同时预测可获得最佳疗效的LEV稳态谷浓度(steady valley concentration,Css)。方法 采用UPLC测定300例口服LEV的癫痫患儿的Css,分析族别对LEV Css的影响;观察其疗效和不良反应,并运用Logistic回归和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分析维吾尔族、汉族癫痫患儿血药浓度与疗效的关系。结果 LEV的浓度剂量比(concentration-dose ratio,CDR)结果显示其在维吾尔族、汉族患儿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组患儿在0~4岁年龄组的CDR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的LEV给药剂量和血药浓度均呈正相关,其中维吾尔族患儿组的相关性(r=0.628,P<0.01)优于汉族患儿组(r=0.545,P<0.01)。2组患儿LEV治疗有效率分别为78.43%,81.63%。2组患儿LEV治疗有效组与无效组的LEV Css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4.07~30.88 mg·L-1)内,2组患儿LEV Css与疗效呈正相关。2组患儿中Css对于疗效的预判准确性均强于给药剂量。当维吾尔族患儿Css ≥ 13.15 mg·L-1和汉族患儿Css ≥ 9.28 mg·L-1时,其临床疗效均可得到更好的保证。结论 新疆维吾尔族、汉族癫痫患儿LEV血药浓度和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之间既存在相关性又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性,通过监测LEV Css可以提高临床疗效、避免不良反应,并为新疆癫痫患儿制订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白三烯C4合成酶(LTC4S)基因A-444C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在新疆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儿中的分布频率,并比较其与不同种族支气管哮喘患儿间的分布差异,为制定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儿哮喘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荧光染色原位杂交方法检测190例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儿的LTC4S A-444C基因多态性,并与国内外不同种族支气管哮喘患儿的该位点基因多态性进行比较,分析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间是否存在差异性。结果:190例新疆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儿中,LTC4S A-444C三种基因型CC、AC和AA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8%、49.0%和44.2%;A、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68.7%、31.3%。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儿LTC4S A-444C的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与韩国、澳大利亚及中国东北地区汉族支气管哮喘患儿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儿LTC4S A-444C的基因型与等位基因的分布频率与国内外不同种族支气管哮喘患儿存在较大差异性。通过此研究,可以指导维吾尔族支气管哮喘患儿临床个体化用药,使哮喘临床用药更具有针对性、高效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水飞蓟宾对硫代乙酰胺(TAA)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对TGF-β1/Smad3信号通路的调节作用。方法45只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水飞蓟宾组,每组15只。除对照组外,其余大鼠使用硫代乙酰胺建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水飞蓟宾组大鼠按照756 mg/kg的剂量给予水飞蓟宾灌胃,对照组及模型组大鼠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1次/d,给药6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碱性磷酸酶(ALP)、γ-谷氨酰转肽酶(GGT)水平,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及Ⅳ型胶原蛋白(ColⅣ)水平,苏木精 伊红(HE)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组织TGF-β1、Smad3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肝纤维化大鼠血清ALT、AST、ALP、GGT、HA、LN、PCⅢ、ColⅣ水平及肝组织TGF-β1、Smad3水平显著升高(均P<0.05),肝组织发生明显病理学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水飞蓟宾组大鼠血清ALT、AST、ALP、GGT、HA、LN、PCⅢ、ColⅣ水平及肝组织TGF-β1、Smad3水平显著降低(P<0.05),肝组织病理学明显改善。结论 水飞蓟宾能够明显改善硫代乙酰胺诱导的肝纤维化大鼠肝功能,抑制肝纤维化因子水平,改善大鼠肝组织病理学进展,其机制可能与调节TGF-β1/Smad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制备低聚甘露糖醛酸钠(DPM207)胶囊剂,对其质量进行考察,并初步评价其改善白细胞减少的效果。方法:采用湿法制粒,以辅料的种类、用量为考察因素,以吸湿性、休止角、颗粒得率等为评价指标,优化胶囊剂的制备工艺。根据《中国药典》等相关规定,对胶囊剂的水分含量、装量差异、溶出度、含量等进行测定。采用辐照所致白细胞减少的动物模型对DPM207升高白细胞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DPM207胶囊剂的最佳成型工艺为:低聚甘露糖醛酸钠与微晶纤维素按照1:1混合,添加70%乙醇进行湿法制粒,制备的胶囊水分、装量差异、溶出度等均符合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在小鼠灌胃给药5日后,DPM207不同剂量组均显著提高血液中白细胞的数量。结论:DPM207胶囊剂成型工艺稳定,胶囊质量可控,具有作为升高白细胞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离筛选驱虫斑鸠菊中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生物活性追踪的方式,采用溶剂法、高速逆流色谱技术及柱色谱法对驱虫斑鸠菊成熟果实进行抗肿瘤化学成分的分离筛选。结果:分离并确定了4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紫铆素、紫铆查尔酮、5,6,7,4’-四羟基黄酮、圣草酚,其中化合物圣草酚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获得;同时经M1Tr法测定,紫铆素和紫铆查尔酮对黑色素瘤细胞株(B16、A375)均有抑制作用,且IC50值小于10uLg·mL^-1。结论:本文结果为进一步探讨驱虫斑鸠菊药材在抗肿瘤方面的作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族别和合并用药对新疆地区癫痫患儿拉考沙胺(lacosamide,LCM)稳态血药浓度的影响。方法:收集2019-2021年就诊于某院并规律服用LCM的0~14岁癫痫患儿的血清样本103例,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并分析患儿年龄、性别、BMI、族别、给药剂量及合并用药等因素对其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LCM的浓度剂量比(concentration-dose ratio,CDR)结果在男女性别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32;P=0.741)。学龄期年龄组患儿的CDR结果显著高于婴幼儿期和学龄前期组患儿(t=2.225,P=0.030;t=2.830,P=0.006)。BMI<18.5组患儿的CDR结果显著低于18.5≤BMI<24.0和BMI≥24.0组患儿(t=-2.876,P=0.006;t=-3.761,P=0.004)。维吾尔族癫痫患儿的CDR结果显著高于汉族癫痫患儿(t=-2.588,P=0.011)。结论:患儿临床应用LCM进行抗癫痫治疗,有必要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期为其个体化给药方案的建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