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基于已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利用生物电子等排体原理,结合分子对接技术设计合成了12个靛红衍生物类棕榈酰基转移酶抑制剂,测定了其体外抗肿瘤活性并进行了分子对接研究。目标化合物结构均已由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核磁共振碳谱(13C NMR)和高分辨质谱(HR-MS)进行了确证。体外抗肿瘤实验结果表明,化合物5b对棕榈酰基转移酶高表达的MCF-7细胞表现出的抑制活性与对照药(IC50=8.4μmol·L-1)相当,IC50为12.0μmol·L-1。化合物4b对He La细胞(IC50=8.1μmol·L-1)的抑制活性优于顺铂(IC50=40.1μmol·L-1)。同时分子对接结果表明,化合物均能完全进入3’-磷酸腺苷-5’-二磷酸(PAP)活性口袋内,且5b打分值最好,具有进一步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
运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反相中压柱色谱、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技术,从醋制延胡索(Corydalis yanhusuo W.T.Wang)水煎液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获得1个新的C-4C-7’位连接的苄基异喹啉类二聚体生物碱,通过UV、IR、ESI-MS、HR-ESI-MS、1D NMR和2D NMR等多种波谱分析方法确定其结构,并命名为(±)-bicoryanhunine B(1)。化合物1对PD-1/PD-L1结合有一定抑制活性,IC50为7.80±0.49μmol·L-1;此外,化合物1还可显著抑制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 264.7释放NO,IC50值为4.83±2.21μmol·L-1。  相似文献   

3.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MCI、制备高效液相等色谱技术对广西美登木(Maytenus guangxiensis) 95%乙醇提取物中的三萜类成分进行分离纯化,从中分离得到了4个三萜类化合物,根据其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为广西美登木酮A (1)、广西美登木酮B (2)、11α-methoxyurs-12-ene-1β,3β-diol (3)和lup-20(29)-ene-3β,11α-diol(4),其中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化合物3和4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采用MTT法评价化合物1、3和4体外细胞毒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对人宫颈癌细胞(HeLa)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10.68μmol·L-1。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赤芝子实体的化学成分及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用硅胶柱色谱法,Sephadex LH-20柱色谱法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用MTT法测试化合物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ganoderone A(1)、麦角甾醇(2)、麦角甾醇过氧化物(3)、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灵芝酸DM (5)和7-oxo-灵芝酸Z(6);化合物1,3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和人结肠癌细胞SW620的IC50分别为9.61,10.70 mg·L-1和22.38,32.48 mg·L-1,化合物1~6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HL60的IC50分别为7.14,11.07,2.80,7.54,51.82和7.39 mg·L-1。结论:ganoderone A为首次从赤芝中分离得到;灵芝中的甾醇及三萜类化合物均有一定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常春藤皂苷元对人肝微粒体中的5种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Cocktail探针药物法,在肝微粒体中加入常春藤皂苷元与混合探针底物[包含非那西丁(CYP1A2探针底物)、双氯芬酸钠(CYP2C9探针底物)、苯乙妥英(CYP2C19探针底物)、右美沙芬(CYP2D6探针底物)和咪达唑仑(CYP3A4探针底物)]共同孵育60 min。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UPLC-MS/MS),以甲苯磺丁酰胺为内标,定量检测底物的代谢物含量,并计算常春藤皂苷元和特异性抑制药对人肝微粒体中CYP1A2、CYP2D6、CYP2C19、CYP2C9和CYP3A4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常春藤皂苷元对人肝微粒体中CYP1A2、CYP2D6与CYP3A4的IC50值均大于50μmol·L-1,对CYP2C9及CYP2C19的IC50值分别为4.94μmol·L-1和18.00μmol·L-1。结论 常春藤皂苷元对肝微粒体中CYP...  相似文献   

6.
目的 设计合成一类新型c-Met/VEGFR-2双靶点抑制剂,并分别评价其对c-Met和VEGFR-2的抑制活性,探讨初步构效关系,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化合物HBST144为基础,通过生物电子等排等方法,设计、合成新型c-Met/VEGFR-2双靶点抑制剂,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化合物对激酶的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共合成了8个新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NMR、13C-NMR和HR-MS确证。抑酶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31e具有较强的c-Met和VEGFR-2激酶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0.062μmol·L-1和0.061μmol·L-1,可作为优选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抗血管生成药物阿帕替尼与常用化疗药物阿霉素联合应用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Hut78细胞株的抑制作用以及相关分子作用机制,为开发外周T细胞淋巴瘤治疗新方法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Hut78细胞分为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组:阿帕替尼单药(10、20、40、60μmol·L-1)、阿霉素单药(1、2、4μmol·L-1)、阿帕替尼+阿霉素[(40+1)μmol·L-1、(40+2)μmol·L-1、(60+1)μmol·L-1、(60+2)μmol·L-1],分别作用72 h,采用CCK-8法检测药物对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组{阿帕替尼单药(40μmol·L-1)、阿霉素单药(1、2μmol·L-1)、阿帕替尼+阿霉素[(40+1)μmol·L-1、(40+2)μmol·L-1]}作用24 h后对Hut78细胞凋亡的影响。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浓度阿帕替尼(10、20、40μmol·L-1)作用24 h后对Hut78细胞周期的影响。采用蛋白印迹法检测不同浓度药物处理组{阿帕替尼单药(40μmol·L-1)、阿霉素单药(1、2μmol·L-1)、阿帕替尼+阿霉素[(40+1)μmol·L-1、(40+2)μmol·L-1]}作用24 h后,Hut78细胞中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PI3K、p-PI3K、Akt、p-Akt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Casepase-3、Bax的表达变化。结果不同浓度(10、20、40、60μmol·L-1)的阿帕替尼作用72 h后,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3.42±2.19)%、(19.52±4.16)%、(31.49±3.16)%、(52.88±3.37)%,72 h的IC50值为(59.34±0.31)μmol·L-1,各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116,P=0.018);不同浓度(1、2、4μmol·L-1)的阿霉素分别作用72 h后,细胞抑制率分别为(15.82±3.23)%、(31.70±4.79)%、(42.34±5.23)%,72 h的IC50值为(5.52±0.18)μmol·L-1,各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532,P=0.015);阿帕替尼+阿霉素[(40+1)μmol·L-1、(40+2)μmol·L-1、(60+1)μmol·L-1、(60+2)μmol·L-1]作用72 h的细胞抑制率分别为(51.70±2.09)%、(56.62±4.83)%、(61.35±1.79)%、(65.13±3.88)%。两药的联合指数(CI)<1,说明二者具有药物协同作用。阿帕替尼单药(40μmol·L-1)、阿霉素单药(1、2μmol·L-1)作用24 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5.65±0.75)%、(13.85±2.15)%、(23.60±1.30)%,阿帕替尼+阿霉素[(40+1)μmol·L-1、(40+2)μmol·L-1]作用24h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27.00±1.90)%、(33.20±2.30)%,各药物处理组与对照组[(6.10±0.9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251,P=0.006)。不同浓度(10、20、40μmol·L-1)的阿帕替尼作用24 h后,G0/G1期细胞比例随浓度升高而升高[(49.27±0.45)%、(50.34±1.24)%、(59.16±1.23)%],S期细胞比例随浓度升高而降低[(42.81±2.22)%、(39.19±2.71)%、(34.08±1.01)%],各药物处理组与空白对照组[G0/G1期(39.26±0.65)%,S期(49.40±2.52)%]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阿帕替尼单药(40μmol·L-1)、阿霉素单药(1、2μmol·L-1)以及阿帕替尼+阿霉素[(40+1)μmol·L-1、(40+2)μmol·L-1]作用24 h后,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PI3K、p-PI3K、p-Akt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水平呈下降趋势,促凋亡蛋白Casepase-3和Bax的表达水平呈上升趋势,Akt蛋白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各药物处理组p-PI3K/PI3K、p-Akt/Akt、Bcl-2、Casepase-3及Bax蛋白表达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帕替尼可抑制外周T细胞淋巴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同时具有细胞周期阻滞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信号通路激活实现的。阿帕替尼联合阿霉素对外周T细胞淋巴瘤细胞具有协同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左金丸对人肝细胞色素P450的CYP1A2/2C8/2C9/2C19/2D6/3A4亚型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左金丸、黄连和吴茱萸的水提物分别与CYP1A2/2C8/2C9/2C19/2D6/3A4/3A4亚型的7种混合探针底物在人肝微粒体中共同孵育后,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LC-MS/MS)同时测定这7种代谢产物(对乙酰氨基酚/6α-羟基紫杉醇/4-羟基双氯芬酸/4-羟基美芬妥英/右啡烷/1-羟基咪达唑仑/6β-羟基睾酮)的浓度,计算其IC50值表示对该亚型的抑制程度。结果:在人肝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中,左金丸提取物对CYP2D6的IC50值为11.6μg·ml-1,对CYP1A2和CYP3A4的IC50值分别为77.4μg·ml-1和97.0μg·ml-1,对其他亚型的IC50值从334μg·ml-1到690μg·ml-1;黄连提取物对CYP2D6的IC50值为5.8μg·ml-1,对CYP1A2和CYP3A4的IC50值分别为36.8μg·ml-1和59.2μg·ml-1,对其他亚型的IC50值从163μg·ml-1到476μg·ml-1;吴茱萸提取物对CYPs的IC50值均大于107μg·ml-1。结论:左金丸在体外对人肝微粒体CYP2D6活性有抑制作用,对CYP1A2和CYP3A4活性有弱的抑制作用,其君药黄连在该抑制作用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左金丸与CYP2D6相关的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维生素K3对人肝来源的黄嘌呤氧化酶(XO)的激活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以人肝S9(0.1 g·L-1)作为XO来源,分别与底物黄嘌呤(0,2,4,8和16μmol·L-1)在37℃孵育90 min,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法测定反应的米氏常数(Km)。黄嘌呤在Km浓度下,三点法(维生素K31,10和100μmol·L-1)检测维生素K3激活剂的活性,多点法(维生素K31,2,5,10,20,50,100,200和400μmol·L-1)测定其激活XO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使用1/2EC50,EC50和2EC50维生素K3进行动力学参数(Km和Vmax)的测定和双倒数曲线的拟合,考察不同浓度维生素K...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升麻中分离的环阿尔廷烷型四环三萜化合物(KY17)对人结肠癌HCT116(p53WT)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MTT法测定KY17对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和HCT116细胞株增殖的影响;检测KY17对HCT116细胞周期的影响;荧光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KY17对细胞凋亡蛋白PARP表达的影响;q PCR法检测miRNA-34a的表达情况。结果KY17处理MEF细胞的IC50值为27.28μmol·L-1。KY17处理HCT116细胞的IC50值为9.31μmol·L-1,细胞周期阻滞在G_2/M期,且凋亡蛋白PARP有切割;同时,miRNA-34a上调,p53蛋白表达量增加。结论KY17对HCT116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使细胞周期停滞于G_2/M期,最终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其作用机制与miRNA-34a上调、p53基因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海洋来源的化合物腔肠素进行体外抗流感病毒活性研究。方法 细胞病变效应(CPE)抑制实验评价腔肠素对不同流感病毒株的抗病毒作用。CPE实验检测腔肠素细胞毒性和抗病毒作用方式并结合血凝抑制实验、神经氨酸酶(NA)活性实验及微基因组实验初步探究腔肠素的作用靶点。结果 腔肠素体外对不同流感病毒株均有良好抗病毒作用,其中对PR8的抑制作用最强,IC50为5.0μmol·L-1且细胞毒较小,CC50为144.1μmol·L-1。通过不同作用方式以及不同作用时间的实验显示,腔肠素预先处理流感病毒以及在病毒感染后加入均有良好抗病毒作用,并且在病毒吸附后0~3 h的抑制效果较好。用腔肠素预处理病毒后可以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血凝素(HA)的活力。故腔肠素可能是通过与病毒HA相互作用来阻断流感病毒的进入,其作用位点可能为HA蛋白HA2链的72、74位谷氨酸。结论 腔肠素具有良好的体外抗甲型流感病毒效果,为海洋来源的小分子化合物的开发与改造提供了借鉴,为寻找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考察人混合肝微粒体中吉非替尼的酶促反应动力学,探究水飞蓟素对吉非替尼代谢的影响。方法 建立吉非替尼人肝微粒体体外孵育体系,用LC-MS/MS法测定体系中吉非替尼的剩余浓度,计算酶促反应动力学参数,如米氏常数(Km)、最大反应速率(Vmax)以及固有清除率(CLint)。将系列浓度的水飞蓟素与吉非替尼共同孵育,测定水飞蓟素对吉非替尼代谢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 在体外人肝微粒体中,测得吉非替尼的Km为57.12μmol·L-1,Vmax为21.09 nmol·min-1·mg protein-1,CLint为0.37 mL·min-1·mg-1。水飞蓟素在0.5~50.0μg·mL-1内对吉非替尼的代谢具有剂量依赖性的抑制作用,其IC50值为20.74μg·mL...  相似文献   

13.
为拓展马蹄金素(MTS)二肽衍生物结构多样性,以获得新型抗乙肝病毒活性目标分子,本文采用生物电子等排体替换法,将MTS二肽衍生物中容易水解的酰胺键以含有三氟甲基取代的甲氨基单元替换,设计合成了新型氟代MTS二肽模拟物。所有目标化合物均通过~1H NMR、13C NMR、19F NMR、HRMS或ESI-MS进行了结构确证,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测定了化合物10′的晶体结构,并以HepG2 2.2.15细胞模型对其进行了体外抗乙肝病毒(HBV)测试,结果显示所有目标化合物对HBV DNA的复制均有抑制作用, 14e、14f、14k的IC50值分别为0.37、0.29、0.79μmol·L-1。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在verubulin(1)结构中引入氨基磺酰胺基或氨基磺酸酯基,以发现活性更强的抗肿瘤衍生物。方法 通过将2、3与微管蛋白的复合晶体结构6BR1、5OSK进行叠合及分子对接,设计目标化合物4a和4b,经亲核取代、甲基化、还原和酰化4步反应合成,总合成收率分别为37%、44%,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技术确证了结构;评价了化合物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增殖抑制活性和微管聚集抑制活性。结果 得到了2个新型的1结构衍生物4a和4b,MCF-7增殖抑制活性(GI50值分别为12.9±1.31、17.6±1.41 nmol·L-1)较1下降了2~3倍;微管聚集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4.16±0.14、25.7±2.19μmol·L-1)较1下降了4倍以上。结论 尽管设计化合物4a和4b抑制微管聚集活性较弱,但仍表现出较强的体外肿瘤细胞增殖抑制活性,可能得益于其类药性的改善。相关研究可为1及其衍生物的结构修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拟建立体外高通量的用于筛选不同作用机制的5-脂氧化酶(5-lipoxygenase,5-LOX)抑制剂的方法。方法以花生四烯酸为底物,2,7-二氯二氢荧光素乙酰乙酸为荧光反应物,建立荧光测活方法,并通过不加Fe3+和外加10mmol/LFe3+的方法建立两种不同的5-LOX酶反应体系。结果 5-脂氧化酶在不加Fe3+和外加10mmol/LFe3+的反应体系中的信号/本底(S/B)值分别为5.02和37.81,两种反应的Z’因子值均约为0.7。5-脂氧化酶铁离子螯合抑制剂齐留通在未加Fe3+的反应体系对酶有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0.21μm,在外加10mmol/L Fe3+的反应体系对酶无抑制作用。非铁离子螯合抑制剂去甲二氢愈创木酸在两种反应体系对酶均有抑制作用,其IC50值分别为0.52和0.93μM。利用该方法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筛选到两个活性化合物WF-5239和Trivaric acid,其中化合物WF-5239在未加Fe3+的反应体系对酶有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值为2μmol/L,在外加10mmol/L Fe3+的反应体系对酶无抑制作用,推测可能为铁离子螯合型抑制剂。化合物Trivaric acid在两个筛选体系对酶的抑制作用基本一致,其IC50值均约为5.36μmol/L,推测可能为非铁离子螯合型抑制剂。结论本研究建立了灵敏、稳定的可用于筛选不同作用机制5-LOX抑制剂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拼合原理合成一系列尿石素B衍生物并探究其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抗增殖活性。方法:通过烷基化反应,以尿石素B为母核,环状胺基结构(吡咯烷、N-甲基哌嗪、4-甲基哌啶、吗啡啉)为末端,1,3-二溴丙烷作为连接两者的柔性碳链,合成一系列尿石素B衍生物。同时利用CCK-8实验测定尿石素B衍生物和阳性药5-氟尿嘧啶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抗增殖活性。结果:成功合成了4种尿石素B衍生物;在CCK-8实验中,UB1和UB2作用不同时间的IC50都大于150μmol·L-1,对T24细胞增殖抑制作用较小;UB3与5-氟尿嘧啶抑制T24细胞增殖的活性相当,而UB4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在给药24,36,48 h后测得IC50分别达到了16.95,15.51,6.34μmol·L-1。结论:4种衍生物中UB3和UB4均可不同程度抑制膀胱癌T24细胞增殖,而UB4...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设计合成1H-1,2,3-三氮唑环衍生物,并测定其体外抗乙肝病毒活性。方法 以取代吲哚为原料,经取代、环加成反应得到14个目标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和MS方法对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以HepG2.2.15为细胞模型进行抗乙肝病毒体外活性实验,测试化合物在体外对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和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分泌的影响。结果与结论其中4个目标化合物能较好地抑制HBeAg和HBsAg的分泌,化合物2-(4-((5-氯-1H-吲哚-1-基)甲基)-1H-1,2,3-三唑-1-基)乙酸乙酯(IC50=75.41μmol·L-1,SI=9.23)能较好抑制HBV DNA。吲哚5号位含有吸电子基团卤素原子的化合物对抑制乙肝病毒的分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设计并合成一系列新型PLK1抑制剂,测试其对PLK1激酶的体外抑制活性,初步探究其构效关系,为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以临床药物伏拉塞替为先导化合物,通过骨架跃迁和生物电子等排等方法,设计并合成新型PLK1抑制剂,采用均相时间分辨荧光法测定目标化合物对PLK1激酶的体外抑制活性。结果与结论共合成了14个目标化合物,其结构经MS、1H-NMR谱确证。活性结果表明化合物5a、5e、5i、5j和9b具有较强的PLK1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9.01、3.11、6.47、2.65、7.41 nmol·L-1,均优于阳性对照药伏拉塞替(IC50值为9.59 nmol·L-1),其中化合物5e和5j可作为优选化合物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香豆素调节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信号通路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卵巢颗粒细胞氧化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 将人卵巢颗粒细胞株COV434分为空白组(正常培养)、模型组(0.5 mmol·L-1 H2O2)、香豆素组(0.5 mmol·L-1 H2O2+320μmol·L-1香豆素)、抑制药组(0.5 mmol·L-1 H2O2+10μmol·L-1 Keap1/Nrf2/ARE通路抑制药compound 20c)、联合组(0.5 mmol·L-1 H2O2+320μmol·L-1香豆素+10μmol·L-1...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设计并合成一系列基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ascular endothelia growth factor receptor, VEGFR)靶点、具有抗肿瘤活性的齐墩果酸衍生物。方法 利用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技术,将VEGFR与已知活性小分子进行模拟对接,解析靶蛋白发挥活性作用的关键氨基酸片段,确定能够和关键位点结合的活性基团。以天然产物齐墩果酸为母体,在其A环上引入活性基团,同时对其C-28位羧基进行酰胺化结构修饰。采用MTT法,选用VEGFR高表达的人癌HepG2和A549细胞进行初步体外抗肿瘤活性筛选。结果 合成了10个全新的齐墩果酸类似物,结构经MS、1H-NMR、13C-NMR谱确证。分子模拟对接显示目标化合物与VEGFR有较好的结合能力。活性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两种癌细胞的抑制活性均强于母体,化合物Ⅰ4和Ⅱ5对HepG2细胞显示出较强的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5.21μmol·L-1和10.07μmol·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