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药源性眼部损伤967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回顾分析药源性眼部损伤的发生情况与药物品种及给药方法的关系。方法 :查阅1960年~2000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学期刊上有关药物所致眼部损伤病例的报道 ,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54种药物引起眼部损伤967例 ,临床表现包括眼部色素沉着、视力障碍、失明及角膜、结膜、视神经、视网膜、视乳头的损伤等 ;诱发药物以抗微生物药、中枢神经系统药及循环系统药占的比例较大 ,氯丙嗪、奋乃静、胺碘酮、乙胺丁醇等诱发病例最多。结论 :全身给药所致眼部损伤多为正常用法、用量下的药物不良反应 ,而眼部用药所致眼部损伤则有错误用药、错误操作、眼部手术中及手术后用药不当等原因  相似文献   

2.
药源性静脉炎291例文献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回顾性分析药源性静脉炎发生情况与药物品种及给药方法的关系,提示诱发静脉炎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抗肿瘤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所占比例较大;环丙沙星、前列腺素E1诱发的静脉炎报告例数居多.正常用法、用量下给药所致静脉炎多为药物不良反应,而用药方法错误也是诱发静脉炎发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通过回顾性分析药源性癫癎发生情况与药物品种及给药方法的关系,提示诱发癫癎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所占比例较大;氯氮平、异烟肼、环丙沙星、青霉素、硝西泮等诱发癫癎;正常用法、用量下给药所致癫癎多为药物不良反应,而服用剂量过量或突然减量是诱发药源性癫癎发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警示复方丹参注射液时老年预防用药静脉给药应慎用.从生物药剂学角度考虑药物剂型、给药方案不同而呈现不同药效强度,应用不当可产生不良反应,造成药源性危害.方法 对31例该药物作心脑血管预防用药发生临床损害调查分析,评价临床应用与相互作用:耐受性与处置过程;药物效应与不良反应.结果 预防用药临床发生脑溢血、中风、体位性低血压、心悸等药源性损害.结论 复方丹参注射液预防用药静脉给药患者多为体弱多病老年群体,极易诱发心脑血管器质性病变,且能促发旧疾.  相似文献   

5.
药物性眼部损伤156例中文文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可致眼部损伤的药物及与给药方法的关系。方法:检索1997-2003年国内公开发行的28种医药学期刊上有关药物所致眼部损伤的文献105篇,并对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2种药物引起眼部损伤156例,临床表现包括青光眼、视力障碍、失明、结膜、视网膜损伤等;诱发药物以抗感染药、激素类药、抗肿瘤药所占比例较大。结论:全身给药所致眼部损伤多为正常用法、用量下的不良反应,而眼部用药所致眼部损伤则有错误用药、错误操作、眼部手术中及手术后用药不当等原因。  相似文献   

6.
药源性癫癎37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回顾性分析药源性癫癎发生情况与药物品种及给药方法的关系,提示诱发癫癎的药物以抗微生物药物、中枢神经系统用药所占比例较大;氯氮平、异烟肼、环丙沙星、青霉素、硝西泮等诱发癫癎;正常用法、用量下给药所致癫痫多为药物不良反应,而服用剂量过量或突然减量是诱发药源性癫癎发作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415例药源性致死病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药源性致死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检索1998年~2004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知识库收载的中文医药卫生期刊,对其报道的药源性致死个案作汇总性统计与分析。结果:以静脉给药方式导致的药源性致死发生率最高,占43.85%;抗微生物药、中草药、抗肿瘤药、影响血液及造血系统药的致死率位居前5位;过敏性休克死亡占较高比例,约31.81%。结论:严格用药指征、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服务素质培养,是减少药源性疾病或药源性致死发生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张士洋 《淮海医药》2014,(4):387-388
目的:分析药源性味觉障碍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1989-2013年CNKI、VIP数据库收载的药源性味觉障碍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获得报道完整的有关药源性味觉障碍文献44篇,共54例,药源性味觉障碍与性别无关;涉及的药物有24种,诱发药物以抗微生物药及循环系统药占多数。结论加强用药监测,减少药源性味觉障碍的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文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情况及一般规律 ,从而指导合理用药。方法 :用文献计量学方法 ,对1995年~2000年国内公开报道的646例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646例药物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 ,心律失常的发病率为59 8 %。诱发的药物涉及155种 ,其中心血管系统用药占37 2 % (240/646) ,为最多 ;品种以普罗帕酮引起的最多 (75例 )。致死病例35例(5 4 % ) ,致死药物亦以心血管系统用药居首位。药源性心血管疾病以中、老年人多见。结论 :做到合理用药 ,对心血管病患者的用药严密监测 ,可降低药源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2009年1~12月份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处方审核中发现的不合理用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审方中遇到的不合理用药医嘱,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审查出不合理用药医嘱1020例(占0.26%),不合理用药处方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①溶媒选择不当;②配伍不合理;③给药频次不当;④给药浓度不当;⑤给药剂量不当;⑥给药途径;⑦录入错误。结论通过药师审方及时发现并纠正临床用药不合理现象,有效减少了临床因用药不合理引起的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1.
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应用体会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戴兴凌  刘文萍  程轶波 《中国药房》2005,16(17):1303-1304
目的:提高医院合理用药水平。方法:对“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在我院的应用情况进行总结。结果:我院不合理用药主要表现在注射剂的配伍禁忌、药物相互作用、重复用药、药物剂量大于极限量、特殊人群用药警示5个方面。结论:我院通过应用“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减少了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了合理用药的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我院肿瘤患者化疗药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2年200例肿瘤患者化疗病例,对其中不合理用药情况进行点评、分析。结果:共有44例患者存在用药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为适应证不适宜、用药顺序错误、用法与用量不适宜及化疗方案不合理。结论:我院肿瘤患者化疗药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普遍,临床药师应及时将点评结果反馈给临床,对不合理用药行为进行干预与提醒,共同促进药物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含对乙酰氨基酚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临床应用情况,提高临床用药合理性。方法通过总结含对乙酰氨基酚药物及其含量,结合我院近5年发生的27例含对乙酰氨基酚药物致不良反应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不良反应发生类型和影响因素以及临床不合理应用情况。结果含对乙酰氨基酚药物有69种,主要不良反应涉及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血液系统、过敏反应等;临床上同时应用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情况较常见。从我院收集的27例不良反应中,严重不良反应所占比例较高,占88.89%;原患疾病以上呼吸道感染例数较多,有16例,占59.26%。结论含对乙酰氨基酚药物种类繁多,不良反应严重,肝损害较明显;临床应用存在用量过大、重复用药、服药期间饮酒等问题,给患者用药安全带来很大风险,需引起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最大限度减少药物损害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医院呼吸科老年患者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促进合理用药。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调查分析的方法,抽查2011年6月2012年5月呼吸科老年患者出院病例,筛选出不合理用药的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的表现形式以药品选用不适当(42.1%)最多见,其次是给药途径或用法、用量不适当(24.6%),合并用药不当(21.1%),引发药源性疾病(12.3%)。结论呼吸科老年患者处于特殊病理、生理时期,常多病并存,应严格掌握用药指征和用药禁忌证,选择最佳给药途径和剂量,加强医、药、护、患的沟通,提高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药源性视力损害的一般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数据库中药物致视力损害的个案报道,对收集到的137篇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药源性视力损害共收集到159例,抗微生物药物58例,占36.48%;其次为麻醉药物19例,占11.95%;消化系统药物15例,占9.43%;内分泌系统药物13例,占8.18%,其他类药物54例,占33.96%。临床表现以双眼损害为主,中、轻度视力损害占69.81%,严重的视力损害占30.19%。结论:临床应重视药源性视力损害,加强用药监护并及时对症处理。  相似文献   

16.
王华  徐建  朱克旭 《中国药事》2010,24(11):1103-1104,1132
目的了解药物不良反应在我市的发生情况及其给患者带来的危害,为临床用药提供警示。方法对我市收集到的4270例ADR病例进行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物种类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心血管系统用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ADR累及器官主要为胃肠道系统和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临床用药监测,避免不合理使用造成的人体伤害。  相似文献   

17.
李新雨  王志远  谢纳泽  刘玲 《中国药事》2017,31(12):1483-1487
目的:研究基本药物地塞米松在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中的临床用药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对开封某三甲医院呼吸道感染疾病641例处方进行统计分析,查阅大量文献,与其他非基本药物作对比分析。结果:在呼吸道感染疾病处方中,基本药物地塞米松使用率低于非基本药物克林霉素磷酸酯。结论:虽然地塞米松价格低廉,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效果显著,但因其严重的不良反应和较低的利润空间,临床使用率低于非基本药物克林霉素磷酸酯。同时,因克林霉素磷酸酯是抗菌药物,并不是治疗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首选用药,因此,该院可能存在抗生素使用不合理的情况。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抗抑郁药致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检索时限为1985年1月1日-2020年8月31日,收集抗抑郁药致血小板减少症的文献报道,并对患者人口学特征、用药情况、临床表现、治疗和转归进行描述分析。结果:共检索获得17篇文献,纳入19例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9例,年龄5~95岁,平均(48±24)岁;共涉及9种药物,包括艾司西酞普兰4例,西酞普兰、氟西汀、米氮平各3例,阿米替林2例,舍曲林、帕罗西汀、米安色林、丙咪嗪各1例。单一用药9例,合并用药10例。19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在用药后3 d~10年,其中14例患者存在出血倾向,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牙龈出血、黑便、便血、阴道出血、眼部出血、肺泡出血;5例无出血症状。经过停药/换药、对症治疗后,19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恢复正常,出血症状消失。结论:临床应用抗抑郁药导致的血小板减少症无明显临床特征,不易被发现,但不及时发现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症状。临床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密切监测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住院患者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2年1月-2018年10月年上报至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平台的不良反应为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的病例,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原患疾病、可疑药物、临床表现、血小板计数、转归等相关因素。结果:共收集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104例,上报者以药师为主导,男女比例为2.35:1;涉及药品13类,46种,以抗肿瘤药物导致的血小板减少最多,40例(38.46%);排名前3位药物的分别为低分子量肝素注射液(13例)、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9例)和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9例);药源性血小板减少症发生的时间主要集中在2~7 d,共59例(56.73%);严重血小板减少患者(0 ≤ PLT ≤ 5×109/L)共14例,其中以盐酸替罗非班注射液最多(4例);当PLT ≤ 20×109/L时,患者发生出血概率明显高于PLT>20×109/L(P<0.05)。COPD和联用≥ 2种致DITP药物是导致血小板减少患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针对血小板减少,临床上仅停药处理的有45例,其次治疗药物选择重组人白介素-11(25例)和输注血小板(21例)较多。结论:导致血小板减少的药物较多,临床上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要密切关注患者临床表现和监测血小板计数,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杨继章  陈丽芳  杨树民 《中国药房》2005,16(21):1652-1654
目的:探讨药物引起关节疼痛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对1994年1月-2005年6月国内医药学术期刊报道的有关药物 引起关节疼痛192例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关节疼痛可出现在静脉滴注用药过程中,也可在用药几个月后,甚至在长期服药几 年后才出现;引起关节疼痛的药物种类以抗微生物药、循环系统药及消化系统药为主,其中由吡嗪酰胺引起的最多,达110例 (57.29%)。结论:临床应重视药物引起的关节疼痛,以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