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牛磺酸对小鼠脾细胞DNA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目的 探讨牛磺酸对紫外线所致小鼠脾细胞DNA损伤的影响。2.方法 小鼠饲料中分别添加牛磺酸、维生素C(Vit C)和维生素E(Vit E)喂养112d后,荧光法(FADU法)检测小鼠脾细胞DNA链的断裂程度,并与对照组比较。3.结果 紫外弛照射前,小鼠脾细胞DNA链断开明程度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F=0.8756,P〉0.05),紫外线照射后,牛磺酸、Vit C,Vit E各组脾细胞DNA双链剩余  相似文献   

2.
①目的探讨抗氧化营养素对DNA氧化损伤的影响。②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25)连续服用β-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C(VitE,VitC)280d,对照组(n=25)未服药。两组均取全血分离淋巴细胞,应用单细胞琼脂电泳(SCGE)检测DNA的自发损伤及经不同浓度H2O2(30,100,300μmol/L)处理后的DNA损伤程度。③结果两组淋巴细胞自发性DNA损伤率都很低,分别为12.3和12.1专用单位,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0.063,P>0.05)。经DNA诱裂剂H2O2处理后,两组均随H2O2剂量的增加而呈现出DNA损伤程度的逐渐加重,但在相同剂量条件下,实验组的DNA损伤程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均有显著性差异(t=2.320,P<0,05;t=3.950,P<0.01;t=5.549,P<0.01)。④结论抗氧化营养素有降低DNA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无菌小鼠(GF)可在完全排除其他生物体干扰的无菌环境中生长[1,2]当GF小鼠从无菌环境移至普通环境中短期饲育时(Ex-GF).将受到微生物的影响,体内新陈代谢,生理生化指标等诸多方面将会发生改变,但又不同于普通环境饲育的小鼠(CV).本文测定和比较了GF,Ex-DGF、CV小鼠血液生化值,包括血液中酶、离子浓度等常见生化指标。结果表明:GP小鼠血液中酶的浓度明显较CV小鼠低,且谷丙转氨酶(GPT)含量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谷草转氨酶(GOT)和碱性磷酸酶(ALP)的浓度具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GP小鼠GOT浓度明显低于Ex-GF小鼠(P<0.05).GF小鼠和Ex-GF、CV小鼠的血液中NH3、钙(Ca)离子的浓度差别不显著,而无机磷(IP)浓度,GF小鼠与CV小鼠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GF小鼠血液中血糖(GLU).白蛋白(ALB),中性脂肪(TG)含量明显较CV小鼠高(P<0.05),GF小鼠GLU与Ex-DGF小鼠GLU存在有极其显著性差异(P<0.01),GF小鼠血液中尿素氮(BUN)胆固醇(TCHO)的浓度明显高于Ex-GF小鼠(P<0.05)。  相似文献   

4.
笔者测定32例高血压病及冠心病患者血清VitA、E含量,结果显示:高血压病患者血清维生素A、E。含量均较正常人降低(P均<0.05),而冠心病患者血清VitA、E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5.
采用Langendorf离体大鼠心脏灌注,研究全心缺血10分钟、再灌注15分钟后心肌细胞内Ca2+、丙二醛(MDA)含量,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以及心肌形态学改变。进而观察盐酸氟桂嗪(FNZ)和/或维生素C(VitC)对上述各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再灌注15分钟时FNZ+VitC组、VitC组和FNZ组的心肌细胞内Ca2+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心肌细胞内MDA含量以及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均比对照组低(P<005和<001),形态学改变也比对照组轻,FNZ和VitC联用时效果更显著。由此表明,FNZ和VitC均可通过抑制细胞内钙超载和氧自由基损伤而减轻再灌注损伤,两药联用的效果相当于两药单独作用之和  相似文献   

6.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了48例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36例慢性肺心病(CPHD)患者血浆内皮素(ET),心房利钠多肽(ANF)、精氨酸加压素(AVP)、血管紧张素Ⅱ(ATⅡ)的浓度,并与30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表明,COPD患者血浆ET、ANF、AVP浓度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ET升高与ANF、AVP呈正相关(ANF:r=0.3967P<0.05,AVP:r=0.4149P<0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观察牛磺酸对小鼠脾细胞DNA修复能力的影响,以探讨牛磺酸抗衰老的机制。②方法以不同鼠龄小白鼠脾细胞悬液进行培养,实验组培养液中加入牛磺酸(30μg/ml),以10mmol/L羟基脲抑制DNA复制,经紫外线照射后,以3H-胸腺嘧啶脱氧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DNA损伤后修复能力。③结果鼠龄110d,150d和180d3组小鼠中,DNA修复能力均随鼠龄增加而降低,但在不同鼠龄阶段,牛磺酸组DNA修复能力均高于对照组,牛磺酸组的闪烁值分别为8.0±0.6Hz,5.3±0.5Hz和4.1±0.4Hz,而对照组则分别为6.3±0.7Hz,4.7±0.5Hz和3.2±0.2Hz(t=7.50,2.87,33.80,P均<0.01)。④结论牛磺酸具有增强小鼠脾细胞DNA的修复能力和延缓衰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作者对57例年龄在3个月内息巨细胞病毒(CMV)肝炎的婴儿,分组进行干扰素(IFN)治疗观察。治疗组(n=30)在用静脉VitC加肌苷的基础上加用γ-IFN10 ̄6u/d肌注,连续10天。对照组(n=27),单用静脉VitC加肌苷,连续10天。其后两组病人均口服VitC、肌苷至一个月。结果显示,γ-IFN治疗组与对照组比疗效有显著性差异。黄疽消退平均提前15.26天(P<0.005);肝脏肿大恢复正常提前29;89天(P<0.001),SGPT恢复正常,平均提前14.26天(P<0.01)。两组在1个月及2个月的痊愈率分别为43.0%、18.5%及90.O%、48.O%(P<0.05)。  相似文献   

9.
抗氧化营养素对DNA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1)目的探讨抗氧化营养素对DNA氧化损伤的影响。(2)方法实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n=25)连续服用β-胡萝卜素,维生素C和C(VitE,VitC)280d,对照组(n=25)未服药,两组均取全血分离淋巴细胞,反应单细胞琼脂电泳(SCGE)检测DNA的自发损伤及经不同浓度H2O2(30,100,300μmol/L)处理后的DNA损伤程度。(3)结果两组淋巴细胞自发性DNA损伤率都很低,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穿孔素(PFP)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病毒性心肌炎(VMC)发病中的作用。方法40只小鼠等分为CVB3感染组及非感染组;所有小鼠于感染后第10天处死并取其心脏;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心肌浸润细胞中PFP的表达,原位杂交方法检测心肌中CVB3RNA;半定量分析PFP抗原及CVB3RNA水平,并分析PFP抗原水平与CVB3复制及心肌病变程度的关系。结果PFP抗原阳性信号指数与CVB3RNA杂交阳性信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r=-0.82,P<0.05),与心肌病变积分呈显著正相关(r=0.91,P<0.05)。结论PFP介导的细胞毒效应在VMC发病中可能具有抗病毒及致心肌损害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和胚胎干细胞(ESCs)因子对迟发型超敏反应(DTH)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传代小鼠BMSCs和ESCs,获取BMSCs因子和ESCs因子。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模型组(B组)、培养基组(c组)、地塞米松(DEX)组(D组)、BMSCs因子组(E组)和ESCs因子组(F组)6组,每组10只,应用5g/L二硝基氟苯腹部涂抹致敏、耳廓激发的方法制备小鼠变应性接触性皮炎(ACD)模型(A组不处理),A、B组尾静脉注射生理盐水,C、D、E、F组分别注射DMEM、DEX、BMSCs因子、ESCs因子,比较各组耳肿胀度、胸腺指数和脾指数,光镜下观察耳廓苏木精一伊红染色后组织学变化。结果B组耳肿胀度高于A组,差异有显著性(F=153.080,q=27.68,P<0.01);D组、E组和F组小鼠耳廓肿胀度均低于B组(q=8.130~20.440,P<O.01),脾指数和胸腺指数亦低于B组(F=621.352、409.533,q=9.579~38.030,P<O.01);E组和F组的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均高于D组(q=4.089~15.969,P<0.05),E组耳肿胀度、脾指数及胸腺指数均高于F组(q=4.860~11.487,P<O.05)。B组和C组以上指标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O.05)。镜下观察,D组、E组和F组炎性细胞浸润均较B组减少。结论BMSCs因子和ESCs因子均可抑制DTH,但ESCs因子抑制作用优于BMSCs因子。  相似文献   

12.
胸腺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儿红细胞C3b受体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胸腺肽对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病儿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的影响。②方法采用酵母菌花环法检测胸腺肽治疗前后RRTI病儿红细胞免疫C3b受体花环率(E-C3bRR)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E-ICR)的变化。③结果RRTI病儿感染急性期和间歇期E-C3bRR皆明显低于对照组(F=15.54,q=7.87,4.37,P<0.01),而E-ICR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2.11,P>0.05)。胸腺肽治疗后RRTI病儿E-C3bRR显著增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t=6.58,P<0.05),而E-ICR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④结论RRTI病儿存在原发性红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胸腺肽对RRTI病儿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有明显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氨磷汀对C57BL/6荷瘤鼠放疗后肿瘤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对放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培养Lewis肺癌细胞株,传代,制成单细胞悬液,调整细胞密度至10。/L,小鼠右下肢皮下注射制备荷瘤鼠模型。随机分为放疗+氨磷汀组(A组)、放疗组(B组)、氨磷汀组(c组)、对照组(D组),各8只。放疗前给予A组、c组荷瘤鼠腹腔注射5mL氨磷汀溶液(8g/L),B组、D组给予同等剂量生理盐水腹腔注射,30min后A组、B组荷瘤鼠局部照射6MV的x线10Gy。每2d测量小鼠体质量及肿瘤体积;15d后处死小鼠,TUNEL法检测肿瘤细胞凋亡率。结果A、B、c、D组小鼠各时间点体质量差异均无显著意义(P〉0.05)。第1天4组荷瘤鼠肿瘤体积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第3~13天A组肿瘤体积较其他3组减小,B组肿瘤体积较c、D组减小,差异有显著意义(F=4.290~15.470,P<0.05);A组与B组比较、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A组肿瘤细胞凋亡率高于其他3组,B、C组高于D组,差异均有显著意义(F=36.535,P〈0.01);B组、C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氨磷汀对肿瘤组织没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不影响放疗效果;氨磷汀可能具有促进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①目的 探讨维生素E(VitE)与妇科良、恶性肿瘤间的关系及VitE的潜在抗肿瘤机制。②方法采用紫外线分光光度计检测 12 2例妇科良、恶性肿瘤病人血清VitE的含量。③结果 宫颈癌组与子宫肌瘤组、卵巢癌组与卵巢良性肿瘤组、卵巢癌组与子宫肌瘤组VitE含量有显著差异 (F =5 .94 ,q =3.6 8~ 5 .5 9,P <0 .0 5 ) ;恶性肿瘤病人VitE含量较良性肿瘤病人低 (t=2 .92 ,P <0 .0 5 )。④结论 人体内VitE含量与肿瘤发生有关 ,VitE有潜在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rhEPO结合高低氧对贫血荷瘤小鼠放射增敏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①目的 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结合高低氧对贫血荷瘤小鼠放射增敏的效应。②方法 昆明小鼠随机分为3组:A组加用rhEPO预防卡铂诱导的贫血,然后对小鼠荷瘤肢行高低氧放疗;B组用卡铂诱导小鼠贫血,对小鼠荷瘤肢行高低氧放疗;C组用卡铂诱导小鼠贫血,对小鼠荷瘤肢放疗。观察3组放射效应的差别,最后各组均行肿瘤组织活检。③结果 从肿瘤种植后第14天开始,A组肿瘤重新生长的速度与B,C组比较明显延缓(T=0-3,P<0.05);C组与B组比较,B组肿瘤细胞种植后第18,22天重新生长速度较C组慢(T=2,3,P<0.05)。A组的肿瘤倍增时间较B组、C组长。病理切片显示A组肿瘤细胞坏死明显,仅有少数细胞残核,B组肿瘤细胞部分坏死,C组肿瘤细胞坏死不明显。④结论 rhEPO结合高低氧放疗对贫血荷瘤小鼠具有放射增敏的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湿热环境对辐射损伤动物骨髓和脾脏的影响。方法 将实验动物分为室温组和湿热环境组,两组小鼠首先分别给予6.5Gyγ射线一次全身均匀照射,然后室温组立即置于室温环境中,湿热环境组则先接受湿热环境作用1h,再置于室温环境中。照后1、3、5、9、15d,分别取两组小鼠的骨髓和脾脏,获取骨髓有核细胞(BMC)数、骨髓细胞DNA、脾/体质量比实验指标。结果 湿热环境作用组小鼠和室温组小鼠相比,BMC、骨髓细胞DNA及脾/体质量比指标下降。结论 湿热环境加重辐射损伤动物骨髓和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湿热环境对辐射损伤动物骨髓和脾脏的影响。方法将实验动物分为室温组和湿热环境组,两组小鼠首先分别给予6.5Gyγ射线一次全身均匀照射,然后室温组立即置于室温环境中,湿热环境组则先接受湿热环境作用1h,再置于室温环境中。照后1、3、5、9、15d,分别取两组小鼠的骨髓和脾脏,获取骨髓有核细胞(BMC)数、骨髓细胞DNA、脾/体质量比实验指标。结果湿热环境作用组小鼠和室温组小鼠相比,BMC、骨髓细胞DNA及脾/体质量比指标下降。结论湿热环境加重辐射损伤动物骨髓和脾脏的损伤。  相似文献   

18.
①目的探讨紫外线、紫光和绿光辐照血液疗法对兔光化学脑梗塞的治疗作用。②方法利用8只光化学脑梗塞家兔模型,观察不同波长的光辐照血液疗法对脑梗塞的疗效。③结果紫外线辐照血液疗法可显著提高脑梗塞家兔血浆巯基(-SH)水平(F=8.63,P<0.05),缩小脑梗塞缺血性病灶面积(F=8.53,P<0.05);紫光和绿光辐照血液疗法对上述指标均无明显作用(F=0.02~3.56,P>0.05);3种波长之间无明显协同作用。④结论紫外线辐照血液疗法可用于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  相似文献   

19.
天然生物膜对UVA辐射无毛小鼠皮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天然生物膜(NBM)对长波紫外线(UVA)辐射所致小鼠皮肤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UVA(辐射强度为151.68J/cm^2,共30d)辐射昆明种无毛小鼠皮肤氧化损伤模型(UVA模型)。将无毛小鼠随机分为双蒸水未辐射组和UVA辐射组(双蒸水辐射对照组、100g/L NBM组、100g/L维生素C组)。电镜观察皮肤组织超微结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小鼠表皮细胞的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蛋白表达、一氧化氮合酶(NOS)的活性;生物化学法测定皮肤匀浆水清液中抗氧化酶(GSH-Px,SOD)活性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UVA辐射组小鼠皮肤的表皮细胞内可见空泡形成,真皮的成纤维细胞内可见大液泡形成。NBM组表此细胞结构正常,成纤维细胞的粗面内质网丰富,NBM可以增强小鼠表皮细胞内Bcl-2蛋白的表达,并抑制NOS的免疫活性;NBM可提高小鼠皮肤组织的T-AOC和SOD活性,降低MDA含量,与维生素C的抗氧化作用一致。结论:天然生物膜具有抗UVA氧化损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增强Bcl-2的蛋白表达,降低NOS的活性及提高抗氧化酶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20.
牛磺酸对胚胎中脑细胞移植后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观察牛磺酸对帕金森病 (PD)模型大鼠胚胎中脑细胞移植术后移植细胞的存活及生长的影响。②方法 应用 6 羟基多巴胺 (6 OHDA)制备偏侧损毁的PD模型大鼠 ,将胚胎腹侧中脑 (VM )细胞悬液或生理盐水 (NS) (对照组 )立体定位移植到模型大鼠的损毁侧纹状体中 ,VM移植大鼠于术后侧脑室分别注射NS或牛磺酸 ,5 6d后通过免疫组织化学酪氨酸羟化酶 (TH)染色观察纹状体中多巴胺 (DA)能神经元 (TH阳性细胞 )的存活及生长情况。③结果 行胚胎中脑细胞移植术后 ,在PD模型大鼠的损毁侧纹状体中可检测到移植成活的DA能神经元 ,侧脑室注射牛磺酸组比侧脑室注射NS组细胞成活数目明显增多 (F =5 0 8.5 ,q =3.9,P <0 .0 1)。而在对照组模型大鼠的损毁侧纹状体中未检测到DA能神经元。④结论 牛磺酸可有效改善移植细胞的存活条件 ,并促进移植细胞的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