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0 毫秒
1.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是以各种出血表现为主要临床症状,以外周血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并发成熟障碍为主要临床特征。发病率约为1/10000。对于ITP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体液免疫功能障碍仍然是致病主要原因,其中包括抗原递呈细胞、T细胞和B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其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血小板功能的异常已被公认。近年来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调节性T细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T细胞介导的细胞毒性反应也被证实参与了ITP患者血小板的破坏过程。此外,抗原递呈细胞的功能紊乱,巨核细胞的异常、血小板功能异常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也和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发病机制目前认为与血小板自身抗原免疫失耐受有关,其中T细胞的异常激活起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血小板自身抗原反应性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增殖、调节性T细胞数量功能异常、辅助性T细胞(Th细胞)亚群失衡等。因此诱导免疫耐受是ITP治疗的重要切入点,通过抑制蛋白酶体的活性抑制T淋巴细胞的增殖活化,为ITP提供潜在治疗靶点。本文综述了蛋白酶体抑制剂在ITP中诱导免疫耐受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以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为特征。已知ITP主要机制是自身抗血小板抗体的产生,与血小板结合,吸附于血小板表面后作用于血小板抗原,加速血小板被循环中的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导致血小板减少。随着近年来深人的研究,发现除体液免疫外,细胞免疫在ITP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1]。在IL-2和IFN-γ高表达以及IL-4低表达时Th1激活免疫应答已被在ITP患者中得到证明。另外,血清中TGF-β和IL-10水平的降低及Treg细胞的缺乏或功能的改变也在ITP患者中得到描述,证明免疫调节的缺陷可能发挥在ITP中发挥作用。Th17细胞为近年新鉴定  相似文献   

4.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一种获得性自身免疫性出血性疾病,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活性的失调和细胞因子异常是ITP的主要发病机制。中医药通过调控辅助性T细胞、调节性T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以及B细胞等免疫细胞,调节其相关细胞因子,降低血小板相关抗体,减少血小板破坏,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以发挥治疗ITP作用。本文就近年来中医药治疗ITP免疫细胞调节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外周血T细胞的细胞周期及其促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在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8例ITP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T细胞的细胞周期的分布比例及30例ITP患者和20例正常人的T细胞凋亡蛋白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ITP患者外周血S期和S+G2/M期的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o/G1的T淋巴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淋巴细胞Caspase-3的表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ITP患者中存在T淋巴细胞过度增殖,细胞以S,G2期为主,同时T淋巴细胞存在凋亡减少,这可能与ITP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变化,探讨T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采用FACS分析CD+3T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2水平.结果ITP患者CD+3T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率和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呈正相关.结论ITP患者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细胞因子分泌失调,破坏自身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变化,探讨T细胞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FACS分析CD3^ T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IL-2水平。结果 ITP患者CD3^ T细胞表面CD28的表达率和血清IL-2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两者呈正相关。结论 ITP患者T淋巴细胞异常活化,细胞因子分泌失调,破坏自身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凋亡相关蛋白Fas、FasL在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儿T细胞亚群及血小板中的表达,分析其在IT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ITP患儿及健康儿童外周抗凝静脉血,分离纯化得T细胞和血小板。以PE标记的CD30 mAb和Cy5标记的CD4、CD8 mAb及FITC标记的Fas、FasL mAb作三色流式细胞术,分析ITP患儿Th/Tc、Thl/Th2、Tc1/Tc2细胞Fas、FasL表达的变化;以FITC标记的Fas、FasL mAb作单色流武细胞术,分析ITP患儿血小板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健康儿童相比,ITP患儿Th、Th1、Th2及Tc、Tc1、Tc2细胞Fas、FasL表达均显著性升高(P〈O.05);同时,111P患儿血小板Fas的表达显著性升高(P〈0.05)而FasL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ITP患儿存在免疫功能失调,T细胞亚群及血小板Fas、FasL表达异常可能与ITP免疫病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as及FasL系统在成年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 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成年初诊IT P患者及健康成年人外周抗凝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TP患者Th/Tc、Th1/Th2、Tc1/Tc2细胞Fas及FasL的表达率、血小板表面Fas及FasL的表达率。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ITP组Th、Th1、Th2、Tc、Tc1、Tc2细胞表面Fas及FasL的表达率均明显升高(P<0.05);同时ITP组血小板表面 Fas的表达率明显升高(P<0.05),而血小板表面 FasL 的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 ITP患者T细胞亚群及血小板表面Fas及FasL表达的异常,可能与ITP发病机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外周血小板破坏增多而引起的常见出血性疾病,与自身免疫有关。其发病机制:一是通过细胞介导的免疫调节形成并持续产生抗血小板的自身抗体;二是通过网状内皮系统加速血小板破坏,也有报道自身抗体作用于骨髓巨噬细胞,使血小板生成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应用改良的血浆凝块技术和共培养系统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T细胞在体外对异体骨髓巨核细胞生成作用的影响,以探讨ITP的发病机制。实验结果表明,从总体来看,ITP患者的T细胞当加到培养物中和靶细胞共培养时,对巨核系祖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MK)的集落效应无明显的影响。其中三例PAIgG升高患者的T细胞对CFU-MK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以上结果提示ITP的发病机制相当复杂。除体液免疫机制外,也有细胞免疫机制参与,T细胞或其亚群对巨核系祖细胞生成抑制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着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一组单克隆抗体及免疫酶标技术,对42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ITP)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HLA-DR的表达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CD4+细胞减少,CD8+细胞增加,CD4+/CD8+细胞比值减低或倒置,HLA-DR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临床经免疫抑制治疗有效的ITP患者,T细胞亚群及HLA-DR的异常表达得到纠正。说明IT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失调在ITP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脾和正常脾巨噬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方法提取9例ITP患者及9例正常人脾巨噬细胞的总RNA,反转录制备含荧光分子Cy5标记的cDNA探针,与含有30968点cDNA的表达谱芯片杂交后扫描荧光强度,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并进行分析。结果基因芯片共筛选出1545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上调基因718个,下调基因827个。差异表达基因涉及免疫反应、细胞黏附及受体调节、细胞信号转导、细胞骨架和运动代谢、细胞凋亡、酶调活性等方面。差异表达基因生物路径涉及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Fcγ受体介导吞噬通路,促分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细胞内吞通路等。结论基因芯片筛选ITP患者脾巨噬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是有效的。差异表达基因可能为ITP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证据和治疗靶标。  相似文献   

14.
汪俭  许喆  程邦宁 《安徽医学》2012,33(3):280-281
目的研究ITP儿童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及B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35例ITP患儿和24例正常儿童外周静脉血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和B细胞变化。结果 ITP组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CD4+/CD8+比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NK细胞和B细胞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ITP患儿存在明显的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异常,未发现NK细胞和B细胞的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对于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释清楚。本研究选取ITP患者,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血浆中Th9/Th17的含量,并通过观察影响两者表达的转录因子水平,分析其对ITP患者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ITP患者Th9/Th17、IL-9/IL-17含量明显升高,并且其相应的转录因子水平也升高,并且利用四者对活动期ITP进行诊断,发现Th9/Th17对活动性ITP的诊断效能均较高。以上结果表明,Th9/Th17可能通过上调其转录因子影响ITP发病,并与IL-9/IL-17存在协同作用,可利用Th9/Th17对活动性ITP进行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病毒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与多种病毒感染的关系.方法:用ELISA技术对102例诊断明确的ITP患儿进行人细小病毒(HPVB19),柯萨基病毒(CBV1-6),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及EB病毒(EBV)特异性IgM的检测.结果:102例ITP中HPVB19-IgM阳性41例(40.12%);CBV1-6-IgM阳性28例(27.45%);HCMV-IgM阳性17例(16.66%);EBV-IgM阳性7例(6.86%);四种病毒总阳性率50.98%,除EBV外其他三种病毒感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病毒感染是小儿ITP的主要致病因素;(2)HPVB19感染是引起ITP最常见的病因;(3)HCMV感染与婴儿ITP的发生、治疗效果及预后有着明确的关系;(4)CBV1-6感染也是ITP的主要致病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和肿瘤坏死因子-α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IP)发病的关系,研究其在ITP发病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32例ITP患儿和17例正常儿童血清IL-18、TNF-α含量。结果:TIP组血清IL-18、TNF-α含量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IL-18含量与TNF-α呈显著性正相关(rs=0.539,P<0.05),与血小板数量呈显著性负相关(rs=-0.548,P<0.05)。结论:IL-18、TNF-α与TTP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