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4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52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利用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作为抗原递呈载体,检测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在体外对淋巴细胞是否有刺激增殖、促进细胞因子分泌及促进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方法: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和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ytokine-induced killer,CIK)分离及培养采用贴壁法;采用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功能;酶联免疫斑点法检测淋巴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功能;CCK-8法检测淋巴细胞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功能。实验分为肿瘤多肽组(肽+DC-CIK)、DC-CIK组和单纯CIK组进行各项功能检测与比较。结果:在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存在时, 3组细胞均增殖明显。肿瘤多肽组在第4天、第6天(第4天Z=-3.79, P<0.001;第6天Z=-2.95, P<0.01)时,450 nm光密度显著高于CIK组,在第4天时,450 nm光密度显著高于DC-CIK组(Z=-2.02, P<0.05)。培养体系中无IL-2时,各组淋巴细胞均增殖缓慢,各时间点光密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刺激组多种细胞因子产生量高于单纯CIK组,其中白介素-4(interleukin-4,IL-4)(Z=-2.61, P<0.01)、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on factor, GM-CSF)(Z=-3.85, P<0.001)、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Z=-3.56, P<0.00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ɑ, Z=-3.40, P<0.001)的分泌量与单纯CIK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刺激组与DC-CIK组相比,除IL-4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Z=-2.15, P<0.05), 其余各项细胞因子分泌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C-CIK组与单纯CIK组相比,IFN-γ(Z=-2.44, P<0.05)、TNF-ɑ(Z=-2.26, P<0.05)和GM-CSF(Z=-3.73, P<0.001)分泌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肿瘤多肽组与DC-CIK组、单纯CIK组在18 h与24 h的杀伤效率虽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有高于其他两组的趋势。结论:树突状细胞疫苗特异肿瘤多肽联合树突状细胞体外可提高CIK细胞的增殖活性,提高多个细胞因子的分泌量。  相似文献   
2.
为观察比较混合痔外痔使用高频电容场痔疮治疗仪电钳切除、内痔注射消痔灵与外剥内扎术两种术式的疗效,将以Ⅱ~Ⅳ期内痔为主的混合痔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治疗组采用高频电容场痔疮治疗仪电钳切除外痔,内痔行消痔灵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分别观察其手术时间、疗效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O.05);但在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O.01或P〈O.05)。结果表明,两种术式疗效接近,但治疗组操作较简便,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2年9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5例行腹腔镜脾切除术的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改良的Clavien分级系统分析术后并发症,并分析影响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危险因素。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本组患者中,36例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2例因术中出血中转开腹手术),29例行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术后16例患者发生20例次并发症,行全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8.2%(13/34),高于行手助式腹腔镜脾切除术患者的10.3%(3/29),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0,P〈0.05)。按照改良Clavien分级系统,本组患者Ⅰ、Ⅱ、Ⅲa、Ⅲb、Ⅳa、Ⅳb、Ⅴ级并发症分别为4、2、8、1、1、0、0例。全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8.4±2.9)d,发生Ⅱ、Ⅲ、Ⅳ级并发症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为(10.1±3.3)d,长于I级和无并发症患者的(7.7±2.5)d,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P〈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和是否使用手助器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X2=21.60,5.1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ASAⅢ级和未使用手助器是术后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60,4.60,P〈0.05)。ASAm级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Ⅱ级患者的17.00倍,未使用手助器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是使用手助器患者的5.00倍。结论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但主要集中在ASAⅢ级以下患者,ASA分级和手助器的使用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aparoscopic pancreatoduodenectomy,LPD)中利用带蒂肝圆韧带包裹胃十二指肠动脉(gastroduodenal artery,GDA)残端预防术后出血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  在常规完成LPD后,从壁腹膜上游离肝圆韧带,超声刀或Ligasure将肝圆韧带与镰状韧带分离,其中小血管可用超声刀或Ligasure凝闭,一直游离至肝圆韧带与肝脏连接处,不行离断,保留带蒂的肝圆韧带,以保证血供。GDA用合成夹双重夹闭或4-0血管线缝扎。带蒂的肝圆韧带可完全包裹骨骼化的GDA残端,同时包裹部分肝总动脉及肝固有动脉,一般选择4-0血管滑线连续缝合(操作见视频1)。包裹完成后于其上放置腹腔引流管。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在我中心完成LPD后行带蒂肝圆韧带包裹GDA残端的108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108例患者完成LPD术中采用带蒂肝圆韧带包裹GDA残端,术后无因肝圆韧带包裹GDA残端导致的并发症发生,包裹GDA残端的主要步骤完成时间平均为10 min,术后共有8例(7.4%)患者发生临床相关胰瘘(包括B级胰瘘6例和C级胰瘘2例),8例(7.4%)患者出现腹腔感染,包括3例(2.8%)患者腹腔脓肿,2例(1.9%)患者出现术后胃肠道内溃疡出血,无腹腔内出血发生。  结论  LPD术中利用带蒂肝圆韧带包裹GDA残端预防LPD术后出血是一项安全可行的技术。该方法游离的带蒂肝圆韧带包裹GDA残端后没有张力。该步骤简单易行,不增加额外的手术创伤及延长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我中心在胰头恶性肿瘤侵犯周围血管以及肿块型胰腺炎合并致密炎症粘连等困难情况下所采用的个体化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来开展的困难情况下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例病例资料,包括手术策略、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情况、术后住院时间、治疗方案及预后情况。  结果  患者1,65岁男性患者,术前诊断为胰腺钩突占位伴肠系膜上静脉侵犯、梗阻性黄疸。术中行肠系膜上动脉优先入路的联合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的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操作见视频1),手术时间340 min,出血200 mL,术中未输血。患者术后康复顺利,术后住院9 d。术后病理学诊断:胰腺中-低分化导管腺癌。患者行GS(吉西他滨+替吉奥)方案化疗6个周期,术后1年随访患者情况良好,无复发转移情况。患者2,47岁中年男性,因反复腹痛入院,术前诊断胰头占位伴梗阻性黄疸,既往接受过开腹Roux-en-Y胆肠吻合术、小肠切除、肠肠吻合术。术中采用超声刀、电钩、剪刀等多种方式处理患者腹腔不同部位粘连,调整传统模块化手术流程行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改用Easy-first原则行手术切除(操作见视频2)。术中采取双主刀模式处理例如出血等突发情况。手术时间400 min,出血500 mL,术中未输血。患者术后康复顺利,术后住院11 d。术后病理学诊断为胰头部慢性炎症肿块,最大径6 cm,未见明显癌变。术后20个月随访患者情况良好,未再发急性胰腺炎。  结论  在有经验的胰腺微创中心,通过不同的手术方式、采取个体化的手术策略,当肿瘤侵犯周围血管以及肿块型胰腺炎合并致密炎症粘连等情况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王艺超  彭兵  吴仲 《华西医学》2011,(7):974-974
1病例介绍 患者 女,55岁.因"皮肤巩膜黄染20余年,加重伴发热2余月"入院.检查:贫血貌,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心肺腹部查体无阳性体征.肝功能检查:总胆红素97.2 μmol/L,直接胆红素72.4 μmol/L,间接胆红素24.8 μmol/L,谷丙转氨酶106 U/L,谷草转氨酶100U/L;血常规:血红蛋白82...  相似文献   
7.
正由于胰腺癌的生物学特性,加之胰腺解剖位置的特殊,大多数患者没有明显的症状或体征。一部分患者发现时各种辅助检查提示已有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的侵犯,既往认为就应该放弃手术,导致失去根治机会。自1951年首次报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行静脉切除再吻合后,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受侵的已常规行根治性手术[1,2]。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LPD))是可行和安全的,与开放切除术相比,LPD降低了患者的出血量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微创经皮肾穿气压弹道碎石取石术(MPCNL)治疗多发性肾结石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至2009年1月MPCNL治疗多发性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患者行MPCNL术后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仅1例行2次碎石取石,1例并发术后出血,1例双肾取石术后拔一侧肾瘘管继发出血。所有患者通过做好围术期心理护理、术后正确的管道护理、严密观察病情和及时有效的健康指导,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均康复出院。结论MPCNL治疗多发性肾结石损伤小、出血少、术后并发症少。针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特别是术前、术后有效的健康教育,仔细观察病情,适时正确的管道护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和防止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顺利康复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10.
根治性手术切除仍是唯一可能治愈胰腺癌的治疗方法。随着微创理念的更新,腹腔镜及机器人平台已被引入胰腺外科实践。目前的研究认为与标准开放方法相比,微创手术的围手术期的结果相似或有所改善。新辅助化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胰腺外科,使手术切除更具挑战性。新辅助化疗后接受微创切除的患者数量仍然很低。笔者查阅国内外最新文献并阐述了胰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微创治疗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