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D-二聚体对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的预测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的NSCLC合并VTE患者117例,并与同期NSCLC非VTE患者386例的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cancer antigen 125,CA125)、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肺癌抗原(cytokeratin-19-fragment,CYFRA21-1)、D-二聚体进行比较。血清肿瘤标志物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采用ROC曲线评价血清肿瘤标志物和D-二聚体对VTE的诊断价值及联合诊断价值。结果 NSCLC合并VTE患者的CA125、CYFRA21-1及D-二聚体均明显高于非VT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EA、NS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CA125、D-二聚体升高是VTE的危险因素,CA125、CYFRA21-1、D-二聚体对NSCLC合并VTE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707、0.561和0.728(P<0.05)。CA125预测NSCLC合并VTE的敏感度为67.5%,特异性为63.7%,截断值为38.72;CYFRA21-1预测NSCLC合并VTE的敏感度为34.2%,特异性为80.1%,截断值为12.54;D-二聚体预测NSCLC合并VTE的敏感度为60.7%,特异性为78.3%,截断值为1.56。CA125联合D-二聚体预测AUC为0.773,敏感度为64.1%,特异性为81.3%。结论 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联合D-二聚体可以提高NSCLC患者VTE的临床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2.
张秀云  赵卫东 《安徽医学》2020,41(11):1325-1329
目的 探讨卵巢癌患者术后合并静脉血栓栓塞(VTE)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51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合并VTE,分为卵巢癌合并VTE组(17例)与卵巢癌未发生VTE组(34例)。分析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凝血功能实验室指标、手术相关情况及术后发生VTE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危险因素预测术后发生VTE的诊断价值。结果 两组患者年龄、体质指数、绝经、肿瘤分期、输血量等进行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巢癌合并VTE组患者的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高于卵巢癌未发生VTE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D-二聚体、FIB、APTT是卵巢癌患者术后形成VTE的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表明,D-二聚体、FIB、APTT联合具有预测卵巢癌术后发生VTE的诊断价值。结论 D-二聚体、FIB、APTT是卵巢癌患者术后并发VTE的危险因素,且D-二聚体、FIB、APTT联合预测对卵巢癌患者术后早期发现血栓的形成具有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栓弹力图(TEG)联合D-二聚体对预测肿瘤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到2019年12月本院初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200例,以三个月是否发生深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分为VTE组和非VTE组,分析两组患者外周血TEG各参数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差异。结果:(1)200例恶性肿瘤患者VTE的发生率为14.50%。(2)恶性肿瘤发生VTE时,TEG检测中的MA值和D-二聚体明显高于非VT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ROC曲线显示,恶性肿瘤发生VTE时,MA值、D-二聚体的最佳临界值分别为67.20mm和1.57mg/L,其敏感度分别是93.10%、89.70%,特异度分别为53.92%、71.53%,准确度分别为65.00%、74.00%,AUC分别为0.767,0.878。两者联合检测敏感度为96.55%,特异度为51.46%,准确度为58.00%,AUC为0.891。结论:TEG联合D-二聚体检测,可作为初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监测VTE发生的筛查指标,对于恶性肿瘤发生VTE的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肺栓塞的临床预后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1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57例(肺癌+PE组)和单纯肺癌患者57例(单纯肺癌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并通过Kaplan-Meier生存分析评价患者的临床预后。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症、病理类型、TNM分期、中心静脉穿刺置管、D-二聚体与肺癌合并肺塞栓具有相关性(P<0.05)。对单因素分析中的显著性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类型、TNM分期、D-二聚体是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相关危险因素(OR=4.223、2.357、2.957)。肺癌+PE组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生存率分别为40.35%、24.56%、15.79%;单纯肺癌组则分别为59.65%、40.35%、26.32%。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肺癌+PE组、单纯肺癌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9.4个月、21.5个月,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08,P=0.021)。结论肺癌合并肺栓塞患者的临床预后明显低于单纯肺癌患者,其独立危险因素主要包括腺癌、高TNM分期及高D-二聚体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564例医院收治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根据患者化疗期间有无出现静脉血栓栓塞症分为观察组(有VTE)与对照组(无VTE),其中观察组有144例,对照组有420例。采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与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法分析造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出现VTE的高危因素。结果根据单因素分析发现,病理类型、疾病分期、血液黏度以及D二聚体升高是造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出现静VTE的相关因素;根据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肿瘤分期、D二聚体水平、吸烟以及血液黏度与是造成晚期肺癌化疗患者出现VTE的高危因素。结论临床需要加强对合并高危因素的晚期肺癌化疗患者的临床观察,早期给予抗凝措施,预防VTE的出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VTE)的危险因素,观察肺癌合并VTE患者的预后。方法 以2010~2015年笔者医院就诊肺癌合并VTE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筛选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可能危险因素,再经过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采用Log-rank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率差异。结果 研究共纳入肺癌合并VTE的患者39例(观察组)及不伴有VTE的肺癌患者82例(对照组)。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受化疗、病理类型为腺癌、肺癌Ⅲ~Ⅳ期及D-二聚体水平升高的肺癌患者合并VTE的OR值分别为2.68、2.10、2.24及2.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VTE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未合并VTE的肺癌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肺癌的病理类型、肿瘤分期、合并化疗及D-二聚体水平是肺癌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肺癌合并VTE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低于未合并VTE的肺癌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合并肺栓塞的临床特点。方法选取2011.01-2017.10在潍坊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及胸外科住院诊断为肺癌合并PE的患者为肺癌合并PE组,并选取同期住院的单纯肺癌患者为单纯肺癌组,记录所有入选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进行下列项目对比:一般资料、基础疾病、病理类型、化疗情况、临床分期、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相关指标,如D-二聚体、Hb、WBC、ALB、PLT、CRP。上述结果均使用SPSS 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肺癌合并PE的危险因素是腺癌,III和IV期,全身化疗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如白细胞计数,D-二聚体,Hb和ALB。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腺癌,化疗,白细胞增多和D-二聚体升高是肺癌合并P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肺癌是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之一,肺癌患者发生PE多在确诊肺癌3个月内,肺腺癌、化疗、WBC和D-二聚体升高、Hb和ALB减低是肺癌合并PE的危险因素。肺腺癌、D-二聚体明显升高时是肺癌合并肺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有静脉血栓形成高危因素的妇科术后患者,通过监测术后D-二聚体含量以预测血栓的发生,对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患者,予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钠,以降低血栓发生.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具有VTE发病高危因素的妇科术后患者62例,研究组32例,对照组30例,术后监测2组患者不同时间点D-二聚体含量,即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以及术后第7天的D-二聚体含量,研究组术后24~72h后若D-二聚体含量≥5μg/mL,予低分子肝素钠4 000 IU皮下注射,每日1次,预防静脉血栓形成,连续用药5~7 d.对照组只监测D-二聚体含量,不予预防性注射低分子肝素钠.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D-二聚体含量均较术前上升,研究组15例D-二聚体含量≥5μg/mL,发生血栓2例,对照组13例D-二聚体含量≥5μg/mL,发生血栓9例,血栓发生率分别为13.33%及69.23%,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后监测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且≥5μg/mL的患者,术后血栓发生风险增高,术后监测D-二聚体含量预测血栓形成是有临床价值的;对于D-二聚体含量明显升高且≥5μg/mL的患者,预防性注射低分子肝素钠治疗,预防静脉血栓形成是有效的,能降低血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患者的预示作用及对临床工作的意义.方法:将42例晚期肺癌(Ⅲb-Ⅳ期)患者分为两组,对20例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和22例肺癌未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入院时血浆D-二聚体水平进行比较,同时将此42例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与20例早中期肺癌(Ⅰb-Ⅲa期)患者D-二聚体水平比较,对结果进行分析.对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进行胸水引流前后的血浆D-二聚体水平分析,并与姑息性治疗患者血浆D-二聚体进行比较.结果:晚期肺癌患者中,肺癌伴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未合并胸腔积液的患者;晚期肺癌患者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早中期肺癌患者(P〈0.05).晚期肺癌患者进行胸水引流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明显高于引流前(P〈0.05),且显著高于姑息性治疗患者(P〈0.05).结论:血浆D-二聚体显著升高对肺癌患者有一定临床价值,提示肺癌预后差,需要临床干预,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发生静脉栓塞的危险因素,为其临床诊治和预后提供支持。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12月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39例AECOPD患者病例。按照患者预后是否出现静脉血栓栓塞(VTE)情况进行分组,其中发生VTE组患者52例,无VTE组患者187例。制作危险因素分析调查表,收集患者年龄、吸烟史、BMI、肺功能分级、卧床时间、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等因素情况,并统计2组常见血清指标及血气指标水平,并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对收集的2组间数据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 239例AECOPD患者中52例发生VTE,VTE发生率达到了21.8%。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吸烟史、肺功能分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卧床时间、高D-二聚体水平、PaO2、PaCO2是AECOPD患者并发VTE的危险因素。 结论 AECOPD患者临床易出现VTE并发症,而患者年龄、BMI、吸烟史、肺功能分级、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或冠心病、卧床时间、高D-二聚体、PaO2、PaCO2水平是AECOPD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罗秋莲  吴功强 《现代实用医学》2014,26(10):1260-1261
目的探讨肺癌并发静脉血栓(VTE)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肺癌患者744例,根据患者是否发生VTE分为VTE组和非VTE组。单因素筛选肺癌并发VTE的危险因素后行多元素logistic分析。结果 744例患者中共发生VTE30例,发生率为4.03%,发生时间在肺癌确诊3个月内较多,占33.33%;单因素分析显示,病理类型、TNM分期、D-二聚体(D-D)和并存疾病与VTE的发生相关(均<0.05);多元素logistic分析显示,病理类型为腺癌、高TNM分期和高D-D是肺癌并发VTE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5.214、2.122和4.449。结论肺癌确诊3个月内是VTE高发时间段,腺癌、高TNM分期和高D-D患者更易并发VTE,临床应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12.
龙鼎  喻莉  武晓灵 《重庆医学》2012,41(8):738-740,743
目的探讨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患者血浆D-二聚体、白细胞介素6(IL-6)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动态变化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月本科住院的50例SIRS患者作为SIRS组,将其按是否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分为单纯SIRS组(n=26)和MODS组(n=24);按预后分为存活组(n=35)和死亡组(n=15)。测定其SIRS发生后第1、3、5、7天患者血浆D-二聚体、IL-6和TNF-α含量,并记录APACHEⅡ评分;另选35例普通内科住院患者作为非SIRS组,3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对SIRS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与APACHEⅡ评分、IL-6和TNF-α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单纯SIRS组和MODS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IL-6、TNF-α含量较非SIRS组和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SIRS发生后第3天与第1天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IRS发生后第5、7天,死亡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SIRS发生后第1、3、5、7天,存活组与死亡组患者血浆IL-6和TNF-α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IRS患者D-二聚体含量与APACHEⅡ评分、IL-6、TNF-α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453、0.342、0.340,P<0.01)。结论 IL-6、TNF-α参与SIRS患者的凝血功能障碍,D-二聚体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血浆持续高水平的D-二聚体、IL-6、TNF-α提示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手术患者合并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2020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收治的604例手术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后是否新发确诊VTE将其分为两组:发生VTE的手术患者作为病例组,未发生VTE的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组,每组各302例。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VTE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糖尿病、住院天数、手术时间、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脑卒中偏瘫、抗肿瘤治疗、中心静脉置管、糖皮质激素、机械通气、住ICU、出血风险等级、Caprini评分等级、出血风险等级、D-二聚体水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性别、住院时间、抗肿瘤治疗、机械通气、D-二聚体水平是手术患者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女性、住院时间增加、进行机械通气、D-二聚体水平较高可能增加手术患者VTE风险。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恶性肿瘤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临床特征, 验证COMPASS-CAT及Khorana评分的预测价值。   方法  收集2016年1月—2020年1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确诊恶性肿瘤合并VTE的患者128例为VTE组,以同期年龄、性别及肿瘤类型相匹配的恶性肿瘤未合并VTE的患者256例为对照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VTE的风险因素。比较COMPASS-CAT及Khorana评分的预测价值,并尝试构建一种更为有效的预测模型来指导肿瘤患者的血栓预防。   结果  (1) D-二聚体>0.55 mg/L、中心静脉导管、心血管危险因素是肿瘤发生VTE的高风险因素(均P < 0.05)。(2)COMPASS-CAT评分≥7分在VTE组与对照组中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COMPASS-CAT评分为高风险患者发生VTE的几率是低风险患者的4.051倍。Khorana评分≥3分在VTE组与对照组中的占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MPASS-CAT评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高于Khorana评分(AUC:0.670 vs. 0.583,P < 0.05)。(3)在COMPASS-CAT评分的基础上纳入D-二聚体>3.83 mg/L构建联合预测模型,其AUC为0.879,与COMPASS-CAT评分相比,联合预测模型的AUC增加了0.2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   结论  COMPASS-CAT评分能较好地预测肿瘤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而Khorana评分预测价值有限。将COMPASS-CAT评分和D-二聚体>3.83 mg/L联合构建新预测模型可提高肿瘤相关VTE的预测效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血浆D-二聚体诊断肺癌合并肺栓塞的最佳临界值。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7年8月于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100例肺癌可疑中低度肺栓塞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对所有患者行多层螺旋CT肺动脉成像(CTPA)检查、血浆D-二聚体检测。比较肺癌合并肺栓塞组与不合并肺栓塞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肿瘤类型、肿瘤分期、年龄校正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绘制校正后血浆D-二聚体诊断肺癌合并肺栓塞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选择Youden指数最大的切点作为最佳临界值,计算其对应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及准确率。结果 肺癌合并肺栓塞组和不合并肺栓塞组年龄校正后D-二聚体中位水平分别为5 811.8(17 095.7)μg/L和730.0(1 050.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肺腺癌组和非肺腺癌组患者年龄校正后血浆D-二聚体中位水平分别为1 493.7(6 343.5)μg/L和785.2(1 448.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Ⅰ~Ⅱ期组和Ⅲ~Ⅳ期组患者年龄校正后血浆D-二聚体中位水平分别为469.3(1 602.7)μg/L和1 110.0(4 750.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校正后血浆D-二聚体水平诊断肺癌患者是否发生肺栓塞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96〔95%CI(0.696,0.896)〕,最佳临界值为2 835 μg/L,对应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62.9%和92.3%,阳性预测值为81.5%,阴性预测值为82.3%,准确率为82.0%,Youden指数为0.552。结论 年龄校正后血浆D-二聚体取2 835μg/L为临界值对诊断肺癌合并肺栓塞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急性颅脑创伤后血浆D-二聚体变化及其与颅内进展性出血性损伤(PHI)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08例颅脑创伤患者(PHI组48例,非PHI组60例)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性别、年龄、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D-二聚体浓度对PHI发生的影响;Logistic回归分析PHI发生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血浆D-二聚体浓度与PHI发生的关系.结果 PHI组的D-二聚体浓度为(7.08±3.87)mg/L,非PHI组为(4.34±3.21)mg/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受伤至首次CT检查时间和D-二聚体浓度与PHI的发生有关(分别为OR=0.407,95% CI:0.132~0.825,P=0.018和OR=1.254,95%CI:0.980~1.374,P=0.021).ROC曲线推算D-二聚体浓度的最佳临界值为4.05 mg/L,此时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9%和70%,大于此值PHI的发生率达74.1%.结论 颅脑外伤后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可作为PHI发生的一个预判指标,结合影像学检查及其他相关临床因素分析可以更好地预判和及时诊断颅脑创伤后PHI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皖南医学院学报》2018,(2):137-139
目的:研究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3月我科收治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D-二聚体水平进行跟踪监测,直至患者死亡或者随访结束,分析患者D-二聚体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疗效以及预后的关系。结果:多部位转移较单部位转移的患者D-二聚体水平高(P<0.05),而D-二聚体水平与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基线D-二聚体水平正常(≤0.5 mg/L)和升高(>0.5 mg/L)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是24.1和16.0个月(P<0.01);两程化疗后疗效评价为缓解(PR):患者D-二聚体水平下降(P<0.01),进展(PD):患者D-二聚体水平升高(P<0.01);死亡患者中死亡前12个月开始D-二聚体水平逐渐升高(P<0.01)。结论:D-二聚体水平变化基本能反映患者的治疗效果,D-二聚体水平对患者生存时间的预测有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并发VTE的临床特点及原因,探讨有效预防和治疗VTE的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117例恶性肿瘤VTE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相关指标。结果发生VTE高风险的肿瘤类型有:胰腺癌、胃癌、肺癌、前列腺癌、恶性淋巴瘤、卵巢癌、肝癌、结肠癌等;中晚期患者占93.33%。VTE患者血小板及D-二聚体增高各占86.67%,86.67%的患者接受化疗。53.33%的患者行PICC置管。结论根据恶性肿瘤患者的发病部位、分期、血液指标、化疗用药及诊疗措施,对于高危患者给予适当的预防性用药,可以降低VTE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危险因素,为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VTE的预防和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我院及上海市肺科医院肺循环科于2014年2月至2017年9月间收治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41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合并VTE,将患者分为VTE组(n=52)和非VTE组(n=361)。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合并VTE的危险因素。结果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合并VTE的发生率为12.59%。肺血栓栓塞(PTE)患者中,存在心率加快、肺梗死"三联征"症状患者人数比例高于深静脉血栓(DVT)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E患者中PaO_2、PaCO_2、SpO_2、FEV_1%pred低于DVT患者,肺动脉收缩压高于DVT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静脉血栓史(OR=1.986,P=0.031)、下肢疼痛症状(OR=7.376,P=0.019)、卧床时间≥3d(OR=3.325,P=0.001)及D-二聚体增高(OR=9.628,P=0.000)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合并VT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合并VTE的发生率较高,需引起重视。对存在静脉血栓史、下肢疼痛症状、卧床时间≥3 d及D-二聚体增高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应尽早进行影像学检查,帮助确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分析结核病患者并发VTE的风险因素。 方法 参照结核病诊断标准纳入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1月1日在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11267例患者,并筛选合并VTE患者107例入VTE组,按照VTE组与对照组1:1的比例随机筛选对照组患者,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结核病患者各种指标及因素与并发VTE的关联 结果 214例患者中,男性145例(60.17%),女性69例(32.2%),平均年龄62.21±19.35岁,结核病患者并发VTE的发生率为0.95%,单因素组间比较显示年龄、发热、气促、下肢水肿、呼吸衰竭、恶性肿瘤、PT、APTT、D-二聚体、血红蛋白存在差异,且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二聚体数值越高、下肢水肿的高发生率及结核的活动是患者发生VTE的危险因素[OR(95%CI)=8.840(2.383-32.794);OR(95%CI)=4.957(1.219-20.161);OR(95%CI)=16.216(4.779-55.025)];利福霉素类药物的使用是患者发生VTE的保护因素[OR(95%CI)=0.170(0.073-0.395)]。D-二聚体ROC曲线[AUC=0.831±0.028(95%CI:0.776~0.886,P<0.05)],根据约登指数得出截值为1855ug/L,此时敏感度为82.2%、特异度为74.3%。结论 结核病患者合并VTE发生率较高,应积极规范预防及诊疗。当结核病患者发热、气促下肢水肿与D-二聚体>1855ug/L时,应积极排查VTE的可能,必要时可予以预防性抗凝治疗。有效的抗结核治疗有助于降低结核病患者并发VTE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