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依那普利对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缺氧与缺氧/再给氧损伤时释放心肌酶的影响,研究依那普利对心肌细胞是否有直接的保护作用。方法:用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与缺氧/再给氧模型,检测细胞培养液中肌酸磷酸激酶(CPK)、碱性磷酸酶(ALP)、谷草转氨酶(AST)及乳酸脱氢酶(LDH)等心肌酶的活性变化,观察依那普利对上述指标的影响。结果:心肌细胞内CPK、ALP、AST及LDH的释放量随着缺氧与缺氧/再给氧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依那普利能显著减少心肌细胞缺氧与缺氧/再给氧损伤期间心肌酶的释放量。结论:依那普利能减轻缺氧与缺氧/再给氧造成的心肌细胞损伤,依那普利对心肌细胞真有直接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以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为模型进行研究者国内比较少见,本实验选用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采用改进的Farmer法分离心肌细胞,然后将游离的心肌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缺氧20分钟组(I20′)、缺氧20分钟再给氧10分钟组(I20′R10)、缺氧40分钟组(I40′)、缺氧40分钟再给氧10分钟组(I40′R10′)、预处置组(PC)。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细胞内腺苷酸(ATP、ADP、AMP)的含量。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心肌细胞内ATP的含量逐渐下降;早期缺氧/再给氧时(I20′R10′),ATP含量回升,晚期(140′R10′)则明显下降;预处置组较未经预处置组(I40′R10′)的ATP含量明显增高。上述结果说明,缺氧20分钟再给氧10分钟,损伤为可逆性的;缺氧40分钟再给氧10分钟,损伤为不可逆性的,即发生了较严重的再灌注损伤。预处置对缺氧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实验选用雄性Wistar大鼠体重250~300g,采用改进的Farmer法分离心肌细胞,然后将游离的心肌细胞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N)、缺氧20分钟组(120’)、缺氧20分钟再给氧10分钟组(120’R1O’)、缺氧40分钟组(140’)、缺氧40分钟再给氧10分钟组(140’R10’)、预处置组(PC),进行实验.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心肌细胞内磷酸肌酸(PCr)和肌酸(Cr)的含量,同时观察预处置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随着缺氧时间的延长,心肌细胞内PCr的含量逐渐下降;早期缺氧/再给氧时(120’R10’),PCr含量回升,晚期(140’R10’)则明显下降;预处置组较未经预处置组(140’R10)的PCr含量明显提高.上述结果说明,缺氧20分钟再给氧10分钟,损伤为可逆性的,缺氧40分钟再给氧10分钟,损伤为不可逆性的,即发生了较严重的再灌注损伤.预处置对缺氧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缺氧一再给氧时家兔主动脉一氧化氮 (nitric oxide,NO)含量的变化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培养的家兔主动脉内皮细胞 (endothelialcell,EC)随机分为四组 :(1 )对照 (C)组一通入空气 ;(2 )缺氧 (H)组一通入 95% N2 与 5% CO2 气 ;(3 )缺氧一再给氧 (H/ R)组一在缺氧的基础上通入 95% O2 与 5% CO2 气 ;(4 )超氧化物歧化酶 (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与缺氧一再给氧 (SOD H/ R)组一在 3之家加入 SOD,余同 3。测定 NO- 2 含量间接反映 NO含量。结果 :缺氧、再给氧时 H、H/ R组 NO含量均降低 ,以 H/R组更加显著 ,SOD可使 NO含量增加。结论 :缺氧可损伤 EC,使 NO生成减少 ;再给氧可促进缺氧的损伤。NO减少的机制与缺氧一再给氧时自由基产生增多有关。  相似文献   

5.
实验分四组,采用非循环Langendorff灌注方法。结果表明缺氧心肌琥珀酸脱氢酶、超氧阴离子歧化酶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性降低,丙二醛升高;再给氧酶活性较缺氧显著下降,丙二醛明显增加;药物组酶活性较再给氧明显回升,丙二醛显著降低。超微结构显示有氧心肌正常;缺氧心肌细胞水肿,线粒体空泡变,核质凝聚,肌丝溶解;再给氧心肌损伤加重,挛缩带形成,镧涌入胞浆与线粒体内;药物组细胞损伤减轻,线粒体致密,嵴较完整,镧分布于膜外。实验结果提示心肌再给氧损伤与氧自由基毒性密切相关;地尔硫(艹卓)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其机制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6.
采用荧光素染色法和ACAS570型粘附细胞仪观察冬虫夏草水提液对正常心肌细胞内Ca2+的作用及对缺氧再给氧时细胞内Ca2+的影响。结果显示:冬虫夏草水提液能降低正常心肌细胞内Ca2+的浓度,减轻缺氧再给氧时细胞内Ca2+超载现象,二者均呈良好的量效关系。提示冬虫夏草水提液可能有减轻缺氧再给氧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uroeortin (UCN)对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的影响,探讨UCN的心肌保护机制.方法 构建大鼠在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和离体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的缺氧复氧模型,进行缺血/缺氧1h再灌注/复氧2h的损伤,在缺血/缺氧前1h给予UCN预处理;在再灌注/复氧2h后观察UCN对缺血再灌注/缺氧复氧诱导的心肌损伤、细胞自噬和自噬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 UCN预处理可以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导致的心肌损害,使梗死面积降低,血清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降低;增加缺氧复氧离体心肌细胞活力、减少培养上清的LDH水平.与上述心肌保护作用相伴随的是UCN预处理还能抑制缺氧复氧导致的心肌细胞自噬,使LC3BⅡ/LC3BI的比值显著降低,并且抑制自噬相关基因Beclin1、Bni p3的mRNA表达.结论 UCN可以抑制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自噬,可能在抗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抑制剂庚醇/甘草次酸可否减少大鼠心肌缺氧复氧再灌注诱发的心肌细胞凋亡,探讨心肌GJIC在心肌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制作Langendorf心脏灌流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灌注(SO)组、缺氧复氧再灌注(IR)组、缺氧复氧再灌注庚醇(HT)组和缺氧复氧再灌注甘草次酸(GA)组。于整体缺氧30min再灌注2h末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应用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技术检测心肌细胞凋亡;于整体缺氧30min末用改良的划痕标记染料示踪技术测定心肌GJIC。结果:与SO组相比,IR组心肌梗死面积和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但GJIC无明显变化。与IR组比较,HT组和GA组心肌梗死面积和凋亡细胞数显著减少,伴GJIC明显受抑。结论:缺氧复氧再灌注所诱发的心肌细胞凋亡与心肌GJIC密切相关,GJIC抑制剂庚醇/甘草次酸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进而防止心肌缺氧复氧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加味丹参饮预处理对心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延迟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加味丹参饮预处理对心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延迟保护作用。方法将培养72h的大鼠心肌细胞随机分6组,空白组正常培养;正常血清对照组加50%大鼠血清培养;含药血清组加50%含加味丹参饮的药物血清培养;缺氧再给氧组予缺氧3h,再给氧1h。缺氧预处理组、加味丹参饮预处理组分别给予缺氧预处理、加味丹参饮预处理,24h后再予缺氧3h,给氧1h。结果缺氧再给氧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1),缺氧预处理和加味丹参饮预处理组LDH、CK及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显著低于缺氧再给氧组(P<0.01),与空白组、血清对照组和含药血清对照组相似(P>0.05)。结论加味丹参饮预处理的延迟保护作用可防止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超载,从而发挥细胞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缺氧、缺氧再给氧对培养乳鼠心肌细胞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的表达影响,并观察给予PPARα激动剂Wy14643后对缺氧再给氧心肌细胞成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随机分为四组:正常对照组,缺氧组,缺氧再给氧组,缺氧再给氧+Wy14643组。运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心肌PPARα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运用Western-blotting方法检测PPAR蛋白表达情况,台盼蓝染色法测定各组心肌细胞成活率。结果:缺氧及缺氧再给氧组PPARαmRNA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缺氧及缺氧再给氧组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缺氧再给氧+Wy14643组PPARαmRNA及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缺氧组及缺氧再给氧组心肌细胞成活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缺氧再给氧+药物组心肌细胞成活率较缺氧组及缺氧再给氧组显著升高(P<0.01)。结论:缺氧可显著下调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中PPARαmRNA及蛋白的表达,缺氧再给氧后mRNA及蛋白的表达未能恢复至正常水平,使用PPARα激动剂后mRNA及蛋白的表达得到显著改善并使心肌细胞成活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金丝桃苷对原代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显微镜和M TT法观察缺氧-再给氧导致培养的大鼠原代心肌细胞的损伤和金丝桃苷的保护作用;流式细胞术观察金丝桃苷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观察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的变化和细胞内C a2 浓度的变化。结果金丝桃苷对缺氧-再给氧导致的心肌细胞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以抑制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0.5~50μm o l/L金丝桃苷可以剂量依赖性地抑制心肌细胞中LDH的形成和细胞内C a2 超载。结论金丝桃苷具有对抗缺氧-再给氧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心肌细胞凋亡、钙超载和抗自由基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2.
用改良的 Langendoff 方法灌注离体大鼠心脏,对比观察亚硒酸钠和维拉帕米对心肌缺氧/再给氧损伤的保护作用。缺氧60min 和90min,心肌超微结构严重损伤,呈不可逆性损伤状态;缺氧60min 再灌30min 其损伤程度更重,LDH 大量释放;亚硒酸钠和维拉帕米处理组损伤较轻,呈可逆性损伤状态,其保护效果前者较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对心肌复氧损伤的及L-精氨酸对中性粒细胞介导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72h后分4组:Ⅰ组单纯缺氧5h,再给氧10h;Ⅱ组在再给氧的同时加入中性粒细胞;Ⅲ、Ⅳ组在缺氧前分别先用1、5mmol/L的L-精氨酸孵育2h,再行缺氧复氧。实验过程中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搏动状况,各组在实验开始前、缺氧后和再给氧后抽取上清液,则LDH,并在实验结束时计数各组  相似文献   

14.
用培养的原代乳鼠心肌细胞建立缺氧-再给氧方法,对缺氧60、120min及缺氧后再给氧30、60min时心肌细胞搏动、(51)~Cr释放率、苔盼蓝摄取率、扫描电镜观察及1,6-二磷酸果糖(FDP)对其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缺氧2h、再给氧1h可引起心肌细胞搏动频率减慢,(51)~Cr释放率和苔盼蓝摄取率增加,电镜显示心肌细胞膜受损。FDP增加缺氧-再给氧心肌细胞搏动频率,保持膜结构的正常,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进一步探讨川芎嗪对缺氧 /再复氧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的作用。方法 :培养新生大鼠心肌细胞缺氧 /再复氧模型 ,以荧光探针Fluo 3/AM负载 ,通过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损伤和川芎嗪组心肌细胞内荧光强度。结果 :损伤组细胞内钙荧光强度明显增强 ,川芎嗪各组细胞内钙荧光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弱 ,尤以低、中剂量组明显 ,与损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心肌缺氧 /再复氧细胞内游离钙显著增加 ,而一定剂量的川芎嗪可降低细胞内游离钙 ,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 Langendorff 大鼠离体心脏灌流模型上,辅酶 Q_(10)(CoQ_(10))10mg/kg 缺氧灌流明显增强心肌组织对缺氧的耐受,减轻心肌缺氧—复氧损伤、抑制心肌脂质过氧化物的产生,降低心肌组织蛋白的漏出。结果提示 CoQ_(10)对防治心肌再灌注损伤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白细胞介素-2参与缺氧/复氧引起的心肌功能损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在缺氧 /复氧过程中白细胞介素 - 2 (IL- 2 )对心肌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心肌组织中 IL- 2的含量 ;用视频跟踪系统和细胞内双波长钙荧光系统检测心肌细胞收缩和细胞内钙的变化。结果 :在缺血再灌注心肌组织中 IL- 2明显增多 [(14 .34± 5 .99vs2 2 .2 5± 3.6 8) ng/ g心肌组织 ]。在缺氧期间加 IL-2 (2 0 0 U/ ml) ,复氧期间心肌收缩和细胞内钙各参数回复的程度与单纯复氧的细胞相比均降低。IL- 2灌流后心肌线粒体丙二醛的含量在缺氧 /复氧后明显高于对照组 [(7.75± 0 .4 1vs6 .81± 0 .5 3) nmol/ mg蛋白 ]。结论 :IL- 2参与缺氧 /复氧引起的心肌功能损害 ,其机制可能与 IL- 2加重心肌线粒体脂质过氧化有关。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两组猪肺动脉内皮细胞培养液(甲组:内皮细胞缺氧再给氧前tritonX-100处理;乙组:内皮细胞缺氧再给氧的模拟缺血再灌注)灌注离体大鼠Langendorff心脏,分别观测冠脉灌注压(CPP)、心率(HR)、心律、左室内收缩压(LVSP)[并计算其微分(±dp/dtmax)]以及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氨酶(LDH)、磷酸肌酸激酶(CPK)和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ATPase的变化。结果显示:经缺氧再给氧处理的内皮细胞培养液可使大鼠心功能发生异常并加重心肌损伤,进一步证实冠脉内皮细胞在心脏病理生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心肌梗塞急性期治疗中不宜应用肌苷类药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缺血组织在再灌注再给氧时往往造成更大组织损伤的原因是自由基大量产生的结果。如果在心肌梗塞急性期大量应用肌苷类药物,不仅不能改善心肌代谢,相反,由于人为地大量增加了体内的次黄嘌呤含量,就使得缺血组织再灌法再给氧时在黄嘌呤氧化酶的催化下更大量地产生·O_2~-及其它自由基,导致组织更大损伤,加重心肌梗塞的症状。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对心肌复氧损伤的影响及L?精氨酸对中性粒细胞介导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72h后分4组Ⅰ组单纯缺氧5h,再给氧10h;Ⅱ组在再给氧的同时加入中性粒细胞;Ⅲ、Ⅳ组在缺氧前分别先用1、5mmol/L的L?精氨酸孵育2h,再行缺氧复氧。实验过程中在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搏动状况,各组在实验开始前、缺氧后和再给氧后抽取上清液,测LDH,并在实验结束时计数各组的细胞存活率。结果Ⅲ、Ⅳ组缺氧后LDH值明显低于Ⅰ、Ⅱ组(分别为P<0.05和<0.01);复氧后Ⅱ组LDH明显高于Ⅰ组(P<0.05),而Ⅲ、Ⅳ组则明显好于Ⅱ组(P<0.01);细胞存活率在Ⅱ组低于Ⅰ组(P<0.05),Ⅲ、Ⅳ组则明显较高(与Ⅱ组相比P<0.01)。结论中性粒细胞可通过多种机制加重心肌的再给氧损伤,而L?精氨酸可拮抗中性粒细胞的损伤,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