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创面出现的干细胞岛现象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目的:从细胞分化角度研究皮肤干细胞分布与增殖分化特征,以及这些特征在加速受创皮肤再生中的作用。方法:取8例经重组人表皮细胞生长因子(rhEGF)治疗而愈的溃疡他是面皮肤,7例经磺胺嘧啶银治疗而愈的创面皮肤以及3例流产胎儿、3例儿童和2例正常成人皮肤,用过氧化酶标记的链霉卵白素(SP)免疫组化法研究β1整合素、角蛋白19(K19)、角蛋白14(K14)以及角蛋白10(K10)的表达特征。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经rhEGF治疗的创面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不仅数量多,而且体积增大,在再生表皮基底层与角质层之间出现若干干细胞岛。这些干细胞岛的特征是β1整合素和K19染色阳性,在组织学上与基底层干细胞没有直接联系,为一类独立的岛状结构。经K14与K10等系列染色鉴别研究表明,在正常成人、青少年、胎儿以及未用rhEGF治疗的对照创面皮肤均未发现类似的干细胞岛现象。结论:在经rhEGF治疗的创面表皮中出现的干细胞岛是一种特殊和独立的细胞学结构,可能由已经分化成熟的细胞逆分化而来。其机制涉及生长因子对细胞分化调控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2.
蜂胶对糖尿病大鼠创面表皮干细胞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蜂胶对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创面表皮干细胞动员的影响.方法:健康Wistar大鼠被随机分为4组:盐水对照组(n=18)、蜂胶对照组(n=18)、盐水模型组(n=22)和蜂胶模型组(n=18).模型组大鼠为尾静脉注射四氧嘧啶制造的糖尿病模型.造模4周后所有大鼠背部两侧制造直径1.8cm的圆形全皮层皮肤创面.分别用盐水或蜂胶处理伤口,观察各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免疫组化法检测角蛋白14(K14)、角蛋白19(K19)、整合素β1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K19、整合素β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盐水处理相比,蜂胶能明显缩短创面愈合时间(P<0.01),促进创面K14、K19、整合素β1的表达(P<0.01).结论:蜂胶可以促进糖尿病大鼠创面表皮干细胞活性,加速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3.
表皮干细胞在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分布差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表皮干细胞在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分布差异.方法:从5例成年男性志愿者身体取头部、胸部、背部、臀部、大腿内侧、大腿外侧、上臂内侧、上臂外侧、手掌、足底、包皮及阴囊皮肤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皮肤组织表皮干细胞标志物角蛋白19(K19)和整合素β1的表达.结果:皮肤基底层K19和整合素β1阳性细胞以包皮和阴囊最多,其次是臀部,背部及四肢近端外侧相应地多于胸部及四肢近端内侧,头皮、手掌及足底皮肤基底层阳性细胞很少.头皮毛囊隆突部及皮下腺管可见较多K19和整合素β1阳性细胞.结论:表皮干细胞在人体不同部位皮肤的分布存在差异,头皮的毛囊隆突部及包皮和阴囊的皮肤基底层存在较多表皮干细胞,背部及四肢近端外侧皮肤基底层表皮干细胞相应地多于胸部及四肢近端内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磺胺嘧啶银锌霜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创面局部感染的有效性。方法选取70例诊治的烧伤创面局部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5例。2组患者均给予磺胺嘧啶银锌霜涂抹创面,观察组在以上用药基础上加用莫匹罗星软膏,每天与磺胺嘧啶银锌霜膏交替使用,创面不覆盖,观察治疗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治疗1周及2周时创面大小均明显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0%,明显高于对照组82.86%,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磺胺嘧啶银锌霜联合莫匹罗星治疗烧伤创面局部感染能明显缩短治疗时间,改善创面愈合状况,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5.
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大鼠表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大鼠表皮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方法36只Wistar大鼠分为干预侧和假手术侧,制作皮肤扩张动物模型,利用表皮干细胞表达角蛋白(keratin 19,K19)、短暂扩充细胞表达K14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的特点,采用免疫组织化学PowerVision^TM二步法检测扩张皮肤表皮干细胞和短暂扩充细胞的分布特征。结果扩张皮肤的表皮层明显增厚,不仅其基底层K19、K14和PCNA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增多。而且在棘层和颗粒层也可见K19、K14及PCNA阳性细胞的表达。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应力能诱导大鼠表皮干细胞的增殖与分化,其可能是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重要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胚胎干细胞(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探讨其对皮肤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类真皮,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以生物膜为载体,把羊膜诱导后带有核标记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覆盖在类真皮上,术后1~8周连续取材,HE染色,β1整合素、CK15、CK19、CK10和CEA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植入后3周,创面完全长合,较厚新生皮完全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细胞柱伸向真皮层,新生表皮中可见核标记的细胞呈β1整合素、CK15、CK19阳性,真皮中的管腔样结构呈核荧光和β1整合素、CEA免疫组化双标阳性,4~8周新生表皮基底层细胞呈CK19、CK10阳性,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皮脂腺样结构。【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以修复缺损皮肤,在其下真皮层有分化为毛囊样、皮脂腺样和汗腺样的结构,但是是否来源于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
【目的】以胚胎干细胞(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探讨其对皮肤缺损修复的作用。【方法】胎鼠皮肤成纤维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类真皮,植入小鼠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以生物膜为载体,把羊膜诱导后带有核标记的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覆盖在类真皮上,术后1~8周连续取材,HE染色,B1整合素、CK15、CK19、CK10和CEA免疫荧光双标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植入后3周,创面完全长合。较厚新生皮完全覆盖创面,基底层细胞增生,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细胞柱伸向真皮层,新生表皮中可见核标记的细胞呈B1整合素、CK15、CK19阳性,真皮中的管腔样结构呈核荧光和β1整合素、CEA免疫组化双标阳性,4~8周新生表皮基底层细胞呈CK19、CK10阳性,新生表皮下可见毛囊样、皮脂腺样结构。【结论】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为种子细胞与胶原海绵构建的组织工程皮肤可以修复缺损皮肤,在其下真皮层有分化为毛囊样、皮脂腺样和汗腺样的结构,但是是否来源于ES细胞源性表皮干细胞仍需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8.
体外定向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索体外定向诱导人胚胎干细胞(hES细胞)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的条件,为研究其定向分化机理及寻找新的皮肤组织工程种子细胞奠定基础。方法 将人胚胎干细胞单独(对照组)或与人羊膜上皮面向上全铺或半铺布半孔底共培养4-5d,观察其形态变化并分别用β1整合素,CK15及CK19免疫组化检测人胚胎干细胞向表皮样干细胞的分化。结果 人胚胎干细胞与人羊膜共培养4-5d后,在人羊膜上皮面形成表皮样干细胞集落,表达高水平的表皮干细胞异标记物β1整合素,CK15和CK19。在无羊膜覆盖处,细胞贴壁生长,形成单层表皮样细胞,细胞呈多边形,排列紧密,大部细胞表达β1整合素。对照组大理细胞死亡,未见β1整合素阳性细胞。结论 在体外人羊膜可定向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分化为表皮样干细胞,并提示在羊膜上皮面的细胞克隆可能是表皮样干细胞,而贴壁生长的细胞可能大部分是表皮样瞬间放大细胞。  相似文献   

9.
在体诱导表皮细胞去分化的初步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在体诱导表皮细胞去分化,探索与表皮细胞去分化有关的信号通路.方法 包皮皮片去除皮下组织,用中性蛋白酶分离表皮,Ⅳ型胶原反复粘贴并牵拉表皮去除基底细胞层.处理后表皮片移植于裸鼠全层皮肤下,分别于3、5、7 d取出移植皮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Western blot和RT-PCR等方法检测皮片移植前后表型的改变和ERK MAPK通路各信号分子表达的变化情况.结果 去基底细胞层处理的表皮片干细胞标志物CK19和β1整合素染色阴性;移植后5 d,存活皮片CK19和β1整合素染色呈多层分布,而不是正常表皮中的单层分布.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表皮片移植后CK19阳性细胞和β1整合素阳性细胞由移植前的0.00%分别增加到7.54%和5.24%,而CK10阳性细胞由99.62%下降为86.56%.Western blot和PCR检测也证实CK19和β1整合素蛋白水平和mRNA水平表达在移植后明显增强.ERK及上下游信号分子(p-Raf、p-MEK1/2、p-ERK1/2和c-myc)表达增强.t-MEK1/2和t-ERK1/2移植前后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处于终末分化阶段的表皮细胞可以向干细胞状态逆转,这个过程可能与ERK 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锌抑菌霜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在皮肤碾挫伤创面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门诊换药室换药的皮肤碾挫伤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5例。对照组运用碘伏油纱常规换药,观察组运用银锌抑菌霜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换药,比较两组伤口换药次数、伤口愈合时间、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的换药次数为(8.16±1.21)次,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7.92±1.93)次,创面愈合时间为(17.56±2.6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30.16±3.09)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0%(24/25),高于对照组的60.0%(15/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碾挫伤创面使用银锌抑菌霜联合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可减少创面换药次数,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Lu R  Ge J  Huang B  Huang DP  Gao N  Wei YT  Wang ZC  Peng Z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36):2554-2558
目的诱导体外培养、纯化的恒河猴皮肤干细胞向结膜上皮细胞分化,探索皮肤干细胞的可塑性。方法体外培养恒河猴皮肤干细胞,用Ⅳ型胶原纯化,纯化前后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5阳性细胞比例,纯化后的皮肤干细胞用细胞免疫荧光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鉴定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5。皮肤干细胞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24h后挑选出有荧光的细胞,与人结膜上皮细胞共培养10d,再进行结膜上皮细胞的特异性抗原黏蛋白4和角蛋白4的鉴定,检测方法包括细胞免疫荧光和RT—PCR。结果体外培养的皮肤干细胞纯化后比例接近90%。细胞免疫荧光和RT—PCR检测β1整合素和角蛋白15阳性。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24h后,细胞呈现绿色荧光,与结膜上皮细胞共培养10d后,细胞免疫荧光和RT—PCR检查黏蛋白4和角蛋白4阳性。结论在体外培养纯化的灵长类动物恒河猴皮肤干细胞,在适宜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有结膜上皮细胞特征的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体外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表皮干细胞的可行性。方法:直接抽取成年健康志愿者骨髓,采用直接贴壁法培养获得较纯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表面标志的检测、鉴定及培养扩增后,以HaCaT细胞培养上清液联合表皮生长因子(EGF)诱导分化,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K10,K19及β1整合素的表达。结果:诱导BMSCs1周后可见大量扁平的多角形细胞紧密连接成片,呈铺路石状排列生长,胞浆内可见丰富的角蛋白丝;大量细胞K19和β1整合素双染阳性,个别细胞K10染色阳性。结论:BMSCs在HaCaT细胞培养上清液联合EGF的体外培养条件下可诱导分化为表皮干细胞。  相似文献   

1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修复兔皮肤缺损创面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参与皮肤缺损创面修复重建表皮的可能性,为组织工程化皮肤提供新的种子细胞来源。方法自体来源的骨髓MSCs应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后,以Ⅰ型胶原为载体植入兔背部左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治疗组),右侧全层皮肤缺损创面仅植以Ⅰ型胶原作为对照组。于术后6、12天观察创面收缩率,记录愈合时间;术后4、5周切取创面中央再生皮肤组织,行常规病理和BrdU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创面收缩率,治疗组>对照组(P<0.05);愈合时间,治疗组<对照组(P<0.05)。常规病理检测治疗组再生皮肤表皮层明显增厚,细胞数目显著增多;免疫组化检测,在治疗组再生皮肤附件毛囊内层以及表皮基底层、棘层可见BrdU阳性标记细胞。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可能分化为表皮细胞参与表皮重建并具有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湿性疗法对临床常见创面的促进愈合作用,并观察表皮干细胞变化。方法选择我院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4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均给予湿性疗法,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愈合天数。取试验开始时、试验中期和结束时创面组织,制作HE染色切片,观察创面发生的变化;检测试验开始时、试验中期和结束时β1整合素的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患者愈合天数少,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β1整合素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湿性疗法对创面愈合具有促进作用,可以促进表皮干细胞的生长,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高浓度葡萄糖对小鼠表皮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利用Ⅳ型胶原的快速黏附法分离培养小鼠表皮干细胞,观察其形态学;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表皮干细胞标志物β1整合素和K19来鉴定表皮干细胞;将小鼠表皮干细胞分别放在葡萄糖浓度为5.6、15和30mmol/L的培养基里培养;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凋亡蛋白Bax和抗凋亡蛋白Bcl-2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体外培养的小鼠表皮干细胞呈克隆样生长,增殖速度较快,细胞形态呈铺路石样,边缘细胞呈梭形,细胞核质比较大;免疫荧光法检测到培养的小鼠表皮干细胞β1整合素和K19呈阳性表达且阳性表达率均为100%;MTT法检测到与对照组(5.6mmol/L浓度葡萄糖)相比,15mmol/L浓度葡萄糖刺激72h后检测到细胞增殖速度无明显改变,而30mmol/L浓度葡萄糖刺激24、48和72h后检测到细胞增殖速度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到与对照组相比,30mmol/L浓度葡萄糖刺激48h后凋亡蛋白Bax的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加而抗凋亡蛋白Bcl-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较高浓度(30mmol/L)葡萄糖可以明显抑制小鼠表皮干细胞的增殖,从干细胞角度进一步为糖尿病创面难愈的原因提供了实验室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表皮干细胞复合羊膜构建组织工程皮肤修复糖尿病难愈创面的可行性和方法。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皮肤表皮干细胞(ESCs),并用5-溴脱氧尿嘧啶(BrdU)标记。建立糖尿病SD大鼠创面模型,随机分为A、B、C 3组,A组创面移植羊膜负载BrdU标记的ESCs组织工程皮肤;B组创面移植羊膜;C组为空白对照组,创面未给予干预。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HE及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创面愈合组织中BrdU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平均值。结果与B、C组比较,A组创面愈合速度加快,创面愈合率明显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A组创面及新生表皮中可见BrdU阳性细胞,B、C组皮肤创面组织中始终未见BrdU阳性细胞。各组创面组织中可见PCNA阳性细胞表达,但A组的阳性细胞积分光密度值与B、C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表皮干细胞复合羊膜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可有效促进糖尿病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7.
Fu XB  Fang LJ  Wang YX  Sun TZ  Cheng B 《中华医学杂志》2004,84(11):920-924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s)局部移植对提高猪皮肤烫伤创面组织修复质量的作用 ,为临床皮肤损伤后功能性修复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抽取 6只小型香猪的骨髓 ,经体外培养并纯化MSCs,应用 5 溴脱氧尿嘧啶 (BrdU)标记技术进行标记。猪背部皮肤中线两侧各制备 6个面积为 2 5 4cm2 的深Ⅱ0 烫伤创面 ,将已标记的MSCs( 2× 10 6)以注射方式回植到提供骨髓猪的创面下 ,将创面随机分为 6组 ,即空白对照组、MSCs治疗组、MSCs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治疗组、bFGF治疗组、MSCs 表皮细胞生长因子 (EGF)治疗组以及EGF治疗组。分别于伤后 7、14、2 1、4 2d采用大体观察、常规组织学检查、免疫组织化学及免疫荧光化学染色动态观察创面愈合情况。结果 实验猪皮肤烫伤后 7d开始 ,各组创面逐渐缩小 ,伤后 2 1d ,大部分创面愈合。虽然不同时间点各治疗组创面面积缩小率差异无显著意义 ,但以MSCs bFGF治疗组最为明显 ,伤后第 14天和 2 1天创面缩小的面积比其他 5组大 15 %~ 2 0 %。半定量评价结果显示MSCs bFGF治疗组肉芽组织中血管密度较大 ,为 ,而其他组别仅为 ~ 。再上皮化的新生表皮在MSCs bFGF治疗组较其余 5组厚 ,并有上皮角形成。半定量分析可见神经纤维在MSCs bFGF治疗组较其他 5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纳米银敷料与1%磺胺嘧啶银乳膏对烧伤创面的疗效评定.方法 随机选择Ⅱ°烧伤患者160例分组,1%磺胺嘧啶银乳膏组(A组)80例,纳米银敷料组(B组)80例,创面分别用药后,观察创面细菌检出率、愈合时间、发热情况、肝肾功毒副作用指标等.结果 A组与B组细菌培养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创面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热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肝肾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纳米银敷料作为新一代医用抗感染敷料,能有效地抑制或杀灭烧伤创面病原菌,其创面抗感染效果、创面愈合时间均优于传统的1%磺胺嘧啶银乳膏,很大程度的降低了烧伤患者的感染率,减少了对抗生素的抵抗性与依赖性.  相似文献   

1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肤深Ⅱ度烧伤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对皮肤深Ⅱ度烧伤的疗效。 方法:体外培养扩增雄性豚鼠骨髓MSCs,以2×106•mL-1、2×107•mL-1细胞密度,移植给皮肤深Ⅱ度烧伤的雌性受体鼠创面,对创面的愈合面积进行计算,用HE、Masson染色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 结果:治疗组的皮肤创面修复较好,HE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的真皮与表皮结构清晰,表皮各层清楚,而对照组的皮肤创面细胞各层次不清楚。Masson染色结果显示治疗组皮肤创面新生被覆上皮内,胶原纤维排列较整齐;对照组胶原增粗、排列不规则。2×106•mL-1、2×107•mL-1不同细胞密度的治疗侧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结论:骨髓MSCs可促进皮肤深Ⅱ度烧伤的愈合,对皮肤深Ⅱ度烧伤具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