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3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式中采用新型Zero-p颈椎椎间融合器置入的学习曲线.[方法]回顾性总结2010年5月~2011年5月由同一主刀医师采用Zero-p颈椎椎间融合器连续完成的84例单节段颈椎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的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先后依次分为三组(A、B、C),每组28例.比较各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神经功能评分(JOA评分)、VAS评分、术后吞咽困难等并发症、植骨融合等指标,分析各组间手术效果的差异.[结果]随访时间平均为19.8个月(13~2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术前各组患者之间在年龄、性别、神经功能评分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A组(67.1±4.6) min,B组(56.2 ±4.7) min,C组(52.5±3.8) min.术中出血量A组(33.8±5.2) ml,B组(25.2 ±4.3)ml,C组(24.5±3.9)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A组(4.4±1.5)d,B组(3.6±1.7)d,C组(3.2±1.4)d.各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经方差分析具有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F=2.842,P=0.042;术中出血量:F=2.056,P=0.039;术后平均住院时间:F =3.163,P=0.044),两两比较:A组与B组、C组之间具有统计学差异,而B组和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随访期间共有11例(13.1%)患者出现吞咽困难表现,其中A组6例,B组3例,C组2例.通过保守治疗后均在3个月内缓解.随访期间所有病例无脑脊液漏、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松动移位、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ACDF术式中采用Zero-p颈椎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近期临床效果良好,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对有经验的脊柱外科医生,经过30例左右手术可达到熟练和稳定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术式中采用新型Zero-p颈椎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10年5月~2012年1月,本科采用Zero-p颈椎椎间融合器行ACDF术治疗颈椎病患者152例,其中男85例,女67例,平均年龄(53.25±5.35)岁.于术前、术后第2d,2、6个月、1年及2年等时间节点采用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法(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采用Bazaz吞咽困难评分法对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拍摄颈椎正侧位及动力位X线片评价术后植骨融合程度及内固定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为7 ~26个月,平均17.4个月.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了满意的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VAS及NDI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改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术前JOA评分为(9.5±1.0)分,末次随访时改善为(15.0±1.5)分,平均改善率为87.8%.术后第2d共有17例(11.18%)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根据Bazaz吞咽困难分级,轻度、中度、重度吞咽困难患者分别为9例、6例、2例;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高峰处于术后第2d.随访期间未出现植骨不融合等内固定相关并发症.[结论] ACDF术式中采用Zero-p颈椎椎间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近期临床效果良好,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少,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率较低,无慢性严重吞咽困难发生.  相似文献   
3.
颈/腰椎退行性疾病是近年来临床最常见的脊柱外科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工作和生活,一旦药物及物理非手术治疗无效,手术治疗往往是唯一有效的方法。手术方式已由单纯椎间盘摘除术发展至目前比较常见的脊柱融合术。脊柱融合术是临床上应用广泛的较为有效的手术方式,并且自从椎间融合器Cage应用于脊柱融合术并取得成功以来,各种椎间融合器相继问世,并受到临床广为接受。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颈椎病患者行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负性心理的改善情况,探讨颈椎病患者抑郁、焦虑等负性心理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于本院行颈椎椎间盘置换术的85例患者术前术后抑郁、焦虑心理状况.于术前及术后1周、3个月、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采用Zung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和Zung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估患者负性心理,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学会(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估神经功能,SF-36量表评估生活质量,以单因素相关分析对结果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改善满意.12例(14.12%)患者术前出现明显的抑郁,21例(24.70%)患者出现焦虑;术后1周患者SDS和SAS评分均较术前改善,焦虑改善程度有统计学意义,抑郁改善程度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患者抑郁和焦虑评分与VAS和SF-36评分显著相关,但与年龄和JOA评分无显著相关.结论 部分颈椎病患者术前存在抑郁及焦虑,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以部分改善这2种心理,患者负性心理对其预后具有负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颈前路多节段融合术后吞咽困难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比较多节段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融合术中采用传统钢板+cage和“零切迹”颈椎椎间融合器植入患者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 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前路钢板+cage植入的118例多节段颈椎病患者为钢板cage组,接受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Zero-p颈椎椎间融合器植入的108例患者为Zero-p组.分别于术前、术后第2天、术后3、6、12个月及末次随访时采用日本矫形外科学会评分法(Japan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对患者的神经功能情况进行评估;摄颈椎X片评价植骨融合程度、内固定相关并发症及椎前软组织肿胀程度;采用Bazaz吞咽困难分级及改良吞咽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估患者吞咽困难的发生率及相关症状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为2.4年(1.0~3.5年).术后第2天钢板cage组发生吞咽困难49例(41.53%)明显高于Zero-p组(36例,33.33%);钢板cage组术后第2天及术后2个月椎前软组织厚度明显大于Zero-p组.术后第2天Zero-p组中手术范围为C3~C6的患者吞咽困难发生率(43.1%)明显高于手术范围为C4~C7的患者(22%).结论 颈前路多节段融合术后吞咽困难不可避免,内固定的选择和手术范围是术后吞咽困难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使用颈椎“零切迹”植入物可以减少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手术节段越高术后吞咽困难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6.
祁敏 《职业与健康》2012,28(1):63+65-63,65
目的分析2010年宿迁市沭阳县乙型肝炎(乙肝)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其流行规律,为制定乙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年沭阳县乙肝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年沭阳县共报告乙肝病例498例,发病率为26.68/10万,与2009年相比下降17.93%;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的青壮年,0~9岁组儿童发病最低;男性发病多于女性,男女性别比为2.98∶1;不同职业中,以农民发病最高,其次为民工、学生和工人;全年各月均有发病,无明显的季节性。结论当前乙肝仍然是严重影响沭阳县人群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今后在做好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要推广重点人群乙肝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同时加强对重点人群乙肝的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普及乙肝防治知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发生异位骨化(hetrotopicossification, HO)的原因及与颈椎小关节退变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5月至2012年5月采用Discover假体行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的133例完整患者资料,男74例,女59例;年龄23~56岁,平均(42.63±4.15)岁;单节段109例,双节段24例。在颈椎X线片上测量术前及末次随访时手术节段活动度;在颈椎CT片上采用Park等颈椎小关节退变程度分级标准对小关节的退变程度进行分级;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采用McAfee标准对异位骨化进行分级。统计不同随访时间节点手术节段异位骨化的发生率和分级。根据是否发生异位骨化将患者分为异位骨化组和无异位骨化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节段活动范围、术前小关节退变程度。结果 13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0~4.8年,平均2.9年。末次随访时,25例(18.80%,25/133)患者出现异位骨化,其中手术节段的活动度异位骨化组(6.8°±3.9°)明显小于无异位骨化组(9.1°±2.4°),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异位骨化组患者术前颈椎小关节退变程度明显重于无异位骨化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与术前小关节退变呈正相关(r=0.683, P=0.033)。结论 颈椎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后异位骨化的发生与术前患者小关节的退变具有相关性。术后发生异位骨化的患者术前颈椎小关节的退变程度明显重于未发生异位骨化的患者,异位骨化分级越高,术前小关节的退变越严重。  相似文献   
8.
兔骨髓间质干细胞修复肌腱缺损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兔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修复肌腱缺损的效果。 方法 分离培养家兔MSCs,检测CD44mRNA进行鉴定。6只家兔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只。在兔跟腱处造成3cm长的缺损,实验组家兔以自体MSCs为种子细胞、以胶原聚羟基乙酸(PGA)为生物支架构建肌腱并移植于跟腱缺损处,对照组家兔仅以PGA生物支架修复跟腱缺损。于术后4、8、12周对移植部位进行大体和组织学观察。 结果 MSCs培养11d时CD44mRNA显示阳性。实验组术后8周肉眼可见移植处形成腱样组织, 12周时组织学观察可见形态一致、顺应力学方向排列于胶原中的腱样细胞,类似正常肌腱组织。对照组所形成的新生组织较实验组细小且与周围组织粘连, 12周时组织学观察见细胞排列紊乱,胶原纤维呈松散网丝状。 结论 应用组织工程技术以自体MSCs修复肌腱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宿迁市沭阳县位于江苏北部,干预前小学生甲状腺肿大率为20.3%,属于轻度缺碘地区。1996年起全县实行全民食盐加碘,1998年又采取碘盐送销到户等干预措施,碘缺乏病的危害得到了有效控制,碘营养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了解沭阳县8~10岁小学生碘营养现状,从而评价沭阳县消除碘缺乏病各项措施落实情况和防治效果,我们对全县30所小学的8~10岁小学生的碘营养水平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10.
为增强对左侧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的认识,报告1例该病的病例资料。该例成年患者在运动中发生心脏 骤停,心肺脑复苏成功后行心电图、心脏彩超、心脏冠状动脉计算机体层摄影及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后证实为 左侧冠状动脉起源于肺动脉。该患者被转至胸外科行外科手术,术中术者直接将异常起源肺动脉的左冠状动脉移植 到主动脉根部上,并重建肺动脉瓣窦和肺动脉。手术治疗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