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Endothelin-1 (ET-1) gene expression of rat brain during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Radix Salviae Miltiorrhizae (RSM) were studied with in situ hybridization. It was found that ET-1 gene expression of cerebral cortex and caudate-putamen was markedly increased both in 24 hours of ischemia and 24 hours of reperfusion groups (P < 0.01, P < 0.05). In RSM-treated rats, although the ET-1 gene expressions of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sides were also increased as compared with contralateral cortex and caudate-putamen, they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in RSM-treated rats than those of controls (P < 0.05, P < 0.01 respectively). The present study indicated that RSM can partly inhibit ET-1 gene expression of cerebral cortex and caudate-putamen during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This may be one of the 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RSM on cerebral ischemia and reperfusion.  相似文献   

2.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死亡相关蛋白激酶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死亡相关蛋白激酶(Death associated related protein kinase,DAPK)的表达变化及其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线拴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和缺血再灌注组,缺血组于栓塞3h后分别再灌注12h、24h、3d、7d。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DAPK的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DAPK mRNA的表达。结果 缺血组DAPK免疫阳性反应于再灌注后24h开始增强并于3d时达高峰,随后下降;DAPK mRNA的表达于再灌注3d时达高峰,随后下降。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DAPK表达增强;DAPK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米诺环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缺血半暗带脑血流量及内皮素-1(endothclin-1,ET-1)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35只 SD 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0)、模型组(n=15)及米诺环素组(n=15)。再灌注24 h 后,采用 Longa 法评估大鼠神经功能,激光多普勒血流仪监测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量,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缺血侧皮质 ET-1蛋白的分布情况,再灌注6、24 h 时放射免疫法定量测定 ET-1蛋白的水平。结果同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增加(P<0.05);缺血半暗带脑血流量明显减少(P <0.05),ET-1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 <0.05),米诺环素组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5),脑缺血半暗带局部脑血流量增加(P<0.05),ET-1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米诺环素可增加大鼠脑缺血后局部脑血流量,抑制 ET-1蛋白的表达,减轻大鼠神经功能损害,从而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环氧酶-2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环氧酶(COX)-2基因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栓线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8组:假手术组,缺血2h组,缺血再灌注3、6、12、24、48和72h组,每组10只。评定神经功能损伤,HE染色观察脑组织形态学改变。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脑组织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表现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加重。缺血2h组可见COX-2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明显增加,再灌注后表达逐渐增强,再灌注12~24hCOX-2的mRNA和蛋白产物表达达到高峰。结论COX-2基因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呈动态变化过程,COX-2可能与缺血再灌注后迟发性神经细胞死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脑缺血预处理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中Notch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2组(n=30):正常对照组(C组)脑缺血再灌注前不做任何处理;脑缺血预处理组(P组)于脑缺血前24 h栓塞右大脑中动脉20 min后使血流再灌注一次。采用阻断单侧大脑中动脉120 min再灌注24 h的方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缺血前、再灌注24 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右侧海马Notch细胞内片段(NICD)蛋白的表达,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测定右侧海马Notch通路信号分子的表达;再灌注24 h时进行神经功能损伤评分,评分完毕后测定脑梗死体积百分比。结果:与C组比较,缺血前P组大鼠海马NotchlmRNA、Notch4mRNA和NICD蛋白表达上调(P<0.05);与缺血前比较,两组再灌注24 h时NICD蛋白表达上调;与C组比较,P组再灌注24 h时NICD蛋白表达下调,脑梗死体积百分比降低,神经功能损伤评分降低(P<0.05)。结论:Notch信号通路可能与脑缺血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电针干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脑内水通道蛋白4 (aquaporin 4,AQP4)的表达与分布改变。 方法 选用SD雄性大鼠406只,分为正常对照组(n=40),脑缺血组(n=138),脑缺血+电针组(电针处理组,n=138)和脑缺血+假电针组(n=90)。利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阻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缺血1 h后实施脑血流再灌注。电针处理组在脑缺血开始后立即给予电针刺激,穴位选择“水沟”(GV 26)与“百会”(GV 20)。利用Western blot检测AQP4的蛋白表达水平,胶体金免疫电镜观察AQP4免疫阳性颗粒在血管周边的分布,常规焦油紫染色计算脑缺血后的脑梗死体积以及脑肿胀程度。神经行为学评估通过Garcia量表进行评分。结果 (1)再灌注24 h内,电针可下调因脑缺血而诱导的AQP4表达升高,再灌注后6 h和12 h分别是缺血组的0.63倍和0.72倍(P < 0.05);(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血管周边AQP4的免疫阳性颗粒在再灌注后6 h增多,在再灌注后24 h减少,电针干预组中血管周边AQP4的免疫阳性颗粒密度发生改变,其变化与缺血组相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电针减轻脑缺血后的脑梗死及脑肿胀,促进神经行为功能的恢复。结论 电针下调因缺血而导致的AQP4蛋白的表达升高,并动态改变其在血管周边的分布。电针对AQP4的调控作用可能与电针的神经保护作用机制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Jak基因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其在缺血性神经细胞损伤中的可能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模型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Jak1蛋白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点脑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 12h在栓塞侧梗死区神经元可见少量Jak1蛋白阳性表达 ,2 4h达高峰。梗死周边区表达最显著 ,表达持续时间达 1周。结论Jak1在脑缺血后表达增加 ,表明Jak1可能参与了脑缺血神经细胞损伤与修复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蕨麻正丁醇(Pa)对急性卵巢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血清及卵巢组织中内皮素-1(ET-1)的影响。方法 Wistar雌性大鼠6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C组)、缺血24 h组(I24h)、缺血再灌注24 h组(R24h组)、缺血再灌注48 h组(R48h组)、给予Pa提取物预处理+缺血再灌注24 h组(Pa+R24h组)和Pa提取物预处理+缺血再灌注48 h组(Pa+R48h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法检测各组血清ET-1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中ET-1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与C组比较,I24h组、R24h组和R48h组大鼠血清ET-1水平、卵巢组织中ET-1 mRNA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与I24h组比较,R24h组、R48h组大鼠血清ET-1水平、卵巢组织中ET-1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a+R24h组和Pa+R48h组大鼠血清ET-1水平、卵巢组织中ET-1 mRNA和蛋白表达与R24h组、R48h组比较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T-1在大鼠卵巢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表达上调,Pa提取物进行干预可降低ET-1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缺血后处理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 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组).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脑缺血2h后IP组给予缺血后处理.于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行神经行为学评分进行神经功能测定,TTC染色观察脑梗死体积,应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细胞及髓鞘的超微结构变化,行各组间比较.结果 IP组大鼠行为学结果优于I/R组,IP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I/R组,IP组大脑皮层神经元、髓鞘损伤均轻于I/R组.结论 缺血后处理可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减小梗死体积,减轻神经细胞损伤,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脑缺血再灌注ICAM-1的表达与神经元损伤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1mRNA及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表达与脑组织神经元的损伤。方法: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2、4、10、24、48、96、168h组,分别进行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HE染色。结果: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2h开始升高,至48h达到高峰,持续168h以上。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1表达增高,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沙土鼠海马HSP70基因在缺血-复灌过程中的表达变化,以及不同缺血程度对该基因诱导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蒙古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结扎(BCAO)建立全脑缺血复灌模型,用人的HSP 70基因探针,通过斑点杂交和Northern印迹分析观察沙土鼠海马HSP 70mRNA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局灶脑缺血/再灌注Wistar大鼠原癌基因c-fos、c-jun表达在缺血性脑损害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1.5h再灌注4h、24h、72h观察c-fos、c-jun表达及神经元坏死、调亡的变化规律。结果 再灌注4h c-fos、 c-jun及神经元调亡明显升高(P<0.01),c-fos和c-jun阳性蛋白表达在4h达高峰(P<0.01),随后在再灌注各时相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fos和c-jun异常表达与神经元坏死、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VEGF及VEGFmRNA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VEGF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动物分为缺血2h再灌注6h、12h、24h、48h、72h及假手术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蛋白的表达;RT-PCR法检测VEGF mRNA的动态变化.结果:大鼠缺血再灌注6h,缺血侧脑组织梗死灶周边VEGF免疫阳性反应已出现,24h明显增多,48h达高峰;VEGF mRNA在6h开始上升,12h达高峰,24h开始下降,48~72h接近正常水平.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以诱导VEGF表达增强,提示VEGF对缺血性脑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局灶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IGF-Ⅰ表达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 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应用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技术检测IGF-Ⅰ蛋白及mRNA表达。 结果:正常组织有极低水平的IGF-Ⅰ表达,脑缺血后表达主要位于半影区,随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时间延长,半影区表达逐渐增强,IGF-Ⅰ蛋白及mRNA表达在再灌注24 h为169.64±6.97、168.64±6.28,48 h为168.86±5.39、170.86±5.07,并达高峰。 结论:内源性IGF-Ⅰ表达增强,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后适应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存在于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中的淀粉样前体蛋白(β-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β-APP)的影响。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缺血模型,缺血即刻和再灌注即刻分别给予肢体缺血后适应。应用双侧股动脉夹闭10 min/放开10 min,反复3次进行肢体缺血后适应。实验分为7组:假手术组,单纯缺血再灌注组(4 h、24 h组),缺血再灌注+缺血即刻远隔缺血后适应组(4、24 h组),缺血再灌注+再灌注即刻远隔缺血后适应组(4 h、24 h组),每组4只大鼠。采用免疫荧光方法观察β-APP蛋白表达的部位;采用免疫印迹方法研究β-APP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脑缺血组大鼠缺血脑组织β-APP蛋白表达在缺血后不同时间点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可以看出β-APP在大鼠缺血后4 h无升高,缺血后24 h开始升高。给予远隔缺血后适应组与单纯缺血组比较,24 h时缺血即刻给予远隔后适应组,β-APP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远隔缺血后适应可能会通过降低脑缺血后β-APP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脑缺血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变化.方法 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利用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研究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明显增强,以缺血周边区表达最明显,再灌注24 h达高峰,之后开始下降,再灌注168h仍有少量表达.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凋亡细胞也显著增多,再灌注24h达高峰,凋亡细胞的变化与磷酸化JAK2、磷酸化STAT3蛋白表达变化一致.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引发JAK2、STAT3的活化及超量表达可能与神经细胞生存和凋亡有关,JAK2/STAT3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修复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应用左旋精氨酸甲酯(L-NAME)对脑组织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再灌注模型,设定对照组、再灌注组、生理盐水(NS)组及L-NAME组,取缺血区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做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计数ICAM-1阳性血管数。结果:L-NAME组ICAM-1阳性血管数明显少于再灌注组及NS组(P<0.01)。L-NAME组MPO活性明显低于再灌注组及NS组(P<0.01)。结论:再灌注早期应用L-NAME能明显减少缺血区中性粒细胞浸润及ICAM-1的表达,有助于改善炎症反应导致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TGF-β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的 机制。 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和缺血再灌注-异丙酚治疗组,大鼠经历2 h脑缺血,然后实行再灌注。分别于再灌注后3、6、24、72 h断头取脑,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组织TGF-β1的表达;再灌注后24 h做神经功能缺陷评估及HE染色观察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变化。 结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TGF-β1明显表达, 24 h后达高峰(P<0.01), 72 h后降至正常。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明显升高,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皮层水肿、淤血,神经细胞明显变性坏死;应用异丙酚能显著地促进TGF-β1的表达,与脑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异丙酚治疗组TGF-β1释放增多、高峰提前、延缓下降(P<0.05),同时显著降低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和减轻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损伤(P<0.05)。 结论:异丙酚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TGF-β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利多卡因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热休克蛋白质(HSP70)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脑保护的机制。方法:60只雄性Wistar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和利多卡因组(缺血前10 min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0 mg·kg-1)。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 h,然后进行再灌注。在再灌注3、6 、24及72 h断头取脑组织,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HSP70 mRNA和蛋白的表达。在再灌注24 h做神经功能缺陷评估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缺血再灌注组,在再灌注3~72 h 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均增加,峰值分别为161.5±4.8、160.9±4.8,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但HSP70 mRNA表达较早,广泛分布于缺血侧大脑半球内,而HSP70蛋白表达以缺血侧大脑皮层为主,同时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升高为2.28±0.47,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可见皮层水肿、淤血,神经细胞明显变性坏死。利多卡因能显著地促进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组织中HSP70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峰值分别为178.6±5.6、176.2±4.7,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不仅HSP70蛋白表达量增多、范围增加,而且还延缓其下降,同时大鼠神经功能缺陷评分降低为1.31±0.56,缺血皮层组织形态学损伤明显减轻,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利多卡因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HSP70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姜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GK1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拴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MCAO)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缺血组、假手术组、6-姜酚小剂量组(2mg/kg)、6-姜酚大剂量组(4mg/kg)。缺血2h,再灌注24h后处死动物,于缺血前30min和再灌注前30min舌下静脉给药。采用排水法测定脑梗死体积,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脑组织SGK1和凋亡相关基因FAS的表达。结果6-姜酚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脑梗死体积缩小,脑组织SGK1表达上调,凋亡相关基因FAS表达减少。结论6-姜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SGK1表达及抑制凋亡相关基因FA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