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4 毫秒
1.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AF)患者血浆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因子及D-二聚体水平在血栓形成及临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具有完整资料确诊AF患者61例,无AF史30例做为对照组,根据食道超声(TEE)及有无血栓史将AF患者分为血栓组(n=13)及非血栓组(n=48),测定D-二聚体及vWF含量,并评价血栓组行抗凝治疗后3个月的血栓情况,将其分为血栓溶解组(n=9)及血栓未溶解组(n=4),复测各组的两因子水平,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血栓组与非血栓组vWF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窦性心律组,P<0.05。血栓组vWF水平及D-二聚体水平高非血栓组,P<0.05。血栓组经治疗后血栓溶解组两因子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血栓未溶解组两因子水平也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房颤血栓组血浆D-二聚体及vWF水平呈正相关性(r=0.952, P<0.05)。结论:vWF因子及D-二聚体水平可用于评估AF患者血栓形成风险的高低,同时可以预测合并血栓的AF患者的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脾多肽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根治手术加术后辅助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脾多肽注射液,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明显增高(F=5.793,P=0.018),CD4+t=5.337,P<0.001)、CD8+t=9.874,P<0.001)、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t=-7.460,P<0.001)的比例及Treg细胞(t=7.113,P<0.001)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高。试验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free survival period,PFS)比对照组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上肢淋巴水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多肽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生活质量改善与提高,在临床治疗领域具备进一步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切除大鼠不同卵巢体积对其动情周期及体质量的影响。方法 67只10周龄SD大鼠适应1周后,按照切除不同的卵巢体积共分为6组:A组,假手术组(n=12);B组,切除单侧1/2(n=12);C组,切除单侧全部(n=12);D组,切除单侧全部+对侧1/2(n=12);E组,切除单侧全部+对侧3/4(n=12);F组,切除双侧全部(n=7)。卵巢部分切除术后4、8、12周连续9 d监测大鼠阴道细胞涂片,并于手术当天、术后4、6、8、10、12周监测大鼠体质量。分析切除大鼠不同卵巢体积对其动情周期及体质量的影响。结果 E组以及F组大鼠的动情周期与其余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情周期天数高于其余4组。F组大鼠体质量明显高于其余5组(P<0.05)。结论 大鼠卵巢切除超过单侧全部+对侧3/4组时对动情周期有影响,双侧全切对体质量有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三亚市158例耐多药结核病(MDR-TB)患者的危险因素,为MDR-TB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对三亚市158例MDR-TB患者(病例组)和316例敏感性结核患者(对照组)的相关情况进行调查,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MDR-TB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居住地(OR=2.308,95%CI:1.597~5.104)、既往抗结核治疗史(OR=16.218,95%CI:14.815~25.106)、结核空洞(OR=2.904,95%CI:2.116~7.915)、治疗过程中断(OR=5.706,95%CI:4.508~12.319)、抗结核药物不良反应(OR=3.382,95%CI:2.672~10.137)、不规律用药(OR=2.508,95%CI:1.813~5.646)及首次抗结核治疗效果(OR=3.513,95%CI:2.914~10.870)是MDR-TB发生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三亚市MDR-TB发生的危险因素较多,需要进一步加强早期发现和规范诊疗,以减少MDR-TB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患者NF-κB、TNF-α、IL-1及IL-6的表达水平,研究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干预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342例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72)和观察组(n=170)。对照组行基础治疗与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行基础治疗与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各临床指标,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6.2%)明显高于对照组(85.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改善,TNF-α、IL-1及IL-6水平与NF-κB活性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UAP患者应用丹红注射液联合氯吡格雷干预后显著改善患者血脂、降低TNF-α、IL-1及IL-6水平与下调NF-κB活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drug eluting stent,DES)后长期随访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选择2010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行DES植入术的326例ACS患者。所有患者均已经进行了13C尿素呼气试验,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等检查,根据Hp感染情况及是否行Hp根除治疗分为3组:无Hp感染的患者组(Hp-group,n=176),Hp阳性行根治术后转阴患者(Hp+therapy group,n=75),Hp阳性没有根除治疗患者(Hp+no therapy group,n=75)。随访5年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in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和上消化道出血(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UGIB)发生情况。结果 随访5年,结果发现Hp+no therapy患者较其他2组MACE和UGIB发生率高(P值分别为0.009和0.000)。Hp+no therapy是预测累积MACE事件(HR:2.441,95%CI:1.354~4.400,P=0.003)和UGIB(HR:5.257,95%CI:2.572~10.745,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合并Hp感染的ACS患者有更多的MACE和UGIB发生,Hp根除治疗可以降低MACE和UGIB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社会支持情况与精神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使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疾病临床数据与生物样本库的受试者数据库(2 142例),从中选取符合分析要求的正常对照(n=111例)、精神分裂症(n=82例)和情感障碍(抑郁症和双相障碍)(n=119例)受试者,通过分析比较3组中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以及维度分)的数据,来探讨社会支持情况与精神障碍之间的关系。并将2个病例组按照发病次数分为不同亚组(发作次数:≤2次vs >2次)进行社会支持量表总分及维度分的比较。结果 3组之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分(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分在正常对照组与精神分裂症组及情感障碍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在情感障碍组与精神分裂症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情感障碍患者亚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精神分裂症患者亚组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结论 精神分裂症和情感障碍患者获得和利用社会支持的水平低于正常人,发作次数越多,社会支持越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同临床分期湿疹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7(IL-7)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并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湿疹患者,分为急性期湿疹组、亚急性期湿疹组和慢性期湿疹组,每组各30例;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IL-7和IL-10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IL-7和IL-10水平。计算各组研究对象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分析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7和IL-10水平与E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期湿疹组患者外周血中IL-7和IL-10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3.1,P=0.04;F=4.73,P=0.02),外周血中IL-7和IL-10水平也明显升高(F=6.23,P<0.01;F=5.34,P=0.01)。湿疹组患者外周血中IL-7和IL-10水平与其对应mRNA相对表达水平(r=0.95,P<0.01;r=0.94,P<0.01)及EASI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88,P<0.01;r=0.89,P<0.01),且均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7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细胞因子IL-7和IL-10可能参与了湿疹的病理过程,检测其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胸腔积液中白细胞介素27(IL-27)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探讨IL-27和IFN-γ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以胸腔积液就诊的患者88例,按诊断结果分为结核性胸腔积液(TPE)组44例、恶性胸腔积液组20例、类肺炎性胸腔积液组12例和漏出性胸腔积液组12例。检测各组患者胸腔积液中IL-27、IFN-γ和腺苷脱氨酶(ADA)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根据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等指标评价其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结果:TPE组患者胸腔积液中IL-27和IFN-γ水平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胸腔积液中IL-27、IFN-γ和ADA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0.79和0.92,敏感度分别为100.0%、61.4%和78.6%,特异度分别为94.4%、89.5%和92.1%;IL-27、IFN-γ和ADA三者联合检测时,特异度(97.4%)高于单独检测。结论:胸腔积液中IL-27、IFN-γ和ADA检测可作为鉴别结核性胸膜炎的有效方法。单独检测时胸腔积液IL-27对结核性胸膜炎诊断价值高于IFN-γ和ADA,联合检验对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认知催眠疗法在减轻胃癌患者化疗所致癌因性疲乏中的应用效果。 方法 将60例符合标准的胃癌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施行FOLFOX4方案化疗。于化疗第1天开始观察组给予认知催眠疗法,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1次/d,每个化疗周期2次。于每周期化疗前、化疗结束后第5天和全部化疗结束后2个月分别评价2组患者的FACIT-F得分及TNF-α、IL-1β、IL-6水平。 结果 化疗前2组患者疲乏程度相当,FACIT-F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化疗后2组FACIT-F评分呈下降趋势,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TNF-α、IL-1β、IL-6水平呈增加趋势,对照组增加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结束后2个月观察组FACIT-F评分及TNF-α、IL-1β、IL-6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认知催眠疗法能够降低TNF-α、IL-1β、IL-6水平,明显改善胃癌化疗患者癌性疲劳,有望成为化疗所致癌因性疲乏的一种新的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DEX)对体外循环患者肠道屏障损伤的影响。 方法 将60例行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随机分为DEX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DEX组给予DEX干预,对照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输注。每组于给药前(T0)、体外循环结束即刻(T1)、术后2 h(T2)、术后6 h(T3)、术后24 h(T4)采集静脉血,测定肠型脂肪酸结合蛋白(I-FABP)、内毒素(LPS)、白介素-6(IL-6)及白介素-10(IL-10)浓度。并记录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便时间、重症监护室驻留时间、住院时间、死亡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 结果 60例患者均完成了研究方案,未观察到死亡或严重并发症。同一组不同时间点血清I-FABP、LPS、IL-6、IL-10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T1~T4点均较T0点高。两组间血清I-FABP、LPS、IL-6、IL-10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P=0.002;P=0.022;P=0.022);DEX组T1~T4点I-FABP、LPS、IL-6较对照组低,IL-10水平较对照组高。两组患者术后第一次排便时间、ICU驻留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DEX能够减轻体外循环患者肠道屏障的损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牙周炎患者血清中内脂素、前列腺素E2(PGE2)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水平,探讨内脂素和PGE2在慢性牙周炎发病中的作用及其对于牙周炎活动性评估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9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作为慢性牙周炎组,根据慢性牙周炎活动期的诊断标准将患者分为慢性牙周炎活动期组(33例)和慢性牙周炎静止期组(46例);另选取健康志愿者25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收集各组研究对象的血清,采用ELISA法定量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内脂素、PGE2和IL-1β水平,采用Spearman分析和偏相关分析检测各组研究对象血清中内脂素水平与PGE2、IL-1β水平的相关性。结果:慢性牙周炎组患者血清中内脂素、PGE2和IL-1β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慢性牙周炎活动期组患者血清中内脂素、PGE2和IL-1β水平高于慢性牙周炎静止期组(P<0.05)。相关性分析,慢性牙周炎组患者血清中内脂素与IL-1β水平(r=0.68,P<0.05)、IL-1β与PGE2水平(r=0.79,P<0.05)、内脂素与PGE2水平(r=0.63,P<0.05)呈正相关关系;患者血清中内脂素水平越高,PGE2水平越高。慢性牙周炎活动期组患者血清中内脂素与PGE2水平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78,P<0.05),而慢性牙周炎静止期组患者血清中内脂素与PGE2水平则呈低度正相关关系(r=0.45,P<0.05)。结论:内脂素和PGE2可能共同参与了牙周炎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清中内脂素和PGE2水平升高可能预示着牙周炎处于活动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性别、年龄、血脂水平对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影响,阐明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为结直肠息肉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检测结直肠息肉患者(息肉组,n=239)与同期结肠镜检查正常或为慢性非特异性肠炎患者(对照组,n=245)的血脂水平。分析性别、年龄和血脂水平对结直肠息肉发病的影响,检测不同发病部位、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患者血脂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高水平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P<0.01,OR=6.26,95%CI:3.79~10.33)、高水平甘油三酯(TG)(P=0.043,OR=1.63,95%CI:1.02~2.63)、男性(P=0.001,OR=2.05,95%CI:1.35~3.11)及年龄大于66岁的高龄患者(P=0.005,OR=1.90,95%CI:1.21~2.98)结直肠息肉发病率明显升高,2组研究对象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总胆固醇(T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半结肠息肉患者LDL-C水平(t=-4.497,P<0.01)、TG水平(t=-2.116,P=0.036)、TC水平(t=-3.843,P<0.001)及高脂血症(HLP)比例(χ2=9.458,P=0.002)明显高于右半结肠息肉患者,而2组患者性别、年龄和H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腺瘤性结直肠息肉患者LDL-C水平高于腺瘤性大肠息肉患者(t=2.049,P=0.042),而2组患者性别、年龄、HDL-C水平、TG水平、TC水平及HLP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男性、高龄、高水平LDL-C及高水平TG是结直肠息肉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LDL-C水平升高与非腺瘤性结直肠息肉发病有关联。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CHF)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 CHF 84例,按NYHA分级分为3个亚组:Ⅱ级组(n=36)、Ⅲ级组(n=28)、Ⅳ级组(n=20);并纳入同期住院的25例无心衰的心绞痛患者(CHD组)作为对照组;分别比较CHF组和CHD组及CHF各亚组间Hcy与氮末端脑钠肽(nt-proBNP)、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的差异及相关性。结果:(1)CHF组患者Hcy水平显著高于CHD组,且Hcy水平随心衰分级的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cy与nt-proBNP、LVEDD呈正相关(r= 0.51,P< 0.05; r= 0.43,P< 0.05),与LVEF%呈负相关(r=-0.42,P< 0.05)。结论:Hcy水平与CHF 的严重程度有关,并且随着心衰分级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激素治疗前后肠黏膜上皮细胞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以及P-GP与外周血内毒素和D-乳酸含量的相关性,探讨其与UC发病的关系。 方法 初治UC患者102例,健康对照者31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SP法)检测UC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对照者肠黏膜上皮细胞P-GP的表达水平;分别采用ELISA法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检测UC患者治疗前后以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内毒素和D-乳酸水平。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治疗前UC患者外周血内毒素[(0.67±0.58)vs(18.15±0.73), P<0.01]和D-乳酸[(1.75±1.25)vs(10.85±1.94),P<0.05]水平升高,而肠黏膜上皮P-GP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接受激素治疗2个月后, UC患者肠黏膜上皮P-GP表达总阳性率和强阳性率显著高于激素治疗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内毒素和D-乳酸浓度与肠黏膜P-GP表达水平呈负相关。 结论 UC患者肠黏膜屏障受损、通透性增加可能与肠黏膜P-GP表达水平低下有关,肠黏膜P-GP表达水平与UC发病可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以及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Oxy-Hb)浓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60例,分为rTMS组(n=30)和对照组(n=30),两组均接受为期8周的常规康复训练,rTMS组同时接受15 Hz rTMS治疗。两组患者在治疗前(T0)、治疗4周(T1)和治疗8周后(T2)分别采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MoCA)进行评估并接受近红外脑功能成像(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测试。结果 治疗后两组MMSE、MoCA评分及任务期Oxy-Hb浓度均有所升高,Oxy-Hb浓度达峰时间有所降低,治疗8周后(T2),rTMS组MMSE、MoCA评分以及任务期Oxy-Hb浓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rTMS组Oxy-Hb浓度达峰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rTMS组患者任务期Oxy-Hb浓度与MMSE、MoCA评分存在正相关(P<0.001)。结论 高频rTMS对脑卒中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并能增加前额叶氧合血红蛋白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