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雌二醇(E2)对Th1细胞极化以及与肝纤维化发生的影响。 方法 根据E2水平将47例肝纤维化患者分为A组(E2增高组)19例和B组(E2正常组)28例,阴性对照作为C组(正常人)30例。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细胞亚群,化学发光法检测透明质酸(HA)、层黏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氨基末端肽(PⅢP)和Ⅳ型胶原(CⅣ);ELISA法检测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和白介素-10(IL-10),比较A、B组之间以及与C组的差异。 结果 A组E2高于C组和B组(P<0.001)。A组HA、LN、PⅢP、CⅣ均高于C组(P<0.001, P=0.001, P=0.006, P<0.001),B组HA、LN、PⅢP、CⅣ也高于C组(均为P<0.001);A组PⅢP高于B组(P=0.045)。A组CD3+T细胞低于C组和B组(P<0.001, P=0.001),CD4+T细胞也低于C组和B组(P<0.001, P=0.024),B组CD3+、CD4+T细胞低于C组(P=0.002, P<0.001);A组、B组CD8+T细胞高于C组(P=0.001, P=0.012)。A组IFN-γ高于C组和B组(均为P<0.001),IL-2也高于C组和B组(P<0.001, P=0.003),B组高于C组(P=0.001, P=0.012);A组IL-4低于C组和B组(P=0.002, P=0.016),IL-10也低于C组和B组(P<0.001, P=0.012)。 结论 高E2在延缓肝纤维化形成的同时也通过Th1细胞极化影响着机体的免疫功能,加速了肝纤维化的发展,E2在肝纤维化的形成过程中扮演了双重角色。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体位性心动过速综合征(postural tachycardia syndrome, POTS)儿童及青少年直立试验过程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及不同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 CI)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6例POTS患者与12例健康对照者间直立试验过程中总外周血管阻力指数(total 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 TPVRI)、心率和血压的变化,并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变化趋势。根据每位POTS患者直立试验过程中CI变化趋势将患者分为CI降低组(14例)与CI未降低组(12例), 分析两组患者在直立试验过程中CI、TPVRI、心率、血压变化,并比较两组间各指标变化趋势。结果 POTS患者在直立试验过程中CI显著下降(F=6.936, P=0.001), 心率明显增快(F=113.926, P <0.001),收缩压明显降低(F=6.049, P <0.001),而TPVRI (F=2.031, P=0.138)和舒张压(F=2.018, P=0.113)无明显变化。健康对照组CI在直立后显著升高(F=3.646, P=0.016),同时心率明显增快(F=43.970, P<0.001),收缩压(F=4.043, P=0.020)和舒张压(F=8.627, P<0.001)均明显升高,TPVRI (F=1.688, P=0.190)无明显变化。POTS患者与健康对照组比较,CI (F=6.221, P=0.001)、心率(F=6.203, P<0.001)和收缩压(F=7.946, P<0.001)随时间变化趋势显著不同,而TPVRI和舒张压在两组间的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I降低组与CI未降低组POTS患者在直立试验中CI变化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723, P<0.001), 前者直立后收缩压明显降低(F=8.010, P<0.001),而后者却无明显变化(F=0.612, P=0.639), TPVRI、心率和舒张压在CI降低组与CI未降低组间随时间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是POTS患者直立后CI呈下降趋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13, OR=2.233; 95% CI:1.183~4.216)。结论 POTS患者在直立试验过程中存在明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同患者心输出量变化可能不同,年龄是心输出量下降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Th17、Th22细胞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取34例脑胶质瘤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Th17、Th22细胞的表达比例。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视黄酸相关孤儿核受体(RORC)mRNA及芳香烃受体(AHR)mRNA的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检测血浆中Th22细胞相关因子白细胞介素-22(IL-22)的水平。 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占淋巴细胞)升高不明显(P>0.05),且高级别组(WHO Ⅲ-Ⅳ级)与低级别组(WHO Ⅰ-Ⅱ级)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Th22细胞比例(占淋巴细胞)明显升高(P<0.05),且不同级别之间差异明显(P<0.05)。脑胶质瘤患者Th17与Th22细胞呈正相关(r=0.40, P=0.03),健康对照组中二者无相关(P>0.05)。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患者外周血中RORC mRNA及AHR mRNA的升高不明显(P>0.05, P>0.05),且不同级别间差异不明显(P>0.05, P>0.05)。患者血浆IL-22水平比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但不同级别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 结论 脑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22细胞及IL-22异常升高,Th17细胞与Th22细胞可能共同参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脂联素(APN)通过调控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FRP2)及相关通路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的作用及机制。 方法 出生3d Wistar大鼠中分离出原代心室肌细胞(NRVMs)。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NRVMs的骨架蛋白α-SMA的表达。将提取的NRVMs分为空白组、1 nmol/L组、10 nmol/L组、100 nmol/L组、500 nmol/L组,检测不同浓度AngⅡ对NRVMs的作用。将NRVMs分为空白组、AngⅡ组、APN+AngⅡ组、AngⅡ+APN+si-sFRP2组、AngⅡ+APN+LiCl组、APN组、SP600125+AngⅡ组以及SB203580+AngⅡ组检测APN对AngⅡ作用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细胞sFRP2的表达量以及Wnt/β-catenin、p38/JNK通路的激活。采用qPCR法检测各组细胞心肌肥厚相关指标以及sFRP2的表达水平。 结果 在NRVMs中加入AngⅡ24 h后,与空白组相比,1 nmol/L组、10 nmol/L组、100 nmol/L组、500 nmol/L组ANP、BNP的表达升高(FANP=27.30, P=0.002;FBNP=38.18, P=0.002),p-JNK和p-p38表达均升高(Fp-JNK=57.65,P<0.001; Fp-p38 =8.880,P=0.018),sFRP2的表达下调(FAngⅡ=47.53,P<0.001)。加入APN预处理1 h后,与单加AngⅡ组相比,APN+AngⅡ组NRVMs心功能损伤标志物ANP、BNP的表达降低(FANP=101.8,P<0.001;FBNP=51.14,P<0.001),sFRP2的含量上调(F=88.93,P<0.001),同时Wnt/β-catenin(F=41.33,P=0.006)及p38/JNK(Fp38=73.42,P<0.001;FJNK=39.28,P=0.002)通路的激活被抑制。加入p38/JNK通路抑制剂后,能够达到APN预处理的效果(FANP=122.9, P<0.001; FBNP= 202.3, P<0.001)。 结论 APN可能通过上调sFRP2,抑制Wnt/β-catenin、p38/JNK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鳞癌病人外周血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表达状况以及手术对该表达状况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健康对照者和46例食管鳞癌病人术前、术后8 d、术后30 d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液上清中Th1类细胞因子白介素2(IL-2)、γ干扰素(INF-γ)和Th2类细胞因子白介素4、6、10(IL-4、IL-6、IL-10)的表达情况。结果 食管鳞癌病人外周血Th1类细胞因子IL-2、INF-γ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Th2类细胞因子IL-6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表达趋势与肿瘤的TNM分期相关;手术后上述表达情况逆转。结论 食管鳞癌病人外周血Th2细胞功能增强,Th1细胞功能减弱;手术可逆转食管鳞癌病人Th1、Th2状态;Th1和Th2类细胞因子的动态检测可能为反映食管癌预后和转移或复发的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单克隆抗体联合血管内皮抑素对Lewis肺癌小鼠的抗肿瘤效应。 方法 构建Lewis肺癌C57BL/6小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个组:PBS对照组(A组)、PD-1单克隆抗体组(B组)、血管内皮抑素组(C组)、PD-1单克隆抗体联合血管内皮抑素组(D组)。测量小鼠肺内肿瘤体积,ELISA检测小鼠血浆中INFγ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肿瘤组织的CD31和VEGF。 结果 与A组相比,B组、D组肿瘤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均<0.001),C组肿瘤虽有缩小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与A组相比,B、C、D组血浆中INFγ的浓度明显升高(P均<0.001),D组升高最为明显;与A组相比,D组小鼠肿瘤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最低(P<0.001);MVD计数D组降低,与A组相比(P<0.001),D组与B组相比(P=0.019),D组与C组相比(P<0.001)。 结论 PD-1单克隆抗体联合血管内皮抑素治疗明显减缓肿瘤生长速度,有效改善肿瘤微环境,有明显协同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脾多肽对三阴性乳腺癌术后辅助化学药物治疗(以下简称化疗)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收治的80例三阴性乳腺癌患者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根治手术加术后辅助化疗,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脾多肽注射液,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免疫功能。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Karnofsky功能状态评分明显增高(F=5.793,P=0.018),CD4+t=5.337,P<0.001)、CD8+t=9.874,P<0.001)、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t=-7.460,P<0.001)的比例及Treg细胞(t=7.113,P<0.001)都有不同程度地增高。试验组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free survival period,PFS)比对照组长,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上肢淋巴水肿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脾多肽注射液可明显提高患者免疫功能,促进生活质量改善与提高,在临床治疗领域具备进一步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不同相对分子质量黄芪多糖(APS)对哮喘小鼠肺组织炎症的抑制作用,并阐述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30只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哮喘模型组(模型组),低、中和高相对分子质量APS组,每组6只。模型组和APS组小鼠采用卵白蛋白(OVA)制备哮喘小鼠模型。低、中和高相对分子质量APS治疗组小鼠OVA雾化激发前30min给予腹腔注射0.1mL相对分子质量为4 500、15 000和30 000的APS,正常对照组小鼠采用等量生理盐水代替雾化致敏液和腹腔注射。雾化期间观察各组小鼠行为学变化,光学显微镜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WBC)总数和炎症细胞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各组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表现,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CBA)检测小鼠血清和BALF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提取分选脾脏CD4+ T细胞,培养后流式细胞术检测Th1、Th2、Th17和Treg细胞比例,CB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IFN-γ、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出现明显打喷嚏、抓口鼻和气促等哮喘样症状,肺组织炎性浸润明显,气道黏膜水肿,平滑肌增厚,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明显升高(P<0.05),IFN-γ水平明显降低(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L-17水平明显升高(P<0.05),IFN-γ和IL-10水平明显降低(P<0.05),Th2和Th17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Th1和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APS组小鼠抓口鼻、气促和烦躁等哮喘样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肺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和管壁增厚等明显改善,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水平明显升高(P<0.05),细胞培养上清液中IL-4和IL-17水平明显降低(P<0.05),IFN-γ和IL-10水平明显升高(P<0.05),Th2和Th17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Th1和Treg细胞比例明显升高(P<0.05)。不同相对分子质量APS组间比较,低相对分子质量APS组小鼠哮喘症状和肺组织炎症浸润改善最明显,血清和BALF中IL-4水平及Th2和Th17细胞比例降低最明显(P<0.05),血清和BALF中IFN-γ水平及Th1和Treg细胞比例升高最明显(P<0.05)。结论:APS通过调节Th1/Th2及Th17/Treg细胞平衡、降低IL-4和IL-17水平、增加IFN-γ和IL-10水平发挥抗哮喘作用,且低相对分子质量APS作用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高分辨外周骨定量CT(HR-pQCT)检测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的骨强度及结构,探索其与骨质疏松症之间的联系。方法 连续收入2017年8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睡眠呼吸中心就诊的男性患者,完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爱普沃茨睡眠量表(ESS)评分、整夜多导睡眠监测等,行HR-pQCT测定其非优势侧的肱骨及胫骨的相关指标,比较不同严重程度的OSA患者及非OSA人群在骨几何学参数、骨密度及骨微结构方面的差异,并寻找OSA与骨质疏松症的联系。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83名受试者,其中轻、中、重度及不符合OSA的对照组人数分别为21、18、34及10人。4组人群在年龄、血压、ESS评分、睡眠分期及睡眠效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体质量指数(BMI)及颈围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34,P=0.008;F=3.100,P=0.031)。4组研究对象的桡骨HR-pQCT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胫骨方面,4组研究对象骨几何参数指标皮质骨面积(Ct.A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37,P=0.011);骨微结构指标骨小梁厚度(Tb.Th)、皮质骨厚度(Ct.T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247,P=0.001;F=3.746,P=0.014),表现为3组病例组的均值均低于对照组。进一步两两比较显示,重度OSA组的Ct.Ar明显高于轻度OSA组(P=0.019);对照组的Tb.Th明显高于轻、中度OSA组(P=0.006,P=0.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在一定范围内,桡骨和胫骨的总体积骨密度(Tt.vBMD)、Tb.Th与年龄呈负相关(r=-0.312,P=0.004;r=-0.328,P=0.002;r=-0.265,P=0.015;r=-0.280,P=0.010;),与BMI呈正相关(r=0.240,P=0.029;r=0.369,P=0.004;r=0.299,P=0.006;r=0.416,P=0.010)。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桡骨与胫骨的Tb.Th受BMI(β=0.262,P=0.008,R 2=0.243,F=6.270,P=0.000;β=0.494,P=0.000,R 2=0.186,F=7.243,P=0.000)及年龄(β=-0.216,P=0.030,R 2=0.243,F=6.270,P=0.000;β=-0.306,P=0.003,R 2=0.186,F=7.243,P=0.000)的影响,桡骨Tt.vBMD与睡眠效率及OSA引起的夜间较低的平均血氧饱和度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β=0.312,P=0.002, β=-0.249,P=0.012,R 2=0.327,F=7.482,P=0.000)。结论 本研究表明,在非老年男性中,OSA主要引起胫骨Tb.Th、Ct.Th的下降。骨强度及结构的改变主要与年龄及体型相关,与睡眠效率及OSA引起的夜间平均血氧饱和度的下降亦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考察年龄对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预后评估的价值。 方法 登陆监测、流行病学及最终结果(SEER)登记系统,查询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的所有SCLC病例(n=17 237)。青年组定义为年龄≤49岁的患者(n=733),中年组定义为50~64岁的患者(n=6 332),老年组定义为年龄≥65岁的患者(n=10 172)。分析各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获取肿瘤特异性生存(CSS)等数据,应用Kaplan-Meier法及多变量Cox回归模型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均显示,随着年龄的增加,CSS缩短(χ2=342.08, P<0.001),其中青年组患者的OS(χ2=203.90, P<0.001)和CSS(χ2=160.50, P<0.001)均提高。中年组风险比(HR)为1.177(95%CI:1.068~1.296, P=0.001),老年组HR为1.643(95%CI:1.495~1.807, P<0.001)。在Ⅰ期(P=0.015)、Ⅲ期(P<0.001)、Ⅳ期(P<0.001)或接受非手术治疗(P<0.001)的患者中,年龄越小,CSS越具优势。 结论 年龄≤49岁的SCLC患者较更年长患者具有生存优势;在Ⅲ期及接受非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年龄具有较明确的预后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同临床分期湿疹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7(IL-7)和白细胞介素10(IL-10)的水平,并阐明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90例湿疹患者,分为急性期湿疹组、亚急性期湿疹组和慢性期湿疹组,每组各30例;选择同期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30人作为对照组。采用RT-PCR法检测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IL-7和IL-10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IL-7和IL-10水平。计算各组研究对象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评分。分析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7和IL-10水平与EAS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各期湿疹组患者外周血中IL-7和IL-10 mRNA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升高(F=3.1,P=0.04;F=4.73,P=0.02),外周血中IL-7和IL-10水平也明显升高(F=6.23,P<0.01;F=5.34,P=0.01)。湿疹组患者外周血中IL-7和IL-10水平与其对应mRNA相对表达水平(r=0.95,P<0.01;r=0.94,P<0.01)及EASI评分均呈正相关关系(r=0.88,P<0.01;r=0.89,P<0.01),且均随着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升高。结论:湿疹患者外周血中IL-7和IL-10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且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关系。细胞因子IL-7和IL-10可能参与了湿疹的病理过程,检测其表达水平有助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二烯丙基二硫化物(DADS)诱导G2/M期阻滞对卵巢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不同浓度的DADS分别处理卵巢癌SK-OV-3和OVCAR-3细胞,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裸鼠移植模型观察体内抑瘤效果。进而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G2/M检验点相关信号通路、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MTT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DADS作用SK-OV-3(F=247.86,P=0.000)和OVCAR-3细胞(F=302.54,P=0.000)后,随着DADS浓度增高,细胞增殖抑制率明显升高,呈浓度依赖性。DADS处理24 h时SK-OV-3(F=335.12,P=0.000)和OVCAR-3细胞(F=347.43,P=0.000)的增殖抑制率明显高于处理12 h和48 h时的细胞抑制率,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DADS作用SK-OV-3、OVCAR-3细胞后,随着DADS浓度的增高,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呈明显的浓度依赖性(P<0.05)。DADS处理24 h时SK-OV-3和OVCAR-3细胞的凋亡率明显高于处理12 和48 h时,呈明显的时间依赖性(P<0.05)。与空白处理组相比,腹腔注射DADS溶液可明显抑制卵巢癌细胞的裸鼠移植瘤体积(F=548.23,P=0.000;F=311.84,P=0.000)。将30 mg/L的DADS作用于SK-OV-3和OVCAR-3细胞24 h后,与空白处理细胞相比,DADS处理后的SK-OV-3和OVCAR-3细胞中处于G2期的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F=375.11,P=0.000;F=256.48,P=0.000)。将30 mg/L DADS分别作用于SK-OV-3和OVCAR-3细胞24 h后,p-Chk1(ser345)(F=108.89,P=0.013;F=97.58,P=0.018)、p-CDC25C(ser216)(F=87.25,P=0.025;F=114.25,P=0.009)、p-P53(ser15)(F=112.41,P=0.011;F=255.87,P=0.000)、P21WAF1(F=246.38,P=0.001;F=141.36,P=0.005)和p-CDK1(Thr14/Tyr15)蛋白(F=298.12,P=0.000;F=233.15,P=0.000)的表达明显增加,CDK1(F=308.24,P=0.000;F=257.55,P=0.000)和CyclinB1蛋白(F=223.15,P=0.001;F=241.28,P=0.000)的表达明显减少,增殖和凋亡相关蛋白PCNA(F=77.36,P=0.031;F=157.28,P=0.001)、Ki-67(F=205.64,P=0.007;F=315.22,P=0.000)和Survivin蛋白(F=122.13,P=0.013;F=188.24,P=0.000)表达明显减少,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明显增加(F=86.46,P=0.023;F=99.11,P=0.009)。结论 DADS可抑制卵巢癌细胞增殖,诱导其凋亡;其分子机制可能与G2/M检验点Chk1-CDC25C和P53-P21WAF1通路激活、CDK1活性降低、CDK1和CyclinB1蛋白表达减少,最终导致卵巢癌细胞G2/M期阻滞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丹参酮IIA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方法 将丹参酮IIA作用后的子宫内膜癌细胞设置为对照组、低浓度组(1 μg/mL)、中浓度组(2.5 μg/mL)及高浓度组(5 μg/mL);同时将酪蛋白激酶2(CK2)特异性磷酸化抑制剂(TBB)和丹参酮IIA共同处理后的细胞设置为对照组、TBB组(60 μmol)、药物组(5 μg/mL)及药物(5 μg/mL)+TBB组(60 μmol)。结晶紫染色法检测丹参酮IIA对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子宫内膜癌细胞中P53、活化胱天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CK2α、乳腺癌缺失因子1(DBC1)、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磷酸化乳腺癌缺失因子1(p-DBC1)的表达;同时加入TBB,检测子宫内膜癌细胞中CK2α、DBC1、p-DBC1的表达。 结果 结晶紫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和高浓度组各时间点(24、48、72 h)细胞增殖率分别为(0.87±0.05)%、(0.61±0.04)%、(0.30±0.04)%、(0.09±0.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7.976,P<0.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在丹参酮IIA作用下,P53(F=244.261)及Cleaved caspase-3(F=290.842)的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升高,Bcl-2(F=198.170)的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p-DBC1/DBC1的表达水平呈浓度依赖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7.092, P<0.001),而CK2α、SIRT1的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单独应用TBB(F=7.847)、丹参酮IIA(F=827.715)及联合应用(F=22.174),p-DBC1/DBC1表达均受到抑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3,P<0.001,P=0.002);CK2α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丹参酮IIA可以明显抑制子宫内膜癌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其机制可能与CK2/DBC1/SIRT1/P53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侧脑室注射Noggin蛋白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后学习、记忆能力及齿状回(DG)结构的影响,以期为临床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新思路。 方法 24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80)、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组,n=80)、缺血再灌注损伤+Noggin治疗组(Noggin组,n=80),每组再分为1、3、7、14 d共 4个亚组;取材前1天采用Y型迷宫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n=5);然后比色法检测缺血侧脑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与丙二醛(MDA)含量(n=5);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n=5); 尼氏染色与免疫荧光检测DG神经元与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阳性细胞变化(n=5);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4(BMP4)蛋白表达(n=5)。 结果 随着损伤时间的增加,I/R组、Noggin组与假手术组相比,小鼠神经功能评分升高(F组别=21.19, P<0.001; F时间=25.13, P<0.001),学习记忆能力均下降[(F组别=216.10, P<0.001; F时间=260.10, P<0.001)、(F组别=114.40, P<0.001; F时间=184.60, P<0.001)],脑梗死面积增加(F组别=2374, P<0.001; F时间=3 292, P<0.001),SOD活性降低(F组别=1 426, P<0.001; F时间=1 723, P<0.001),MDA含量升高(F组别=2.22, P<0.001; F时间=6.33, P<0.001),神经元数量减少(F组别=148.90, P<0.001; F时间=485.50, P<0.001),GFAP阳性细胞和BMP4蛋白表达量增加[(F组别=40.18, P<0.001; F时间=141.90, P<0.001)、(F组别=426.70, P<0.001; F时间=1 329, P<0.001)]。在各个相同时间点,与I/R组相比,Noggin各组小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01),学习记忆能力提高(P<0.001),脑梗死面积减小(P<0.001),SOD活性升高及MDA含量降低(P<0.001),神经元数量增加及染色变浅(P<0.001),GFAP阳性细胞和BMP4 蛋白表达量降低(P<0.001)。 结论 Noggin蛋白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学习、记忆能力提高与DG组织损伤修复有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断BMP4蛋白表达和抑制胶质细胞的反应性增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黄芪皂苷Ⅱ(As Ⅱ)对肾透明细胞癌786-O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潜在机制。 方法 噻唑兰(MTT)法和克隆实验检测As Ⅱ对786-O细胞的生长和集落形成的抑制作用。细胞流式术检测AS Ⅱ的凋亡诱导作用。随后,用免疫印迹法检测不同处理组细胞PI3K-AKT-mTOR通路蛋白及凋亡执行蛋白的变化,最后利用PI3K-AKT-mTOR通路激活剂IGF-1与As Ⅱ对细胞共处理后,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水平的变化,进一步验证PI3K-AKT-mTOR通路在凋亡诱导中的作用。 结果 As Ⅱ对786-O细胞的增殖抑制效应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时间与浓度之间有交互作用(F时间=513.00, P<0.001;F浓度=1 678.00, P<0.001;F时间×浓度=18.23, P<0.001),并可抑制细胞集落形成。As Ⅱ可诱导细胞凋亡并诱导凋亡执行蛋白cleved caspase-3的表达(P0 μmol/L As Ⅱ组 vs 10 μmol/L As Ⅱ组= 0.013 9,P0 μmol/L As Ⅱ组 vs 20 μmol/L As Ⅱ组<0.001)。As Ⅱ可抑制PI3K、AKT、mTOR蛋白的磷酸化(p-PI3K: P0 μmol/L As Ⅱ组 vs 20 μmol/L As Ⅱ组=0.032 4;p-mTOR: P0 μmol/L As Ⅱ组 vs 10 μmol/L As Ⅱ组=0.004 1,P0 μmol/L As Ⅱ组 vs 20 μmol/L As Ⅱ组<0.001;p-AKT:P0 μmol/L As Ⅱ组 vs 10 μmol/L As Ⅱ组=0.003 2,P0 μmol/L As Ⅱ组 vs 20 μmol/L As Ⅱ组=0.001 2)。IGF-1可以逆转As Ⅱ对AKT的磷酸化(P=0.006 8),并减弱AsⅡ对786-O细胞的凋亡诱导效应。 结论 As Ⅱ可抑制肾癌780-O细胞的增殖和集落形成,并通过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磷酸化,上调cleved caspase-3的表达,进而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