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乳腺癌是目前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其发病机制未完全明确.程序性死亡因子-1 (programmed death-1 ,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 ,PD-L1)是表达于多种肿瘤表面的共抑制分子 ,它在介导乳腺肿瘤细胞免疫逃逸中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 ,对于PD-1/PD-L 1与乳腺肿瘤免疫逃逸的研究逐渐深入 ,包括其分子功能、表达水平及乳腺肿瘤预后等 ,尤其是PD-1/PD-L1在临床肿瘤治疗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进展.本文就 PD-1及其配体 PD-L1的发现、表达、功能以及在乳腺肿瘤中免疫逃逸、治疗方面予以综述 ,并对其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2.
PD-1(程序性死亡受体-1)是一种重要的免疫抑制分子,为CD28超家族成员,表达于活化的T细胞和B细胞表面,与调节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结合后能抑制T细胞增殖,从而抑制免疫反应的发生,介导肿瘤免疫逃逸。PD-1/PD-L1的表达程度可能与卵巢癌的预后有关。因此本文就PD-1/PD-L1在卵巢癌中表达情况与预后的关系、相关药物研究进展以及针对卵巢癌临床应用的可能性进行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3.
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是T细胞上主要存在的一种抑制性受体,与其配体PD-L1、PD-L2相互作用,可抑制T细胞增殖、活化和细胞因子的分泌。在正常机体中,PD-1/PD-Ls信号通路对维持机体的免疫耐受具有重要作用;而在肿瘤发生时,PD-1/PD-Ls信号通路能抑制T细胞的免疫反应而促进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本文从PD-1/PD-Ls的结构与表达、信号通路的作用机制、PD-1/PD-L1的可溶性分子(sPD-1/sPD-L1)的表达特性及其对PD-1/PD-Ls途径的作用等方面简述了PD-1/PD-Ls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综述了抗PD-1/PD-Ls抗体及其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4.
程序性死亡受体(PD)-1/PD-L1信号通路作为T细胞免疫反应的协同刺激信号通路,在适应性免疫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PD-1是一种主要表达在T细胞上的共受体,与其配体(PD-L1,PD-L2)结合能够抑制T细胞的活化,使机体免受自身免疫系统的攻击。除了调节并维持自身免疫耐受,在肿瘤细胞中PD-L1的表达上调,而在被病毒感染的T细胞中PD-1的表达也会上调,PD-1/PD-L1参与了肿瘤细胞及传染性病原体的免疫逃逸,因此阻断PD-1/PD-L1信号通路已成为肿瘤和慢性传染病研究的热点。目前,已经有多个抗PD-1、PD-L1单克隆抗体被FD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用于癌症的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李巧转  李娴 《重庆医学》2018,(1):37-39,42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在人胶质瘤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肿瘤内浸润性T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对2007-2011年解放军第101医院收治的80例胶质瘤患者肿瘤组织及18例正常脑组织进行PD-L1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同时检测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在胶质瘤浸润性T淋巴细胞的表达,进行相关性分析,TUNEL法检测胶质瘤内浸润性淋巴细胞的凋亡,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PD-L1促进胶质瘤患者外周血中活化T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 正常脑组织不表达PD-L1,PD-L1在胶质瘤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2.50%(34/80),与胶质瘤病理分级、坏死和预后相关(P<0.05).部分胶质瘤组织及浸润T淋巴细胞表达PD-1,且PD-L1阳性的胶质瘤病例淋巴细胞凋亡表达较PD-L1阴性病例明显增高.PD-L1组患者外周血活化T细胞的凋亡率为42.55%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加入抗PD-1阻断PD-L1与T淋巴细胞结合后,PD-L1+抗PD-1组活化T淋巴细胞凋亡率下降到26.80%.结论 人胶质瘤异常高表达PD-L1并与PD-1结合促进淋巴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6.
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是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激活诱导的抑制性受体,它有两个配体:PD-L1和PD-L2。PD-1与其配体PD-L结合后,可调节T细胞的活化及分化,抑制T细胞增殖,发挥对效应T细胞的负性调控作用,参与多种免疫过程,并在动脉硬化、心脏及神经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近年来受到广泛的关注。该文就PD-1/PD-L在动脉硬化、心脏及神经疾病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7.
免疫治疗作为当前最热门的治疗研究领域之一,在诸多系统肿瘤临床试验中证实疗效显著。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是一种参与免疫抑制通路的分子,在较多实体肿瘤细胞及其周围T淋巴细胞表面显著表达,能与其受体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结合,抑制肿瘤组织周围的免疫微环境,促进肿瘤细胞的恶化。PD-1/PD-L1的表达不仅与患者的预后及临床分期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同时还有望成为独立的临床生物标志物,进而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程序性死亡分子1及配体(programmed death-1/programmed death-1 ligand,PD-1/PD-L)的信号通路是肿瘤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针对这一通路的靶向药物已应用于一些肿瘤的临床治疗并取得了良好疗效。近年来,PD-1/PD-L通路在食管癌中的研究有一定的进展,初步探索了PD-1/PD-L通路在食管癌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本文综述了PD-1/PD-L通路在食管癌中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的Ⅰ型跨膜蛋白,广泛表达于各种组织细胞上,参与机体自身免疫、移植免疫以及肿瘤免疫等免疫调节过程。同样,PD-L1也可在甲状腺癌细胞上显著表达,在其与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相互作用时可抑制CD8 T细胞应答,传递负性调控信号,导致肿瘤抗原特异性的T细胞衰竭或功能障碍,使肿瘤细胞逃脱机体的免疫监视,从而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文章综述了PD-L1与甲状腺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研究PD-L1在甲状腺癌中表达的作用机制,从而为治疗甲状腺癌寻求有效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程序性死亡因子1(PD-1)和PD配体1(PD-L1)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D-1和PD-L1在45份喉癌组织(喉癌组)及37份声带息肉组织(息肉组)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D-1和PD-L1与喉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喉癌组中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78%、66.67%,PD-1、PD-L1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或肿瘤间质淋巴细胞的细胞膜或细胞质;息肉组中PD-1、PD-L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1%、13.51%.喉癌组PD-1、PD-L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息肉组(P<0.01).PD-1与PD-L1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D-1、PD-L1在Ⅲ、Ⅳ期喉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PD-1、PD-L1在高分化喉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的阳性表达率(P<0.05).结论 PD-1与PD-L1在喉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两种蛋白的表达与喉癌的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以程序性死亡受体-1为靶点的肝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癌是我国高发、预后极差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的治疗方法如手术、放疗、化疗等效果有限,开发新的治疗方法非常必要.免疫治疗是潜在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receptor-1,PD-1)是一个重要的免疫卡控点,主要在活化的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NK细胞上表达,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许多肿瘤细胞高表达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PD-L1与T细胞等细胞表面的PD-1结合,发挥免疫负调控作用,使T淋巴细胞失能,形成肿瘤免疫逃逸.研究发现,对PD-1进行阻断可重建T淋巴细胞的免疫监视功能,延长肝癌等肿瘤患者总生存期.本文就PD-1为靶点的肝癌靶向治疗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如何通过联合治疗等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免疫卡控点抗体的应答率,同时降低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发生率,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外周血程序性死亡分子 1(PD-1) 、 配体(PD-L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集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 28 例中晚期肝癌患者(肝 癌组)TACE 治疗前后外周血及 20 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外周血标本, 流式细胞仪检测 CD4 + T、 CD8 + T 细胞及抗原提呈细胞(APC)表面 PD-1、 PD-L1 的表达, 并随访 PD-1、 PD-L1 表达与肿瘤分化、 疗效的关系。结果??肝癌组外周血CD4+ T、 CD8 + T细胞及APC表面PD-1、 PD-L1表达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P <0.05) ,肝癌组均高于对照组 ; 治疗前后肝癌组外周血 CD4 + T、CD8 + T 及 APC 表面 PD-L1 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 ; CD4 + T、CD8 + T 及 APC 表面 PD-1 表达也较治疗前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细胞分化差的肝癌组患者外周血 PD-1、PD-L1 表达较高 ; 治疗效果差的肝癌组外周血PD-1、PD-L1 表达较高。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 PD-1、PD-L1 表达升高,治疗前后监测 PD-1、PD-L1 表达可能预测患者预后状态。  相似文献   

14.
 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receptor-1,PD-1)和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 ligand-1,PD-L1)是重要的免疫调节因子。PD-1与PD-L1结合可抑制T细胞的活化与增殖过程,进而介导癌细胞的免疫逃逸。研究发现PD-1/PD-L1单抗用于术前辅助治疗可显著提高肺癌患者的客观及病理缓解率,对于靶向耐药的患者也有良好的疗效。本文对PD-1/PD-L1单抗在靶向耐药和肺癌术前辅助治疗中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详细列出了免疫治疗能够改善肺癌患者靶向治疗耐药后临床预后的证据,表明免疫治疗在肺癌术前辅助治疗方面具有极大潜力。  相似文献   

15.
研究发现多种肿瘤通过上调自身和肿瘤微环境的PD-L1表达,持续激活PD-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PD-L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信号通路,抑制T细胞的功能,导致肿瘤免疫逃逸的发生。目前已有多种PD-1/PD-L1单抗药物上市,并且获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但因为单抗生产成本高昂,存储运输条件苛刻,有免疫原性等问题,寻找免疫检查点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成为了当前新药开发的热点。本文详细介绍了PD-1/PD-L1的生物学机制,按结构分类综述了PD-1/PD-L1小分子抑制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小分子抑制剂的研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糖基化修饰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翻译后修饰,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 ligand-1,PD-L1)存在多个N-糖基化位点,其糖基化修饰显著影响免疫治疗的疗效。PD-1共有4个N-糖基化位点,分别为N49、N58、N74和N116。核心岩藻糖基转移酶8(fucosyltransferase 8,FUT8)可催化PD-1的核心岩藻糖基化。一些针对PD-1的N58位点糖基化修饰的单克隆抗体可以有效阻断PD-1/PD-L1相互作用。此外,阻断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cell,CAR-T)PD-1的N74糖基化修饰可以增强其杀伤效应。PD-L1同样含有4个糖基化位点,分别为N35、N192、N200和N219。一些重要的调控分子可以抑制或促进PD-L1的糖基化修饰,产生一定生物学效应。本文通过综述糖基化修饰对PD-1/PD-L1分子表达及功能的影响,期望为提高肿瘤免疫治疗的疗效提供基于糖基化修饰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出现的肿瘤免疫治疗彻底改变传统的癌症治疗方法。免疫疗法是免疫抑制剂针对免疫检查点进行调节,免疫抑制剂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抗原肿瘤4(CTLA-4)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和程序性死亡蛋白配体1(PD-L1)抑制剂。PD-1/PD-L1抑制剂通过阻断PD-1/PD-L1途径以调节免疫耐受的重要抑制通路,在机体中参与维持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然而,免疫系统平衡的转变也会对多个组织器官产生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rAEs)。irAEs不同于传统的化疗药物或靶向治疗的副作用,且目前在其诊断和管理方面经验相对较少。因此,irAEs构成免疫疗法中真正的挑战,并且任何新的改变都可能是与治疗相关的。最常见的irAEs发生在皮肤、胃肠道,其次是肺、内分泌系统、肌肉骨骼、肾、神经、血液和心血管。IrAEs通常持续时间长、可控,但有时可能导致免疫治疗的中断,甚至可能发生致命不良事件。该文针对目前PD-1抑制剂所产生的irAEs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19.
杨蕾伊  林桑  谢其冰  尹耕 《中国全科医学》2022,25(11):1393-1398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D-1)和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D-L1)抑制剂是一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自2006年5月起,已经有10种靶向PD-1和PD-L1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用于肿瘤治疗。尽管PD-1和PD-L1抑制剂对某些肿瘤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是严重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研发同等疗效但不良反应较PD-1/PD-L1抑制剂少的新型药物迫在眉睫。此外,探索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可以为制定个性化的干预策略提供依据,在PD-1和PD-L1抑制剂研究中的地位同样重要。本综述讨论了几种抗PD-1/PD-L1单克隆抗体的作用机制及免疫相关不良反应,旨在提醒临床医生在进行抗肿瘤治疗的同时需要监控相关不良反应的发生。此外,本综述还指出了未来PD-1/PD-L1抑制剂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