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分析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抑制黄褐斑形成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50只雌性昆明种小鼠模型,并将其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杭白菊组、当归组以及丹参组,各10只。以im黄体酮及紫外照射的方法建立黄褐斑小鼠模型。结果对比对照组,模型组小鼠GSH-Px有明显降低,TYR明显升高(P0.05)。对比模型组,杭白菊组、当归组以及丹参组小鼠皮肤中的MDA水平明显降低,当归及杭白菊组小鼠TYR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具有一定的抑制黄褐斑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减少黑色素合成有较大关系。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杭白菊、珍珠粉、当归、丹参组方增加胶原蛋白后对D-半乳糖诱导裸鼠皮肤衰老模型的改善作用,筛选疗效好的中药组方。方法 裸鼠sc D-半乳糖1 000 mg/(kg?d) 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通过检测机体的抗氧化能力、羟脯氨酸(Hyp)、透明质酸、皮肤含水量及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皮肤组织学等指标,考察2种复方是否具有抗氧化及延缓皮肤衰老的功效。结果 杭白菊、珍珠粉、当归、丹参组方增加胶原蛋白后具有改善衰老模型裸鼠皮肤含水量,增加皮肤超氧化歧化酶(SOD)、I型胶原蛋白、Hyp的量;减少皮肤中丙二醛(MDA)生成的作用,同时能显著改善衰老裸鼠皮肤形态学改变,增加胶原蛋白后组方作用的综合指标强于原组方。结论 杭白菊、珍珠粉、当归、丹参组方增加胶原蛋白后对D-半乳糖诱导衰老模型裸鼠皮肤衰老具有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3.
蒋平  肖百全  雷夏凌  张红  郭健敏  杨威  戴忠 《中国医药导刊》2011,13(10):1771-1773,1759
目的:观察由杭白菊、珍珠粉、当归、胶原蛋白组成的中草药复方的抗氧化与保湿作用。方法:采用裸小鼠皮下注射D-半乳糖建立亚急性衰老模型,昆明小鼠建立黄褐斑模型,观察中草药复方的抗氧化与改善皮肤水分的作用。结果:中草药复方(26.4g生药/kg)能改善D-半乳糖衰老模型造成的皮肤水分减少,增加皮肤超氧化歧化酶(SOD)、1型胶原蛋白、羟脯氨酸;减少皮肤中丙二醛(MDA)的生成。中草药复方(26.4g生药/kg)能增加黄褐斑小鼠肝脏的GSH-Px、SOD,减少肝脏脂褐质、MDA、酪氯酸酶;增加皮肤中的GSH-Px、NO;中草药复方各剂量组对皮肤酪氯酸酶、透明质酸及血液流变学各参数无显著影响。结论:由杭白菊、珍珠粉、当归、胶原蛋白组成的中草药复方,具有一定的促进皮肤抗氧化及保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柴红丸对实验性黄褐斑模型小鼠的肝脏和皮肤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方法将60只SPF级NIH雌性小鼠,按体重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百消丹组以及柴红丸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除空白组动物外,其余动物采用肌肉注射黄体酮加紫外线照射法致黄褐斑实验动物模型。动物分组,分别按剂量灌胃给药30 d后,处死动物并分别取肝脏和背部皮肤各一块,检测各组小鼠肝脏和皮肤中SOD活性和MDA含量。结果柴红丸高、中剂量组能明显升高黄褐斑模型动物的肝脏和皮肤中SOD活性(P〈0.01)、降低MDA含量(P〈0.01);柴红丸低剂量能明显升高黄褐斑模型动物皮肤中SOD活性(P〈0.01)、降低肝脏和皮肤中MDA含量(P〈0.01)。结论柴红丸对实验性黄褐斑模型小鼠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升高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过氧化物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双酚F(bisphenol F,BPF)对肝脏中色氨酸(tryptophan,TRP)及酪氨酸(tyrosine,TYR)代谢的影响,阐明其代谢稳态扰乱后神经递质的代谢特点。方法:SPF级C57BL/6J小鼠经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BPF[40、400、4 000 μg/(kg·d)],连续灌胃30 d,通过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ltra-high-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HPLC-MS/ MS)法观察BPF暴露后小鼠肝脏TRP、TYR来源神经递质代谢特点及水平的改变。结果:BPF暴露后引起小鼠肝脏TRP、TYR 水平下降,其中 TRP 代谢途径的神经递质 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水平明显下降,相反,犬尿氨酸(kynurenine, KYN)水平显著上升;TYR代谢途径中,TYR及其代谢产物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显著下降;其他兴奋性神经递质如谷氨酸(glutamate,GLU)、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ASP)、甘氨酸(glycine,GLY)水平亦明显降低。结论:BPF暴露可抑制TRP、TYR及多个兴奋性神经递质的代谢,促进TRP通路中5-HT向KYN代谢转化,对肝脏神经递质代谢的探讨可为BPF持续暴露导致的肝脏及神经精神性病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蛹虫草菌丝体醇提物对外源性糖皮质激素氢化可的松致老龄小鼠肝损伤的治疗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ICR 雄性老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蛹虫草菌丝体醇提物低、中、高剂量 (0.167、0.334、0.668 g/kg) 组。除对照组外各组均 im 氢化可的松 (25 mg/kg) 造模,实验结束时测定小鼠肝组织丙二醛 (MDA) 水平及 ATP 酶 (Na+, K+-ATP、Ca2+, Mg2+-ATP)、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活性;同时通过光镜观察小鼠肝组织结构病理变化。结果 蛹虫草菌丝体醇提物可显著提高模型小鼠肝组织 ATP 酶、SOD 和 GSH-Px 活性;降低脂质过氧化物 MDA 水平;减轻氢化可的松引起的肝组织病理损伤。结论 蛹虫草菌丝体醇提物对氢化可的松致小鼠肝脏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人参辅酶Q10防晒霜对紫外线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方法 36只小鼠随机分组,皮肤脱毛后分别涂抹相应霜剂,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其他组进行紫外线照射,连续8周后,小鼠眼球取血处死进行指标检测。结果 与正常组小鼠比较,模型组小鼠皮肤粗糙有皱纹、且角质层脱落,T-SOD与GSH-Px活力均明显下降,白细胞数与MDA含量明显增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人参辅酶Q10防晒霜组小鼠皮肤光滑、角质层没有脱落,T-SOD活力、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含量上升,白细胞数量、MDA含量与明显下降(P<0.05),阳性对照组小鼠皮肤光滑、角质层没有脱落,GSH-Px活力上升,白细胞数量、MDA含量下降(P<0.05)。结论 人参辅酶Q10防晒霜具有抗紫外线损伤的作用,其预防效果与甲氧基肉桂酸辛酯辅酶Q10霜剂相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桑叶多糖降血糖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四氧嘧啶诱导小鼠糖尿病模型,桑叶多糖以0.25、0.50、1.00 g/kg ig给药,连续6周,每周称体质量;在实验2、4、6周末各测空腹血糖;实验末期进行糖耐量试验,测定糖化血清蛋白、血清胰岛素水平;测定肝组织肝糖元、肝匀浆蛋白水平及己糖激酶(HK)、丙酮酸激酶(PK)、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水平。结果 桑叶多糖能明显缓解糖尿病小鼠症状;具有明显控制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值升高,降低糖化血清蛋白和血糖曲线下面积的作用;具有促进血清胰岛素、肝HK的分泌和肝糖元的合成,提高肝SOD活性,降低肝MDA水平,促进体质量恢复的作用;桑叶多糖中剂量还具有促进肝PK分泌的作用,而对肝GSH-Px活性影响不明显;糖尿病小鼠肝脏、肾脏和脾脏指数均增高,桑叶多糖具有降低脏器指数的作用。结论 桑叶多糖通过提高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抗氧化能力,使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提高肝HK、PK活性等综合作用,促使血糖进入肝细胞,使肝糖元合成增加,葡萄糖氧化分解加快,从而达到调节糖代谢、降低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松节藻醇提物对正常小鼠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单细胞微凝胶电泳法检测松节藻醇提物对H2O2 诱导的正常小鼠淋巴细胞 DNA 损伤的防护作用,分别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DTNB 直接法、TBA 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小鼠血清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 活性和丙二醛 (MDA) 的量。结果 松节藻醇提物对H2O2 诱导的正常小鼠淋巴细胞 DNA 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并且能升高小鼠血清中 SOD 和 GSH-Px 活性,降低 MDA 的量。结论 松节藻醇提物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自拟瑶蔻复方对小鼠黄褐斑模型的疗效。方法黄体酮注射法建立小鼠黄褐斑模型,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瑶蔻复方组、阳性组,外用给药30 d后,检测皮肤和肝脏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结果瑶蔻复方外用可使黄褐斑小鼠皮肤和肝脏SOD活力有所提升,其中皮肤SOD活力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瑶蔻复方外用治疗黄褐斑可能通过提高机体SOD活力来抑制氧化反应,减轻皮肤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11.
当归-红花药物组合效应物质基础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配比当归-红花药物组合的物质基础与效应的相关性,探索两味中药配伍应用的变化规律。方法 利用中医方剂数据库归纳分析当归-红花配伍比例,并以此设计方案,采用HPLC法分析不同配比当归-红花共煎液与单味药材煎液中阿魏酸、羟基红花黄色素A、绿原酸、香豆酸量的变化。采用凝血时间和清除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药效指标评价当归-红花配伍的药理效应。结果 获得应用频率前10位的当归-红花不同配比;HPLC分析结果显示,当归配伍红花有利于有效成分的溶出;与同等生药量的单味药相比,当归配伍红花能延长凝血时间,增加DPPH自由基清除率。结论 当归配伍红花具有合理性,有利于两味药材中芳香酸类成分的溶出,这与配伍后凝血时间延长、DPPH自由基清除率增加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通塞脉微丸复方大鼠给药后血清中移行成分的归属。方法 建立通塞脉微丸及大鼠ig通塞脉微丸后血清的HPLC色谱分析方法;比较全方制剂、金银花、当归、甘草、玄参、黄芪和石斛各单方制剂分别给药后所得的血清样品,分析口服通塞脉微丸后大鼠血中移行成分、来源生药及其代谢产物。结果 大鼠ig通塞脉微丸后从血清中发现了15种入血成分,其中10种成分为复方所含成分的原型,其中绿原酸、阿魏酸、甘草素和肉桂酸为已知确定结构的化合物,另外5种成分分别来源于金银花、当归、甘草、玄参和石斛,其具体结构还有待进一步检测分析;1种为复方给药后新产生的代谢物质;3种为给药后产生的未知化合物。结论 血中移行成分及其代谢产物是通塞脉微丸的体内直接作用物质,对其深入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复方效应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临床上正在试用甘草及其有效成分的制剂治疗各种皮肤病,包括过敏性紫癜、银屑病、湿疹、玫瑰糠疹、荨麻疹、系统性红斑狼疮、小儿丘疹性肢端皮炎样皮疹、带状疱疹、扁平疣、斑秃、白癜风和皮肤色素沉着等。综述甘草提取物及其黄酮类化合物、甘草酸等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皮肤肿瘤、病毒性皮肤病、色素沉着等皮肤病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葛根芩连汤中葛根和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代谢的影响,探讨该复方配伍机制。方法 采用在体诱导-体外肝微粒体温孵方法,分别考察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在大鼠肝微粒体中代谢的影响,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大鼠肝微粒体中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的量。结果 温孵时间黄芩苷在0~90 min,汉黄芩苷在0~60 min,黄芩素在0~10 min,汉黄芩素在0~40 min呈线性消除。对照组各成分代谢速率大小顺序为:黄芩素>汉黄芩素>汉黄芩苷>黄芩苷。与对照组相比,葛根对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具有抑制作用,对黄芩苷及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有诱导作用;甘草对汉黄芩素的代谢具抑制作用,对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的代谢则呈现诱导作用。结论 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可以被大鼠肝微粒体代谢,葛根芩连汤中葛根、甘草对黄芩有效成分的代谢过程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汤液中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以揭示附子-甘草配伍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对比分析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量,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二阶光谱比较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的结构变化。结果 附子配伍甘草合煎过程中,附子中大量酯型生物碱被甘草成分复合而发生沉积,沉积物产生的机制初步确定为生物碱中叔胺N与甘草羧酸C=O发生缔合。结论 初步探析了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汤液中沉积物化学组分变化,有助于揭示附子-甘草配伍过程中化学组分变化及配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鉴别羌活种子。方法 在4 000~400 cm?1内测定羌活种子光谱吸收峰,应用系统聚类和SIMCA模式识别法鉴别羌活和宽叶羌活的种子。结果 运用系统聚类法,当聚类距离为15时,两种羌活可明显分为2类;运用SIMCA模式识别法,所建模型对羌活和宽叶羌活的种子识别率分别达96%和97%,拒绝率均为100%,两者盲样检测准确率也在90%以上,所建模型可用于样品检测。结论 应用红外光谱法结合系统聚类和SIMCA模式识别法,可以简单、快速、准确地鉴别羌活种子,该方法为鉴别羌活种子的来源及真伪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建立基于抗病毒活性检测的板蓝根质量生物评价方法并进行优化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红细胞凝集活性检测法和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活性检测法,建立板蓝根抗病毒活性生物测定方法,并对所建立的两种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与优选。结果 两种方法可用于对不同样品进行活性检测和区分,结果重复性较好(RSD=7.0%、5.78%);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板蓝根凝集活性与NA抑制活性之间具有显著相关性(P<0.01,r=?0.81),进一步印证了凝集活性测定法与抗病毒药理作用的关联性;在安全性、经济性、简便性和实用性等方面凝集活性检测法优势明显,可作为板蓝根质量生物测定的优选方法。结论 本研究优选凝集活性检测法用于板蓝根质量的生物测定,与抗流感病毒药效相关,提高了其现行质量控制水平,并为中药质量生物测定方法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分析王金贵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的用药规律、组方特点及学术思想,并为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参考。[方法] 双人筛选录入信息,将王金贵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门诊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并建立相关数据库,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法、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对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分布及用药频次统计、药物组合及组方规律分析。[结果] 筛选治疗痉挛性斜颈的处方152首,涉及129味药物,累计使用频次2 842次,柴胡、炙甘草、当归、茯苓、远志、石菖蒲为高频药物,肝经、脾经为高频归经,基本经验方为定痫丸、桂枝加葛根汤及越鞠丸等。[结论] 通过数据挖掘,总结王金贵教授治疗痉挛性斜颈是在舒肝健脾、开窍醒神、解肌止痉的基础上重视辨证用药与临床加减,创建病证结合的治疗体系,为临床及进一步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9.
中药配伍是中医用药的一大特色,合理的中药配伍可以达到减毒增效的效果。附子-甘草作为经典药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文章通过综述近些年来中药药对附子-甘草的研究概况,并参考现代研究文献,从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包括影响附子毒性成分的溶出)、与毒性成分形成沉淀或复合物、影响毒性成分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过程以及配伍后对附子原有药效的影响几个方面阐释了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存效的作用机制,并用中医药传统药性理论“四气五味”解释了附子-甘草配伍的科学内涵,以期以这一经典药对为切入点探讨中药配伍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赤芍药理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芍为毛茛科植物芍药或川赤芍的干燥根,具有清热凉血、通经及清肝消痈的功效。本文通过调研国内杂志及近十年的国外杂志,对赤芍的药理作用及其在中药复方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为其研究开发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及其他疾病的药物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