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狼毒大戟Euphorbia fisheriana的根茎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柱色谱及制备薄层色谱分离,采用化学性质分析及NMR数据解析等方法确定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2个酚酸性成分,分别鉴定为狼毒乙素(Ⅰ)和没食子酸(Ⅱ)。结论 这2个化学成分均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狼毒大戟中狼毒乙素的分离推翻了狼毒乙是月腺大戟中的特征化学成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2.
月腺大戟素A抗乳腺癌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从中药狼毒药材中分离、纯化化合物月腺大戟素A,探讨其抗乳腺癌活性。方法 采用回流提取、溶剂萃取和吸附色谱法从狼毒药材中分离、纯化月腺大戟素A,通过质谱和核磁共振谱解析其化学结构。以乳腺癌细胞SUM149(三阴型)、MCF-7(luminal A型)、ZR-75-1(luminal B型)、SK-BR-3(HER2阳性型)为测试细胞株,用MTT法测定月腺大戟素A的抗乳腺癌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月腺大戟素A对SUM149细胞周期的影响,用裸鼠移植SUM149细胞建立肿瘤模型并评价月腺大戟素A对肿瘤的抑制效果。结果 月腺大戟素A结构为3,3’-二乙酰基-2,4’-二甲氧基-2’,4,6,6’-四羟基-5’-甲基二苯基甲烷;对SUM149、MCF-7、ZR-75-1和SK-BR-3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5.50、6.16、7.08、8.64 μmol/L。月腺大戟素A作用SUM149细胞12、24和48 h后,随着月腺大戟素A浓度(2.5、5、10 μmol/L)的升高,G0/G1期细胞比例下降(P<0.05,P<0.01),S期细胞比例上升(P<0.05,P<0.01)。给予35 mg/kg腹腔注射月腺大戟素A后,裸鼠肿瘤体积和质量的抑制率分别为37.94%和41.38%。结论 月腺大戟素A对4种乳腺癌细胞增殖均有抑制作用,并可抑制裸鼠SUM149细胞移植肿瘤生长,其机制可能与抑制SUM149细胞周期从S期到G2/M期的转换有关。  相似文献   

3.
用反相HPLC法测定了月朱大戟根中结核活性成分狼毒甲素,狼毒乙素的含量,实验采用ODS柱,以甲醇-水-10%乙酸(45:55:2)(10%氨水调pH至5.4)为流动相,延胡索乙素为内标,280nm为检测波长,可在30min内完成测定。本法快速,简便,灵敏性地,可用于原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分析并总结大戟科大戟属根类中药的研究进展。方法:检索至今国内外关于京大戟、甘遂、月腺大戟和狼毒大戟研究的相关文献。结果:1.4种中药都有毒,作为药用植物有很早的历史,关于它们的记载也颇多;四者均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分布广泛,其植株具乳状汁液,根部肥厚肉质,木栓层较厚,次生皮层发达。2.主要成分包含萜类、鞣质类、黄酮类等,其中关于萜类的研究最多,它是4种药材发挥药理作用和毒性作用的主要成分。3.四者的根部提取液均有抗炎、抗菌、抗白血病、抗肿瘤及抗癌等作用,在抗癌作用方面尤为突出,对多种癌细胞有抑制作用。结论:大戟科大戟属根类中药京大戟、甘遂、月腺大戟和狼毒大戟资源丰富,药材中所含活性成分种类较多,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和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综述了大戟科狼毒大戟,月腺大戟以及瑞香科瑞香狼毒的化学和药理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狼毒类生药Jolkinolide B的HPLC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HPLC法对大戟属的8种狼毒中的Jolkinolide B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结果表明,Jolkinolide B只分布于狼毒大戟(0.017% ̄0.17%)、大狼毒(0.0046%)和鸡肠狼毒(0.0004%)中,同时,对狼毒大戟不同产地及不同商品来源的药材亦做了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测定结核灵片中狼毒乙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为Agilent HC-C18,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70:30),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91nm,柱温为室温。结果狼毒乙素质量浓度在0.606~7.278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20%,RSD为0.29%(n=6)。结论本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测定结核灵片中狼毒乙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8.
瑞香狼毒与狼毒大戟抑制小鼠移植性肿瘤生长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狼毒品种较多 ,常用的有瑞香科植物瑞香狼毒(StelleraChamaejasmeL .)和大戟科植物狼毒大戟 (EuphorbiaFischerianaStead)的根[1] ,为比较两种狼毒的抗癌作用 ,观察了瑞香狼毒与狼毒大戟水提物对小鼠移植性肿瘤V14 ,S 180 ,Heps生长的抑制作用。1 材料与方法1 1 动物 昆明种小鼠 ,18~ 2 2 g ,雌雄兼用 ,购自本校实验动物中心。1 2 肿瘤模型 小鼠移植性肿瘤V14 ,S 180 ,Heps由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提供。1 3 药物 瑞香狼毒与狼毒大戟由济南市药材站提供 ,经鉴定 …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梯度洗脱方法同时测定瑞香狼毒中狼毒色原酮、新狼毒素A、狼毒素、异狼毒素及7-甲氧基新狼毒素A 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 采用HPLC-二极管阵列检测器(HPLC-DAD)法,色谱柱为Agilent Eclipse Plus C18 (3.0 mm×100 mm,3.5 μm);流动相A为0.1%甲酸水溶液,流动相B为纯乙腈,洗脱梯度为0~6 min 20% B、6~10 min 20%~35% B、10~50 min 35% B;流速为0.4 mL/min;平衡时间设置为10 min;采集时间为50 min;柱温为25℃;DAD检测波长为290 nm;进样量为5 μL。结果 狼毒色原酮、新狼毒素A、狼毒素、异狼毒素及7-甲氧基新狼毒素A在该条件下分离良好,分别在4.680~468.0、2.016~201.6、3.784~378.4、5.520~552.0、0.974~97.40 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且其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和回收率均良好。结论 HPLC-DAD法稳定性、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瑞香狼毒中狼毒色原酮、新狼毒素A、狼毒素、异狼毒素及7-甲氧基新狼毒素A 5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膜荚黄芪Astragalus membranaceus(Fisch.) Bge.中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素的含量.方法:依利特Hypersil ODS 2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流动相:A相为乙腈-甲醇(体积分数 9∶1),B相为水,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60 nm;柱温:室温;进样量:20 μl.黄芪药材以甲醇超声提取2次,每次20 min.结果: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素色谱峰的理论塔板数分别为50 134和25 258.回归方程分别为Y=58 924 X-12 352,r=0.999 9和Y=9 237 X-124 447,r=0.999 9,线性范围分别为2.022~101.1 μg/ml和38.04~1 522 μg/ml.方法学考察结果表明,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素的日内和日间RSD均<2.0%,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202 2 μg/ml和1.522 μg/ml,加样回收率结果分别为98.34%,RSD=1.33%(n=3)和98.84%,RSD=0.12%(n=3).测定了10批次黄芪药材的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素的含量.结论:该方法稳定简便,结果可靠,能够用于黄芪药材中毛蕊异黄酮苷和芒柄花素含量测定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珏  李晓帆  谢普  王铁杰 《医学教育探索》2012,43(10):1891-1895
目的 以猫眼草Euphorbia lunulata全草为研究对象,对其有效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活性测定。方法 运用硅胶柱色谱、羟丙基葡聚糖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以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技术分析确定化合物的化学结构。采用细胞毒活性(MTT)法对提取物、各流分及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 从猫眼草60%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层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大戟素M(1)、泽泻醇A(2)、大戟苷A(3)、甘遂大戟萜酯D(4)、18-羟基泽漆内酯A(5)和β-胡萝卜苷(6)。结论 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为假白榄烷型骨架二萜类化合物;化合物24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经MTT细胞毒活性测试后发现化合物14具有较强的肿瘤细胞抑制活性,尤其对人肝癌细胞HepG2有很强的抑制活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地锦草药材中没食子酸、鞣花酸、槲皮素、山奈酚4种指标成分的超高液相色谱法(UPLC)。[方法]采用UPLC法,色谱柱为Acquity UPLC BEH C18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为甲醇-乙腈4∶6(A)-0.2%甲酸水(B)溶液,梯度洗脱:0~3 min,5%A;3~4 min,5%~17%A;4~19 min,17%A;19~42 min,17%~30%A;42~50 min,30%~34%A;50~55 min,34%~70%A,体积流量0.2 m L/min;检测波长为0~4 min,270 nm;4~55 min,360 nm,柱温30℃。[结果]4种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各成分在线性范围内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7);回收率在96.5%~102.9%。[结论]建立的测定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能较全面地评价地锦草药材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地锦草提取物体外抗真菌活性,评价其抗真菌作用,探讨其抗真菌作用机制。方法 参照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 (NCCLS) 推荐的《产孢丝状真菌的液基稀释法抗真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方案》(M38-A),测定地锦草提取物对60株临床常见皮肤癣菌的最小抑菌浓度 (MIC) 值,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下观察其细胞表面形态结构变化和细胞内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地锦草提取物对红色毛癣菌的平均 MIC 为 446 μg/mL,对石膏样毛癣菌的平均 MIC 为 539 μg/mL;扫描电镜下观察地锦草提取物作用于皮肤癣菌后,细胞表面皱缩不平,有严重皱褶、破裂现象;透射电镜下可见,真菌细胞壁不完整,局部有缺损,厚薄不均;细胞膜轮廓不清,局部有破损;胞内细胞器损伤严重,多见空泡化,细胞内成分聚集成电子密度较高的团块。结论 地锦草提取物对真菌的生长具有显著地抑制作用,可使其形态和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金刚纂(Euphorbia neriifolia L.)是大戟科植物,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HPLC等多种色谱技术,从金刚纂地上部分中分离出5个已知的木脂素成分,并对这5种木脂素的潜在抗肿瘤活性进行体外研究,其中化合物2对食管鳞癌细胞,特别是KYSE-410和KYSE-450细胞,表现出增殖抑制和细胞毒性.机制研究进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对大戟属植物阴山大戟Euphorbia yinshanica 根部进行化学成分研究。方法 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MPLC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阴山大戟根部醋酸乙酯部位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羽扇豆醇(1)、豆甾-4-烯-3-酮(2)、β-谷甾醇(3)、3β, 5α, 20-三羟基-15β-桂皮酰基-14-酮-6Z, 12E-续随子烷型二烯萜(4)、对映-3α, 19-二羟基-9, 15-海松烷型二烯萜(5)、对映-16α, 17-二羟基-3-酮-阿替斯烷型二萜(6)、戟叶金石斛素A(7)、松脂醇(8)、4, 6-二羟基-2-氧甲基-苯丙酮(9)、2, 4-二羟基-3-醛基-6-氧甲基-苯丙酮(10)、没食子酸(11)、没食子酸乙酯(12)。结论 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78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将外源苏云金芽孢杆菌杀虫蛋白基因 CryIA(c) 和豇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 CpTI 共同转入四倍体菘蓝以获得鳞翅目昆虫小菜蛾抗性。方法 构建了以 CaMV 35S 为启动子,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Npt-Ⅱ) 为选择标记,带有 CryIA(c) 基因和 CpTI 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pGBI121S4ABC 并转入根癌农杆菌 LBA4404。采用叶盘法遗传转化四倍体菘蓝。转基因再生植株经 PCR 和 Southern 杂交检测,并进行抗小菜蛾实验。结果 T0 代转化四倍体菘蓝的双基因阳性转化率达到 16.67%。Southern 杂交检测结果表明外源 CryIA(c) 基因和 CpTI 基因均已经随机整合到转基因菘蓝的基因组中。与野生对照相比,转基因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显示出明显抗性。结论 转双价抗虫基因 Bt-CpTI 是提高四倍体菘蓝对小菜蛾抗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羊耳菊花Inula capp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系统溶剂提取法结合各种色谱分离技术、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 从羊耳菊花中共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栓酮(1)、乙酸羽扇豆醇酯(2)、豆甾醇(3)、ineupatorolide B(4)、cleomiscosin C(5)、木犀草素(6)、3, 4-二羟基苯甲酸(7)、芹菜素(8)、fortuneletin(9)、luteolin 4′-methyl ether(10)。结论 化合物24579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得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克雷伯菌属对亚胺培南耐药机制以及KPC-2基因在克雷伯菌属中传播机制。方法 收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两个阶段(2009~2010年和2012~2013年)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克雷伯菌属细菌。琼脂稀释法测定亚胺培南最低抑菌浓度(MIC),CARB ChromID平板和改良Hodges试验检测碳青霉烯耐药表型,PCR检测细菌的KPC-2基因表达。质粒接合试验检测质粒传播性。随机引物扩增多态性DNA(RAPD)方法和肠杆菌基因间重复一致序列聚合酶链反应(ERIC-PCR)技术分别用于分析质粒和菌株的同源性。结果 第一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3株产酸克雷伯菌首先获得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性,第二阶段筛选并确证耐亚胺培南的7株肺炎克雷伯菌出现相同的获得性耐药。PCR显示10株细菌均携带KPC-2型基因。质粒接合试验显示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的质粒可以传递到受体菌,且与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中携带的质粒具有同源性。ERIC-PCR结果显示7株KPC-2基因阳性的肺炎克雷伯菌具有同源性。结论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分离的对亚胺培南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和产酸克雷伯菌主要耐药机制是产生KPC-2型碳青霉烯酶。产酸克雷伯菌中携带KPC-2基因质粒,该质粒具有传递性且与肺炎克雷伯菌携带质粒相同。肺炎克雷伯菌中耐药株的传播形式为同一克隆传播,而在克雷伯菌属中不同菌种间耐药传播途径为同一质粒的水平传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金钗石斛Dendrobium nobile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采用正相及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石斛碱(1)、石斛醚碱(2)、邻苯二甲酸丁酯(3)、松脂素(4)、N-反式桂皮酸酰对羟基苯乙胺(5)、N-反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穆坪马兜铃酰胺,6)、N-顺式阿魏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N-反式香豆酰酪胺(8)、N-顺式香豆酰酪胺(9)、山药素III(10)、二氢松柏醇二氢对羟基桂皮酸酯(11)。结论 化合物359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获得,其中化合物9为首次从石斛属植物中分离获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对im黄体酮及紫外(UV)照射导致的黄褐斑小鼠模型的抗氧化与抗黄褐斑形成作用。方法 将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维生素C组、杭白菊组、当归组、丹参组共6组。采用im黄体酮及辅助UV照射方法建立黄褐斑小鼠模型。测定各组肝脏及皮肤组织中的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酪氨酸酶(TYR)活性与总抗氧化能力(T-AOC),以及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肝脏脂褐质水平,并测定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皮肤病理学检查。结果 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显著增强黄褐斑小鼠肝脏和皮肤中GSH-Px、SOD活性,降低MDA水平,抑制TYR增加,使黑素细胞(MC)生成减少,抑制黑色素合成,从而减轻皮肤色素沉着。结论 杭白菊、当归、丹参提取液有一定的防治黄褐斑的功效,其作用与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抑制TYR活性,减少黑色素的合成以及改善机体的血液流变学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