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6 毫秒
1.
研究了聚醚砜(PES)/二甲基亚砜(DMSO)体系中PES的质量分数、原液温度对流变性的影响和原液中PES的质量分数对粘流活化能的影响,从而得出PES/DMSO体系属于切力变稀流体,非牛顿指数随着PES质量分数的增加而不断减小,随着溶液温度的升高而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聚醚砜/二甲基亚砜(PEs/DMS0)体系中填充液压力的变化对PES中空纤维结构及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填充液压力的增大,中空纤维膜的水通量增大,轴向取向度下降。为纺制具有合适性能的中空纤维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以聚芳醚砜为膜材料,采用干/湿相转换法.在非挥发性溶剂-挥发性添加剂以及挥发性溶剂/共溶剂-弱挥发性添加剂两种溶剂体系中研究了致密皮层不对称膜的制备和形成条件,并对它们的结构及氮、氢气体透过性能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采用前一种溶剂体系。虽然可以在一定范围内控制膜平均孔径的变化,却难以得到致密皮层不对称膜。而后一种溶剂体系,在控制铸膜液组成、适当的制膜条件下可以得到具有海绵状支撑结构的不对称气体分离膜。  相似文献   

4.
利用L-S相转化法将聚醚型聚氨酯(PEU)和聚醚砜(PES)共混,以聚乙二醇(PEG)为添加剂,制备PEU/PES共混膜,并通过测定比较共混膜的结构与性能.结果表明:聚合物浓度、共混组成比、添加剂种类与浓度是影响PEU/PES共混膜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计算了水-N-甲基吡咯烷酮-添加剂(小分子醇类)-聚醚砜四元体系相图,分析了小分子醇类添加剂对该四元体系相图及凝胶速度的影响。在成膜过程中,聚合物稀相中添加剂与溶剂的比例先增加后减小。这意味着铸膜液中小分子醇类与溶剂相比在成膜过程中被优先置换;铸膜液中乙醇越多,聚合物稀相中乙醇与溶剂的比例增加的幅度越大;铸膜液中添加剂越多,凝胶越快;小分子醇类添加剂提高凝胶速度的能力有如下顺序:正丙醇<乙醇<甲醇。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融合效率。方法使用CRY-3型和CE-450型细胞融合仪对B6D2F1小鼠去核卵母细胞与该品系小鼠胎儿成纤维细胞构成的重构胚进行融合,通过PEG/DMSO对供核细胞的预处理,比较了不同融合液,不同电极形状融合槽和供核细胞代次对融合率的影响。结果(1)以PEG/DMSO对供核细胞预处理5min的融合率显著高于同条件下未处理组(51.11%vs25.64%)(P〈0.05);(2)融合液中含0.1g/L聚乙烯醇(PVA)组的融合率高于无PVA组;重构胚在甘露醇浓度为0.32mol/L融合液中的融合率(48.21%)高于其他甘露醇浓度组(27.78%,41.67%和30.11%);(3)使用针状电极融合槽时的融合率(42.31%,43.13%)高于同条件下平行丝状电极融合槽组(30.43%,33.33%),其中又以在2000V/cm,20μs,2个脉冲时,交流电预处理30S组最高(43.13%);(4)供核细胞传代一次后融合率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而下降。结论通过PEG/DMSO对供核细胞进行预处理,并在融合液中添加PVA时,结合优化的融合条件可以提高小鼠体细胞核移植过程中融合率。  相似文献   

7.
①目的 观察体积分数0.02二甲亚砜(DMSO)联合第二信使效应剂(ThromboSol)对深低温保存浓缩血小板超微结构的影响。②方法 分别应用3种不同的保存液(体积分数0.02DMS0、体积分数0.06DMSO、体积分数0.02DMS0 Thrombo So1)-196℃冷冻保存浓缩血小板,并在冻存后1、6个月时分别取出复温,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血小板超微结构变化。③结果 体积分数0.02DMSO ThromboSol组血小板能保持完整结构,部分血小板出现激活迹象,冷冻保存1个月和6个月的血小板超微结构无明显差异。④结论 体积分数0.02DMSO ThromboSol能够有效地保护血小板超微结构,其6个月内的保存效果稳定。  相似文献   

8.
以新型耐高温工程塑料一含酚酞侧基的聚芳醚砜(PES-C)为膜材料,N,N-二甲基乙酰胺(DMAc)为溶剂,通过改变铸膜液中添加荆草酸的含量,采用相转化法在平板刮膜机上制备了一系列超滤膜,考察了添加荆草酸含量对铸膜液粘度、凝胶速度、膜性能和结构的影响,研究了PES-C/DMAC体系中添加荆草酸作用的规律。  相似文献   

9.
甲醇/甲基叔丁基醚混合物的膜法分离,大多采用渗透汽化方法,少有采用蒸汽渗透法。用聚酰亚胺中空纤维膜,对以蒸汽渗透和渗透汽化两种方式分离甲醇/甲基叔丁基醚混合物(甲醇质量分数为0.01-0.30)的效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在甲醇质量分数低于0.05时,蒸汽渗透较渗透汽化法的分离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0.
采用改进的浸入沉淀相转化法测定了聚偏氟乙烯(PVDF)/添加剂/二甲基乙酰胺(DMAc)铸膜液体系在成膜过程中溶剂的溶出量和溶出速度。实验过程中保持PVDF质量含量15%不变,采用的添加剂包括PEG200(聚乙二醇200)、PEG2000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拟合实验数据得到了溶剂在膜中的扩散系数,在此基础上以实测结果为边界条件,利用坐标变换后的费克扩散方程计算了膜内溶剂分布随时间变化的情况。根据计算结果与电镜照片,讨论了不同添加剂形成不同大孔长度的PVDF膜结构的现象。结果表明:膜内溶剂的浓度高、保留时间长有利于大孔向底部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自行研制的粉刺消口服液对青少年发病率较高的丘疹型和脓疱型寻常痤疮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10余味中草药进行加工提取,制成口服液。30ml/次,2次/d口服。治疗丘疹型和脓疱型等典型寻常痤疮,25d为1疗程,连续服用2疗程统计疗效。结果 106例自愿受试者中,治愈59例(55.6%);显效25例(23.6%);有效16例(15.1%);无效6例(5.7%)。结论 粉刺消口服液对丘疹型和脓疱型寻常痤疮有较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应用Plasmocin消除人多能干细胞支原体感染时的最佳浓度和所需天数,检测消除支原体感染后的人多能干细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hPSC)向神经元的定向分化?方法:应用25.0?12.5?8.5?5.0 μg/mL 4种不同浓度的Plasmocin进行支原体感染的消除,用PCR比较消除结果;对已消除支原体的hPSC进行维持培养以及定向分化?结果:应用4种浓度的Plasmocin均能消除支原体的感染,但其中高浓度组(25.0 μg/mL)出现细胞毒性反应,消除支原体后存活下来细胞较少,而低浓度组(5.0 μg/mL)消除支原体所需给药时间较长,12.5 μg/mL浓度组对细胞生长有不利影响,而8.5 μg/mL浓度组对细胞生长影响较小?hPSC在消除支原体感染后可高效分化至前脑神经元,并且9个月后未检测出支原体?结论:应用8.5 μg/mL的Plasmocin加药1周即可彻底消除hPSC中支原体的感染,并且不会对其定向分化能力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高等数学方法建立了药物静脉注射后任一时刻的血药浓度计算模型,然后推导出多次静脉注射其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为研究药物作用过程和效用提供了理论工具,对临床医生为患者处方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支气管剔除治疗支气管扩张症的合理方法和安全性。方法分析61例支气管剔除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术前通过支气管碘油造影或胸部螺旋CT明确诊断并确定病变部位,术中仅对有病变的肺段支气管剔除并切除有病变的肺组织,保留正常的肺组织。结果行左肺下叶切除+舌段支气管剔除45例,右肺下叶切除+右肺中叶支气管剔除11例(上中叶无肺裂),左舌段切除+前基底段剔除3例,右中叶切除+前内基底段剔除2例。手术并发症5例,其中肺炎1例,心律失常3例,肺不张1例。无手术死亡者。60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个月-16年。除1例仍有少量咳痰外,其余病例未再出现咳脓痰和咯血症状,均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X线检查剔除肺段肺膨胀良好。结论支气管剔除术能较好地保护肺功能,减少并发症,是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重庆医科大学七年制医学生淘汰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重庆医科大学七年制学生淘汰状况的分析,探索其淘汰原因,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目的肿瘤深部热疗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癌痛临床效果以及安全性研究。方法将在我院确诊的120例骨转移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肿瘤深部热疗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对照组给予羟考酮缓释片口服治疗。观察每天吗啡缓释片用药剂量情况、骨转移癌痛每天爆发痛次数、每天生活质量评分(Karnofsky评分)、疼痛缓解率以及不良反应状况。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Karnofsky行为状况评分为(60.72±6.08)分,而对照组为(30.37±5.31)分,明显低于实验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每天骨转移癌痛爆发痛次数大致相当。随着病情进展,治疗第7天与治疗前比较,骨转移癌痛爆发痛次数实验组没有变化,对照组增加,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第14天两组骨转移癌痛爆发痛次数均增加,但实验组爆发痛增加次数较对照组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经治疗后的总有效率65.08%明显大于对照组(19.30%)(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肿瘤深部热疗联合羟考酮缓释片治疗骨转移癌痛的临床疗效显著,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其过程中副作用小,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我国从2010年实施国家消除疟疾行动计划以来已取得了显著成绩,到2016年底,我国仅有2个县报告了3例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但在少数已超过3年无当地疟疾传播的地区再次出现了无法排除本地感染可能的病例,且重症疟疾和因疟疾死亡病例也有增加趋势。作者结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全球消除疟疾技术策略(2016-2030)》、《消除疟疾框架》以及我国《国家消除疟疾工作方案(2016-2020)》,在介绍WHO最新消除疟疾技术文件主要更新点,并比较与我国现有《消除疟疾技术方案》中主要技术措施的差异的同时,重点针对WHO最新提出的"以病例为基础的疟疾监测与反应是消除疟疾关键干预措施"中"确诊病例"、"本地感染"、"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点分类"4项关键信息进行了分析比较,为我国今后修订《消除疟疾技术方案》和申请WHO消除疟疾国家论证资料的准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我国消除疟疾已取得重大进展,疟疾流行病学特征发生新的改变,消除疟疾的监测与响应体系已建立并在逐步完善,但实施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为顺利达到2020年全国消除疟疾的目标,必须采取以病例为基础的"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策略。本文评述我国消除疟疾面临的问题、"线索追踪,清点拔源"策略,阐述其特点和核心的针对性与精准性,提出消除疟疾阶段监测与响应系统的根本目的是清点拔源,实现清点拔源要求线索追踪技术上的精准。因此,落实消除疟疾"1-3-7"工作规范,提高快速追踪传染源、保证疫点处理质量是我国达到消除疟疾预期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长沙市各大水厂不同时点水源水与出厂水砷浓度监测结果的分析,了解各水厂水源水砷污染情况、各水厂出厂水砷含量、各水厂对重金属处理效果,同时为各水厂制水工艺进行改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2006年1月6日至8日对长沙市以湘江为取水口的各大水厂的水源水和出厂水不同时点砷浓度进行应急监测,用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银分光光度法对砷浓度进行检测,用excel与spss13.0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各水厂水源水砷浓度均高于地表水国家标准(P<0.05);各水厂出厂水砷与饮用水砷国家标准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各水厂砷平均清除量经方差分析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各水厂砷平均清除量的LSD两两比较:三水厂与四水厂、三水厂与八水厂比较、四水厂与八水厂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一水厂与五水厂、一水厂分别与三、四、八水厂,五水厂分别与三、四、八水厂之间两两比较(P<0.05),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沙市各水厂出厂水砷浓度均符合国家标准,各水厂对源水砷清除能力存在差异,五水厂清除能力最好,三、四、八、一水厂次之。  相似文献   

20.
徐州市住院病人主要疾病构成及居民死因的演变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 2 0年来住院病人疾病构成比及居民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 ,为开展人群防治和制定卫生发展战略规划 ,及医学教育改革提供信息资料。方法 根据《徐州市卫生统计资料汇编》中〈徐州市综合医院住院病人疾病分类年表〉 ,按国际疾病分类 ,总结出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构成比 ;并根据徐州市卫生防疫站提供的人口死因监测资料 ,对徐州市人口死亡原因构成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住院病人疾病分类构成比从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末损伤中毒、循环系统、肿瘤住院构成比分别上升为第一、二、三位 ,构成比差异显著。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及传染病均显著下降。循环系统、肿瘤、呼吸系统等死亡构成比 2 0年来一直依次位居前三位 ,而循环系统死亡构成比明显增加 ,肿瘤有所增加 ,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和损伤中毒死亡均下降显著。结论 循环系统疾病即心、脑血管病住院和死亡构成比均明显上升 ;心、脑血管疾病及恶性肿瘤已成为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 ,传染病的住院与死亡均明显下降。损伤与中毒、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也是常见病、多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