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是ICU患者的常见住院原因,病死率高达30%,临床上复苏包括早期液体复苏和应用儿茶酚胺类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来维持血压,保证重要器官的组织灌注。近年来随着对感染性休克血流动力学研究的重视,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EGDT)以在感染性休克发病6h内达到复苏为目标,强调复苏治疗的时间性,力争在感染性休克早期发现和及早纠正重症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  相似文献   

2.
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早期集束化治疗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06年1月~2008年12月该科收治的41例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作为"早期集束化治疗"治疗组,按照<2004年国际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采取6~24h内早期集束化治疗,包括早期目标指导治疗(EGDT)、1h内经验性广谱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的应用、严格控制血糖治疗、机械通气控制平台压、镇静镇痛治疗等.选择2004年1月~2005年12月41例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按照"传统经验性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的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41例早期集束化治疗组:6h EGDT达标35例,达标率为85.36%:住院28 d死亡11例,病死率为26.83%.41例对照组:6h EGDT达标18例,达标率为43.90%;住院28 d死亡21人,病死率为51.22%.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6 h EGDT达标率及病死率的差异具有显著性(均P<0.05).结论 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治疗策略较传统的经验性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减少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姜晽 《吉林医学》2013,(34):7315-7316
<正>感染性休克是由严重感染引起的有效循环容量急剧减少,导致组织器官微循环灌注不足,致使组织缺氧、细胞代谢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的综合征。每年有数百万人罹患此病,病死率大于25%,并且发病率逐年上升[1-2]。我科ICU护士通过对《2004年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治疗指南》系统学习后,能够较好地配合治疗和护理。现就一例高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集束化治疗在ICU实施的依从性及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05年1月—2010年8月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ICU收治的149例进行6h、24h集束化治疗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患者,了解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及对患者28d病死率的影响。结果集束化治疗中早期血清乳酸的监测、EGDT(早期目标化治疗)和血糖控制,依从性偏低,其他各项依从性较好,均在90%以上。6h、24h集束化治疗达标的依从性分别为46.3%和45.2%。6h达标组的患者28d病死率为43.5%,未达标组的患者28d病死率为87.5%,24h达标组的患者28d病死率为45.9%,未达标组的患者28d病死率为78.4%,达标组的患者28d病死率明显比未达标组患者的28d病死率低(P〈0.05)。结论集束化治疗可以更好地改善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应提高感染性休克集束化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严重脓毒症血流动力学监测及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脓毒症是指感染引起的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脓毒症出现循环功能障碍称脓毒性休克.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脓毒症→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个连续性发展的疾病.近年来,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升高,特别是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病死率可高达40%~60% [1],是ICU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严重脓毒症血流动力学的复杂性使治疗目标的确定比其他类型的休克困难,因此血流动力学的监测对严重脓毒症的早期诊断、治疗、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正确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对纠正这些病理生理紊乱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过去10年里,随着人口老龄化,全身性感染的发病率不断增长,全球每年约1800万人罹患严重感染,而感染性休克的病死率高达30%-60%。感染性休克治疗中液体复苏被作为最基本、最重要的原则,早期液体复苏是治疗感染性休克的重要措施之一。但液体复苏在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的同时,也有可能会导致肺水肿加重及液体复苏相关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7.
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是严重烧伤后全身血管通透性增加的病理基础,因而也是引起循环血量锐减、组织缺血、缺氧的原因。大量临床资料表明,目前的抗休克措施能使许多大面积烧伤病人渡过休克期,但未能完全消除休克造成的组织缺血、缺氧性损害,是导致早期并发脏器损害与感染的重要因素和主要死亡原因。因此,研究烧伤早期的缺血性损伤已  相似文献   

8.
王媛媛 《医学综述》2013,19(18):3338-3341
通过中心静脉导管监测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中是简便且可靠的辅助措施,它能够迅速地反映机体氧供需平衡的瞬间变化,优于传统的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早期发现组织缺氧、指导目标导向治疗、评估危重病患者病死率及预后有重要意义.ScvO2的降低是氧输送不能满足组织需氧而引起的,是组织血液灌注不足的重要表现,同时也是心排血量改变的重要诊断指标.通过监测ScvO2、及早纠正氧输送与氧消耗的失衡、降低组织缺氧程度,可有效降低患者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对感染性休克相关性急性肾损伤(SSAKI)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 10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早期目标导向治疗上达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常规检测患者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 TN F-α)水平,观察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SSAKI的发病率和对SSAKI的疗效.结果 治疗组中发病后<24 h及24~72 h患者SSAKI发病率分别为22%和33%,对照组分别为44%和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阶段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均较对照组肾损伤程度显著减轻(P<0.05).结论 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在治疗感染性休克时可以显著减少SSAKI的发生率,促进SSAKI的好转.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感染性休克患者采取早期集束化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5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接受治疗手段分为治疗组80例(接受早期集束化治疗)和对照组70例(接受传统经验治疗).记录两组患者入住ICU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序贯性器官衰竭评分(SOFA)、住院期间最高SOFA评分、器官衰竭数目和住院28 d的病死率.结果 治疗组最高SOFA评分、SOFA评分差值、器官衰竭数目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28 d病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集束化治疗可以减轻感染性休克患者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严重程度,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感染性休克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的因素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实施早期液体目标导向治疗的6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按复苏后6小时是否达到复苏目标分为达标组(36例)和未达标组(24例),比较两组复苏前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年龄和APACHEⅡ评分、血乳酸水平、SOFA评分和6小时复苏容量、28天病死率。结果:两组复苏前在年龄、血压和APACHEⅡ积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率、中心静脉压、基线血乳酸、SOFA评分以及6小时复苏容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达标组28天病死率为38.89%,未达标组为83.33%。结论:年龄、复苏前血压和APACHEⅡ评分是影响早期复苏目标导向治疗的因素,达到早期液体复苏目标可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早期目标导向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为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和传统方法治疗组,各40例,比较两组治疗6 h、1 d、2 d的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_2)及血氧饱和度(SaO_2)、晶体液量、胶体液量、液体总量及多巴胺用量、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情况及住院死亡情况。结果治疗6 h、1 d、2 d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组MAP、CVP、SvO_2及SaO_2均高于传统方法治疗组(均P<0.05)晶体液量、胶体液量、液体总量均多于传统方法治疗组(均P<0.05),多巴胺用量少于传统方法治疗组(P<0.05),MODS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低于传统方法治疗组(均P<0.05)。结论感染性休克患者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较常规方法治疗效果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1创伤性休克早期诊断与治疗的意义 创伤性休克是严重创伤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严重创伤造成伤员机体大量外出血或大量内出血,使有效循环血量锐减、心排血量急剧下降,不足以维持动脉系统对组织、器官的良好灌注。因而导致全身缺氧及体内脏器损害。其临床表现以微循环血流障碍为特征的急性循环功能不全的综合症。  相似文献   

14.
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死率过去较高,在急性期发病第1周病死率最高.发生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或休克者,病死率尤高,其中休克病人病死率可高达80%.急性左心衰竭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肺水肿和末梢灌注不足,分别由左房压升高和心输出量降低引起.因此,在心脏病监护治疗中,特别要注意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休克3项并发症,力争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降低急性期病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失血性休克是创伤病人常见而严重的并发症.失血性休克能引起运氧功能降低,组织灌流不足,能量代谢障碍以及有害物质产生[1].液体复苏是休克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休克后续治疗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谭利辉  唐春仕 《右江医学》2007,35(6):626-628
目的探讨早期充分复苏治疗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117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于休克早期(6 h内)即开始进行充分的复苏治疗(早期目标导向治疗),对照组57例按传统方法进行循环与容量支持等常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再次复苏率、病死率、脏器功能损害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重要脏器功能好转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0.01)。观察组的再次复苏率、MODS的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结论早期充分复苏治疗可明显改善感染性休克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正>休克是一个有效循环血量减少、组织器官灌注不足、细胞代谢紊乱和功能受损的渐进性病理生理过程,组织细胞缺氧是休克的本质~([1])。严重烧伤后48 h内为急性渗出期,体液丢失兼有血细胞破坏,极易引发低血容量性休克,被称为休克期。患者烧伤总面积超过15%TBSA就有发生休克的危险~([2])。烧伤休克、缺血缺氧是严重烧伤难以避免并导致组织器官早期损害的关键问题之一~([3]),直接影响着严重烧伤患者  相似文献   

18.
休克的本质为组织氧供不能维持正常组织代谢,因此纠正组织缺氧是休克治疗的中心内容.临床中虽然全身循环和灌注指标如全身氧输送(DO2)、心输出量(CO)、血压、乳酸、碱剩余等已经达到正常,但组织缺氧可能仍持续存在[1],因此把缺氧的监测从整体深入到局部、从全身水平深入到组织层面是临床迫切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经皮氧分压(transcutaneous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tcO2)监测作为反映组织水平代谢的指标逐渐被危重病学者重视.本文将探讨经PtcO2监测在反映组织灌注和缺氧代谢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对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70例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患者,随机分为35例设为观察组,采用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35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血尿素氮、PaO2/FiO2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观察组患者28 d病死率、机械通气时间及ICU治疗时间与对照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结论间歇性高容量血液滤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病死率,可在严重感染和感染性休克的治疗中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生脉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ICU住院感染性休克患者51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25例,按早期目标指导性治疗(EGDT)原则进行;治疗组:26例,按EGDT原则治疗,同时,静脉滴注生脉注射液.分析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6h后,治疗组患者血流动力学达标率84.62%,高于对照组达标率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8 d,治疗组病死率33.33%,低于对照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注射液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血流动力学改善有积极作用,提高远期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