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胸腰椎爆裂骨折的CT表现和CT扫描在胸腰椎爆裂骨折诊断及分型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胸腰椎爆裂骨折的CT扫描资料.结果 胸腰椎爆裂骨折的CT表现如下:(1)椎体向心性爆裂;(2)碎骨片向后移位致椎管狭窄;(3)椎基静脉孔垂直矢状向骨折;(4)单侧或双侧椎板骨折;(5)部分伴横突,棘突,关节突骨折.椎管狭窄的程度与神经损伤密切相关.结论 CT在显示胸腰椎爆裂骨折及椎体后缘骨碎块上的优势明显,能很好地显示胸腰椎爆裂骨折和椎管狭窄的程度,对诊断,分型,判断椎管狭窄程度上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高巍 《黑龙江医学》2005,29(8):575-576
目的研究胸腰段脊椎爆裂骨折的CT表现和椎体后缘的后移碎骨片引起椎管狭窄与神经损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72个椎体爆裂骨折的CT表现,其中有2例为2个脊椎爆裂骨折。所有患者CT扫描层厚、层距均为5mm。结果脊椎胸腰段爆裂骨折的CT表现如下:(1)椎体向心性爆裂;(2)碎骨片向后移位导致椎管狭窄;(3)椎基静脉孔垂直矢状向骨折;(4)单侧或双侧椎板骨折;(5)部分伴随横突、棘突、关节突和/或椎体骨折。椎管狭窄的程度与神经损伤有关。结论CT扫描能很好地显示脊椎爆裂骨折和椎管狭窄的程度,是诊断胸腰椎爆裂骨折的重要方法,并对制订治疗方案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本文对我院2010年来收治的80例爆裂骨折DR平片及CT结果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80例脊柱爆裂骨折病人,男60例,女20例,临床除局部压痛,叩击痛,脊柱畸形外,有脊髓损伤症状,即损伤平面以下感觉及运动障碍或截瘫者40例。所有病例常规拍摄正侧位平片,发现有骨折者对该椎节及上下2椎节作CT扫描,一般胸椎、腰椎扫描层厚5mm,层距5mm,颈椎层厚2mm,层距2mm,部分病例作椎体或关节突矢状位重建。2结果:平片及CT所见:80例病人平片发现骨折90椎节,CT发现骨折98椎节有9椎节CT发现为相邻椎节附件骨折而平片无发现。有2椎节平片显示轻度压缩椎体,而CT平扫无明显异常,80例中连续两椎节骨折12例,连续3椎节骨折2例,不连续两椎节骨折2例,不连续3椎节骨折1例,CT  相似文献   

4.
李国强 《河南医学研究》2012,21(2):191-193,196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K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PKP治疗36例40个椎体病变,其中骨质疏松压缩椎体骨折30例32椎,外伤压缩性骨折6例8椎。胸椎16椎,腰椎20椎,新鲜压缩性骨折(3周以内)32例36椎,陈旧性骨折(骨折3个月以上)4例4椎。34例得到了半年以上的随访。PK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将针尖置于椎体前1/3处,进行椎体骨内静脉造影。最后注入骨水泥2~7ml。术后观察PKP的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35例38个椎体PKP治疗成功,按病例数成功率为97.22%(35/36),按椎体数成功率为95%(38/40)。术后疼痛34例完全缓解,1例部分缓解,1例轻微缓解,总有效率为97.22%(35/36);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未出现神经受累症状。结论:PKP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临床上脊椎骨折十分常见,约占全身骨折的5%~6%。常见于交通和建筑业事故,在胸腰椎骨折中以爆裂骨折多见,CT已成为脊椎骨折的一项重要手段。本文通过经CT检查的48例胸腰椎脊椎骨折病例,结合临床进行回顾性分析,以讨论CT扫描在胸腰椎骨折中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本组共48例,男36例,女12例。年龄18岁~69岁,平均年龄44岁。高处坠落伤19例,摔伤13例,车祸创伤16例。使用西门子SOMATOMSPIR IT螺旋CT机,仰卧前后位,扫描范围根据临床体征和CR像显示的部位决定,扫描平面与椎体垂直,层厚2 mm,重建间距1 mm,螺距1.4,连续扫描,多平面重建(MPR),三维立体成像(SSD),分别在骨窗和软组织窗观察。2结果48例共60个椎体骨折中,T11椎体4个,T12椎体15个,L1椎体16个L2,椎体9个,L3、L4椎体各2个;发生于T12~L2螺旋CT扫描在胸腰椎骨折中的应用价值@孙长青$东营市第二人民医院!山东东营257335螺旋CT;;胸腰椎;;骨折[1]张雪哲.脊椎爆裂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J].中华放射学杂志,1998,32(1):61-63. [2]戴力扬.腰椎爆裂性骨折的诊断[J].骨...  相似文献   

6.
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何清义  吴雪晖  许建中  谭祖键 《重庆医学》2007,36(11):1031-103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PVP治疗96例105个椎体病变,其中外伤压缩椎体骨折18例20椎,椎体转移肿瘤8例11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70例74椎. 胸椎38椎, 腰椎58椎,新鲜压缩性骨折(3周以内)78例87椎,陈旧性骨折(骨折3个月以上)18例18椎.90例得到了半年以上的随访.PVP采取经皮经椎弓根入路穿刺病变椎体,将针尖置于椎体前1/3处,进行椎体骨内静脉造影.最后注入骨水泥2~7ml.术后观察PVP的操作成功率、治疗效果及并发症.结果 94例101个椎体PVP治疗成功,按病例数成功率为97.9% (94/96),按椎体数成功率为96.2% (101/105).术后疼痛81例完全缓解(CR),10例部分缓解(PR),3例轻微缓解(MR),2例无效(NR),总有效率为97.9%(94/96);无原椎体再发塌陷.未出现神经受累症状.结论 PVP是一种微创、有效的椎体压缩性骨折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2012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160例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多层螺旋CT横断面图像及其三维重建技术、X线片检查,比较不同检查技术对椎体爆裂性骨折检出率、骨折类型准确诊断的差异。结果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共检出180个椎节爆裂骨折,多发爆裂性骨折仅11例;椎体后移骨片位置:单个中央骨片、骨片中央矢状裂开、偏向椎管一侧的骨片、粉碎性骨片的椎节各78、5 3、38、11个;后移骨片来源:椎体角者、椎体后壁者、后下角者各101、20、39例;轻、中、重度椎管狭窄者各90、60、1 0例,手术内固定有90例;检出椎板骨折共60个椎节,左侧椎板骨折、右侧椎板骨折、双侧椎板同时骨折椎节各2 5、1 0、25个。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骨折椎节检出率99.45%、多发爆裂骨折、椎体脱落骨片移入椎管及轻度椎管狭窄的准确诊断率91.67%、99.45%、1 00.00%较X线平片的显著高(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可有效提高高能量所致椎体爆裂性骨折的检出率及骨折损伤类型的准确诊断率,为临床实施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回顾性分析 90例椎体骨折患者的CT影像和临床资料。结果 ,在 110个椎节中 ,单椎体骨折 74例 ,多椎体骨折 16例 ;以压缩型 (6 1.8% )和爆裂型 (34.5 % )骨折多见 ;三柱受累中 ,以前柱 (34% )和前中柱 (31% )多见 ,椎体狭窄率为 36 %。认为CT扫描在胸腰段骨折的诊断、分类、判断脊柱失稳、评价脊髓损伤及选择治疗方法上均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是目前困扰老年腰背痛患者的顽症之一.笔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轻、中度压缩骨折,以探讨PVP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 年7 月-2011 年3 月我科采用PVP 治疗23例25个骨折椎体,男8例,女15例;年龄65~88岁,平均72岁;跌伤20例,自发性疼痛3例;均有剧烈腰痛,卧床不起,甚至无法翻身;累及节段T9 l椎,T11 3椎,T12 14椎,L1 3椎,L2 2椎,L3 2椎.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急性上颈椎损伤的影像表现,评价影像学在急性上颈椎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42例上颈椎外伤的X线、CT资料,其中16例行MRI检查.结果:寰椎骨折10例,齿状突骨折17例,枢椎椎体骨折6例,枢椎椎弓骨折8例,单纯性寰枢关节半脱位1例.结论:X光、CT与MRI结合能快速、安全地对上颈椎骨折、脱位、做出准确诊断,CT是上颈椎损伤最好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X线平片及CT扫描在脊柱爆裂骨折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董国礼  雍良平 《四川医学》2000,21(9):763-764
目的 探讨X线平片及CT扫描在脊柱爆裂骨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脊柱爆裂骨折的X线平片及CT扫描资料。结果 71例为单椎体骨折,15例为多椎体骨折。椎楔形变(100%);椎体后缘线异常(89.5%);椎弓根间距〉4mm(81.4%);X线平片及CT扫描显示椎体后骨碎块分别为46.5%和83.0%(P〈0.001),附件骨折(58.5%)。结论 椎体后缘线异常和椎体后缘碎骨块是爆裂型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陈旧性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根据影像学将20例骨质疏松陈旧性单椎体骨折分为稳定型、不稳定型两组,每组10例,均应用PV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30 min及术后6h、3d、30 d弯腰活动时数字模拟评分(VAS),比较术前、术后伤椎节段站立位与平卧位X线片椎体前缘高度水平.结果 术前30min弯腰时两组患者的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30 min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观测点VAS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h、3d、30 d弯腰时两组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型组术前、术后椎体前缘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型组术后站立位、平卧位椎体前缘高度较术前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术前疼痛较稳定型明显,但PVP治疗后二者效果类似;不稳定型骨质疏松脊柱骨折PVP术后高度可得到一定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孙鹏  贺永斌  曹树伟  王大伟 《吉林医学》2006,27(9):1053-1054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对脊椎骨折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32例脊椎骨折的X线、CT、MRI资料,分别对检出椎体及附件骨折、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脊髓损伤及韧带损伤的显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X线平片可清晰显示骨折合并脱位者,发现较大的碎骨片,清晰地显示椎体的楔形变。CT像可显示骨折部位及骨折的形态、方向,显示骨折碎片,尤其对椎管内碎骨片显示清晰,可发现附件骨折,显示椎管狭窄。MRI对脊髓损伤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改变显示清晰。结论:X线平片、CT、MRI对显示脊椎外伤骨折各有优缺点,多种影像方法结合能达到相互弥补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不同载荷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有限元模型,研究载荷条件与骨折部位的关系,预测骨折方式。方法:将志愿者T12-L2椎体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建立L1椎体有限元模型,然后导入3-Matic软件建立皮质骨和松质骨模型,再导入Ansys Workbench软件,分别赋予骨质疏松材料属性并划分网格。对模型施加五种不同的载荷,模拟椎体骨折。结果:椎体与皮质骨形变一致,皮质骨较松质骨形变值更大(P=0.042<0.05)。所有载荷中,垂直压力产生最大形变值,扭转载荷最小。压缩负荷导致椎体上终板和椎体中心形变最大,方向向下;前屈、后伸和侧弯均导致椎体前柱周围形变最大,向载荷方向形变,也导致椎体高度丢失;扭转导致椎体前缘形变最大。结论:本研究预测在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情况下,椎体皮质骨较松质骨先发生骨折;垂直压力最容易引发椎体骨折;垂直压力可造成椎体压缩骨折;前屈、后伸和侧弯均可造成椎体爆裂骨折;扭转可造成椎体前缘骨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X线平片、CT、MRI对脊椎骨折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0例脊椎骨折的X线、CT、MRI资料,分别对检出椎体及附件骨折、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脊髓损伤及韧带损伤的显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X线平片可清晰显示骨折合并脱位者,发现较大的碎骨片,清晰地显示椎体的楔形改变。CT像可显示骨折部位及骨折的形态、方向,显示骨折碎片,尤其对椎管内碎骨片显示清晰,可发现附件骨折,显示椎管狭窄。MRI对脊髓损伤及其周围软组织的改变显示清晰。结论X线平片、CT、MRI对显示脊椎外伤骨折各有优缺点,多种影像方法结合能达到相互弥补不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腰椎爆裂骨折的影像学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东溟 《中国医药导刊》2008,10(7):1020-1021
目的:讨论X线、CT在诊断脊柱爆裂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腰椎爆裂骨折的影像学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X线、CT显示椎体自然形态不同程度消失,骨质密度低,并见碎骨片向椎体周围膨出。附件骨折(椎弓根间距增宽或变窄)压迫椎管,继发椎管狭窄,小关节紊乱,脱位、间盘突出,脊髓受压。结论:良好的平片对诊断腰椎爆裂骨折有一定价值,但要同压缩性骨折鉴别。平片只显示腰椎二维结构,CT能显示腰椎的三维结构,CT对爆裂骨折能作出全面证实和诊断,对小关节紊乱、脱位、间盘改变、椎管继发狭窄,脊髓是否挫伤,CT诊断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脊柱损伤的MRI特点与诊断价值。方法搜集46例脊柱损伤患者,行X线、CT和MRI检查,对其三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X线检查46例,显示压缩性骨折58个椎体,表现为椎体变扁,不能区分新鲜与陈旧性骨折。CT检查22例,显示压缩性骨折25个椎体,其中新鲜骨折17个,陈旧性骨折4个,不能区别新旧骨折4个椎体。MR检查46例,显示新鲜骨折53个椎体,椎体呈楔形改变,边界不清,信号不均匀,T1WI呈低信号,T2WI呈等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陈旧骨折10个椎体,椎体呈楔形改变,T1WI、T2WI均呈等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等信号。显示挫伤42个椎体,椎体及附件形态正常,T1WI、T2WI均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抑脂序列呈明显高信号。结论 MRI能提示脊柱椎体损伤的病理改变,明确区别新鲜与陈旧性骨折,能准确诊断椎体挫伤,是评价脊柱损伤、指导临床治疗的最佳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杨海云 《基层医学论坛》2012,(32):4282-4284
目的分析脊柱爆裂性骨折螺旋CT和X线的影像表现,评价其在诊断爆裂性骨折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0例脊柱爆裂性骨折患者的螺旋CT扫描和X线平片征象及临床资料,其中颈椎15例,胸椎55例,腰椎60例。结果 X线、CT均显示椎体自然形态不同程度消失,骨质密度低,并见碎骨片向椎体周围膨出。结论脊柱X线平片是脊柱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基础,但有其明显局限性,对单纯压缩性骨折或未见骨折而只有神经症状者需行CT检查。螺旋CT可以明确骨折的类型,还可以观察椎管形态及其狭窄程度,但CT检查对脊柱序列的整体观察不如X线检查,对椎体水平走行移位的骨折线可能出现遗漏。两者结合才能提高对椎体损伤的正确诊断率,对于手术入路的选择及预后评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叶永刚  黄载星  文德福 《吉林医学》2011,32(16):3191-3193
目的:分析腰椎楔形改变的X线表现,提高放射科医生对具有腰椎椎体楔形变征象的常见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75例腰椎椎体楔形变的影像资料。结果:75例患者81个腰椎椎体X线平片均有不同程度楔形改变。腰椎退行性变28例;腰椎压缩性骨折23例(陈旧性骨折17例,新鲜骨折6例);椎体肿瘤16例,其中7例转移性,9例为原发性;腰椎椎体型结核7例;1例先天性椎体半椎体畸形。结论:腰椎椎体楔形改变,首选普通X线平片检查,简单,易行,方便。常见病X线平片表现典型,基本能鉴别诊断(68例,91%);不明显的椎体骨裂;要细致观察椎体骨质的微小改变以及了解椎间盘,脊髓神经病变时应做CT或MR I检查。  相似文献   

20.
陈恩良  李长明  许建柱  赵士杰  全仁夫 《浙江医学》2017,39(20):1785-1788,182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人工椎体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行一期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人工椎体重建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后凸Cobb''s角和植骨融合情况,采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期手术术中出血约900~1500(1150±83)ml,术中自体血回输;手术时间95~150(120±16)min。二期手术术中出血约300~600(430±57)ml,手术时间60~120(75±11)min。术后随访时间7~15(12.3±2.1)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X线或CT检查示脊柱生理弧度恢复良好,植骨均获骨性融合,内植物无松动、断裂及脱位情况,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s角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均有1~2级的改善。结论波及三柱的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及人工椎体重建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工椎体用于伴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脊柱骨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