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观察可调式中空钛合金人工椎体对犬脊柱重建及植骨融合的作用.方法:12只实验犬随机分为对照组(n=3)及实验组(n=9).将其制成腰椎椎体切除模型,对照组植入髂骨,实验组植入填塞有松质骨碎骨块的可调式中空钛合金人工椎体.分别于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摄正、侧位片,观察植入后椎节高度的变化及对植骨融合的影响.术后3个月、6个月将实验犬分批处死,切取相应脊柱单元制成不脱钙病理切片,光镜下观察骨融合情况.结果:椎体置换术后即刻椎节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术后3个月较术后即刻显著下降(P<0.01),但仍不低于术前高度,术后6个月与术后3个月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术后3个月,人工椎体周围有纤维细胞及少量软骨细胞生成,植入后6个月在人工椎体与骨界面上有大量软骨细胞及部分骨细胞生长.结论:可调式中空钛合金人工椎体植入后可有效重建椎节高度,在犬人工椎体周围有成骨现象;该人工椎体可兼顾术后即刻的稳定性及远期骨性融合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椎体撑开器在颈椎病前路手术中的作用。方法:对22例颈椎病患者施行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及带锁钢板内固定手术。该组病人术中均使用椎体撑开器。随诊22例,平均随诊时间15月,观察植骨融合率,融合节段椎间高度、生理曲度维持情况,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全部节段手术后3个月内获得骨性融合。融合率100%。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无脊髓及神经并发症。JOA评分由术前平均9.5分增加到术后平均14.6分。平均改善率为68%。结论:椎体撑开器有助于减压操作,提高植骨融合率,有助维持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  相似文献   

3.
李华杰  徐文联  王波  孙欢 《安徽医学》2011,32(5):607-608
目的 探讨自体骨椎体内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自体骨椎体内植骨,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16例,以获得椎体前中柱的支撑.结果 本组16例均获随访,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脊柱生理曲度、神经功能恢复满意,无一例断钉现象.结论 自体骨伤椎椎体内植骨重建了椎体高度,增加了脊柱前中柱的稳定性,在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工椎体(VBR)椎间融合前路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前路椎体切除、VBR椎间融合、钛板前路内固定,配合中药治疗,随访至少6个月,术后随访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及融合效果。[结果]3例患者术前症状均得到改善,随访6~10个月无复发,均获融合,优2例,良1例。颈椎椎间高度、颈椎稳定性均维持良好,无下沉、塌陷发生。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VBR植骨融合率高,安全性可靠,是一种理想的人工椎体替代物,联合中药可以有效地治疗脊髓型颈椎病,促进椎体融合和维持颈椎椎间高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中恢复、维持颈椎曲度及椎间高度的效果。方法对38例颈椎病患者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20例行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植骨(A组),18例行自体髂骨植骨(B组)。比较两组植骨融合情况、融合节段椎间高度及Cobb角。结果两组均经6~15个月随访,均获植骨融合。术后3个月相对于术后1周融合节段椎体后缘高度及Cobb角改变,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椎间高度变化均较小,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A/PA66复合人工椎体在维持椎体后缘高度和融合节段曲度方面均优于自体髂骨,且较快达到骨性融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利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治疗腰骶段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3年1月~2011年1月腰骶段恶性肿瘤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方式,术中后路先完整切除病椎,然后钛网植骨进行椎体重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固定.对比观察实施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骨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结果:16例患者获完整随访,1例失访,经X线及CT检查,16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不融合及内固定断裂,脊柱稳定性好.结论: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治疗腰骶段恶性肿瘤能有效切除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利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治疗腰骶段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分析2005年1月至2011年1月腰骶段恶性肿瘤患者17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方式,术中后路先完整切除病椎,然后钛网植骨进行椎体重建,后路椎弓根钉内固定技术固定。对比观察实施手术前、后患者生活质量、疼痛评分、脊柱稳定性的改变。结果:16例患者获完整随访,1例失访,经X线及CT检查,16例患者均获得骨性融合,未见不融合及内固定断裂,脊柱稳定性好。结论: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加脊柱重建治疗腰骶段恶性肿瘤能有效切除肿瘤、重建脊柱稳定性、提高病人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后路伤椎上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椎体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8年2月~2011年3月收治的Denis B型椎体爆裂性骨折患者14例,均采用后路伤椎上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为(469.8±92.7)mL,平均手术时间为(131.6±14.2)min,术后24 h的伤口平均引流量为(280.1±34.3)mL,平均骨折愈合时间为(16.1±2.9)周。术后发生感染1例,脊柱曲度发生异常改变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4.3%。患者术后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术前,患者术后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椎管容积率均明显大于术前,患者术后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后路伤椎上间隙融合双节段固定治疗Denis B型椎体爆裂性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不仅保留了患者伤椎下位的椎间盘,还恢复了患者的脊柱生理曲度并重建了患者的脊柱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经前路椎体次全切手术的疗效中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53例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行前路椎体次全节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彻底解除颈椎管前路致压物,恢复椎间高度,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将术前及术后统计之JOA评分和颈椎X线片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半年到两年回访,所有53例患者术后神经症状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的改变。JOA评分由术前8.8分提高到11分。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全部骨性融合,椎间高度无丧失,颈椎前曲生理曲度维持正常。结论经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在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手术中应用价值.方法 将2008年1月~2012年9月经前路治疗且获得随访的81例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根据应用的椎间植骨支撑材料不同分为钛网组41例和人工椎体组40例,测量并比较各组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伤椎节段后凸角(Cobb角)大小、伤椎邻近上下椎体间高度.结果 81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个月以上,术后1周及术后3个月两组的Cobb角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末次随访时,两组间Cobb角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改变有统计学意义(P<0.05),钛网组的Cobb角及及相邻椎间隙高度改变明显大于人工椎体组;术后复查CT,椎管容积扩大,致压骨块消失,植入骨已与相邻椎体融合,神经功能恢复(Frankel分级)提高1~2级.术中无较大副损伤出现,术后未发生钛合金板与螺丝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骨质疏松性胸腰椎爆裂骨折前路减压彻底,重建方式符合脊柱生物力学分布原则,脊髓功能恢复较好,与钛网比较,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复合生物活性人工椎体具有术后Cobb角改变小,相邻椎间隙高度降低小,在骨质疏松性骨折的脊柱前路手术中使用具有明显优点.  相似文献   

11.
目的:自2007年起我科行脊柱肿瘤椎体切除稳定性重建23例,其中我科自行研究设计的脊柱肿瘤椎体切除骨水泥浇铸重建技术在临床应用共计18例,我们通过生物力学实验将该技术与钛网、人工椎体的脊柱稳定重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1)骨水泥浇铸在椎体稳定重建稳定性与钛网、人工椎体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2)人工椎体也是椎体重建的良好方法,但此种方法价格昂贵。(3)钛网嵌入上下椎体内,椎体高度减低,稳定性欠佳。结论:骨水泥浇铸技术是椎体稳定性重建的可行性方法。价格低廉,操作简便,是值得推广的脊柱肿瘤椎体稳定性重建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锁定钛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前路椎体次全切减压,取髂骨植骨或钛网植骨结合前路锁定钛板内固定术治疗118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根据术前、术后即刻及术后随访颈椎标准X线片,测量融合节段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前缘高度(HAB)及后缘高度(HPB)并评估植骨融合情况;JOA标准评价神经功能情况。结果:随访6-32个月,平均19个月;3例出现钛网轻度沉陷,所有病例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末次随访骨融合率为100%;JOA评分,术前与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比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优良率为86.2%;术后Cobb角、HAB及HPB值与术前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与术后即刻上述指标值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减压植骨结合锁定板内固定治疗脊髓型颈椎病,减压彻底,有效的矫正了颈椎畸形并达到坚固骨融合、重建稳定的目的,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分析前路颈椎体次全切除钛网植骨融合术(ACCF)和前路颈椎间盘切除融合器融合术(ACDF)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 对行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手术治疗的6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ACCF组34例,ACDF组29例.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脊髓神经功能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椎体高度、融合节段稳定性及融合率.结果 与ACCF组比较,ACDF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P<0.05或P<0.01),颈椎生理曲度及椎体高度均明显改善(P<0.05或P<0.01).2组间住院时间、JOA评分、融合节段稳定性及末次随访融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CCF加钛网、ACDF加融合器均是治疗相邻两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有效术式,ACDF加融合器术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维持颈椎生理曲度及椎体高度方面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4.
陈恩良  李长明  许建柱  赵士杰  全仁夫 《浙江医学》2017,39(20):1785-1788,1821
目的探讨一期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人工椎体重建治疗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对14例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行一期后路减压内固定联合二期前路椎体次全切人工椎体重建治疗,观察术后并发症、后凸Cobb''s角和植骨融合情况,采用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标准评定脊髓神经恢复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一期手术术中出血约900~1500(1150±83)ml,术中自体血回输;手术时间95~150(120±16)min。二期手术术中出血约300~600(430±57)ml,手术时间60~120(75±11)min。术后随访时间7~15(12.3±2.1)个月,末次随访所有患者X线或CT检查示脊柱生理弧度恢复良好,植骨均获骨性融合,内植物无松动、断裂及脱位情况,椎体高度未见明显丢失。患者术前与末次随访时后凸Cobb''s角及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12例患者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均有1~2级的改善。结论波及三柱的胸腰椎爆裂不稳定型骨折,分期前后路联合手术及人工椎体重建治疗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人工椎体用于伴有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脊柱骨折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期后路颈椎管扩大减压、骨折复位、侧块钉棒固定,联合前路椎体次全切、椎间盘切除以及钛网植骨和钢板内固定技术在严重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中的临床疗效和应用价值。方法:纳入2008年1月至2015年1月严重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156例,患者入院后即安装头环行颅骨牵引,适度复位后早期手术。先取俯卧位行后路手术,植入钉棒系统实现损伤部位的减压、复位和固定。通过部分切除关节突和撬拨、撑开等方法使骨折复位,采用旋棒技术维持并稍加大颈椎在矢状面上的生理前凸。患者改仰卧位,拆除颅骨牵引装置,行前路椎体或椎间盘次全切除,再行椎管减压、椎间植骨及钛板固定。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及CT,以观察损伤节段的稳定性和植骨融合率及椎管减压情况,以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n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判定脊髓功能的恢复情况。结果:137例获得随访,失访19例,其中因死亡失访8例。随访时间9.0~35.0(平均13.7)个月。颈椎均获复位,损伤节段稳定,无植骨不融合病例。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都得到良好重建及维持,无内固定断裂、松动或脱出,未出现血管、食道损伤等并发症。12例末次随访时仍残留颈部疼痛,12例并发颈后伤口感染,经抗炎治疗后I期愈合,13例并发脑脊液漏,对症处理后伤口愈合良好。大多数患者脊髓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ASIA评分提高1~2级。结论:对严重新鲜下颈椎骨折脱位,早期采用I期后路侧块钉棒联合前路钢板内固定术可完全恢复颈椎序列,获得良好复位,椎管前后方压迫均能得到彻底解除,损伤节段术后即刻稳定,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伤椎置钉固定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后路单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植骨融合的方法治疗胸腰椎骨折患者18例,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比及椎管矢状径占位率,用Frankel分级评估神经功能.结果:18例均获得随访,无一例内固定松动和断裂,全部获得骨性融合;术后伤椎Cobb角、椎体压缩百分比及椎管矢状径占位率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Frankel分级:术前B级2例,C级5例,D级7例,E级4例;术后C级3例,D级8例,E级7例.结论:后路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结合植骨融合治疗单节段胸腰椎骨折是一种疗效确切、安全可靠的内固定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两种钛笼植入方法对颈椎生理弧度的影响.方法:选用7具成年防腐尸体颈段标本,术前作为空白对照组;C5、C6椎体次全切除后将钛笼剪成相关长度不预弯植入减压骨槽中作为非预弯组;最后将不预弯钛笼取出,将预弯的钛笼植入相应标本后作为预弯组.3组均拍颈椎标准侧位X线片,测量颈椎弧度、手术节段椎间角度及手术节段椎间高度.结果:钛笼预弯组的颈椎弧度及手术节段椎间角度均较钛笼非预弯组和空白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1);钛笼非预弯组的颈椎弧度及手术节段椎间角度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手术节段椎间高度钛笼预弯组与钛笼非预弯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椎前路多节段椎体次全切除减压后钛笼预弯植入可以很好地恢复颈椎的生理弧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2月~2011年2月收治的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患者26例,均采用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术治疗,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192.4±30.7)min,术中出血量为(685.1±219.3)mL,术后24 h的伤口引流量为(327.4±48.1)mL,骨折愈合时间为(17.9±3.2)周。术后患者发生脊柱曲度异常改变1例,感染2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1.5%。患者术后的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后缘高度、椎管容积率均明显大于术前,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的Frankel分级评定情况明显好于术前(P<0.05)。结论经后路椎体次全切除三柱重建治疗不稳定性胸、腰椎单发爆裂骨折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恢复脊柱生理曲度并重建脊柱稳定性,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