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7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85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稳定型下颈椎损伤的手术治疗(附56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月,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共56例。参照Aebi及White等人的手术适应证,以前路手术为主;对于难复性颈椎脱位或不伴椎间盘损伤者,行后路施术或前后联合入路手术;稳定性评分大于8分的前后柱损伤者,行前后联合入路手术。以Frankel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以损伤节段Cobb角及水平移位来评价复位情况,采用Bohlman的X线片标准判定植骨融合情况。结果Frankel评分术前平均为2.3分,术后3.1分;按Bohlman标准3个月时植骨融合率为80%,6个月时为100%。术前Cobb角平均为8°,术后为1.5°,水平移位由术前的平均3.5mm减小到0.5mm。结论手术治疗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具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序列、恢复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可早日下地活动等优点,手术病例及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患者是否有致压因素及颈椎稳定性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可吸收螺钉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中下段骨折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笔者自2001~2004年以来采用小切口可吸收螺钉有限内固定并同时应用单侧多功能外固定支架治疗胫腓骨中下段不稳定性骨折67例,疗效确切,患者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67例,男45例,女22例;年龄19~67岁,平均43岁。致伤原因:车祸伤31例,摔伤18例,压砸伤13例,坠落伤  相似文献   
3.
钉棒系统在寰枢椎骨折脱位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应用后路经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治疗寰枢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后路经椎弓根螺钉固定的方法,行寰枢椎固定。为保证确切的三点固定和植骨融合,同时辅以寰枢椎间植骨与钛缆固定。结果患者寰枢椎间稳定性得到恢复,无并发症发生,随访6~14个月(平均10个月),14例患者均获骨融合。结论经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术可为寰枢椎骨折脱位的患者提供牢固的三维固定。  相似文献   
4.
钛缆重建喙锁韧带术治疗肩锁关节全脱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肩锁关节脱位在临床上多见,往往伴有喙锁韧带及肩锁关节囊断裂。治疗的关键是修复喙锁韧带、缝合肩锁关节囊,以便达到肩锁关节复位和维持骨折复位的目的。自2001年1月~2006年10月,我院采用钛缆重建喙锁韧带复位、固定肩锁关节全脱位应用于临床23例,取得满意效果。[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方法,分析其手术时机、手术技巧、手术效果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顾性总结56例患者的外科治疗过程,采用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及侧后方入路,术中体感诱发电位监护。结果术后55例经随访1年以上,1例随访2个月。39例,良8例,可5例,差4例。结论胸椎黄韧带骨化所致的脊髓压迫症须早期手术治疗,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胸椎管后壁切除减压及侧后方入路的次环状减压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血液学改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测定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nontraumaticosteonecrosisoffemoralhead,NONFH)患者的血液学指标变化,筛选敏感分子标记物用于早期诊断和筛选高危人群。方法研究对象共分三组:(1)NONFH早期组(塌陷前期)30例,(2)NONFH晚期组(塌陷后期)30例,(3)正常对照组30例。各组对象均抽取空腹肘静脉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140)、血浆蛋白C(PC)、D-二聚体(D-Dimer)含量;发色底物法测定血浆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PAI)活性。结果(1)NONFH早、晚期组血小板GMP-140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血浆PC含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D-Dimer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AI活性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5)。骨坏死情况越严重,各项指标上升或降低的趋势越明显,而且各项指标早、晚期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2)经判别分析,筛选出PAI、D-Dimer、PC三个指标,建立NONFH早期、晚期和正常对照三类判别函数式。NONFH早期:Y1=?26.3966 41.4916X10 0.0512X4 4.1390X1;NONFH晚期:Y2=?66.7566 82.1315X10 0.1082X4 2.7233X1;正常对照组:Y3=?26.7049 20.5695X10 0.0327X4 6.1900X1。回代判对率97.78%。结论(1)NONFH患者各期均存在高凝和低纤溶状态。(2)PAI、D-Dimer、PC为NONFH患者的血液学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7.
360°环状减压、固定重建术治疗T4椎体血管瘤一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 男,15岁。因双下肢麻木无力、行走不稳2个月,加重1周入院。查体:脊柱无畸形,活动无明显受限,T4棘突累压痛、叩击痛阳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技术在脊柱微创椎弓根置钉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2月~2014年2月浙江省丽水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胸腰椎爆裂性骨折并行胸腰椎椎弓根置钉术患者资料52例,在经皮置钉过程中实时自发肌电(spontaneous electromyography,s EMG)和触发肌电(triggered electromyography,t EMG)监测、体感诱发电位(somatosensory evoked potential,SEP)检测。随访患者术后临床神经功能及置钉椎体薄层CT。结果术后9例患者SEP波幅较术前波幅升高,提示症状可能较术前改善,术后随访证实麻木感较术前改善。术中抓获暴发肌电3例,确认钉道破壁。222枚螺钉置入中,经CT提示有21枚螺钉穿破椎弓根,t EMG阳性23例,假阳性2例,并且螺钉破壁后位置与t EMG阈值无明显关联。按美国脊髓损伤学会(America spinal injury association,ASIA)分级随访患者神经功能,术前A级2例、B级3例、C级8例、D级30例、E级9例;末次随访A级1例、B级1例、C级2例、D级17例、E级31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MG和SEP有各自的作用,联合监测具有互补作用,为指导脊柱椎弓根镙钉置入术的进程和提高手术安全性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的后路手术方法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2年本院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32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手术方法及疗效。患者均接受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个月~6年。采用下腰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对患者手术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评分和疗效评价;通过手术前后冠状位和矢状位Cobb角度的比较,了解患者手术治疗的侧凸矫正率和腰椎前凸的恢复情况。结果患者ODI术前(52.30±13.65)%、术后(9.62±6.41)%,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改善率为81.6%。32例患者中,24例疗效为优,6例疗效为良,2例疗效为可,术后疗效评价的优良率为93.8%。患者冠状位Cobb角术前21.99°±8.97°、术后6.84°±5.32°,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侧凸矫正率为69.0%。患者腰椎前凸Cobb角术前13.80°±15.99°、术后24.95°±12.86°,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治疗效果较理想,术后疗效满意。手术的关键是彻底减压、正确选择融合节段、重建退变节段椎间高度、矫正前凸减少和后凸畸形、纠正椎体侧方移位和侧凸畸形以稳定椎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机械牵张应力对体外培养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OPLL)患者颈椎韧带成纤维细胞的影响。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OPLL 与颈椎外伤但无后纵韧带骨化(非OPLL)患者(各15例)行前路颈椎手术治疗,术中取韧带标本。采用组织块培养法进行细胞体外培养,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胞质波形蛋白。采用 Flexercell 4000细胞加载培养系统分别对两组患者第3代细胞进行机械牵张应力加载,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检测两组成纤维细胞应力刺激前及刺激后12、24 h 成骨特异性指标骨钙素、碱性磷酸酶与Ⅰ型胶原 mRNA 表达。结果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荧光检测显示胞质波形蛋白呈阳性表达。OPLL组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经机械牵张应力刺激12 h后,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 mRNA 表达明显升高,应力刺激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非OPLL组应力刺激前后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 mRNA 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机械牵张应力可促使OPLL患者后纵韧带成纤维细胞骨钙素、碱性磷酸酶及Ⅰ型胶原mRNA表达增加,促进其骨化,其在OPLL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