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板蓝根有效部位的抗病毒药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考察板蓝根不同提取部位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后抗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的活性。方法?采用体内抗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试验,比较板蓝根不同有效部位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结果?板蓝根提取物Ⅰ组、Ⅲ组、Ⅴ组、Ⅵ组、Ⅶ组、Ⅷ组和Ⅸ组可明显延长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小鼠后的存活天数,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P<0.01)。板蓝根提取物Ⅲ组、Ⅴ组、Ⅵ组和Ⅶ组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的小鼠的保护作用较强,与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板蓝根提取物Ⅰ组、Ⅲ组、Ⅴ组、Ⅵ组、Ⅶ组、Ⅷ组和Ⅸ组对甲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的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以板蓝根提取物Ⅲ组、Ⅴ组、Ⅵ组和Ⅶ组作用较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板蓝根不同提取物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方法:采用用血凝滴度640以上的甲型流感病毒A/PR/8/34的尿囊液30μ1滴鼻感染小鼠,观察小鼠感染甲型流感病毒后发病及死亡情况.结果:板蓝根提取物2号1.0 g/kg剂量组和板蓝根提取物3号1.67g/kg剂量组可明显延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存活天数和降低死亡率,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板蓝根提取物1号0.67g/kg剂量组和板蓝根提取物4号1.12g/kg剂量组可显延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存活天数,与病毒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板蓝根提取物2号组和板蓝根提取物3号组具有较好的抗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考察板蓝根不同部位提取物,即30%醇沉多糖Ⅰ、50%醇沉多糖Ⅱ、70%醇沉多糖Ⅲ,及板蓝根水提取液的大孔树脂水洗脱部位Ⅳ、10%醇洗脱部位Ⅴ、30%醇洗脱部位Ⅵ、50%醇洗脱部位Ⅶ,以及分得的单体落叶松脂素-4,4'-二-O-β-D-二葡萄糖苷(CB) Ⅷ、异落叶松脂醇Ⅸ的抗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活性.方法 采用抗甲型流感病毒A/PR8/34(H1N1)体内实验,通过计算肺指数、肺指数抑制率等,综合检测板蓝根提取部位及单体化合物的抗甲型流感病毒作用.结果 Ⅱ、Ⅲ、Ⅳ、Ⅴ、Ⅵ、Ⅶ、Ⅷ及Ⅸ可明显延长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存活天数,与病毒模型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Ⅱ、Ⅲ、Ⅳ、Ⅴ、Ⅵ、Ⅶ、Ⅷ及Ⅸ可减少感染小鼠死亡率;同时Ⅱ、Ⅵ、Ⅶ及单体Ⅷ可明显降低肺指数(P<0.05),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31.4%、28.5%、30.5%和34.0%.结论 板蓝根有效组分Ⅱ-Ⅸ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提示其中化合物CB可作为抗病毒的主要有效及指标性成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板蓝根提取物抗流感病毒FM1的作用。方法昆明种小鼠滴鼻感染流感病毒FM1后腹腔注射板蓝根提取液,观察板蓝根提取液的抗病毒作用。结果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板蓝根组肺指数降低(P&lt;0.05),体重增加值高(P&lt;0.05)。结论板蓝根提取物有一定的抗流感病毒作用。  相似文献   

5.
杨岳威 《当代医学》2021,27(24):138-139
目的 探讨蒿芩板蓝根汤对流感患者外周血维甲酸诱导基因蛋白-I(RIG-I)、辅助性T细胞Ⅰ型与Ⅱ型比值(Th1/Th2)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本院收治的88例流感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西药联合蒿芩板蓝根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5 d后外周血RIG-I、Th1/Th2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两组RIG-I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h1/Th2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蒿芩板蓝根汤具有抑制流感病毒Th1细胞亚群优势反应的作用,并可激活RIG-I,抑制流感病毒复制,促进患者康复,且用药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板蓝根颗粒对甲型流感病毒小鼠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测定板蓝根颗粒抗流感病毒的药效作用。方法 A/California/7/2009(CA7)病毒滴鼻感染BALB/c小鼠观察14d,观察板蓝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保护作用,计算小鼠存活率、存活天数以及延长生命率。感染的小鼠第5天每组小鼠处死一半,取肺组织,观察板蓝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肺组织的保护作用。结果板蓝根可明显延长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天数并提高存活率,病理结果显示板蓝根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的肺组织有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板蓝根颗粒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的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北板蓝根(Radix Isatidis)和南板蓝根(Rhi-zoma et Radix Baphicacanthis)进行对比研究.探讨两种板蓝根的药理活性、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及质控指标、活性部分的化学成分在三方面容.方法 (1)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南、北板蓝根各极性部位提取物对金葡菌、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白色念珠菌的抑菌活性,比较两种板蓝根不同极性部位的抑菌强度,并用琼脂稀释法确定其活性最强部位的最小抑菌浓度(MIC);(2)采用水煮醇沉法和系统溶剂法分别以南、北板蓝根进行提取,以抑菌活性作为药效指标,衡量上述两种提取方法的优劣,并对适合两种板蓝根制剂生产的有效成分提取工艺和质控指标进行探讨;(3)将南、北板蓝根分别以系统溶剂法提取,对活性部位提取物反复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理化方法及现代分析技术(MS,1HNMR、13CNMR)鉴定所得化合物结构.结果 (1)南、北板蓝根均具有广谱抑菌作用,北板蓝根的活性成分集中在极性中高等部位而南板蓝根的活性成分则分散在各个极性部位.二者活性最强部位均为乙酸乙酯的甲醇萃取部位第8组分,南、北板蓝根;该组分对金色葡萄菌的MIC分别为0.125 mg/mL和0.25 mg/mL,对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0.25 mg/mL和1 mg.mL.(2)经水煮醇沉法提取处理的两种板蓝根药材效明显低于系统溶剂法处理的结果,系统溶剂法可以富集活性成分,提高药效.单一活性不适于作质控指标.(3)从南板蓝根中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其中6个为首次从南板蓝根中得到,也是首次从爵床科马蓝属植物中得到.首次在南板蓝根中发现黄酮类化合物的存在.(4)从北板蓝根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其中5个为首次从北板蓝根中得到,也是首次从十字花科菘蓝中得到.结论 南、北板蓝根在各个方面均存在差异,必须深入研究以区别对待,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观察MDCK细胞病理变化 (CPE)和测定培养液中红细胞吸附效价 (HA)的方法对黄芪赤风口服液 (简称黄赤液 )对甲、乙两型流感病毒株的抑制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用黄赤液先处理细胞后攻击病毒 ,或病毒先感染细胞后加黄赤液或黄赤液与病毒同时加入 ,1∶80稀释的黄赤液均能明显保护MDCK细胞 ,抑制甲型流感病毒A/PR/ 8/ 34及乙型流感病毒B/沪防 / 14 / 95的复制 ,降低流感病毒感染滴度 1.5~ 2个log以上。提示黄芪赤风口服液在体外有明显的抗流感病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板蓝根凝集素效价与抑制感冒病毒作用关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研究菘蓝根与马蓝板根凝集素的活性差异及其与抑制流感病毒作用的关系。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提取两种板蓝根的凝集素,分别测定各自的血凝活性,并进行对流感病毒(A1/京防/97-53H1N1,A1/京防/262/95)的抑制试验。结果:马蓝板蓝根凝集素具有血凝活性,而菘蓝板蓝根几乎无血凝活性,两有显性差异;抑毒试验证明板蓝根凝集素的效价与其抑制流感病毒的作用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流感病毒血凝素(HA)为作用靶点,筛选新型抗流感多肽药物。方法通过噬菌体展示技术,从随机十二肽库中筛选HA结合肽,并对筛选获得的多肽进行细胞及鸡胚水平的抗H1N1活性验证。结果筛选获得了9条HA结合肽,其中H6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活性,其抑制A/FM1/1/47(H1N1)、A/PR/8/34(H1N1)两株流感病毒致细胞病变的IC50值分别为37.3和48.5μmol/L,抑制两株病毒在鸡胚内复制的IC50值分别为26.7和33.4μmol/L。结论 H6有显著的抗H1N1活性,具有开发成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11.
1+1〈2     
两个水性不佳的年轻人在河边练习游泳,突然,他们同时听到河中心有孩子落水呼救。其中一个毫不犹豫地朝河心游去,另一个大喊“我帮你”!紧随其后奋臂追赶。  相似文献   

12.
Wiwanitkit V  Tutuncu EE 《Saudi medical journal》2010,31(12):1380; author reply 1380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纤溶成分中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PAI-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因子(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与内皮素-1(endothelin-1,ET-1)在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动脉硬化病变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与图像分析方法检测19例慢性肾衰竭MHD患者与11例对照组髂内动脉的血管壁病理改变与钙化程度,检测PAI-1,t-PA和ET-1在血管壁的表达情况;其中病例组按年龄分为40岁以上组(11人)和40岁以下组(8人),对照组均为40岁以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血液透析时间、血压、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等。结果:MHD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髂内动脉血管壁中膜厚度增加,中膜厚度/内径、中膜面积/内腔面积值均增大(P<0.05),钙化程度增加(P<0.05);在MHD患者不同年龄组间比较,40岁以上组比40岁以下组动脉血管壁中膜厚度增加,中膜厚度/内径值、中膜面积/内腔面积值均增大(P<0.05));血管壁中膜厚度与年龄、血压呈正相关(P<0.01);PAI-1,t-PA,ET-1在MHD患者髂内动脉管壁中较正常对照组的表达上调(P<0.05);PAI-1和ET-1在40岁以上组较40岁以下组的表达上调(P<0.05),t-PA在两组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AI-1或ET-1的表达与年龄或血压呈正相关;t-PA的表达与年龄、血压无相关性(P>0.05)。PAI-1或ET-1的表达与中膜厚度或钙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或P<0.01)。血液透析时间与血管壁中膜厚度、中膜厚度/内径、中膜面积/内腔面积值、钙化程度、PAI-1、t-PA以及ET-1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1)MHD患者存在动脉硬化;40岁以上的MHD患者动脉硬化程度较40岁以下者更为严重;且随着血压的增高,动脉硬化程度加重。2)PAI-1和ET-1的异常表达在MHD患者动脉硬化进程中起重要作用, t-PA在MHD患者动脉硬化进程中作用不明显。3)PAI-1或ET-1的表达与中膜厚度或钙化程度呈正相关,提示二者可能有助于临床上对MHD患者动脉硬化程度的判断。4)血液透析治疗时间可能不是加速动脉硬化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印度人群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SOD2)基因TaqI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的相互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 在68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62例健康人群中观察了SOD2基因多态性的分布。  相似文献   

15.
16.
17.
临床输液反应诸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邹莲英 《华夏医学》1999,12(5):2mmol-53cm
输液反应是临床护士在治疗操作中常遇到的问题,我院内科病区在1998年共发生输液反应17例。现将引起输液反应的一些因素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内科病区1998年共发生输液反应17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给药途径:12例经手背、足背静脉用一次性头皮针...  相似文献   

18.
19.
1     
目的 研究鼻咽癌中浸润的淋巴类细胞与癌细胞凋亡间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中山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