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研究比较CT血管成像(CTA)和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以数字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回顾性分析78例经DSA确诊为颅内动脉瘤患者的CTA及3D TOF MRA影像资料,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图像质量及其对动脉瘤诊断的符合率.结果:78例DSA诊断颅内动脉瘤91个,CTA检出76例,共89个动脉瘤;3DTOF MRA检出71例,共82个动脉瘤,灵敏度分别为97.8%、90.1%,CTA对3 mm以下动脉瘤的检出优于3D TOF MRA(P<0.05).结论:CTA对颅内动脉瘤的显示总体上优于3D TOF MRA,但3D TOF MRA具有无对比剂副作用、无辐射及经济的优点,这两种检查方法均可作为筛选内动脉瘤的首选,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2.
徐红卫 《中国民康医学》2012,24(8):927-928,980
目的:探讨DSA、CTA及MR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技术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及临床上考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查体中发现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共59例,分别行CTA造影及三维重建,脑血管造影术(DSA)并行三维重建(3D-DSA),MRI、MRA检查并行三维重建,评估DSA、CTA及MRA显示动脉瘤的效果。结果:阴性8例,其余51例共检出动脉瘤62个。其中CTA检出48个动脉瘤,漏诊5个;DSA检出55个动脉瘤,漏诊2个;MRA检出40个动脉瘤,漏诊6个。结论:DSA、CTA、MRA各具特点,在临床中应视患者的病情、年龄、耐受程度、经济状况等实际情况,选择最适宜的检查方法,以充分发挥各成像技术的最佳效用,达到最佳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磁共振血管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越血管成像(3D-TOF MRA)对颅内动脉瘤(I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或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的66例AN的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表现。结果66例动脉瘤患者共发现68个动脉瘤,其中3D-TOF MRA共检出动脉瘤63个,3例因完全血栓形成,2例因出血背景未明确显示瘤体,敏感性92.65%(63/68)。68个颅内动脉瘤中有7个磁共振成像平扫检查阴性,其中的6个MRA能明确显示动脉瘤。结论3D-TOF MRA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CT形态学与血流动力学参数,比较颅内镜面动脉瘤破裂组与未破裂组的形态及血流动力学特征,并分析镜面动脉瘤破裂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金陵医院经颅内血管造影(DSA)或手术确诊的29例镜面动脉瘤患者共29对(58个)动脉瘤,其中男6例,女23例,年龄4...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急性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颅内动脉瘤破裂并急性出血80例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检查,明确诊断之后直接进行手术夹闭或介入治疗。结果80例中,CTA共发现90个动脉瘤,其中82个为单发动脉瘤,DSA共检出86个动脉瘤。CTA与DSA两者对动脉瘤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64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检出具很高准确性,可作为颅内动脉瘤筛选和动脉瘤破裂并急性出血检测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内破裂动脉瘤的临床诊断方法.方法对203位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进行了DSA和(或)CTA检查,再对CTA和DSA,2D-DSA和3D-DSA等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在动脉瘤检出数方面,CTA与DSA动脉瘤检出数无显著差异,2D-DSA与3D-DSA也无显著差异,但在瘤颈显示方面,3D-DSA清晰率较2D-DSA清晰率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3D-DSA是目前最可靠的颅内动脉瘤诊断方法,CTA则因其独特的优点,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重要补充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磁共振血管成像(MRA)识别小尺寸未破裂颅内动脉瘤形状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由MRA发现并经DSA证实的38例未破裂颅内小动脉瘤(<7 mm)。将所有动脉瘤分为两组(≤3mm及3.1mm-6.9mm),使用MRA分析动脉瘤的形状,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结果作为动脉瘤形状的参考标准,评估MRA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MRA评估≤3mm组动脉瘤的敏感性41.6%、特异性57.1%、阴性预测值36.4%、阳性预测值62.5%、准确性47.4%,评估3.1mm-6.9mm组动脉瘤的敏感性81.8%、特异性91.7%、阴性预测值84.6%、阳性预测值90.0%、准确性87.0%。结论 MRA评估≤3mm颅内小动脉瘤形状的价值较低,而对3.1mm-6.9mm动脉瘤的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8.
谭庆彬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8):1089-1091,1094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并颅内血肿患者诊断和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DSA可早期明确诊断颅内动脉瘤伴颅内血肿;48例患者53个动脉瘤颈均夹闭成功,3个月后随访时,GOS评分恢复良好者32例,中残10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例。结论:DSA可作为该类患者术前首选检查手段,明确诊断后积极清除颅内血肿的同时夹闭动脉瘤能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80%的蛛网膜下腔出血都是由颅内动脉瘤破裂引起的.颅内动脉瘤一旦发生破裂出血,死亡率可达50%.文中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血管造影(three-dimension multi-slice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3D-MS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及临床手术证实的42例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的3D-MSCTA影像学表现.42例患者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增强扫描后运用容积再现(volume redering,VR)、多层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最大信号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技术重建三维脑血管,并参照原始图像进行观察.结果 42例患者经3D-MSCTA检查后,40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4个,2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经DSA检查,41名患者诊断为颅内动脉瘤,共发现动脉瘤46个,1例未见明确颅内动脉瘤;3D-MSCTA检查对颅内动脉瘤检出敏感性为95.7%.结论 3D-MSCTA作为无创、操作简便的颅内动脉瘤的检查方法,具有很高的敏感性(95.7%),可作为一种安全、快捷的常规筛查方法,亦可为拟定治疗方案提供详细的资料.对于3D-MSCTA检查未发现颅内动脉瘤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应进一步行DSA检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对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诊治的价值。方法 2008年6月-2012年11月期间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38例,38例破裂颅内动脉瘤均行3D-CTA检查,8例同时行常规DSA检查,32例行显微手术动脉瘤夹闭,6例行介入治疗。结果 38例共计发现39个动脉瘤,3D-CTA检查发现36个动脉瘤,18例在术前行DSA检查。l例多发动脉瘤中3D-CTA遗漏1个大脑中动脉瘤,DSA能显示该动脉瘤,同时发现载瘤动脉存在脑血管痉挛。32个动脉瘤直接手术夹闭,术后存活36例(恢复良好32例,差4例),死亡2例,术中发现动脉瘤的位置、数量、形态、载瘤血管及周围组织关系与3D-CTA显示无明显差异,无假阳性。结论 3D-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无创、快捷、安全的优点,并可显示动脉瘤立体结构,可作为重症破裂动脉瘤及体质差患者的首选影像学诊断方法,DSA与CTA两种检查方法互补可提高动脉瘤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与三维数字血管减影(DSA)对比,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对颅内动脉瘤尤其是〈3 mm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怀疑有颅内动脉瘤的310例患者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64层螺旋CTA和DSA检查。64层螺旋CTA技术参数:120 kV、250 mAs、准直0.75 mm、重建层厚0.75 mm和间隔0.4 mm。结果三维DSA作为诊断标准,在310例患者中,220例发现264个动脉瘤。CTA漏诊4个动脉瘤,7个动脉瘤在常规DSA检查中漏诊,但被64层螺旋CTA诊断,均得到三维DSA的证实。64层螺旋CTA诊断〈3 mm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是94.0%、100.0%和97.9%。结论 64层螺旋CTA对于颅内动脉瘤包括〈3 mm动脉瘤是一种准确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诊断的首选影像检查。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3例疑为动脉瘤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急诊行CTA检查,观察其原始图像及VR,MIP、MPR后处理图像,部分病例同DSA、3D TOF MRA或手术所见对照。结果 发现64例动脉瘤患者共69个颅内动脉瘤(5例患者为2处动脉瘤).其中颈内动脉28例,大脑前动脉3例。前交通动脉14例,大脑中动脉6例,大脑后动脉1例,后交通动脉11例.椎基底动脉6例:并发瘤内血栓3例:钙化2例;件脑实质血肿15例,脑室积血11例,脑血管痉挛5例。CTA表现与手术结果、DSA、3D TOF MRA基本一致。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可充分显示颅内动脉瘤的部位、形态,大小、瘤颈大小、与载瘤血管及临近血管、骨结构的关系、有无瘤内血栓及颅内出血等并发症。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获得丰富的影像信息,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并可作为术后复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与3D-TOF-MRA的技术特点及对颅内动脉瘤评估的效果。方法:对58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分别进行64排螺旋CTA和MR血管成像(MRA)检查,同时进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DSA为标准,评估CTA与MRA显示动脉瘤的效果。结果:58例患者经DSA检查,57例阳性,发现动脉瘤73枚,CTA检查54例阳性,发现动脉瘤67枚,MRA检查52例阳性,发现动脉瘤63枚,CTA、MRA检查敏感性分别为91.8%、86.3%。结论:CTA、MRA可作为辅助DSA检查颅内动脉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VR)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对颅内动脉瘤的不同诊断价值。方法对38例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行CTA及DSA检查,CTA检查采用VR技术进行后处理,同时辅助最大密度投影技术(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MIP),DSA常规行双侧颈动脉及椎动脉造影。观察对比两者对瘤体和瘤颈的大小、比率,分叶、分支毗邻的显示情况。 结果经CTA VR发现颅内动脉瘤35例共41个,经DSA检查证实颅内动脉瘤35例共42个。VR对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为95.2%,特异度为100%,准确度为89.1%。容积重建成像能清晰显示颅内动脉瘤、形态、分支及与临近结构的关系,对于动脉瘤瘤体/瘤颈比也有准确的显示。 结论CTA VR成像可获得与DSA相近的检查结果,对了解颅内动脉瘤的三维结构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的辅助作用。将DSA与CTA技术结合将有利于更全面、准确地诊断和观察颅内动脉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3D-TOF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经选择性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或动脉瘤夹闭术证实,并行MSCTA或3D-TOF MRA 检查的15例颅内动脉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5例16个动脉瘤中,前交通动脉7个,后交通动脉4个,右侧颈内动脉2个,大脑中动脉3个;MSCTA及3D-TOF MRA检出其中15个,漏诊1个左侧大脑中动脉微小动脉瘤,敏感性为93.75%;MSCTA、3D-TOF MRA能较好显示动脉瘤形态、大小、位置、瘤颈及其与载瘤动脉、颅底骨结构的关系;13例MSCTA或3D-TOF MRA测量的瘤体大小与DSA及术中测量基本一致。结论:MSCTA、3D-TOF MRA能准确诊断颅内动脉瘤,可以作为对高危人群进行颅内动脉瘤早期筛查的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外科手术结果对比,评价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对356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患者的16层螺旋CTA图像与DSA和外科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结果:结合CTA?DSA和术中所见,在356例患者中的195例患者颅内发现215个动脉瘤?5个动脉瘤CTA漏诊,9个动脉瘤在DSA检查中未能清楚显示,但被CTA发现,其中5个得到手术证实,另外4个未行手术治疗?16层螺旋CTA对于动脉瘤检出的敏感性与DSA的结果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A对于颅内动脉瘤检出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在颅内动脉瘤的筛选?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方面可以替代常规DSA检查?  相似文献   

17.
张永刚  刘雨成  周莹  许新堂  刘永保 《河北医学》2009,15(12):1405-140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在颅内微小动脉瘤(very small aneurysm,VSA)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3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oid hemorrhage,SAH)的动脉瘤疑似患者行CTA和DSA检查。CTA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DSA常规摄正、侧位、双侧斜位片。结果:经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证实39枚VSA,CTA诊断36枚,DSA诊断35枚。减影后CTA与DSA比较,对瘤体直径≤3mm的VSA的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91.3%。结论:CTA诊断VSA是一种可靠方法,在临床诊断上与DSA基本等同,在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上,CTA明显由于DSA。  相似文献   

18.
李建  鹿红军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11):819-820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因蛛网膜下腔出血怀疑动脉瘤破裂病人行CTA检查,分别用后处理软件VR、MIP、MPR进行成像,并与同期进行的DSA检查8例图像及1例手术情况进行对比。结果22例CTA共发现动脉瘤25个,其中大脑前动脉瘤4例,大脑中动脉瘤5例,前交通动脉瘤4例,后交通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7例。3例为多发动脉瘤。DSA共发现9个动脉瘤,7例与CTA相符。1例患者行动脉瘤手术夹闭。结论CTA用于脑动脉瘤诊断,快速准确无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