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目的分析安顺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特征,探索控制对策。方法对安顺市2006-2011年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安顺市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50起,波及168 143人,发病7 443例,死亡12例,罹患率4.43%,死亡率0.07‰,病死率0.16%;报告一般事件107起,未分级事件143起;报告乙类传染病27起573例,丙类传染病118起3 673例,其它类传染病105起3 197例,报告起数和发病数最多是2009年,发病时间以第二、四季度为主;8县(区)均有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结论应加强学校传染病疫情监测工作,尤其是呼吸道、消化道传染病;应加强水痘等地方常见病、多发病监测,落实传染病"五早"制度,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防止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石家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点,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供科学根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9—2011年石家庄市网络直报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进行分析。结果2009—2011年石家庄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相关信息124起,其中传染病类72起(58.06%),传染病类事件中又以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等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学校事件55起(44.35%),各类学校均有报告,以小学和中学报告最多;1~3月和9—12月为高发月份,共报告95起,占全部起数的76.61%;报告及时性与事件控制效果无明显相关关系(pearson相关系数=0.159,P〉0.05)。结论石家庄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传染病类占据首位;学校是突发事件的高发场所,学校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工作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
宁波市2004~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宁波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规律,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置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宁波市2004—2006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6年宁波市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09起,发病人数4068人,占全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起数的81.3%和发病人数的70.8%。乡村小学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好发场所;传染病暴发疫情是各类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类型,发生起数较多的疾病依次为水痘、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结论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广大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自治区2012—202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相关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自治区2012—2021年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1年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傣族自治区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含“未分级”事件)共78起,每年报告3~21起,年平均7.8起。78起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病10 374例,波及人口1 703 049人,发病率609.14/10万,死亡24例,死亡率为1.41/10万,病死率231.35/10万。事件级别“一般(IV级)”52起(占66.67%),“较大(III级)”17起(占21.79%)。事件类型以传染病类事件为主51起(占65.39%)。事件发生的高峰期为5—7月和11—次年2月,事件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39起(占50.00%),其次为家庭20起(占25.64%)。报告起数居前三位依次为食物中毒25起(占32.05%)、水痘17起(占21.79%)、登革热10起(占12.82%)。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死亡24例中食物中毒致死2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流行性感冒1例。结果 传染病疫情特别是呼吸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是西双版纳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中的重点,特别是学校和家庭应高度关注,甲类传染病鼠疫在10年间共发生2起动物间疫情并波及人间,应予以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谢平  吴德仁  沈智勇  梁健  叶小萍 《广西医学》2009,31(10):1524-1525
目的了解北海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08年北海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8年北海市报告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2起。以传染病暴发疫情为主,占95.24%;除1起食物中毒发生在高校外,其余发生在中小学及幼儿园;每年1、3、4、5、12月份多发,占总起数的92.5%;发病学生年龄为5~17岁,男女之比约为1.25:1。从首例病例发生至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到报告的时间,平均7.9d。食物中毒共发生2起,分别为细菌性和毒草植物引起的食物中毒。结论中小学及幼儿园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好发场所;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风疹是北海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病种,冬春季是多发季节。应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积极扩大学龄前儿童水痘等疫苗接种,督促和指导学校做好各项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和掌握深圳市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以便有效预防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方法对深圳市2006-2011年报告的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进行分析。结果 2006-2011年深圳市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199起,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总数的95.22%,发病6460例,死亡20例,病死率为0.31%。以未分级事件居多,占66.83%(133/199)。各类传染病中,丙类传染病事件数较多,占51.76%(103/199)。报告的高峰期出现在4、6、9和12月,累积占传染病事件总数的56.06%。以聚集性疫情为主,学校和托幼机构是主要发生场所。结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主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而且主要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特别是呼吸道和肠道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周艳  付志智  龚健  莫建军 《广西医学》2009,31(8):1190-1192
目的了解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广西2005~2008年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共报告突发事件706起,发病25791例,死亡153例,病死率5.93‰;其中以传染病事件475起(67.28%)为主,发病20600例(79.87%),死亡50例,病死率2.43‰;食物中毒事件178起(25.21%),发病4013例(15.56%)。死亡71例。病死率17.69‰;其他事件53起(7.51%),发病1178例,死亡32例,病死率27.16‰。4年来,事件起数呈上升态势,2007年达到高峰;地区分布:南宁市占26.49%,其次为河池市占14.45%,两市共报告289起,占40.93%。事件主要发生时间:每年3~6月份,其中5月份最多。人群分布:以学生为主的事件共478起(67.71%),发病19679例,死亡28例,波及人口数1050913人;以农民和民工为主的事件190起,发病3807例,死亡122例;其他38起,发病2305例,死亡3例。结论广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呈上升趋势,学校、农村地区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事件的预防控制是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广州市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8-2012年广州市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报告的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2年广州市共报告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39起,发病12 236人,死亡22人。事件级别以未分级事件为主,占报告事件总数的89.98%。呼吸道传染病占事件总数的82.56%。报告居前4位的病种为甲型H1N1流感、水痘、流行性感冒和手足口病。2009年是事件发生的高峰,占事件总数的59.55%,其中甲型H1N1流感占70.09%。事件的月份分布与呼吸道传染病的分布基本一致,6、9、11月份报告较多。学校为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占事件总数的80.52%,其中小学占学校发生总数的52.07%,中学占20.97%,幼托机构占15.21%。结论传染病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学校为主要发生场所,建议进一步加强学校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和手足口病的预防与控制。  相似文献   

9.
东莞市2005-2006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东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及有效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6年东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东莞市2005—2006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4起,传染病暴发疫情9起,占64.29%,食物中毒5起,占35.71%;发生在工厂的有8起(占57.14%)、中小学有5起(占35.71%)、幼儿园1起(占7.14%);4月份(5起)、12月份(4起)发生突发事件数分别占35.71%、28.57%;学生和民工是高发人群,年龄以4.5~14岁为主。结论东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发生在工厂、中小学、托幼机构,严重危害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0.
郑州市2004~2007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郑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07年通过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郑州市2004-2007年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3起,发生病例738例,死亡3例;传染病爆发疫情12起,占52.17%,食物中毒和其他中毒7起,占30.43%,职业中毒2起,占0.70%。发生在中小学和幼托机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占大多数,共14起,占52.77%;农村15起,占65.22%,城市包括县级市8起,占34.78%;3—4月(34.78%)和12月份(13.04%)为高发月份。结论2007年郑州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总数高于2005、2006年,全市除新密市、矿区外,均有发生。尤其发生在乡镇小学传染病事件较多,中小学校必须落实各项传染病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收集辽宁省2006—2019年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资料,对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为制定全省卫生防控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辽宁省2006—2019年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19年辽宁省水痘突发事件报告病例数2 914例,报告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10 起,波及人口数为124 239人,总罹患率为2.35%。水痘突发事件报告季节分布呈现两个高峰,冬季 11月至次年 1月为高峰,春季 5月出现另一个小高峰。全省报告事件最多的地区为沈阳、大连、辽阳,人群分布以小学生为主,7~12岁占68.1%。全省分布情况为幼儿园8起,小学72起,初中24起,高中4起,大学2起。农村 16 起,城市76起,县镇 18起,监测敏感性中位数为13 d,疫情控制时效中位数为32 d。监测敏感性与控制时效呈现正相关。结论 辽宁省水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明显季节高峰,人群以小学生为主,城市报告事件数较农村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的监测敏感性决定疫情控制时效,疫情发现越早控制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2004—2020年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应用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网络,收集2004—2020年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20年海口市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4起,发病5 297人,总罹患率为0.74%,罹患率呈现下降趋势(χ2趋势=4 307.85,P<0.001);共死亡11人,死因均为化学性中毒;时间分布呈现双峰型特征,报告高峰在3—5月和9月;74.14%的事件发生在城区;72.99%的事件发生在学校及托幼机构;传染病事件占78.16%,以呼吸道传染病为主(占73.53%),其次是肠道传染病(占20.59%)和虫媒传染病(占5.88%);食源性疾病占20.11%,以细菌性食源性疾病为主(占71.43%),其次是食源性化学性中毒(占11.43%)、植物性毒素中毒(占8.57%)和未检出致病因子(占8.57%);建筑工地罹患率较高(23.79%);其他公共卫生事件罹患率为6.70%,高于传染病事件和食源性疾病;介入处置时间越长,罹患率越高(χ2趋势=2 233.61,P<0.001);报告时已有病例数>14例的罹患率较高(2.87%);事件持续时间≤7.10 d的罹患率较高(1.21%)。结论 海口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传染病事件和食源性疾病为主,加强学校及托幼机构、建筑工地等场所的传染病防控和食品卫生管理,提高监测报告敏感性,及早介入处置,可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和危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重庆市綦江区2009~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和控制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綦江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綦江区2009~2013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网络直报数据。结果綦江区2009~2013年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7起,发病994例,死亡1例(食物中毒事件)。以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2.98%(39/47),食物中毒和犬咬伤分别占2.13%(1/47)和14.89%(7/47)。呼吸道传染病占传染病事件数的78.72%(37/47),以甲型 H1N1流感、流行性腮腺炎等居多。4~5月(占34.04%)和10月(占40.42%)是高发期。事件发生场所以学校为主(均为传染病事件),占事件总数的80.85%(38/47)。结论流行季节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治是綦江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控制工作的重点,应高度重视学校(特别是乡镇学校)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工作。同时要加强犬只管理,加强防控知识宣传,有效消除狂犬病发生的隐患。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郑州市二七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突发事件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2010年网络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辖区4年报告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1起,发生病例338例,死亡5例;传染病疫情29起,占93.55%,食物中毒与其他中毒2起,占6.45%。2009年事件发生总数高于2007、2008和2010年。辖区内大中专院校、小学及托幼机构发病人数达259例,占发病总数的76.63%。传染病疫情暴发占我辖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构成比,发病人群主要集中于学校。结论学校内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严重危害广大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学校卫生工作是目前疾病控制工作的重点,通过流行病学分析,提出了相应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浙江省2007-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现状,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浙江省卫生厅公布的2007-2008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信息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7-2008年全省共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350起,累计发病人数41 553人,死亡22人,死亡率0.05%。事件种类以传染病和食物中毒为主,分别占86.3%和12.0%,事件程度以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主,占96.6%。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好发于3-6月及9月。结论为积极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健全应急体系机制,强化信息报送,开展监测预警,尤其是在每年3-6月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湖南省郴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报告质量,为进一步提高新发传染病网络报告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据进行分析,并根据定义监测指标评估事件监测报告质量。结果 截至2020年3月4日郴州市共报告17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突发公共卫生相关事件,均为未分级事件,聚集性疫情波及人口的罹患率为2.00%~83.33%。9起事件已结案,其中1起事件中出现出院病例核酸复检阳性。报告时效值为(0.56±0.44) h,监测敏感值平均为4.54 d,信息完整率和准确率均为100%。结论 新冠肺炎突发事件均报告及时、信息报告完整且准确,但是监测敏感性滞后;事件进程中要根据疫情进展,及时、准确评估疫情并对事件定级。事件中末例病例出院后随访至少28 d,相关危险因素消除后再对事件进行结案评估。  相似文献   

17.
2005~2007年广西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广西学校2005~2007年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流行病学特征,为制订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对2005~2007年广西各类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5~2007年广西学校共报告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232起,累计发病9804人,发病率为5.47%;其中,以水痘、流腮和流感突发事件为主,分别占41.10%、27.13%和23.48%;3~5月及10~12月为高发季节;乡村学校呼吸道传染病突发事件发生起数及发病人数均高于县城和城市学校,而中、小学校发生起数和发病人数高于幼儿园和中专及以上学校。结论广西学校呼吸道传染病仍呈较高发病水平,应加强对农村地区中小学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18.
苏佳  康锴  陈豪敏 《当代医学》2011,17(35):159-161
目的 了解河南省2010年学校病毒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 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10年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直报的学校病毒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河南省2010年学校病毒性传 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数占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总数的比例高达86.96%.4月、9月和12月为高峰月份,豫北地区报告事件数较低.除手足 口病事件全部发生在城市学校外,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流行性腮腺炎和水痘等3种病毒性传染病事件多在农村学校发生.私立学校和全寄宿制学校内发 生的病毒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规模和波及范围可能大于公办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结论 学校是病毒性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高发场 所,教育和卫生部门应给予足够重视,采取切实的防控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