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在55例成人肝脏铸型和剥制标本上对肝内肝管进行了观察。以有无叶肝管参予左、右肝管的合成作为分型的依据。由规则的右前、后叶肝管合成的规则型右半肝管占49.09%。另50.91%为全部或部份不规则型的右肝管,其中有8例(14.55%)右前叶肝管或右后叶肝管分别单独汇入左肝管或总肝管。右肝管和右前叶肝管分别位于相应门静脉分支的前面和左侧,右后叶肝管绕右前叶门静脉根部上方向右行。由规则的左内、外叶肝管合成的规则型左肝管占32.73%,其余的为部份或全部不规则型的左肝管。左半肝的主要肝管位于门静脉主支(横部)的前方或(弯部、矢部的)内前方。此外,本文还就肝内主要肝管与临床应用的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肝后隧道绕带提拉法在肝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中,应用在肝后下腔静脉和肝脏之间建立隧道、放置弹性绕肝带、提拉肝脏的方法,探讨其对肝后下腔静脉的保护、肝内各管道的显露及处理、术中控制出血的作用,以及术后创面出血、漏胆情况。方法对17例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患者,钝性分离肝后下腔静脉的前间隙,从而建立肝后隧道,并放置绕肝带,切肝时提拉绕肝带,使肝脏和肝后下腔静脉前壁分离。结果14例患者成功建立了肝后隧道,并放置绕肝带,未出现与操作有关的并发症。3例因为粘连严重、肿块浸润肝后下腔静脉前壁,操作中渗血多而中止建立肝后隧道。结论在各种类型的肝切除术中,应用肝后隧道绕带提拉肝脏后,使肝后下腔静脉得到可靠的保护,肝内各管道显露良好,术中出血得到很好的控制,缩短了肝切除的手术时间,术后创面渗血很少,无胆漏/瘘。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肝静脉阻断技术切除复杂肝肿瘤。方法总结分析2006年8月至2009年12月本院应用肝静脉阻断技术切除复杂肝肿瘤13例。结果 13例治愈,第一肝门阻断加全部肝静脉阻断2例,阻断时间11、17min,出血分别为100、350mL;第一肝门阻断加右肝静脉或左右共干(半肝静脉血流阻断)一次性阻断7例,平均15.1min(9~27min),出血量平均为510mL(170~860mL);2例第一肝门半肝血流阻断加右肝静脉或左右共干(半肝静脉血流阻断)阻断时间9、22min,出血分别为420、850mL;2例被迫进行阻断,阻断时间分别5、7min,出血分别为820、1700mL。肝静脉破裂出血2例,未发生继发性出血及感染。术后胆漏1例、膈下积液3例、胸水8例,无一例发生肝功能衰竭、继发性大出血、肝静脉流出道狭窄、空气栓塞等并发症。结论肝静脉阻断技术在复杂肝切除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减少出血量。  相似文献   

4.
张新俊  王晓云  王彦坤  陈磊  胡磊  高波 《重庆医学》2015,(23):3252-3254
目的:评价精准肝切除在肝中叶肿瘤切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36例肝中叶肿瘤患者,其中24例肝中叶肿瘤患者(精准肝切除组)应用精准肝切除手术方法行肝中叶切除,另外8例(Pringle 组)行 Pringle 法阻断快速切除。比较两组不同手术方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精准肝组与 Pringle 组比较,术后凝血酶原时间、总胆红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病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精准肝切除组未发生与本术式相关的并发症。结论精准肝切除术是解决肝中叶肿瘤肝内“手术高危区”解剖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肝脏血管形态及管径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常人体肝静脉、肝门静脉、肝固有动脉管腔大小及相互间的对应关系 ,为临床诊治相关疾病提供形态学依据。方法 用游标卡尺测量血管内径 ,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测量结果肝右静脉为 12 .0 2± 0 .94mm ,肝中静脉为 7.83± 0 .95mm ,肝左静脉为 9.11± 0 .86mm ,肝门静脉为 11.5 4± 0 .90mm ,肝固有动脉为 3.0 9± 0 .30mm。结论 肝门静脉横断面积是肝中静脉的两倍 ,两者间的相关系数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肝内Glisson系统由肝内门静脉、肝内肝动脉和肝内肝管组成。观察和测量了其第一级分支,在显微镜下观察了其第二级分支和第三级分支,研究结果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资料。  相似文献   

7.
随着交通事业的发展,肝外伤的发病率有所上升,而且其死亡率高。我院自2001~2006年收治的7例严重肝外伤,采用肝段切除术收到满意疗效。无术后再出血、胆瘘、腹腔感染等并发症发生。因此肝段切除术是治疗严重肝外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定点测量 30例正常尸肝静脉距肝膈面的投影距离 ,分析其对肝损伤缝合方法的直接影响。方法 :测量肝静脉在距下腔静脉 2cm、5cm、10cm处距肝膈面的投影距离。结果 :肝左静脉全部及肝中、肝右静脉根部距肝脏表面较近 ,<2 .5cm。肝中、肝右静脉距下腔静脉 5cm、10cm处主干绝大部分深处肝实质内 ,达 4.3~ 6 .2cm。结论 :肝左静脉主干、肝中静脉和肝右静脉根部约 2cm范围内距肝脏膈面较近 ,便于肝静脉的缝扎、修补和较浅的创面缝合 ;肝中、肝右静脉 2~ 5cm段较适合创面缝合 ,但不适合缝扎 ;肝中静脉、肝右静脉中段 5~ 10cm段深处肝实质内 ,操作困难 ,宜行裂口清创探查、肝动脉结扎和肝叶切除术等较大操作 ,但不宜缝合、缝扎  相似文献   

9.
李哲  刘凯  张博  杨家和 《当代医学》2011,17(27):18-19
目的探讨并总结不阻断肝门切除肝左外叶肿瘤的方法和经验。方法分析138例不阻断肝门行肝左外叶肿瘤切除的病例与同期进行的210例第一肝门阻断切除肝左外叶肿瘤病例,比较其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不阻断肝门切肝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较Pringle’s组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天肝功能较Pringle’s组明显改善(P〈0.05)。结论不阻断肝门切除肝左外叶肿瘤可明显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利于术后肝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应用酒精深山析和超速离心等方法人正常成年大鼠中提取肝抑素粗制品。离体实验检测提取物对再生肝肝细胞,、肝癌细胞、胃癌细胞的生物效应,结果是:(1)肝抑素提取物对再生肝肝细胞增殖具有很强抑制作用。随剂量的增加,细胞增殖抑制率增大,其最大抑制率为71.4%(2)对肝癌细胞同样具有抑制作用,其最大抑制率为43%;对人胃癌细胞无抑制作用。表明提取物中含有肝抑素,经对培养再生肝肝细胞、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腹腔镜肝左外叶切除治疗肝血管瘤的可行性。方法对10例肝血管瘤的病人行腹腔镜左外叶切除术:腹腔镜下用肝门阻断器阻断第一肝门的血流,使用电刀、超声刀等断肝方法,肝断面采用腔镜下用肝针缝合并喷洒生物蛋白胶等处理。结果10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121.09±16.00)min,术中出血量(294.51±56.96)mL;术后恢复顺利,无并发症,病人术后住院时间(4.86±0.61)d。结论腹腔镜左外叶肝切除安全、可行,具有微创的优点,可作为治疗血管瘤局限于肝左外叶的一种可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认识肝门板的解剖结构,探讨经肝门板选择性血流阻断下肝切除技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非肝病死亡尸体解剖患者肝脏4例及中重度肝硬化死亡尸体5例.分别解剖肝门板左主干支、左内叶支、左外叶上支、左外叶下支,右主干支、右后叶支、右前叶支,进行测量其宽度和深度.观察肝门板各支干与周围管道的关系及与肝脏实质间的组织间隙.同时临床筛选行左半肝切除患者48例,随机分为两组,分为经全肝血流阻断组与经肝门板选择性血流阻断组,统计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肝功能变化,对}匕分析两种不同肝血流阻断方式的肝切除技术.结果肝硬化肝脏肝门板与正常肝脏肝门板各支测量结果显示无明显差异,肝门板与第一肝门入肝血管之间存在明显的组织间隙,组织间隙及位置相对固定.通过肝门板选择性血流阻断肝切除患者较全肝血流阻断行肝切除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以及肝功能状态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5)毒结论肝门板作为肝脏解剖上的一特殊结构,在肝脏病变过程中,相对稳定.经肝门板选择性肝脏血流阻断技术安全、可行,在临床运用中对于肝切除术后患者的影响明显低于全肝血流阻断患者,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阐明1983~1985年应用SLG—5型肝钳行肝叶切除术13例。在需切断面的内侧夹紧肝钳就不再需要阻断第一、第二肝门和近肝段的上下腔静脉。然后切开肝包膜和肝实质。遇到管道时、钳夹、切断与结扎横断面上的血管与胆管,本组病例比以前肝叶切除术者出血少,这种SLG—5型肝钳安全可靠、无手术并发症和手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4.
李镜洲 《新疆医学》1994,24(1):16-17
本文报道改良的常温下全肝血流阻断切肝术14例,在无血状况下完成了切肝难度较大的中肝叶、第Ⅷ肝段肿瘤以及特大肝海绵状血管瘤等切肝手术。由于肝门血流阻断方法及切肝技术的改进,全肝热缺血时间明显缩短,手术省时、省血、安全。全组无手术死亡。讨论了肝门血流阻断方法及无血断肝操作等切肝技术的改进问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总结术前MSCT肝静脉成像技术对第二肝门部肿瘤切除时主肝静脉损伤的预测价值和预防损伤的指导价值。方法对60例第二肝门部肿瘤患者术前常规行MSCT检查及主肝静脉三维成像,观察记录肿瘤大小、数目、与主肝静脉之间的关系及距离,评估肿瘤切除术中主肝静脉损伤的机率大小以及避开主肝静脉损伤的操作途径,然后实施肿瘤切除,并对术前评估的准确性作出评价。结果术前MSCT肝静脉成像技术对第二肝门部肿瘤切除时主肝静脉损伤预测的准确性为100%,并且有助于指导预防主肝静脉损伤的手术方案的制定。结论术前MSCT肝静脉成像技术可以准确预测主肝静脉损伤的可能性并指导制定预防损伤的相应方案。  相似文献   

16.
在临床急性重症及亚急性重症肝炎中,有50例经肝穿活检证实为急性及亚急性肝坏死。8例急性肝坏死中1例存活,42例亚急性肝坏死中有23例存活。按肝坏死的病理发展过程,把亚急性肝坏死分为早、中、后三期,治疗1~5个月后,有12例进行第二次肝穿活检,其中3例亚急性肝坏死早期均显示为轻度慢活肝,5例中期显示以中度慢活肝为主,而4例后期则显示有2例为重度慢活肝伴肝硬化。其结果表明,在亚急性肝坏死早期经治疗存活者,其肝组织修复较好。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猪肝静脉结扎与栓塞的不同后果。猪能耐受累及全肝75%的肝静脉结扎,累及全肝58%的肝静脉结扎不遗留显著的肝形态学改变。肝静脉栓塞导致肝小叶中心性坏死、硬化与肝静脉-门静脉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测肝蒂内主要结构在肝门附近的形态结构及分布.方法 选取15例成人肝标本,用游标卡尺和不锈钢直尺等进行有关数据的测量,所得数据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肝门附近肝蒂内主要结构的毗邻关系主要为肝左、右管在前,肝固有动脉左、右支居中,肝门静脉左、右支在后;左、右肝管汇合处最高,门静脉分叉处次之,肝左、右动脉分叉处最低,并且上述结构分成相应分支后,在肝门处的横沟、脐静脉窝分别进入左右半肝内.结论 进行肝门部手术时,熟悉掌握肝蒂内肝门静脉、肝动脉、肝管在肝门附近的解剖结构、形态学测量数据和变异情况,对设计合理的手术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实验模型,研究中药复方肝纤愈(GXY)对肝纤维化模型动物肝功能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在以人血白蛋白(HSA)诱导的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基础上,GXY小剂量(6.1g/kg)、大剂量(12.2g/kg)灌胃给药,连续8周,以鳖甲软肝片和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药。测定大鼠血清中ALT、AST、TP、Alb含量;光镜、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GXY(大)组可明显降低HSA诱导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血清中ALT、AST的含量,升高Alb的含量,同时可改善实验大鼠生存质量,且可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学。结论:GXY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在獭尾肝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临床证实的獭尾肝的超声表现。结果14例獭尾肝患者,6例分别误诊为残脾、副脾代偿性增大、脾肿瘤、分叶脾及脾周血肿;其余8例超声正确诊断为獭尾肝;超声表现为左肝外叶向左后伸延,延伸部分如同尾巴样或象鼻样形态;延伸部分的肝实质回声与其余区域肝实质回声相仿;其内血管与左肝外叶相连。结论超声检查不仅能够正确的诊断先天性獭尾肝,且能与残脾、副脾代偿性增大、脾肿瘤、分叶脾及脾周血肿等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