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20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6篇
预防医学   62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胆总管侧壁T管引流术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 LC)联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laparoscopic common bile duct exploration, LCBDE)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7月~2018年9月在我院行LC+LCBDE的175例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采用不同位置引出T管:胆总管前壁T管引流(前壁组)88例,胆总管侧壁T管引流(侧壁组)87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T管放置时间、缝合胆总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胆汁引流量、术后至T管完全夹闭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患者耐受T管的主观感受及术后并发症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中安放T管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腹腔引流时间、日均胆汁引流量、术后至完全夹闭T管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及患者耐受T管的VRS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侧壁组术中缝合胆总管时间较前壁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时间2~36月。随访期内均未出现术后出血、腹腔感染、黄疸、急性胆管炎和急性胰腺炎等并发症,经T管胆道造影未见胆管狭窄,肝功能均恢复正常。术后前壁组发生胆漏7例,结石残留1例, T管拔除困难2例,侧壁组胆漏1例,结石残留1例;组间并发症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36%vs. 2.30%,P0.05)。结论 LC+LCBDE胆总管侧壁T管引流较前壁T管引流更简单、易操作、更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3.
正畸治疗中牙龈指数及龈沟液细菌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中牙龈指数及龈沟液细菌的变化.方法记录牙龈指数并采集龈沟液进行厌氧菌培养.结果矫治初两个月牙龈指数GI明显升高,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和核梭杆菌的检出率明显升高,三种细菌培养的阳性率水平与GI呈正相关关系.结论固定矫治器对牙龈组织的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上述细菌与牙龈指数有密切的正相关关系;矫治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减少其对龈组织健康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背景与目的 保留十二指肠全胰头切除术(DPPHR)胰头良性或低恶性占位病常见的术式选择,尽管腹腔镜胰腺手术已日趋成熟,但传统腹腔镜下进行该手术仍有相当大的难度。近年来,3D腹腔镜技术的出现,克服了传统腹腔镜的短板,使得腹腔镜手术更精细、更安全。本研究总结4例荧光显影引导的3D腹腔镜下行DPPHR的经验,以期为该术式的应用与推广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民医院肝胆外科2019年8月—2021年5月4例行荧光显影导航下3D腹腔镜DPPHR的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成功实施荧光导航下3D腹腔镜DPPHR,手术时间370~510 min;出血量80~300 mL;均未输注红细胞和血浆。术后1例患者发生迟发性胃排空障碍,经留置鼻空肠营养管等措施后治愈,2例患者发生A级生化漏,无十二指肠穿孔、胆汁漏、出血、二次手术等并发症发生。4例患者术后随访3~24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 选择合适病例,在经验较丰富的胰腺外科中心开展荧光导航下3D腹腔镜DPPHR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内脏不适与甜味刺激对大鼠孤束核神经元激活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内脏不适刺激和甜味觉刺激单独给予和先后联合给予对脑干孤束核(nucleustractussolitarius,NTS)中相关神经元的激活作用,为内脏感觉和味觉在NTS中的信息处理提供形态学方面的资料。方法SD雄性大鼠16只,以抽签法随机分为4组,分别给予4种不同方式的刺激,即处理组T1:胃内灌注LiCl+口内灌注糖精(I/GLiCl+I/OSac);T2:胃内灌注LiCl+口内灌注蒸馏水(I/GLiCl+I/OWater);T3:胃内灌注蒸馏水+口内灌注糖精(I/GWater+I/OSac);对照组C4:胃内灌注蒸馏水+口内灌注蒸馏水(I/GWater+I/OWater)。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刺激后大鼠孤束核吻尾方向上不同区域的FOS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C4相比,T1组大鼠在孤束核吻尾方向上5个区域的FOS蛋白表达增加(P1=0.001,P2=0.000,P3=0.000,P4=0.002,P5=0.002);T2组(P1=0.049,P2=0.001,P3=0.021;P4=0.002;P5=0.001)和T3组(P1=0.005,P2=0.000,P3=0.031,P4=0.002,P5=0.000)在这些区域的FOS蛋白表达也增加。两者联合刺激对孤束核尾侧最后区周围的内脏亚核(N2)和吻侧的味觉区(N4,N5)的FOS蛋白表达有交互作用(分别为F2=11.87,P2<0.01;F4=6.83,P4<0.05;F5=12.81,P5<0.01)。结论不适内脏刺激和甜味觉刺激对孤束核相关神经元的激活具有交互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60岁。因反复咳嗽、间断发热4个月,活动后气促2个月在当地医院行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感染。行抗感染及正规抗结核治疗2个月,患者症状反复,病灶无吸收,并逐渐出现活动后气短,行支气管镜检查提示右中叶支气管腔狭窄,考虑支气管内膜结核,行氩等离子体凝固(APC)治疗。因咳嗽加重并痰中带血,气短无缓解,肺部CT示感染加重,故转至我院。入院查体:颈部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双肺呼吸音粗糙,右中  相似文献   
7.
<正>食管原发恶性黑色素瘤(primary malignant melanoma of the esophagus,PMME)临床极为少见,预后极差。截止2011年,全世界共报道约300余例。平均发病年龄60.5岁,男女比为2∶1。PMME多位于食管中下段,内镜活检确诊率约80%,许多病例由于肿瘤细胞内缺乏黑色素颗粒而诊断为低分化腺癌。病理确诊需依赖于免疫组化(HMB45、S-100等)。PMME初诊时约40%80%发生远处转移。大多数PMME患者接受了根治手术,但预后较差。我院2013年收治1例PMME患者,现回顾  相似文献   
8.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检测正常人、单纯脂肪肝、脂肪肝合并糖耐量低减(IGT)和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DM)四组受试者空腹状态下的脂联素、血脂和肝肾功能,空腹和75gOGTT试验后2h血糖和血清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性指数(HOMA-SI)、体重指数(BMI)和腰臀比(WHR).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另三组SI、血清脂联素均依次显著降低(P<0.05);单纯脂肪肝组和脂肪肝并IGT组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但均显著高于脂肪肝并2型DM组(P<0.05).脂联素与SI呈正相关,而与BMI、WHR、空腹及餐后血糖和胰岛素、甘油三脂(TG)、谷丙转氨酶(ALT)等呈显著负相关.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脂联素与空腹血糖(FBG)、餐后胰岛素(PINS)、WHR、TG具有高度相关性(均P<0.05).结论NAFLD患者血清脂联素、SI下降;随着血糖升高进一步降低;血清脂联素与S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宋新 《家庭健康》2014,(7):21-21
现如今走入各大市场或超市,会看到很多现场制作的成品食物在出售。其中主食种类繁多,让人眼花缭乱:馒头、烙饼、花卷、油饼……到底如何选择才能兼顾营养与健康,什么样的主食才是好主食呢?好主食应该符合以下4个标准。颜色有点发黄。天然面粉中含有微量的胡萝卜素,所以直接用面粉加工后的主食都会带点黄。若颜色过白,则可能是增白剂的功劳。表面光滑、颜色过于均一的杂粮主食可能是色素美容后的产物,真正的杂粮主食有颗粒感,如玉米面馒头仔细看会有一些小颗粒,全麦馒头中也应该能够看到细碎的麦麸。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振动与黄芪结合对后肢悬吊14 d引起的大鼠比目鱼肌萎缩的对抗效应。方法 30只雌性SD大鼠按体重匹配原则随机分为同步对照(Con),后肢悬吊(HU)和悬吊+治疗(HU-V-R)3组,每组10只。HU-V-R组大鼠在悬吊14 d期间,在大鼠的右下肢比目鱼肌肌腹部位施加"短时多次的间歇式"高频正弦波振动(100 Hz,0.5 mm);同时,给予每日1次的黄芪注射液腹腔注射(5 mL/kg)。14 d后,取比目鱼肌称量其湿重,计算湿重/体重;并进行比目鱼肌mATPase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HU组大鼠在悬吊14 d后,比目鱼肌湿重、湿重/体重以及肌纤维横截面积均明显减小,同时Ⅰ型肌纤维比例减小而ⅡA型肌纤维比例增加(均P<0.05)。与HU组相比,HU-V-R组大鼠比目鱼肌的湿重、湿重/体重以及肌纤维横截面积明显增加,同时Ⅰ型肌纤维所占比例也明显增高(均P<0.05)。结论振动与黄芪结合能有效地对抗后肢悬吊引起的大鼠比目鱼肌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