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论干姜在血证中的运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相关本草著作及方剂出发,对干姜在治疗血证方面的功效特点及其炮制、配伍的用法做了整理.研究发现,干姜可以用于出血、血虚等证,分别起到温中止血、温阳引阴生血以退虚热等作用.  相似文献   

2.
干姜附子汤新用吴勤瑞武威市金羊乡卫生院733000关键词干姜附子汤中图分类号R287.1干姜附子汤出自《伤寒论》,原为治阳虚烦躁证而谈,笔者在多年临床实践中,用于治疗阳虚寒滞咽痛证,疗效较佳,供同道参考。例一:朱某某,男,40岁,1995年4月16日...  相似文献   

3.
中药经典名方是经历代中医药名家反复研究和临床实践积累下来的中医药精华,是中医药传承与创新的重要载体.甘草干姜汤方出自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用于治疗阴阳两虚证与肺痿病,属中药经典名方. 现代研究认为,甘草干姜汤可用于治疗因虚寒所致的咳嗽、遗尿、眩晕、胃痛、肺癌、过敏性鼻炎等病症,临床用途广泛[1-3].甘草干姜汤由甘草四两(炙)、干姜二两(炮)组成(东汉时期一两折合现在13.75g[4]).甘草干姜汤还是一个重要的中药基础方剂,加味后可得四逆汤、甘姜苓术汤、甘草泻心汤、温脾汤等经典方剂[3].基于甘草干姜汤在中药方剂学中的重要地位,开展该方剂的系统研究对中医药守正创新具有现实意义.本文对近年来有关甘草干姜汤的药材、炮制饮片和汤剂的质量研究报道进行分类总结和归纳,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幼泻宁颗粒的薄层色谱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世芬  国圜  程世琼  王野 《四川医学》2007,28(10):1099-1100
目的检查幼泻宁颗粒中白术、干姜、车前草。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TLC)。结果能准确对白术、干姜、车前草进行鉴别。结论本方法快速、简便、准确、重现性好,可用于本品质量控制指标。  相似文献   

5.
干姜人参半夏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平 《中原医刊》1991,18(5):42-43
“干姜人参半夏丸”出自《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六。云:“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医宗金鉴》注释曰妊娠呕吐,谓恶阻。恶阻者胃中素有寒饮,恶阻其胎而妨饮食也”。由于方内的干姜,半夏后世方书皆谓妊娠之禁药,故现在用于妊娠者不多。然而本人曾用该方治疗虚寒性之恶阻及胃有寒饮而致腹痛、呕逆、眩晕,痞证第,常收满意效果。一、妊娠呕吐妊娠呕吐属热者固有,然而属于虚寒者亦不少见。其辨证要点当以口之渴与不渴,舌  相似文献   

6.
半夏泻心汤由半夏、黄芩、干姜、人参、炙甘草、黄连、大枣等七味药组成,为张仲景所创。《伤寒论》用于少阳证误用攻下,心下痞“但满而不痛者”。《金匮要略》用于“呕而肠呜,心下痞者”。历代医塞多以“寒热互结”、““寒热错杂”解释其病机,对其所治证则认为与生姜、甘草泻心汤大同而小异,即呕、  相似文献   

7.
乌梅丸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篇,由乌梅、细辛、干姜、人参、当归、附子、蜀椒、桂枝、黄连、黄柏10味药物组成,具有清热祛寒、益气补血、安蛔止痛之功。主治蛔厥,兼治久利,后世奉为治蛔之祖方。清·柯韵伯提出乌梅丸可用于寒热错杂病证,从而拓宽了此方的应用思路。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9,(10):2056-2058
《伤寒论》首次将生姜和干姜确立为两味独立的中药,而在《伤寒论》问世之后,《本草纲目》刊行以前,都是生姜晒干作干姜入药,干姜即干生姜,是同一种姜。《伤寒论》中生姜与桂枝的配伍共有25次之多,且主要集中在太阳病篇,可见生姜确能解表散寒。理中汤(丸)虽桂枝和干姜同用,但根据煎法可以看出,发挥解表作用的主要在桂枝,且理中汤以温中为主,桂枝解表为辅,可见干姜确无解表之效。《伤寒论》中干姜治疗脾虚寒而下利,生姜随证配伍治疗呕吐,疗效显著。可见,温阴土脾,用干姜;建阳土胃,则用生姜。干姜和生姜的助阳之效不仅在脾胃,干姜与附子配伍,有回阳救逆之功。生姜温阳之力弱,但与桂枝的配伍不仅解表散寒,还可温通阳气。  相似文献   

9.
杨强  胡浩 《中医学报》2020,35(6):1169-1172
黄元御在《四圣心源》中总结归纳出脏腑气机运行的圆运动规律,在治疗脾系、肝系、肺系等内科疾病以及妇科经带胎产等疾病时,辨证以中焦寒湿、升降失常论治,临证应用干姜颇多。黄元御认为,干姜的主治在中焦脾胃,可直接作用于胃经、脾经,主要具有升阳止泻、缓急止痛、助脾统血、温脾活血、散积化瘀、燥湿止带等直接功效。此外,干姜亦可间接作用于肺经和肝经,可间接带动肝气的升发和肺气的肃降,具有调补中气、温肺止咳、疏肝解郁、调和肝脾等间接功效。  相似文献   

10.
甘草干姜汤为经典名方,出自《金匮要略》与《伤寒论》。何庆勇老师长年研习仲景之法,擅用经方治疗疑难病,认为甘草干姜汤用于治疗肺中冷之虚寒证,临床与肺痿的治疗应有所区别。其中对甘草干姜汤的运用常立起沉疴。何庆勇老师运用甘草干姜汤的经验有以下方面:一是方证辨证,擅抓主证,甘草干姜汤方证为涎沫多,色多清稀,小便频或失禁,不喜饮水,小腿挛急,偏怕冷,舌淡,苔滑,脉浮或弦。其中主证为涎沫多,色多清稀,小腿挛急,偏怕冷。二是遵循原方剂量,甘草与干姜的用量比例为2∶1,生甘草常用12~24 g,干姜常用6~12 g。三是注重经方中药物的炮制法,古方药物的炮制与现今多有区别,现今甘草干姜汤应用生甘草与干姜。四是临床适时的叠用经方,在观察患者伴有其他临床症状的基础上,可将甘草干姜汤与其他经方合用以提高疗效。同时,临床运用甘草干姜汤治疗肺中冷的患者,何庆勇老师认为其应在生活作息及饮食上进行调护,生活作息中应注意避风寒,饮食方面应忌食生冷,以求达到更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湖南省名中医王爱华教授认为功能性便秘往往寒热虚实错杂,其病位主要在大肠,病机为脾虚津亏、肠失通降,与肺、脾、肝、肾关系密切,提出健脾生津、宣肺通降的基础治疗大法,临证中将其分为5型论治:肠道实热证,治以清热润肠,选方自拟通便方加减;肝郁气滞证,治以疏肝解郁、顺气导滞,选方加味四磨汤加减;肺脾气虚证,治以益气润肠,选方益气滋阴汤加减;脾肾阳虚证,治以温润通便,选方加味济川煎加减;肠燥津亏证,治以滋阴益气,润燥通便,选方加味增液汤加减.  相似文献   

12.
张智民  杨学峰 《中医学报》2022,37(3):453-455
慢性胃炎病理特点多为寒热虚实,壅遏中焦,脾土失运的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证.治法不越温清消补,实则消之,必用和降;虚则补之,谨防壅滞;寒则温之,勿忘调补;热则清之,必兼疏通.治疗不可偏颇,不宜寒凝,不宜燥热,不宜滋腻,不宜克伐.必须抓住要点,做到补中有疏,泻中寓补,清中有和,温中有润.  相似文献   

13.
对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中以中风为主证的医方及部分医案进行分析,归纳为中风伤寒宜调理荣卫、偏虚受风宜养血祛风、热甚生风宜清热熄风、肝风鸱张宜平肝熄风、痰浊蒙蔽宜涤痰开窍、寒中于里宜温中祛寒,对现今防治中风证极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备急千金要方》治疗消渴的方法,为深入研究消渴病提供有效的资料.方法:通过对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中消渴病的深入研读,从理、法、方、药、防各个角度进行挖掘、整理和整合.总结归纳出书中对消渴病的诊治规律.结果:消渴大致有偏实证和偏虚证两大类.偏实证分为胃肠实热证和肾实证.偏虚证又分为肾气不足证、肾阴亏虚证和阴阳两虚证.治疗方法一方面强调清热养阴,以偏纠偏,运用寒凉药性纠正病之内热,达到润燥止消渴的目的.另一方面,依据阴阳互根,虚热不忌温阳.适当加温热之品,以温助肾阳,恢复肾之气化功能,既能正常输布津液,又有利于利湿泄肾浊,更利于补肾填精,做到祛邪、扶正止消渴.结论:《备急千金要方》对消渴的治疗,为诊断治疗开创更为广泛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总结《温热经纬》对痢疾辨证论治的特点.从发病时节、病因、病位、病机、临床表现、辨证论治方面进行阐述,强调痢疾大多由湿热引起.在辨证中重视四诊及整体情况,辨寒热、气血、虚实,寒者辛温疏利,热者宣通祛热;在血分者重用行血,在气分者偏于导气;实者可疏利清热、导气行血,虚者不可一味攻积清夺.在对不同治法的运用上,淡渗注重寒温并...  相似文献   

16.
《金匮要略》论内伤杂病,其病因并不忽视外邪致病,原著第1篇有风、寒、雾、湿、饮食即五邪之论,尚有热邪致病见于全书多处,应予重视。其热有外来、内生之分,所致病证40余种,方治十分丰富。故择其要,从《金匮要略》外热致病、内热致病及其证治等方面加以论述。1)《金匮要略》热邪致病内热多于外热,内热大多由外热转化而来。2)内热病位涉及广泛,不仅有腑热,且有脏热;内热病性有虚实;内热特点常与它邪相兼致病。3)治热方法独特:除“热者寒之”常规治热法外,尚有甘温除劳热、温阳退虚热、育阴利水清郁热、温通寒实散结热、回阳救逆治假热等。4)用药常寒热并用,以协调阴阳,化解寒热夹杂之势。  相似文献   

17.
张仲景在治疗咳嗽上气病时,有表里、寒热、虚实之分。病位在里以寒饮为主者,治宜温肺化饮,止咳平喘;病久化热者,应在化湿治本的基础上,加清热泻火和清热解毒之品;病位在表,属于表里并重者,治宜发汗解表。同时根据病情常配伍宣肺止咳、温肺化饮、化痰、解表与调和营卫、清热、敛肺止咳、泻肺利水等药,后世医家亦在仲景的基础上另有配伍补气养血药和补肾定喘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肿瘤晚期戴阳证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温肾潜阳为法,处方以四逆汤合白通汤加味治疗一出现戴阳证的肾癌晚期病人。结果:经中医药治疗后,患者戴阳症状明显好转,住院期间未再发作。结论:对于晚期肿瘤病人,只要中医辨证施治得当,亦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金匮要略>论内伤杂病,其病因并不忽视外邪致病,原著第1篇有风、寒、雾、湿、饮食即五邪之论,尚有热邪致病见于全书多处,应予重视.其热有外来、内生之分,所致病证40余种,方治十分丰富.故择其要,从<金匮要略>外热致病、内热致病及其证治等方面加以论述.1)<金匮要略>热邪致病内热多于外热,内热大多由外热转化而来.2)内热病位涉及广泛,不仅有腑热,且有脏热;内热病性有虚实;内热特点常与它邪相兼致病.3)治热方法独特除"热者寒之"常规治热法外,尚有甘温除劳热、温阳退虚热、育阴利水清郁热、温通寒实散结热、回阳救逆治假热等.4)用药常寒热并用,以协调阴阳,化解寒热夹杂之势.  相似文献   

20.
下利是临床常见症状,《伤寒论》认为下利的病机有表、里、寒、热之别,病位涉及多个脏腑,治疗上依据其病机的不同,创立解表、清里、温中、利小便等诸多治法,形成了系统的诊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