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对人大肠癌细胞株 CCL-187 端粒酶活性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CCL-187 细胞分为对照组、1.0 μmol•L-1As2O3 组和 2.5 μmol•L-1As2O3 组,共同孵育1~6 d。MTT 法计算细胞生长抑制率,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RT-PCR 法检测细胞端粒酶 hTERT-mRNA 的表达,TRAP-PCR-ELISA 法检测细胞端粒酶活性。结果:1.0 μmol•L-1 As2O3 组细胞分化明显,2.5 μmol•L-1As2O3 组出现细胞凋亡。同时2组端粒酶 hTERT-mRNA 的表达均下调,端粒酶活性降低,且具有时间依赖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 或 P<0.05);2.5 μmol•L-1 As2O3 组与 1.0 μmol•L-1 As2O3 组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0.01)。细胞生长抑制率与细胞端粒酶 hTERT-mRNA 的表达呈负相关(1.0 μmol•L-1 As2O3 组 r=-0.803,P<0.01;2.5 μmol•L-1 As2O3 组 r=-0.697,P<0.01),与端粒酶活性的下调呈负相关(1.0 μmol•L-1 As2O3 组 r=-0.836,P<0.01;2.5 μmol•L-1 As2O3 组 r=-0.792,P<0.01);细胞端粒酶 hTERT-mRNA 的表达与细胞端粒酶活性呈正相关(1.0 μmol•L-1 As2O3 组 r=0.956,P<0.01;2.5 μmol•L-1 As2O3 组 r=0.988,P<0.01)。结论:As2O3 对 CCL-187 细胞有促进分化及诱导凋亡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细胞端粒酶 hTERT-mRNA 的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端粒酶的活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氢化可的松在白细胞介素1α(IL-1α)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降解中的作用。 方法:利用角膜基质细胞三维胶原凝胶表面添加纤维蛋白溶酶原(0.06 μg•L-1)、不同浓度的IL-1α(0、0.1、1.0、10.0 μg•L-1)及IL-1α(10 μg•L-1)与不同浓度的氢化可的松(0、1、10、100 mmol•L-1),在MEM培养液中培养24 h后,通过测定培养上清液中的羟脯氨酸(HYP)的量作为胶原降解的活性单位。 结果:在存在纤维蛋白溶酶原的情况下,随着IL-1α浓度的升高,HYP含量增加, IL-1α 0.1、1.0和10.0 μg•L-1组与对照组比较及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5或P<0.05);在存在纤维蛋白溶酶原、IL-1α(10 μg•L-1)的情况下,随着氢化可的松质量浓度的增加,HYP含量减少,氢化可的松1、10、100 mmol•L-1组与对照组(0 mmol•L-1)比较及各剂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25或P<0.05)。 结论:氢化可的松具有抑制IL-1α诱导的角膜基质细胞胶原降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乳腺癌和良性乳腺疾病患者血清中VEGF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36例乳腺癌患者、22例乳腺纤维腺瘤及乳腺囊性增生患者和35例正常健康女性血清VEGF含量,分析VEGF与临床指标的关系。 结果:VEGF水平乳腺癌组[(145.8±13.6)ng•L-1]与良性病变组[(80.47±3.58)ng•L-1]和正常对照组[(58.38±7.04)ng•L-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VEGF水平有淋巴结转移者[(188.40±19.80)ng•L-1]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94.02±12.04)ng•L-1](P<0.01)。 结论:乳腺癌患者血清中VEGF含量可能成为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辅助指标之一,有助于判断有无淋巴结转移及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喹对体外培养人肝癌细胞HepG2增殖和细胞周期的影响,为氯喹作为肝癌治疗药物的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对数生长期人肝癌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氯喹 (8.00、16.00、32.00、64.00和128.00 mmol•L-1 )处理组,用MTT法检测不同培养时间(24、48和72 h)细胞增殖活性,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2.00~128.00 mmol•L-1氯喹处理HepG2细胞24 h和8.00~128.00  mmol•L-1氯喹处理HepG2细胞48 h~72 h,细胞增殖活性随着剂量和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 P< 0.01),以72 h、128.00 mmol•L-1氯喹抑制作用最强( P< 0.01);与对照组比较,氯喹处理组(32.00~128.00 mmol•L-1)G2/M期细胞比率及细胞凋亡率随着剂量增加而上升( P< 0.01),以128.00 mmol•L-1组最为明显。结论:氯喹具有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作用,可诱导人肝癌HepG2细胞的凋亡,并可使人肝癌HepG2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而抑制细胞活性,可能作为肝细胞癌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冲绳巴布蛇毒蛋白-1(OHAP-1)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MTT法检测2.5、5.0和10.0 mg•L-1 OHAP-1对C6胶质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RT-PCR法检测OHAP-1对C6胶质瘤细胞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分光光度法检测胶质瘤细胞中丙二醛 (MDA)的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2.5、5.0和10.0 mg•L-1OHAP-1对C6胶质瘤细胞生长抑制率(49.77%、67.65%和76.42%)高于对照组(P<0.001)。随着OHAP-1剂量的增加,bcl-2 mRNA的表达逐渐下降,bax mRNA的表达逐渐升高,bcl-2/bax亦逐渐减小。2.5、5.0和10.0 mg•L-1组MDA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且SOD活性低于对照组(P<0.01);5.0和10.0 mg•L-1组MDA含量高于2.5 mg•L-1 组和对照组(P<0.001),10.0 mg•L-1组SOD活性低于2.5 mg•L-1 组和对照组(P<0.001);10.0 mg•L-1组SOD活性低于5.0、2.5 mg•L-1组和对照组(P<0.01)。结论:OHAP-1通过氧化应激使bcl-2/bax mRNA表达降低可能是抑制C6胶质瘤细胞增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海洛因对C6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海洛因对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表达的影 响,为探索海洛因成瘾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加入浓度为0~100 mg•L-1的海洛因进行细胞培养,24 h后用MTT法检测海洛因对C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RT-PCR法检测海洛因作用下C6细胞PCNA mRNA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海洛因浓度为10、20和100 mg•L-1时C6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0.62%、80.97% 和62.73%,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 (P<0.05)。在转录物水平,浓度为20 mg•L-1的海洛因作用于C6细胞48 h时,PCNA基因的转录产物PCNA mRNA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值为0.297(P<0.01)。结论:海洛因浓度为20 mg•L-1时对C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接近30%,可能与海洛因成瘾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二硫氨基甲酸吡啶(PDTC)对酸性环境中培养的人卵巢癌细胞SKOV3的增殖活性及白细胞介素8 (IL-8) 表达的影响,以及细胞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此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将SKOV3细胞分为5组:常规培养液组(对照组)和酸性培养组以及酸性培养液加PDTC组(分别加入终浓度为25、50、100 μmol•L-1的PDTC);各组培养12 h后,MTT法检测PDTC对SKOV3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L-8蛋白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内NF-κB蛋白的表达。结果: SKOV3细胞在酸性环境中IL-8表达水平[(1 384.211±42.320) ng•L-1]高于对照组[(617.505±47.850) ng•L-1] ( P<0.01)。加入不同浓度PDTC(25、50、100 μmol•L-1) ,IL-8表达逐步降低[(1 239.053±14.490)、(1 113.578±29.140)、(1 014.457±55.490) ng•L-1] ,均低于酸性培养组( P<0.05)。在酸性环境中的SKOV3细胞可观察到颜色较深的核内NF-κB蛋白条带,应用PDTC后NF-κB在核内的蛋白条带颜色变浅。结论: PDTC对酸性环境中SKOV3细胞IL-8的表达具有抑制作用,该作用与PDTC抑制NF-κ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8.
LPS和PMA对人眼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和EGFR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人晶状体上皮(HLE)细胞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探讨脂多糖(LPS)和佛波醇酯(PMA)对HLE细胞增殖及EGFR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HLE细胞组织及培养的胎儿HLE细胞EGFR蛋白表达,RT-PCR方法检测EGFR mRNA表达; 0.5、1.0、2.0 mg•L-1的LPS及25、50、100 nmol•L-1 PMA作用培养的HLE 细胞48 h后,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率,RT-PC方法检测EGFR mRNA表达。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检测结果显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的HLE细胞及培养的胎儿HLE细胞中EGFR蛋白及mRNA呈阳性表达;0.5、1.0和2.0 mg•L-1 LPS对HLE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为(3.21±0.42)%、(12.25±1.34)%和(36.67±3.65)%,2.0 mg•L-1LPS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7.709,P<0.01),并使EGFR mRNA表达增加;25、50和100 nmol•L-1PMA各组组间比较,PMA对HLE细胞的增殖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EGFR mRNA表达无影响。结论:LPS通过促进EGFR表达使HLE细胞增殖从而促进后发性白内障(PCO)的发生。  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5-氟尿嘧啶(5-FU)不同剂量和给药后不同时间Jurkat和EL-4细胞周期解偶联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不同剂量(0、0.001、0.010、0.100和1.000 mg•L-1)5-FU处理Jurkat和EL-4细胞,给药0、4、8、16、24和48 h后分别收集细胞,应用碘化丙啶(PI)荧光标记及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分析细胞倍体变化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规 律。结果:不同剂量5-FU给药后16 h,Jurkat细胞八倍体细胞百分率在0.001、0.010、0.100和 1.000 mg•L-1各个剂量组均显著低于0 mg•L-1组(P<0.01) ,无剂量依赖性;EL-4细胞八倍体细胞百分率在0.010 和 0.100 mg•L-1组显著高于0 mg•L-1组(P<0.05)。0.100 mg•L-15-FU 给药后,Jurkat细胞八倍体细胞百分率在8、16和24 h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P<0.01),48 h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1);EL-4细胞八倍体细胞百分率在4、8和16 h显著高于相应对照组(P<0.05),48 h显著低于相应对照组(P<0.01)。结论:5-FU可以诱导EL-4细胞发生细胞周期解偶联,而不能诱导Jurkat细胞发生细胞周期解偶联。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含缺氧诱导因子(HIF-1α)及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的重组腺病毒(Ad-EGFP/HIF-1α)感染大鼠内皮祖细胞(EPCs)的可行性.方法:采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VEGF,bFGF,EGF诱导培养,观察其形态学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其表面抗原.Ad-EGFP/HIF-1α在HNK293细胞中进行扩增,之后转染体外培养的EPCs,分别于24,48,72,96h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情况.MTT检测细胞生长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率并用RT-PCR法测定HIF-1α在EPCs中的表达.结果:倒置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大量绿色荧光,随着时间的延长,绿色荧光逐渐增多.MTT法检测细胞在24,48,72,96h的存活率分别为99.83%,99.70%,99.32%,99.57%;流式细胞仪计数随时间的延长,转染率逐渐升高,24,48,72,96h的转染率分别为23.05%,45.94%,78.91%,85.64%.RT-PCR可检测到被感染细胞HIF-1α的表达.结论:重组腺病毒Ad-EGFP/HIF-1α能够有效地感染EPCs,转染后在mRNA水平可检测到EPCs中有HIF-1α的表达,并对EPCs活性无明显影响,为进一步研究转基因的EPCs移植促血管新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克隆并构建小鼠 Flk1胞外 1 - 3区核酸疫苗 ,并检验疫苗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能力。方法 :RT- PCR克隆 Flk1胞外 1 - 3区 ,构建核酸疫苗 pc DNA3.1 ( + ) -Flk1 Domain1 - 3,脂质体转染 COS7细胞 ,western- bolt检测表达 ;疫苗免疫小鼠 ;以小鼠血管内皮细胞为靶细胞 ,以免疫的小鼠脾细胞作为效应细胞 ,采用标准 4h51Cr释放法计算 CTL特异性杀伤率。结果 :扩增出 1 2 5 2 bp片段。疫苗 DNA自动测序证明所获基因片段序列阅读框架正确。Western- blot检测转染疫苗的 COS7细胞显示细胞中有分子质量为 44k Da的蛋白表达 ;疫苗组与对照组比较 ,CTL杀伤率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pc DNA3.1 ( + ) Flk1 -Domain1 - 3核酸疫苗可有效的引起针对 Flk1的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缺血性心脏病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对57例心肌梗塞组和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分析;采用组织凝血活酶法测定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结果:酶切后可见在2 500 bp和1 100 bp+1 400 bp碱基对位置分别发现2个等位基因B1和B2。携带B1等位基因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3.28±0.94)g.L-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74±0.54)g.L-1(P<0.05),携带B2等位基因心肌梗塞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3.97±1.02)g.L-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3.25±0.61)g.L-1(P<0.05);B2等位基因频率明显增高(P<0.05);B2基因携带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明显高于同组内B1基因携带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升高与心肌梗塞有关联;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及心肌梗塞有关联,β-纤维蛋白原基因bcl-I多态性可能是缺血性心脏病危险因素及遗传易感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 CSF)对辐射致小鼠中性粒细胞减少的治疗作用。方法 :分别用rhG CSF 10 μg·kg- 1 ·d- 1 和 30 μg·kg- 1 ·d- 1 二个剂量对辐射致中性粒细胞减少症小鼠皮下注射 ,观察rhG CSF对辐射小鼠脾脏重量、脾表面造血灶 (CFU S)数、骨髓有核细胞数和骨髓DNA含量及骨髓粒 单核系祖细胞 (CFU GM)的影响。结果 :rhG CSF二个剂量对钴6 0 照射小鼠有明显增加脾脏重量和CFU S数 ,加速小鼠骨髓DNA合成速率的作用 ;CFU GM细胞集落形成增多。结论 :rhG CSF对辐射所致小鼠中性粒细胞减少有明显促进其造血功能的恢复、增加外周血白细胞数和中性粒细胞数  相似文献   

14.
瑞芬太尼在神经外科手术麻醉中靶浓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TCI)全凭静脉麻醉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适宜TCI靶浓度。方法选择10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开颅手术的患者。丙泊酚麻醉诱导,初始血浆靶质量浓度(简称靶浓度)设为5 mg.L-1,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3μg.L-1,待患者意识消失后,将丙泊酚血浆靶浓度降低并维持在3 mg.L-1,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 mg.kg-1,3 min后行气管插管。术中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变化,调节瑞芬太尼靶浓度,将无创血压(MAP)维持在基础值的+10%~-20%范围内。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维持肌松。缝合硬膜时静注氯诺昔康8 mg。记录不同麻醉期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观察麻醉恢复期情况。结果开颅前期(麻醉诱导至切皮)、开颅期(切皮至剪开硬膜)、颅内操作期和关颅期(缝合硬膜至术毕)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为(2.98±0.39)μg.L-1、(3.44±0.86)μg.L-1(、3.55±1.00)μg.L-1和(3.33±1.08)μg.L-1,95%置信区间上限分别为3.01μg.L-1、3.52μg.L-1、3.63μg.L-1和3.43μg.L-1;效应室靶浓度分别为(2.83±0.53)μg.L-1、(3.43±0.85)μg.L-1、(3.54±0.99)μg.L-1和(3.31±1.09)μg.L-1,95%置信区间上限分别为2.87μg.L-1、3.50μg.L-1、3.62μg.L-1和3.41μg.L-1。麻醉后呼吸恢复时间为(10±6)min,呼之睁眼时间为(13±8)min,拔管时间为(16±7)min,定向力恢复时间为(21±8)min。结论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用于神经外科手术诱导迅速,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术后麻醉恢复快。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达到平衡的时间短,数值接近,用血浆靶控能够满足临床需要;当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 mg.L-1时,根据95%置信区间上限,建议在开颅前期、开颅期、颅内操作期和关颅期,将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分别设为3.0μg.L-1、3.5μg.L-1、3.6μg.L-1和3.4μg.L-1。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一种新的抗肿瘤血管生成DNA疫苗pcDNA3.1+/flk-1(nl-4).方法 采用RT-PCR技术,从BALB/c胎鼠组织中扩增出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flk-1胞外区1-4个袢的cDNA片段,并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质粒pcDNA3.1+中,构建成重组质粒pcDNA3.1+/flk-1(nl-4),经DNA序列分析证实后,将重组质粒经脂质体法转染真核表达系统COS-7细胞,通过Western blot实验检测重组质粒在真核表达系统COS一7细胞中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扩增产物为1248bp大小的基因片段,经过DNA序列分析证明与GeneBank所公布的flk-1胞外区1-4结构域碱基一致,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3.1+/ilk-1(nl-4),并且该重组质粒在真核表达系统COS-7细胞中成功得到表达.结论 成功地制备了抗肿瘤血管生成DNA疫苗pcDNA3.1+/flk-1(nl-4),为进一步开展有关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动物实验和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大鼠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洪雯  余荣杰  李敛  刘宏  干磊  吴雄飞  曾玲 《重庆医学》2007,36(18):1836-1839,F0002
目的 研究大鼠骨髓来源的内皮祖细胞的分离培养和鉴定方法.方法 纤维连接蛋白提前包被培养瓶和培养板中的盖玻片.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SD大鼠骨髓单个核细胞,EGM-2完全培养基,贴壁法,37℃, 5%CO2,饱和湿度的恒温培养箱中原代培养.部分培养瓶细胞消化后计数.其余培养瓶和培养板中盖玻片细胞继续培养,细胞近融合时传代,分别在第6、9、12和24天进行细胞鉴定.内皮祖细胞鉴定:免疫细胞化学的vWF和VEGFR-2染色;内吞DiI标记的乙酰低密度脂蛋白(DiI-AcLDL)和结合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1(FITC-UEA-1)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 培养细胞的形态学改变:骨髓单个核细胞种植24h后部分细胞开始贴壁、变大,倒置显微镜下贴壁细胞透亮度增强,并逐渐伸出伪足样突起,呈小杆状或梭形.培养第3天贴壁细胞开始增殖,呈"集落"样生长,外周梭形细胞较多.第6天梭形细胞显著增多,培养至第12天左右,梭形细胞首尾相连,呈"毛细血管"样排列.培养第6天的细胞数量级为106~107/瓶.内皮祖细胞的鉴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显示细胞DiI-acLDL和FITC-UEA呈红绿免疫双荧光阳性.培养第6天细胞VEGFR-2和vWF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呈阳性.结论 大鼠的骨髓单个核细胞可以培养为内皮祖细胞,且数量级达到106~107,可以满足动物实验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慢病毒载体系统构建稳定表达HIF1α的A549细胞系.方法 以NCBI人HIF1α基因编码序列为模板,设计并合成引物,PCR法扩增HIF1α.酶切回收的HIF1α片段与制备的慢病毒载体HBLV-RFP-Puro重组反应.PCR和基因测序鉴定重组质粒.重组质粒和辅助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好的病毒经过滤、浓缩后,利用稀释计数法测定病毒滴度.制备好的慢病毒感染A549细胞,采用药物筛选稳定转染细胞系.荧光显微镜及Western blot检测观察转染及筛选效果.结果 PCR扩增HIF1α片段经鉴定成功,重组质粒经PCR、基因测序鉴定构建成功.成功包装获得高滴度LV-HIF1α.LV-HIF1α感染A549细胞后经药物筛选,荧光显微镜下细胞带有红色荧光,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V-HIF1α组HIF1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慢病毒载体介导HIF1α稳定表达的A549细胞系构建成功.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转染低氧诱导因子-1α突变型(hypoxiainduciblefactor-1α^mu,HIF-1α^mu)后的外源性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中CXCL12的表达情况及对EPCs的影响。方法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EPCs并进行鉴定;以Adv—HIF-1α^mu的最佳转染指数转染EPCs,获得含有目的基因处理的EPCs细胞,设为A组。B组为单纯转染Adv的EPCs。设未转染Adv—HIF-1α^mu的EPCs为C组。WesternBlot检测转染后的EPCs中HIF-1的表达,检测转染后的EPCs培养液上清液中的CXCL12浓度及其对外源性EPCs迁移的影响。结果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速贴壁法获得的EPCs能够结合UEA-1和摄取ac—LDL,并具有成血管作用;转染Adv—HIF-1α^mu的EPCs表达的HIF-1及CXCL12高于单纯转染Adv的EPCs及未转染Adv—HIF-1α^mu的EPCs(P〈0.05),且能诱导外源性EPCs的迁移。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速贴壁法能够分离、培养符合特征的EPCs,转染Adv—HIF-1α^mu的EPCs能够在常氧条件下高表达HIF-1及CXCL12,并诱导外源性EPCs的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