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肠杆菌脂多糖对皮肤成纤维细胞数量及增殖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肠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皮肤成纤维细胞数量和增殖周期的变化规律。方法:体外培养正常人皮肤成纤维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005~1.0μg/m l)的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通过细胞计数法连续观察1~9 d细胞数量的变化;于LPS加入后第6天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采用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增殖周期。结果:LPS刺激浓度在0.005~0.1μg/m l时,细胞数量和S期细胞比例随着刺激浓度增加而增高,且呈浓度依赖性;当LPS浓度为0.5μg/m l时,上述作用开始降低,但仍高于对照组;当浓度达到1.0μg/m l时,细胞数量和S期细胞比例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PS促进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而过高浓度LPS则呈现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2.
3.
Yang HM  Li FY  Chai JK  Yu Y  Cao WH  Jing S  Liang LM  Sheng ZY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32):2268-2270
目的研究细菌脂多糖(LPS)对增生性瘢痕患者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及胶原酶mRNA表达的影响,以了解LPS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增生性瘢痕患者瘢痕组织及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应用不同浓度(0.005—1.0μg/m1)的大肠杆菌LPS(E.coli055:B5)对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刺激,并对刺激后细胞传代至表型稳定(第8代),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LPS对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及胶原酶mRNA的表达的调控作用,观察剂量一效应关系。分别以同一个体相同代数的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和未经LPS刺激的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做阳性对照和阴性对照。结果LPS刺激浓度在0.005.0.5μg/ml范围内促进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抑制胶原酶mRNA表达(均P〈0.01),均在0.1μg/ml浓度点作用达高峰;当LPS刺激浓度到达1.0μg/ml时,抑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促进胶原酶mRNA表达,且均显著低于阴性对照组(均P〈0.01)。当LPS刺激浓度为0.1μg/ml时,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和胶原酶mRNA表达量与阳性对照组近似(均P〉0.05)。结论在一定浓度范围内LPS促进成纤维细胞Ⅰ、Ⅲ型前胶原mRNA表达、抑制胶原酶mRNA表达。LPS可能是增生性瘢痕形成的原始诱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硝苯地平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用含浓度为108、360、1 200 μg/L硝苯地平的DMEM液作用体外原代培养人牙龈成纤维细胞;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Ⅰ型胶原表达水平;细胞计数观察细胞增殖.结果:Ⅰ型胶原合成检测和细胞增殖试验的结果都显示在第5天,高浓度1 200 μg/L、360 μg/L组与低浓度108 μg/L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高浓度硝苯地平有促进人牙龈成纤维细胞Ⅰ型胶原合成和细胞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黄连素对心脏纤维化的影响,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体外使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心脏成纤维细胞,建立心脏纤维化细胞模型.采用不同浓度(10~90μmol/L)黄连素刺激,观察心脏成纤维细胞的活力、胶原Ⅲ和p38 MAP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低浓度的TGF-β1可增加心脏成纤维细胞的活力,促进胶原Ⅲ的合成.黄连素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的活力,降低胶原Ⅲ的合成,促进p38 MAPK蛋白磷酸化.结论 黄连素可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Ⅲ的合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磷酸化p38 MAPK蛋白起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琥珀酸对人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影响以及在细菌感染、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人皮肤成纤维细胞,以不同浓度(5、10、20和30mmol/L,pH5.5)琥珀酸刺激,24h后检测琥珀酸对细胞胶原合成及前胶原蛋白mRNA表达的影响,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随着加入的琥珀酸浓度升高,细胞胶原合成下降,前胶原蛋白mRNA表达下降;当琥珀酸浓度为20和30 mmol/L时,细胞胶原合成Ⅰ型前胶原蛋白mRNA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琥珀酸能抑制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在创面感染时,细菌能通过代谢产生琥珀酸从而抑制创面愈合,使得感染持续存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经大肠杆菌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刺激后基因表达谱的变化,探讨LPS对后期瘢痕形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 用0.1μg/ml LPS刺激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并进行连续传代培养,选择第3代成纤维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检测成纤维细胞基因表达谱的变化,与自身增生性瘢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不同时间和不同浓度脂多糖(LPS)对小鼠巨噬细胞株J774A.1细胞CD1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LPS刺激J774A.1细胞后,FITC-CD14单克隆抗体染色45 min,用流式细胞术检测J774A.1细胞CD14的表达,观察用LPS刺激不同时间(1、2、4、8及16 h)后J774A.1细胞CD14表达的变化;选择最佳时间后,观察不同浓度(1、10、50 、100、500及1 000 μg·L-1)LPS对J774A.1细胞CD14表达的变化。结果:在时间-效应关系上, 当LPS浓度为1 μg·L-1时,刺激1、2 及4 h后CD14表达增强(分别为23.80±5.07、23.04±2.88、28.22±1.54),与对照组(12.50±3.7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LPS浓度为10 μg·L-1时,刺激1和2 h后CD14表达增强(分别为40.85±6.05、26.63±6.17),与对照组(12.50±3.7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而LPS浓度为50 μg·L-1时,刺激1 h后CD14表达增强(47.40±2.85),与对照组(12.50±3.7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剂量-效应关系上,刺激4 h时LPS浓度为小于10 μg·L-1时CD14表达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用LPS刺激J774A.1细胞表达CD14时,LPS刺激时间最好是在4 h以内,刺激浓度最好不要超过50 μg·L-1。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Del-1蛋白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观察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 LPS)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Del-1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在牙周炎进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组织块法取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并用细胞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及体外管腔形成实验鉴别细胞来源,细胞免疫荧光检测Del-1蛋白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并用不同浓度(0、1、2、10μg/ml)的LPS刺激细胞,筛选出最佳的刺激浓度,用该浓度的LPS刺激细胞不同的时间(0、6、12、24、48h),检测Del-1及炎症因子IL-6的表达水平。然后用不同浓度(0、0.05、0.5、5μg/ml)的Del-1蛋白预刺激细胞1h,再用最佳浓度的LPS刺激细胞24h,检测炎症因子IL-6的表达情况。最后用最适宜浓度的Del-1蛋白预刺激细胞1h,再用LPS刺激细胞10min,检测IκBα的激活情况。结果:Del-1 蛋白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有表达,并位于细胞的胞浆中,LPS刺激细胞时Del-1的表达水平降低,并随浓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与IL-6的表达相反,Del-1蛋白可下调LPS诱导的炎症因子IL-6的表达,抑制IκBα的磷酸化。结论:本研究首次发现Del-1可以在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中表达,且在LPS刺激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时表达量降低,Del-1蛋白可通过抑制NF-κB 通路的激活,在牙周炎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肾脏近曲小管上皮细胞表达α1抗胰蛋白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ang GY  Chen YF  Zhang M  Rui HL  Cong X  Lou JN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22):1540-1544
目的探讨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否合成α1 抗胰蛋白酶(AAT)以及脂多糖(LPS)对肾小管上皮细胞合成AAT的影响.方法分别用间接免疫荧光和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检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系(HKC)AAT mRNA及蛋白表达,并对PCR产物进行DNA测序鉴定.用不同浓度LPS 刺激HKC,根据LPS浓度实验分为0、0.5、1、2 μg/ml 4组,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别检测LPS刺激后HKC AAT mRNA及蛋白质表达的变化.结果间接免疫荧光显示HKC AAT阳性,分布于胞质中;RT-PCR检测发现HKC表达AAT mRNA;PCR产物经DNA测序与GeneBank中AAT mRNA序列完全一致.与未刺激组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2.0 μg/ml LPS刺激HKC 4 h,AAT mRNA表达明显上调(荧光强度比值为3.43±0.88 vs1.22±0.20;P《0.01),Western 印迹法显示2.0 μg/ml LPS刺激HKC 8 h,AAT蛋白质表达明显增高(条带密度比值为0.88± 0.12 vs 0.59 ±0.05;P《0.01).而0.5 μg/ml和1.0 μg/ml LPS对HKC的AAT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无显著刺激作用.结论 HKC能合成AAT, LPS可上调人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的AAT mRNA和蛋白质表达.  相似文献   

11.
[摘 要] 目的:中药马勃作用于体外培养大鼠皮肤的成纤维细胞,观察大鼠成纤维细胞增殖及胶原合成的能力,探讨马勃有效组分在细胞水平上促皮肤患处愈合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对新生大鼠乳鼠皮肤的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实验分为对照组(不给药组)和马勃有效组分37.5、75.0、150.0及300.0 mg/L组;实验组于传代培养24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药物,继续培养24、48、72 h后收集细胞。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生物素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细胞胶原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7.5、75.0、150.0及300.0 mg/L实验组的成纤维细胞增长率和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能力均显著性升高(P<0.01)。在药物作用时间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在24、48和72 h观察细胞增殖率和胶原合成能力均显著增强,72 h最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不同剂量马勃有效组分作用下,大鼠成纤维细胞活化增殖,胶原合成的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AB对人正常皮肤和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一胶原网(FPLC)收缩影响的差异,探讨PDGF—AB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机制及其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NsFb)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TsFb),建立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模型,比较PDGF—AB对两种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收缩影响的差异.结果:PDGF—AB对两种成纤维细胞—胶原网收缩均有明显促进作用,且均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但作用有差异.结论:PDGF—AB可能通过刺激伤口收缩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可能在瘢痕挛缩性疾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黄蜀葵花总黄酮(TFA)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fas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HUVEC,加入TFA,按加入药物浓度的不同分为4组:TFA 0 μg· ml-1组(对照组)、TEA 5μg·ml-1组、TFA 10 μg·ml-1组、TFA 20 μg· ml -1组,培育72 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HUVEC凋亡率及fas蛋白的表达.结果:HUVEC凋亡率对照组为10.1%、TFA 5 μg· ml -1组为7.2%、TFA 10 μg·ml-1组为3.9%、TFA 20 μg·ml-1组为8.5%.与对照组比较:各浓度TFA组HUVEC凋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浓度TFA组HUVEC fas表达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P=0.000,P=0.000,P =0.028).结论:TFA浓度在5~20 μg·ml -1范围可抑制HUVEC凋亡,其机制与下调凋亡相关蛋白fas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富组蛋白1(histatin1,Hst1)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迁移功能的影响。方法将人成纤维细胞按常规方法传代培养,分为空白对照组(DMEM+1%小牛血清)、A组(100μg/ml Hst1)、B组(30μg/ml Hst1)、C组(3μg/mlHst1),细胞计数法观察不同浓度Hst1(3~100μg/ml)在不同时相点(24、48、72 h)对人成纤维细胞增殖功能的影响;将已融合的人成纤维细胞分为丝裂霉素C处理组及丝裂霉素C未处理组,各组中再次分为空白对照组(DMEM+1%小牛血清)、Ⅰ组(30μg/ml Hst1)、Ⅱ组(10 ng/ml rhEGF)、Ⅲ组(30μg/ml Hst1+10 ng/ml rhEGF)、Ⅳ组(15μg/ml Hst1+5 ng/mlrhEGF)、Ⅴ组(15μg/ml Hst1+10 ng/ml rhEGF),通过体外细胞划痕实验考察Hst1对人成纤维细胞迁移功能的影响。结果①不同浓度的Hst1能够促进人成纤维细胞增殖,与浓度及时间无明显依赖关系,24 h时间点A、B组细胞数显著高于其余各组(P<0.01);②30μg/ml Hst1能促进细胞划痕创面愈合,8 h划痕愈合率约37.7%,与rhEGF联合应用时促划痕愈合率高于单独用药;利用丝裂霉素C排除细胞增殖作用后,30μg/ml Hst1较空白对照组无促进细胞迁移功能(P>0.05),划痕愈合率较丝裂霉素C未处理对应组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且与rhEGF联合应用时促划痕愈合率与单独用药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Hst1能够促进人成纤维细胞增殖,但促迁移功能不明显。Hst1联合rhEGF使用时对人成纤维细胞划痕创伤愈合具有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人参减少 γ射线照射的淋巴细胞微核量(英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中国人参对减少辐射诱导的人周围血 G0 期淋巴细胞 (PBL)微核量的作用。方法 采用细胞因子阻滞的微核法检测健康志愿者的血标本。体外 1 37Cs照射之前 ,每份血标本的单个核细胞培养以不同浓度 (0~ 2 0 0 0μg· m l- 1 )的人参根水提取物孵育 2 4 h。结果  (1)在 0 Gy时 ,每 10 0 0个双核 (BN )细胞的微核量是 11.3± 2 .7,人参水提取物≥ 5 0 0μg· ml- 1 时微核量下降 ,但微核量和人参水提取物的浓度之间的差异是显著的。 (2 )单独射线照射显著增加微核量 ,当暴露于 1Gy的照射时 ,随着培养介质中人参水提取物浓度的增加 ,微核量呈显著的线性降低 (R2 =0 .0 5 ,P =0 .0 0 2 ) ;对暴露于 1Gy辐射诱导的微核量 ,人参水提取物浓度在 15 0 0μg· m l- 1 时减少 4 6 .6 % ,浓度在 2 0 0 0μg·m l- 1时减少 5 7.6 % ;对暴露于 2 Gy辐射诱导的微核量的减少呈更强的线性相关 (R2 =0 .7,P=0 .0 0 0 1) ;(3)微核数据分析的结果呈现出与 Poisson模型相关的过度离散趋势。结果表明 :(1)人参水提取物浓度达 2 0 0 0 μg· ml- 1时 ,对 PBL 细胞毒作用无明显影响 ;(2 )人参水提取物浓度在 5 0 0 μg· ml- 1和 2 0 0 0 μg· ml- 1之间时 ,对抗 1 37Cs照射诱导的 MN发挥保护作用。结论 人参可作为一  相似文献   

16.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B对成纤维细胞周期及DNA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董茂龙  陈璧  贾赤宇  汤朝武  曹云新 《医学争鸣》1999,20(11):S084-S086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AB在创面愈合及瘢痕增生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取第3代~6代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NsFb)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TsFb),经PDGF-AB作用后,用^3H-TdR参入法测定DNA合成的变化,用汉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PDGF-AB作用后,两种细胞DNA民均明显增加,S期细胞数百分比均明显增高,G1期细胞不断进入S期,但作用有划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RSK2对皮肤创面修复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Western blot与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皮肤创伤组织中RSK2的表达差异。通过人原代真皮成纤维细胞(HDF)划痕实验、CCK-8增殖实验及Western blot实验,在细胞水平探究RSK2抑制剂Bix 02565对HDF的作用。通过HE染色、Masson染色与免疫荧光染色,在体内水平观察RSK2抑制剂对皮肤创面修复的影响。结果: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实验结果显示皮肤创伤并不影响皮肤成纤维细胞中RSK2总蛋白的表达,而在体外水平上利用Bix 02565抑制RSK2的活性可显著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迁移,抑制G1/S-特异性周期蛋白-D1(Cyclin D1)与纤维粘连蛋白(Fibronectin)的表达,在动物水平RSK2抑制剂可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与胶原纤维生成,抑制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CD31)的表达,阻滞血管的新生,延缓小鼠皮肤创面修复速率。结论:RSK2可通过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与迁移、血管新生,进而促进皮肤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GF-AB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机理及其在瘢痕增生中的作用。方法:取体外培养的人正常皮肤及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HTSFB)测定生长曲线,用MTT法观察PDGF-AB对其增殖影响的差异。结果:两种细胞生长曲线存在差异,PDGF-AB对两种成纤维细胞增殖均有明显刺激作用,且均呈剂量依赖性关系,但作用有差异。结论:PDGF-AB可能通过刺激成纤维细胞增殖促进伤口愈合,同时在瘢痕增生性疾病中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