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术中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骨科患者采用京精Z-2000A血液回输机进行自体血回输,并对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进行分析。结果 50例患者术中出血总量75400 ml,自体血回输40750 ml,其中49例患者无自体血回输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DIC。结论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骨科大手术中血液丢失,减少输注异体血,是一种经济、安全、实用的血液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宫外孕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与护理价值。方法对35例宫外孕患者采用京精Z-2000A血液回输机进行自体血回输。术中密切观察病情,避免自体血液回输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发生。分析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HCT)、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等结果。结果35例患者术中出血总量60400 ml,自体血回输30950 ml,患者无自体血回输并发症发生。结论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宫外孕失血性休克手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异体血输注,是一种经济、安全、实用的血液保护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心脏瓣膜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采用京精自体血液回收机3000P型进行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并对患者术前和术后24小时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红细胞计数(RBC)、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It)、凝血活酶时间(Pr)、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m)、术后24小时引流量进行分析。结果43例患者所有的回收血经过血液回收机处理后共获得洗涤后浓缩红细胞为36400ml。手术前后患者RBC、APTT无明显变化(P〉0.05),Hb、Hct低于术前(P〈0.05),但也都位于正常参考值范围内,PIt比术前明显降低(P〈0.01),WBC较术前明显增高(P〈0.01),术后引流量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所有患者在回输血过程中均无明显的不良输血反应。结论回收式自体血液回输可有效减少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血液丢失,减少异体血输注量,减少输血费用,避免血液传播疾病及各种输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回收式自体输血在肝脾外伤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在48例肝脾外伤手术中应用CATS型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回输术野血,全部病人均选择气管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监测有创血流动力学指标、呼气末二氧化碳(PetCO2)和Ⅱ导联心电图.术中将回收的洗涤红细胞回输,记录术野回收血量、回输血量(即洗涤后的浓缩红细胞)、异体输血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48例患者平均每例回收术野出血(含冲洗液)1561ml,经洗涤处理后回输浓缩红细胞平均每例623ml.全组病人除3例输入新鲜冰冻血浆400ml以外,无肺水肿、心衰及创面异常出血等并发症.结论 术中自体血液回输能有效减少肝脾外伤手术中红细胞的丢失,维持有效循环,同时节约大量库存血,也无输血相关并发症和后遗症.  相似文献   

5.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心脏外科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CBCⅡConstaVac^TM型一次性回输器回收自体引流血回输在心脏外科手术后的应用。方法选自2007年8月至2008年8月,我院对20例心外科手术患者通过血液回输装置施行了非洗涤过滤式自体引流血回输。结果该组每个病例回输自体血量不等,最多回输血量1350ml,最少回输血量115ml,平均每个病例回输自体血量占平均引流血量的比例为43.82%。平均减少了40%以上的异体血输入量。20例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CBCⅡConstaVac^TM型一次性回输器回收自体引流血回输在心脏外科手术后的应用效果良好,这一技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科重大手术术中自体血回输的护理要点。方法对2009年6月-2011年6月间收治的40例骨科重大手术术中使用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进行术中自体红细胞回输的护理要点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40例患者术中总出血量57 650 ml,回收32 572 ml,平均每例回收814 ml,有5例输入异体浓缩红细胞400~2000 ml。所有回收的洗涤红细胞于术中回输给病人,护理操作过程中未发生一例血液污染现象。40例患者术后顺利恢复,未见回输血不良反应。结论在当前血源紧张的情况下,骨科一些重大手术采用血液回收机将术中出血进行回收然后回输,达到了充分利用自身血,节约血源,减少异体输血不良反应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自体血回收技术在腹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自体血液回收机在腹主动脉瘤手术中的应用。 方法  8例腹主动脉瘤手术患者均在全麻下行人造血管置换术 ,手术开始即启用自体血液回输机回收血液 ,进行浓缩 -洗涤后回输给患者。 结果  8例患者平均回收血量 2 90 4± 6 4 0ml,洗涤红细胞 115 0± 4 8ml,平均输入血浆代用品 15 6 0ml。 3例患者术中平均输异体血 4 0 0ml和血浆 2 0 0ml。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 结论 腹主动脉瘤手术中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自体血 ,可节约用血并防止因大量输库血引起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洗涤式自体血回输技术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和护理对策。方法骨科手术患者63例,施行手术时应用京精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术中血液,经处理后形成浓缩红细胞回输给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实施术前护理、术中护理、术后病情观察及随访。结果63例患者,术中回输血量500~1800 ml,平均650 ml;所有患者均无输血反应,无过敏、溶血、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复查血常规、凝血功能、电解质和尿常规结果正常。均不需输入异体血。结论骨科手术中应用洗涤式自体血回输效果好、安全,细致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自体血回收仪在脑瘤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自体血回收仪减少输血量和输血并发症的可能性。方法采用自体血回收仪对30例选择性脑瘤手术患者的手术出血进行洗涤回输。结果观察组30例患者自体血回输量(560±72)ml,输异体血(260±48)ml,无自体血回输并发症。对照组输异体血(491±78)ml明显高于观察组(160±48)ml,P〈0.01。结论应用自体血回收仪,可减少脑瘤手术中的出血输血量和输血并发症,尤其适合估计术中出血较多的大手术.  相似文献   

10.
自体血液回输在腹腔内出血治疗中的应用(附262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自体血液回收在腹部创伤内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62例腹部创伤后内出血,使用自体血液回收机进行自血回输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262例腹部外伤性内出血,术中经自体回收机回输洗涤红细胞共196788ml,平均每例回输自体红细胞751ml,262例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输血过程中无不良反应。术后因多种因素死亡5例。结论自体血液回收既解决了血源紧缺,又减少异体血输血过程的不良反应、感染和肿瘤细胞种植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在休克动物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犬股动脉放血制作失血性休克模型,实验组采用京精ZT-2000型血液回输机进行自体血回输治疗。对照组休克犬进行林格氏液输注,观察实验前后动物各项生理指标、红细胞的各项指数以及血小板数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动物血液中红细胞各项指数保持良好,无一例回输血过程中出现寒战、发热、溶血等不良反应,全部动物存活,两组比较差异显著。洗涤后的血液中血小板数量明显下降。结论洗涤式自体血回输对连续失血性休克的救治作用肯定,能明显提高实验动物的存活率及存活时间,可有效节约血源,特别是在经济落后以及爱滋病、传染病高发地区更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术前急性自体血小板(Plt)分离回输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 36名择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ASAⅡ~Ⅲ级,年龄24~60岁,体重53~71 kg。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n=18):对照组(A组)和急性Plt分离组(B组)。A组行单纯术中自体血回收,B组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联合自体富血小板血浆(PRP)回输及术中自体血回收,整个Plt分离过程在肝素化之前完成。于麻醉诱导前(T1)、肝素化前(T2)、术后1 h、24 h和48 h(T3、T4、T5)各时点记录相关血液凝血功能各项指标。记录ECC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术后1 h、24 h引流量和异体输血量。结果 B组急性Plt分离处理的全血容量为(1150±168)ml,采集富Plt血浆(177±32)ml,其中Plt计数(1 060±255)×109/L,占全身血容量Plt总数(25±4)%,Plt分离时间(38±11)min。与A组比较,B组术后1 h时Plt计数明显升高,术后1 h、24 h引流量、异体红细胞、Plt输注量和异体Plt输注率降低(P<0.05或0.01),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自体血小板分离回输联合术中自体血回收可改善心脏手术患者的凝血功能,并降低术后出血量和异体血的输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心脏外科主要手术出血患者的围手术期输血模式,为促进临床合理、规范用血提供数据参考。方法 从2015至2016年开展的全国多中心(4家医院)调查中,纳入大血管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心脏瓣膜手术和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18岁),描述患者特征及术后结局,探讨其出血情况,围手术期自体、异体血(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输注模式(比例、输注量及组合方式)。结果 术中心脏瓣膜手术自体血输注比例最高(58.84%),而大血管手术自体血输注量最大(722 ml),且异体血术中输注比例(53.28%)尤其是血小板输注比例(39.34%)显著高于其他手术患者。相对异体红细胞,其他成分在各类手术中的输注时机较为集中,其中单独输注血浆比例在术后1 d最高。随着出血量增加,成分联合输注比例逐渐上升为主要的输血方式。结论 不同心脏手术类型、围手术期阶段或出血量下,患者的输注模式存在差异,需要在了解现况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有针对性的输血实践方案,节约血液并提高患者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4.
梁桂玲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0):1134-1135,1140
目的:对采用腹腔镜下自制自体血回收装置进行自体血回输治疗情况总结分析。方法:2007年7月-2010年10月急诊腹腔镜下手术治疗的腹腔内出血患者86例。术中,将一条输血器的一头固定在手术台上,与腹腔镜吸引器头连接,另一头插入无菌空生理盐水瓶盖内,输液管一端插入预先加有100∶1枸橼酸钠的空盐水瓶内,另一端连接吸引器装置。将回收瓶内血液直接通过输血器滤过输给患者。观察患者腹腔出血与回输量、术前、后第1天的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结果:86例患者的腹腔内平均失血量为(1 748.34±910.21)ml,术中直接回输自体血350~2 000ml,平均为(944±721)ml。与术前比较,患者术后第1天RBC、Hb、红细胞压积(HCT)、TP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而WBC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在腹腔镜操作和具备自制自体血回输装置前提下,对伴有腹腔内出血的常见妇科急症既可快速寻找到病灶止血,并可最大限度自体血回输,安全可靠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成3组:低剂量组(n=49),负荷量10m/kg,维持量2mg/(1kg·h);中剂量组(n=51),负荷剂量为15mg/kg,维持量为8mg/(kg·h);高剂量组(n=50),负荷剂量为30mg/kg,维持量为16mg/(kg·h)。记录术后胸管引流量,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低、中、高三组患者术后6h引流量[(324.90±196.05)vs.(303.73±185.03)vs.(255.31±121.81)ml]、24h引流量[(611.67±281.56)vs.(601.50±304.33)vs.(555.82±239.16)ml]和总引流量[(744.48±350.90)V8.(712.20±359.15)vs.(658.67±290.07)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剂量下,异体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的使用率及使用量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中、高三种剂量的氨甲环酸对瓣膜手术患者术后出血、输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术中推荐应用低剂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用活化血浆凝固时间( APCT)评价血小板输注疗效的价值进行研究。方法:在2011年1月至12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血小板计数(PLT)均<50×10^9L^-1的血液病患者中,出血的患者34例为观察组,不出血34例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静脉采血测PLT、APCT;再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中PLT <10&#215;109L-1的患者给予血小板输注,抗凝后测其APCT、PLT,并计算校正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和实际血小板回收率(PPR),比较对血小板输注疗效的评价。结果:有3例未出血患者要进行输注,出血组患者PLT≤20×10^9L^-1和PLT≤10×10^9L^-1的APCT两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行血小板输注前APCT和 PLT 的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5);与血小板输注前相比,输注后APCT明显缩短,差异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 P<0.01);观察组中29名患者输注有效,且24h后APCT都小于80s ,有2名患者的CCI和5名患者的PPR符合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另外5名患者的输注无效,24h后的APCT都大于80s,而CCI、PPR只有2名符合血小板输注无效标准。结论:APCT 可以较好的折射血小板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也可以较全面的评较血小板的输注疗效。  相似文献   

17.
宋正川  吴刚  李伟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10):1339-1341
目的:观察控制性降压(CH)联合自体血回收回输技术应用于脊柱侧弯矫正术的临床效果与安全性。方法:40例脊柱侧弯矫正术病人,随机分成观察组(G组)和对照组(D组),G组手术开始时用硝普钠行CH,维持MAP(65±5)mmHg,并应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回收回输术野出血。D组常规麻醉。两组术中连续监测HR、MAP、中心静脉压(CVP);记录出血量、异体血输入量及手术时间,并分别于术前、术毕测定Hb、血细胞比容(Hct)及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的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和纤维蛋白原(FG)。结果:G组失血量(2150±215)ml显著低于D组(2650±265)ml(P<0.05),G组回输洗涤红细胞量(855±83)ml;G组输血量(950±215)ml显著低于D组(2210±345)ml(P<0.05)。两组Hct、Hb术毕较术前降低(P<0.05),两组PT、APTT在术毕均长于术前(P<0.05),而FG低于术前(P<0.05),但均在正常范围。结论: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收可安全用于脊柱侧弯矫正术,并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术中配合自体血回收回输技术可减少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18.
多次输血患者血小板抗体检测及临床相关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多次输血血液病患者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输注效果。方法:采用简易致敏血小板血清学技术(SPE-SA)分别比较多次输血患者(实验组)和无输血史的住院患者(对照组)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对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进行血小板交叉配型,计算1h和24h血小板增高指数(CCI值),对配合型血小板输注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血小板无效输注率为32.6%;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血小板抗体阳性率分别为42.1%和14.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抗体阳性率与输注次数呈正相关(r2=0.853),血小板抗体阳性患者输注随机血小板45次后CCI值和输注配型血小板30次后CCI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抗体检测及抗体类型的确认,配合性地输注血小板,有利于提高血小板输注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