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4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4篇
外科学   24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不同剂量的丙泊酚在大脑中的作用部位是不同的,本研究拟动态地观察丙泊酚在脑内的作用途径,进一步探索其镇静机制。方法招募健康志愿者12例,男6例,女6例,年龄18~40岁,BMI 20~25 kg/m~2,ASAⅠ级。在未输注丙泊酚状态下进行一次静息态功能核磁共振(RS-fMRI)扫描,然后设定丙泊酚初始效应室浓度(Ce)为0.5μg/ml,稳定5 min后完成一次RS-fMRI扫描。逐渐以0.5μg/ml的增幅递增,每个Ce下均完成一次RS-fMRI扫描,直到Ramsay评分达到6分。在全脑范围内进行局部一致性(ReHo)的对比分析。结果与清醒时比较,Ce 0.5μg/ml时小脑后叶、舌回、枕叶、颞叶等脑区ReHo值明显增加(P0.05),前扣带回、中央前回、额叶等ReHo值明显降低(P0.05)。与Ce 0.5μg/ml时比较,Ce 1.0μg/ml时额叶等脑区ReHo值明显增加(P0.05),小脑后叶、海马旁回等ReHo值明显降低(P0.05)。与Ce 1.0μg/ml时比较,Ce 1.5μg/ml时楔前叶、前扣带回、枕叶等脑区ReHo值明显增加(P0.05),小脑前叶、梭状回、顶叶等ReHo值明显降低(P0.05)。与Ce 1.5μg/ml时比较,Ce 2.0μg/ml时小脑前叶、小脑后叶、颞叶等脑区ReHo值明显增加(P0.05),楔前叶、额叶、顶叶等ReHo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丙泊酚的作用部位广泛,包含皮层和皮层下中枢,表现为效应脑区分布和局部脑活动强度的动态变化。小脑、扣带回和楔前叶在丙泊酚镇静加深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氨甲环酸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的血液保护作用.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随机、双肓、对照、临床研究,择期行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200例,年龄18~64岁,体重50~ 100 kg,ASA分级Ⅰ~Ⅳ级.采用随机双盲法,将患者随机分为2组(n=100):对照组(C组)和氨甲环酸组(T组).麻醉诱导后T组静脉输注氨甲环酸负荷量10 mg/kg(输注时间20min),然后以10 rg·kg-1·h-1的速率静脉输注至术毕;C组给予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后总引流量、术后大出血及二次开胸止血情况.记录围术期异体血使用情况、围术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C组比较,T组术后总引流量、大出血发生率、二次开胸止血率降低(P<0.05),异体浓缩红细胞、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输入量和使用率均降低(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甲环酸对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具有血液保护作用,可显著减少术后出血与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3.
石佳  杨玲  吕红  王古岩  袁素  李立环 《山东医药》2012,52(17):65-67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UTI)对体外循环(CPB)心脏围术期患者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白细胞计数(WBC)及SIRS评分的影响。方法将300例行CPB冠脉旁路移植或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50例。观察组于麻醉诱导、肝素化及鱼精蛋白中和后给予UTI,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术前、术毕及术后8、16、24、48、72 h评估SIRS评分,用ELISA法检测血浆NE、WBC及中性粒细胞。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围术期NE、WBC、中性粒细胞及SIRS评分均显著降低(P均<0.01)。结论 UTI可显著降低CPB心脏围术期患者的NE、WBC、中性粒细胞及SIRS评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外周血单核细胞及SIRS评分,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的变化规律以及蛋白酶抑制剂的影响。方法:300例择期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150例。试验组于麻醉诱导后、肝素化后以及鱼精蛋白中和后,分别给予乌司他丁各100万u,对照组则给予等量0.9%氯化钠液。2组分别于手术开始前(T1)、手术结束即刻(T2)、术后8 h(T3)、术后16 h(T4)、术后24 h(T5)、术后48 h(T6)和术后72 h(T7)使用ELISA方法检验血浆TNF-α浓度、检验白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百分比并评估患者SIRS评分。结果:TNF-α浓度自T2开始显著升高,达峰时间在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术后16 h和术后24 h。术后72 h 2组的TNF-α浓度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自T3开始,试验组TNF-α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IRS评分自T2开始升高,至T3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至T7,SIRS评分仍显著高于术前水平(P<0.01)。自T3至T6,试验组SIRS评分始终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白细胞计数自T2即显著升高,至T3达到峰值,随后逐渐下降。自T2至T6试验组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比例自T2即显著降低,至T7恢复术前水平。在T2和T3,试验组单核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乌司他丁可显著降低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围术期肿瘤坏死因子-α浓度、SIRS评分和白细胞计数,增加单核细胞百分比。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择期行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80例。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啶组(D组)和对照组(P组),每组40例。患者在麻醉诱导中心静脉置管后,D组患者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啶4ug/(kg·h)持续15 min后调节剂量为0.7 ug/(kg·h)直到手术结束。P组同时间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2组患者术后初醒时间,气管插管留置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第五天心脏超声心功能(EF值),和住院总费用。结果 D组患者术后初醒时间明显早于P组,气管插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P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ICU停留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前心脏超声心动图EF值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五天心脏超声心动图与术前相比,P组EF值明显下降,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D组术后EF值虽较术前下降,但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住院费用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应用于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能加快患者术后苏醒,并缩短气管插管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6.
心脏手术中过度失血仍是心脏手术面临的的主要挑战之一,抗纤溶药物的临床应用为解决这一难题带来希望。由于抑肽酶可增加肾损伤、增加术后死亡率,赖氨酸类似物成为心脏手术中主要抗纤溶用药,其中氨甲环酸的应用最为广泛。无论是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还是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手术中,氨甲环酸的有效性经多项研究证实。而如今,不同出血风险的心脏手术中氨甲环酸的应用剂量仍未明确。在氨甲环酸广泛应用的同时,其安全性也引起大家质疑,其与术后谵妄的关系也引起大家高度注意,而有专家呼吁抑肽酶有必要再次进入临床。将来,抑肽酶是否会成为高危出血心脏手术中的主要抗纤溶用药,氨甲环酸的合理应用剂量最终怎样界定,对这些问题我们拭目以待。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功能和心肌酶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取心脏建立Langendorff灌注模型,随机分为三组:(1)对照组(A组,正常灌注90min);(2)缺血再灌注组(B组,全心缺血30min,复灌60min);(3)谷氨酰胺组(c组,取心脏前3小时静脉注射谷氨酰胺0.75g/kg,全心缺血30min,复灌60min)。记录三组心脏的血流动力学水平,测定冠脉流出液肌钙蛋白I水平,测定复灌后心肌的热休克蛋白70水平。结果实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谷氨酰胺组的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内压上升/下降速率(±dp/dt)和心率明显增加,左室舒张末期压力(LVEDP)和肌钙蛋白I水平显著降低(P均〈0.05),谷氨酰胺组热休克蛋白70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结论谷氨酰胺能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减轻心肌损伤,这些作用可能与其诱导热休克蛋白70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低、中、高三种不同剂量氨甲环酸对心脏瓣膜手术患者的血液保护效果。方法2009年2月至2010年2月,择期行心脏瓣膜手术患者150例,随机分成3组:低剂量组(n=49),负荷量10m/kg,维持量2mg/(1kg·h);中剂量组(n=51),负荷剂量为15mg/kg,维持量为8mg/(kg·h);高剂量组(n=50),负荷剂量为30mg/kg,维持量为16mg/(kg·h)。记录术后胸管引流量,红细胞、血浆、血小板的使用情况,以及住院死亡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低、中、高三组患者术后6h引流量[(324.90±196.05)vs.(303.73±185.03)vs.(255.31±121.81)ml]、24h引流量[(611.67±281.56)vs.(601.50±304.33)vs.(555.82±239.16)ml]和总引流量[(744.48±350.90)V8.(712.20±359.15)vs.(658.67±290.07)m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剂量下,异体红细胞、新鲜冰冻血浆、血小板的使用率及使用量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中、高三种剂量的氨甲环酸对瓣膜手术患者术后出血、输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无显著差异,术中推荐应用低剂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超声引导下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用于肋骨骨折患者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于2019年1月至2019年10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接受肋骨骨折术的患者4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DR组)和罗哌卡因组(R组),每组各20例。2组在全麻插管后超声引导下患侧行ESPB,DR组患者注射0. 5μg/kg右美托咪定+0. 375%罗哌卡因共20 mL,R组患者注射0. 375%罗哌卡因20 mL,2组均行静脉自控镇痛(PCIA),观察并记录2组患者术后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术后4、8、12、24和48 h患者的静息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术后48 h内PCIA按压次数,以及并发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DR组患者首次按压镇痛泵的时间为(5. 8±1. 8)h,显著长于R组(2. 7±1. 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R组比较,DR组术后8、12、24、48 h的静息和活动状态下VAS评分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除手术后到术后4 h时间段外,其余各相邻时间点镇痛泵按压次数DR组显著少于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2组患者均未观察到ESPB相关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结论采用0. 5μg/kg右美托咪定联合0. 375%的罗哌卡因行ESPB能够为肋骨骨折患者提供更为理想的术后多模式镇痛效果,还能减少术后镇痛药物用量,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对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病人围术期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拟行OPCABG的病人24例,采用随机、双盲方法分为对照组(C组)和乌司他丁组(U组),每组12例。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mg/kg、芬太尼10~20μg/kg、哌库溴铵0.1mg/kg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吸入1%~2%异氟烷、间断静脉注射芬太尼(2~5μg/kg,总量最高为50μg/ kg)、持续静脉输注哌库溴铵0.03~0.05mg·kg~(-1)·h~(-1)维持麻醉。U组麻醉诱导后开始恒速静脉输注乌司他丁6 000U/kg(30min内输完),然后以1 000 U·kg~(-1)·h~(-1)的速率持续静脉输注至手术结束。C组采用的同样方法输注等容量的生理盐水。分别在切皮前即刻(T_1)、冠状动脉全部吻合结束后0.5h (T_2)、术后2h(T_3)、6h(T_4)、18h(T_5)采集静脉血,测定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IL-10、终末补体复合物(TCC)的浓度及CD11b/CD18的表达。结果与T_1比较,C组在T_(3,4)时IL-6浓度、T_3时IL-10浓度升高,T_(2-4)时CD11b/CD18表达升高,2组在T_2时TCC浓度均升高(P<0.05或0.01);与C组比较,U组在T_3时IL-6、IL-10浓度降低,在T_(2~4)时CD11b/CD18表达降低(P<0.05或0.01)。结论乌司他丁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OPCABG病人围术期IL-6、IL-10浓度及CD11b/CD18表达的升高,具有减轻炎性反应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