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外源性L-精氨酸(L-Arg)在创伤性休克治疗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休克组和处理组,于创伤前、休克末、复苏后1、3、5h股动脉取血检测内皮素,并于相应时间点测定组织氧分压,监测血液动力学变化并记录存活时间。结果:两组大鼠休克末及复苏后各时间点血浆内皮素浓度及组织氧分压较伤前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苏后组织氧分压不能恢复到伤前水平,处理组于复苏后5h血浆内皮素浓度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复苏后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不能恢复到伤前水平,处理组于复苏后5h血浆内皮素浓度显著低于休克组(P<0.05),复苏后肝脏、小肠的组织氧分压较休克组升高并有显著性差异(P<0.05)。处理组大鼠12、24h存活率同休克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外源性L-Arg可降低血浆内皮素浓度,改善内脏器官的组织氧分压,并能明显提高休克模型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GH)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的关系。方法选择55例轻度 GH 孕妇为 A 组,23例中、重度孕妇为 B 组,24例正常孕妇为 C 组(对照组),分析3组睡眠相关呼吸参数及血压资料。结果B 组平均 SaO2、通气指数、体重指数分别为(72.26±5.08)%、(37.21±2.56)次/h、(29.14±2.62)kg/m 2,明显高于 A 组、C 组(P <0.05);B 组睡眠延迟、稳定的睡眠比、清醒/梦睡眠比分别为(33.2±34.5)min、(36.3±19.1)%、(34.7±8.3)%,睡眠延迟显著高于 A、C 组,稳定的睡眠比、清醒/梦睡眠比显著低于 A、C 组(P <0.05);B 组24 h 收缩压、舒张压,白天收缩压、舒张压,夜间收缩压、舒张压,睡醒后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 A 组、C 组(P <0.05);B 组杓型比例明显低于 A 组、C 组(P <0.05);B 组异常新生儿发生率显著高于 A 组、C 组(P <0.05)。结论GH 与 OSAHS 关系密切,孕妇血压和供氧等可影响胎儿发育。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肺心病患者动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内皮素(ET-1),血管紧张素Ⅱ(AT-Ⅱ),心钠素(ANP)的作用及其与动脉血氧分压(PaO2)的相关性,我们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了30例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浆ET-1、AT-Ⅱ、ANP主动脉血氧分压值,并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肺心病患者的ET-1、AT-Ⅱ、ANP均显著高于健康人(P<0.01,P<0.05,P<0.01)PaO2显著低于健康人。PaO2于AT-Ⅱ存在负相关,AT-Ⅱ与ANP存在正相关,PaO2与ANP及ET-1无相关性,ET-1与ANP、AT-Ⅱ无相关性。提示低氧为肺心病形成过程中的重要因素,AT-Ⅱ、ANP、ET-1的可能与心病的病理生理过程,AT-Ⅱ、ANP意义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艾司洛尔预防气管拔管引起的心血管反应的疗效。方法 将60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在拔管2min前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mg/kg,B组注射利多卡因1mg/kg,C组注射生理盐水。观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结果 A组拔管期心率、血压平稳,与C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B组拔管期与C组比较血压较平稳(P<0.05),但心率与C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C组组内分析,血压、心率变化明显(P<0.05)。结论 艾司洛尔较利多卡因更有效地预防全麻后气管拔管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5.
张英  綦欣竹  袁雪梅  蒋平  刘庆 《重庆医学》2016,(19):2692-2694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辅助椎管内麻醉时静脉泵注速度对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下肢手术的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C3组(各30例),椎管内麻醉平面固定后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泵速分别为0.2、0.5、0.7μg · kg -1· h-1。在给药前(T0)、给药后10、30、60 min(T1~3)记录患者呼吸频率(RR)、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 T2时,A、B两组镇静深度较C组浅,DBP较C组高;B、C组PaCO2较A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3时,C组PaCO2比A组高,DBP低于A、B两组,镇静深度较A、B组深,B组镇静深度较A组深,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RR、PaO2、SBP及H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分别发生心动过缓3、10例。结论以0.5μg · kg -1· h-1速度静脉泵注右美托咪定辅助椎管内麻醉,可获得满意镇静,维持循环稳定,对呼吸抑制轻,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6.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2):83-86
目的 探究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cPCO2)与经皮氧分压(TcPO2)监测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8 年1 月至2020 年5 月我院NICU 收治的新生儿60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具体病情分为呼吸障碍组(A 组)、循环障碍组(B 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组(C 组)。监测三组TcPCO2、TcPO2、PaCO2、PaO2,并比较TcPCO2与PaCO2、TcPO2与PaO2间的关系。结果 A 组TcPCO2、PaCO2明显高于B 组及C 组,TcPO2、PaO2明显低于B 组及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的TcPCO2与PaCO2均呈正相关(rA=0.765,rB=0.920,rC=0.875,P<0.05);A 组TcPO2与PaO2呈中等相关(r=0.601,P<0.05),B 组TcPO2与PaO2无相关性(r=-0.006,P>0.05),C 组TcPCO2与PaCO2、TcPO2与PaO2均呈较高相关(r=0.875、0.825,P<0.05)。三组TcPCO2、PaCO2差值均接近0(A 组、B 组、C 组测量差值均数分别为0.101、2.991、-0.072),且TcPCO2与PaCO2均有较好的一致性(A 组、B 组、C 组一致性界限内差值绝对值最大值分别为12.000、11.000、8.700)。三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cPCO2测定可准确、连续、无创地评估NICU 新生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PaCO2,TcPO2能较真实地反映新生儿的氧合情况,值得在NICU 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心病患者指动脉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与血氧分压的关系。方法收集35例肺心病病人与34例随机体检健康人员,肺心病病人分为肺心病缓解期组(18例)、加重期组(17例),健康体检人员为对照组。应用美国ACUSON128/XP10、ATL50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每人双侧中指指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指动脉血流的收缩期最大流速(VSMAX)、舒张期最低流速(VDMIN)、平均流速(TAMX)、动脉搏动指数(PI)、动脉阻力指数(RI),并应用丹麦ABL5血气分析仪采集股动脉血,测定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结果对照组、肺心病缓解期、肺心病加重期的PaO2、SaO2、VSMAX、VDMIN TAMX、PI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组间比较肺心病缓解期、肺心病加重期的PaO2、SaO2、VSMAX、VDMIN指标有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PaO2、SaO2与VSMAX、VDMIN、TAMX指标呈正相关(r分别为0.375,0.410,0.494,P〈0.05)。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且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PaO2、SaO2较肺心病临床缓解期有显著降低,指动脉血流动力学也有明显异常,表明肺心病患者血流动力学变化与血氧的降低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创伤性休克术前限制性液体复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创伤性休克术前进行限制性液体复苏的作用。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2005年10月期间收治的89例多发伤合并休克的患者,根据术前液体复苏控制的血压水平随机分为3组,A组和B组的收缩压分别维持在70和80mmHg左右,C组的收缩压维持在90mmHg以上。用损伤严重度评分(ISS)评价各组创伤严重程度可比性的前提下,比较各组的液体摄入量、术前血红蛋白含量、住院期间ARDS、ARF的发生率和总死亡率。结果(1)各组年龄、性别、损伤及休克程度,复苏开始时间和手术开始时间均无显著性差异。术前A、B和C三组之间的总输液量均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687+96)ml、(2096+87)ml、(2976+93)ml(P〈0.05);并且三组之间浓缩红细胞的输入量也有显著性差异,分别为(294+110)ml、(404±113)ml、(798+230)ml(P〈0.05)。(2)C组患者术前血红蛋白含量【(94±45)g伽明显低于A组【(110+22)g/L]和B组【(103+24)g/L](P〈0.05),但A、B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三组中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在C组中(31.2%)明显高于A组(16.7%)和B组(18.2%)(P〈0.05),A组和B组之间ARDS的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C组的病死率(34.4%)明显高于A组(12.5%)和B组(12.1%)(P〈0.05),但A组和B组之间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在创伤性休克术前未控制性出血条件下,限制性液体复苏可明显降低患者的出血量,ARDS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肺复苏机在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急救中的应用效果,为心搏骤停院前急救提供依据。方法2011年1月至2013年5月海南省农垦三亚医院急诊科收治的院外心搏骤停患者93例,其中应用心肺呼吸机进行院前抢救的51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应用人工按压心肺复苏抢救的42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和血压变化,观察两组患者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和各项功能恢复情况。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N末端B型脑钠肽原(NT-proBNP)、肌钙蛋白 I(cTnI)和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中心率、呼吸、血压和血氧饱和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自主循环恢复、存活大于24 h和康复出院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即刻血清 NSE、NT-proBNP、cTnI、H-FA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自主循环恢复24 h后研究组 NSE、NT-proBNP、cTnI、H-FAB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心肺复苏机应用于心搏骤停患者院前抢救可以有效缩短患者心肺复苏时间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降低患者心、脑、肺等重要脏器损伤,有效提高心肺复苏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酸清除率在指导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多发伤并失血性休克的患者63例,分为两组,A组32例,B组31例。A组检测中心静脉压(CVP)及平均动脉压(MAP)指导补液,以CVP达到8~12mmHg,MAP达到(65±5)mmHg以上,作为液体复苏治疗的目标。B组在达到上述CVP及MAP的基础上,计算乳酸清除率,以乳酸清除率大于或等于10%作为复苏治疗的目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2h液体复苏达标率及乳酸清除率大于或等于10%的比例、术后24h输液量的差异,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器官功能不全发生情况,ICU住院日。结果2h液体复苏达标率的比例A组高于B组(P<0.01)、24h内输入液体量B组大于A组(P<0.01)。但两组术后24h液体复苏达标率(≥10%)的比例、输入红细胞及血浆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发生器官功能不全比例高于B组(P<0.05),A组ICU平均住院日高于B组(P<0.01)。结论在监测CVP及MAP的基础上,使用乳酸清除率作为创伤失血性休克液体复苏治疗的指导目标,可能减少患者器官功能不全发生,缩短ICU住院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双侧肱动脉无创血压( NIBP)与桡动脉有创动脉压( IBP)的关系。方法于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患者82例,麻醉诱导前后及术中同步测量双侧无创血压及有创血压,根据有创收缩压值( ISBP)大小分为A组( ISBP≤90mmHg)、B组(90mmHg<ISBP≤120mmHg)、C组(120mmHg<ISBP≤150mmHg)和D组(ISBP>150mmHg)。对各组数值进行差异分析,并对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值做线性相关分析。结果4组患者双侧无创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有创收缩压低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B、C、D组有创收缩压高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且随着血压升高差值呈逐渐增高趋势;A、D组有创舒张压与双侧无创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有创舒张压低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有创收缩压与同侧袖带收缩压显著相关(r=0.940,P<0.01),有创舒张压与同侧袖带舒张压显著相关(r=0.925,P<0.01)。结论全麻平卧位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显著相关,在一定血压范围内,可通过无创血压对有创血压进行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侧脑室内注射葛根素降低大鼠动脉血压 (BP)和心率 (H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连续观察室内注射葛根素的大鼠 6 0minBP和HR变化曲线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给药后大鼠BP和HR明显降低 ,在 5min - 1 5min达最低值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结论 :侧脑室内注射葛根素有明显降低大鼠BP和HR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妇科腹腔镜手术不同麻醉方法对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ET鄄CO2)的影响,探讨围术期护理对策。方法:对30例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患者随机选用硬膜外及全麻2种麻醉方法,在气腹前10min、气腹后20min、放气后20min分别监测其SpO2和PETCO2变化。结果:硬膜外组在气腹后20min,SpO2较气腹前明显降低,PETCO2较气腹前明显升高,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全麻组变化不明显。结论:腹腔镜下妇科手术采用全麻方法较安全,术中应加强术中呼吸循环的监测,以保证患者安全渡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系统管路末端连接气泡过滤器以及经气泡过滤器进行动脉血回抽对血压数据精确性的影响.方法 60例行重大手术需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后连接三通,三通分别连接A、B两套压力传感器(A、B组),A组(n=60)不连接气泡过滤器而直接连接压力传感器,B组(n=60)连接1个气泡过滤器再连接压力传感器.两套传感器连接同一部多功能监测仪监测血压;60例患者分别使用4个不同牌子的多功能监测仪[Eagle3000(10例)、Dash4000(10例)、Mindray BeneView T6(20例)、BLT AnyView A6(20例)]监测血压.B组中,有30例连接驼人牌气泡过滤器(驼人B组),30例连接灵洋牌气泡过滤器(灵洋B组).观察A、B组在下列各时点使用不同的监测仪、不同的气泡过滤器、是否使用肝素等条件下监测到的血压数据:穿刺后第1次血压(T1)、最高血压(T2)、最低血压(T3)、平稳血压(T4)、手术结束前0.5 h血压(T5).T5后每5 min经空气过滤器回抽动脉血并快速冲洗直至管路无血液,共操作5次(t1、t2、t3、t4、t5时点),记录A、B组不同换能器显示的血压数据.结果 使用不同的监测仪、不同气泡过滤器、是否使用肝素对A、B两套压力传感器监测的血压数值均没有影响(P>0.05).驼人B组t5 SBP值及t4、t5 DBP值均有高于灵洋B组(P<0.05),而其他时间点两组SBP及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连接1个气泡过滤器对动脉血压数据的精确性无影响,但经过气泡过滤器回抽动脉血后会堵塞过滤器,可能对动脉血压数据的精确性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尧永华  邬子林 《河北医学》2006,12(8):733-735
目的:探讨应用一种持续气道正压(CPAP)系统,对单肺通气下开胸病人的无通气肺施加持续气道正压,观察无通气肺接受持续气道正压时对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需在单肺通气下开胸手术病人2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CPAP组(B组),每组各10例。A组在单肺麻醉期间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直接开口于大气中;B组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持续给予CPAP(P=0.3kPa)。于仰卧双肺通气30m in、仰卧单肺通气30m in、侧卧单肺通气30m in、60m in、关闭胸腔双肺通气时,分别采取动脉血样做血气分析。结果:单肺通气后,B组氧合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持续给予CPAP,有助于提高氧合,减少肺内分流,可明显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变异性与尿蛋白、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50例健康人,男性女性各半,平均年龄64.5±5.1岁,作为对照组。高血压患者80例,平均年龄65.3±5.7岁,男性女性各半,作为高血压组。分别测运动血压与24h尿蛋白、踝臂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高血压组运动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的24h尿蛋白含量、baPWV均大于对照组(P<0.05)。运动血压变异性与24h尿蛋白含量、baPWV均正相关(P<0.05)。结论运动血压变异性增大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特征。运动血压变异性增大易导致动脉硬化及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动脉穿刺是麻醉专业实习医生需要掌握的临床技能之一,因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临床带教过程中应严格要求和悉心指导,培养实习医生养成良好的“爱伤”观念和严格的无菌观念: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逐步提高他们存动脉穿刺置管上的成功率,同时尽量避免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经鼻持续正压通气 (nCPAP)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合并高血压患者 2 4h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方法  10 3例患者因打鼾就诊 ,进行多导睡眠监测的同时监测 2 4h动态血压。根据睡眠呼吸暂停 /低通气指数 (AHI) ,诊断为单纯打鼾 (AHI≤ 2 0 ,2 5例 )及OSAS(AHI>2 0 ,78例 )。OSAS组中 2 8例进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 6个月后 ,进行 2 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OSAS组平均动脉血压为 (12 1 1± 15 7)mmHg ,单纯打鼾组为 (90 2± 10 3)mmHg,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 :OSAS患者的血压变化与AHI有明显的正相关 (r =0 5 2 ,P <0 0 1) ,与年龄、吸烟及体重指数无关。OSAS组中 2 8例进行持续正压通气治疗 6个月后 ,平均动脉血压显著下降 (P <0 0 5 )。白天平均心率及 2 4h脉压差恢复正常。结论 nCPAP治疗可明显降低OSAS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脉压差是nCPAP治疗OSAS合并高血压有效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张鹏 《中外医疗》2016,(18):81-82
目的:客观评价机械通气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择该院2012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的55例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A组),同期选择55例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B组)作对照,分别予以机械通气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机械通气单纯治疗。结果 A组入选患者有效率81.82%,B组54.55%(P﹤0.05)。结论就老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而言,选择机械通气与盐酸氨溴索联合治疗方案效果突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动脉血碱剩余(BE)、二氧化碳分压(PaCO2)对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2年9月我院救治的67例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后30d时结局,将口服百草枯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入院时动脉血碱剩余、PaCO2的差异,高低碱剩余组、高低PaCO2组早期病死率的差异,并分析其对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低PaCO2组30d病死率、乳酸值高于高PaCO2组,BE水平明显低于高PaCO2组。低BE组30d病死率、入院时乳酸值高于高BE组,入院时PaCO2水平明显低于高BE组(P〈0.05)。急性口服百草枯中毒患者就诊时BE、PaCO2、乳酸和入院12hBE预测30d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6、0.675、0.836、0.912。结论早期碱剩余、PaCO2是早期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