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测定抑制喉罩通气道LMA-Fastrach、LMA-Proseal置管和气管插管心血管反应的瑞芬太尼半数有效浓度以及比较置管期间相应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变化.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63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I~II级,按置管类型的不同随机均分为T、F、P 3组,每组21例.4 mg/L启动并调整丙泊酚靶控,使得BIS稳定于45~55,之后按Minto药代模式设置并启动瑞芬太尼效应室靶控,5 min后给0.6 mg/kg罗库溴铵,2 min后置管:T组气管插管,F组LMA-Fastrach置管,P组放置LMA-Proseal.比较患者麻醉诱导前、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值及置管前后的BIS变化.记录置管前1、2min及置管后5min内的MAP、HR值以判定患者有无心血管反应.应用Dixon-Mood序贯法计算抑制3种置管心血管反应的瑞芬太尼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结果 与麻醉诱导前相比,3组麻醉诱导后MAP、HR均明显下降[MAP:T、F、P组麻醉诱导前后分别为(87.9+10.5)mmHg比(71.6+9.0)mm Hg,(91.8+8.8)mm Hg比(73.5±9.9)mm Hg,(87.2±10.2)mm Hg比(70.9+8.6)am Hg,HR:T、F、P组麻醉诱导前后分别为(78.8±11.6)次/min比(68.7+8.5)次/min,(74.8±10.3)次/min比(64.1±6.7)次/min,(76.7±8.2)次/min比(67.3±8.3)次/min,1 mm Hg=0.133 kPa,P<0.05],而置管前后的BIS值则无变化(P>0.05).瑞芬太尼抑制3组置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浓度依次为T组4.47 μg/L、F组4.78 μg/L、P组2.05 μg/L.结论 Minto模式靶控测得瑞芬太尼抑制3种置管心血管反应的EC50 LMA-Fastrach置管略高于气管插管,LMA-Proseal置管则最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左旋布比卡因妇科手术腰段硬膜外麻醉的影响。方法 妇科择期子宫肌瘤手术( ASAⅠ~Ⅱ级)60例随机均分为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麻醉组(L组)和左旋布比卡因+右旋美托咪啶硬膜外麻醉组(LD组)。L组常规消毒穿刺后硬膜外注入0.75%左旋布比卡因15ml+生理盐水2 mL,LD组注入0.75%左旋布比卡因15 mL+ 右旋美托咪啶1.0μg/kg (2 mL)。记录年龄、身高、体重、ASA级、手术时间、失血量和输液量等一般情况;评估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效果;监测和记录硬膜外给药前(0)、硬膜外给药后5、10、20、30和60 min MAP、HR、SpO2和BIS值及低血压、心动过缓、恶心、呕吐和寒颤等不良反应;从术中疼痛、腹肌松弛度和牵拉反应三方面评估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时间、运动阻滞起效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LD组感觉阻滞维持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大于L组(P<0.01)、最大运动阻滞时间短于L组(P<0.05),20min和30min最大运动阻滞评分高于L组(P<0.05)。与L组比较,LD组疼痛程度和牵拉反应程度降低(P<0.01)。与基础值比较,L组和LD组BIS值于20min后降低(P<0.05~0.01),LD组BIS值于20 min后低于L组(P<0.01)。与基础值比较,L组和LD组MAP分别于硬膜外注药后20 min和10 min时降低(P<0.05~0.01),LD组HR于硬膜外注药10 min后降低(P<0.05~0.01);与L组比较,LD组MAP和HR于硬膜外注药10 min后降低(P<0.05)。LD组寒颤发生例次低于L组(P<0.01)。结论 左旋布比卡因混合右旋美托咪啶1.0μg/kg感觉阻滞和运动阻滞维持时间延长,运动阻滞和镇痛作用增强,麻醉效果更加完善。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七氟烷全麻术后早期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开腹手术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D组(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啶)和C组(七氟烷复合生理盐水),记录术前(T0)、术后5min(T1)、拔管前15min(T2)、拔管后30min(T3)、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记录患者从停止吸入药到自主呼吸的恢复时间(T4)、呼之睁眼时间(T5)、拔管时间(T6)和定向力恢复时间(T7)及手术前1d和手术后第1d两组患者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测试评分,计算POCD发生率。结果:两组在T0比较,D组MAP无变化、HR下降,两组在T2、T3比较,D组MAP和HR降低(P<0.05);两组在T0比较,手术后第1dC组MMSE下降(P<0.01),D组POCD发生率(17%)低于C组(47%)。结论:七氟烷复合右美托咪啶麻醉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期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老年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择期全髋置换手术后老年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术后启动PCA时分别以0.2μg(/kg·h)持续输注右旋美托咪啶和生理盐水至PCA结束。记录两组自觉伤口疼痛PCA启动时(0)、4、8、12、24 h时VAS评分、芬太尼累积用量、Ramsay评分等;记录术后镇痛24 h期间的不良反应和异常情况及治疗措施。结果两组术后镇痛效果良好,但试验组PCA后各时点VAS评分小于对照组(P<0.05或0.01),而Ramsay镇静评分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术后12 h和24 h芬太尼累积用量少于对照组(P<0.05或0.01),减少21.4%。试验组PCA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率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持续输注右旋美托咪啶联合芬太尼PCA模式用于老年患者静脉镇痛安全有效,可减少芬太尼用量,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全麻复合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老年及中青年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影响。方法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下行中下腹部手术的老年患者以及中青年患者各40例,分别随机均分为四组:老年患者均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1组(EA1组)、全麻1组(GA1组),中青年患者均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2组(EA2组)和全麻2组(GA2组)。EA1组及EA2组患者硬膜外分次给予0.75%罗哌卡因,GA1组及GA2组按相同方案给予等量生理盐水,静注依托咪酯、芬太尼及顺式阿曲库铵0.15mg/kg行全麻诱导,持续输注丙泊酚、舒芬太尼和顺式阿曲库铵维持麻醉,术中维持BIS于40~50之间及T1于10%Tc水平,观察各组患者顺式阿曲库铵肌松效应的变化。结果四组起效时间、恢复指数及TOFR自然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A1组的临床肌松作用时间明显长于GA1、EA2和GA2组(P<0.01或P<0.05),而GA1、EA2组的临床肌松作用时间明显长于GA2组(P<0.05)。EA1组顺式阿曲库铵的总维持用量明显低于GA1、EA2及GA2组(P<0.01)。结论不论老年还是中青年患者,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对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以及TOFR自然恢复时间无明显影响,但可延长其临床肌松作用时间,增强其肌松效应,老年患者罗哌卡因增强作用的时效延长,顺式阿曲库铵的维持用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麻醉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2,自引:4,他引:38  
目的 观察瑞芬太尼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并与丙泊酚无痛人工流产术比较。方法 选择门诊ASAⅠ级早期妊娠需人工流产者 6 0例 ,随机分成三组 ,瑞芬太尼组 (A组 ) ,瑞芬太尼 +丙泊酚组 (B组 )和丙泊酚组 (C组 ) ,每组 2 0例。A组 :瑞芬太尼 1 5 μg/kg持续静注6 0s,随后以 0 15 μg·kg 1·min 1持续输注至负压吸引结束停药 ;B组 :瑞芬太尼 1 0 μg·kg 1持续静注6 0s,随后以 0 1μg·kg 1·min 1持续输注 ,瑞芬太尼诱导结束后静注丙泊酚 1 0mg/kg ;C组 :单纯静注丙泊酚 2 5mg/kg持续静注 6 0s,必要时追加丙泊酚 0 5~ 1 0mg/kg。结果 术后三组患者对镇痛效果均表示高度满意 ,A、B和C组VAS分别为 (95 6± 11 8)mm、(99 1± 5 5 )mm和 (98 2±12 7)mm ,其中C组 8例术中出现肢体扭动等体动反应。A组和B组患者术中、术后血压和心率与给药前比较无显著变化 (P >0 0 5 ) ;C组术中血压心率较给药前显著下降 (P <0 0 5 ) ,但术后恢复至给药前水平 (P >0 0 5 )。术中三组患者在供氧状态下SpO2 均为 10 0 %。但三组患者呼吸均明显抑制 ,其中B组所有患者给丙泊酚后均出现呼吸暂停 ,C组 8例患者出现呼吸暂停。手术结束时A组和B组患者VT和RR已恢复至术前水平 (P >0 0 5 ) ,C组手术的中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年龄对小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行髋关节和下肢骨科术后病人75例(ASAⅠ-Ⅱ级),年龄22岁-85岁,根据年龄分为A组(22岁-45岁)、B组(46岁-64岁)和C组(65岁-85岁),每组25例。术后三组均经硬膜外导管接通并开启电子镇痛泵,三组药物配伍和PCA给药模式相同:负荷剂量5μg,背景剂量1μg/h,PCA追加剂量2.5μg,锁定时间3 min。记录PCA开机给负荷量后0、4 h、8 h、20 h、24 h和48 h舒芬太尼累积用量、VAS评分和不良反应及治疗措施,并计算术后第二天舒芬太尼累积用量。结果术后4 h、8 h、20 h和24 h等时间点A组VAS评分高于B组和C组(P〈0.01)。术后8h和20h等时间点B组VAS评分显著高于C组(P〈0.05)。A组恶心等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B组和C组(P〈0.01)。结论年龄以及伴随年龄增加发生的椎管内退行性改变是影响小剂量舒芬太尼PCEA效果的重要因素,其中老年病人效果最好,不良反应少,适宜老年病人选用。  相似文献   
8.
腹部手术患者罗库溴铵不同给药方式肌松效应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腹部手术患者罗库溴铵靶控输注(TCI)、持续输注(CI)和间断静脉注射(IBI)三种给药方式的肌松效应。方法择期全麻下行腹部手术患者45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TCI组、CI组和IBI组(n=15)。麻醉诱导:三组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1)、瑞芬太尼1.5μg·kg~(-1)和TCI异丙酚2.5μg·ml~(-1),TCI组以效应室浓度3μg·ml~(-1)TCI罗库澳铵,CI组和IBI组均静脉注射罗库溴铵0.6 mg·kg~(-1)。麻醉维持:三组均维持T_1=5%,TCI组以效应室浓度增减0.1μg·ml~(-1)调控罗库溴铵TCI;CI组以初始速率为600μg·kg~(-1)·h~(-1),每隔5分钟以10%~20%幅度调整输注速率;IBI组间断静脉注射0.15mg·kg~(-1)。结果在肌松监测指导下,TCI组和CI组均可维持T_1=5%的肌松深度,TCI组效应室浓度呈下调趋势,CI组可达到稳态输注,调控次数高于TCI组,IBI组每间隔(27±7)min给药一次,每次间隔时间相似。TCI组罗库溴铵麻醉诱导用量多于CI组和IBI组(P<0.05),三组维持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CI组罗库溴铵诱导起效时间长于CI组和IBI组(P<0.01)。恢复时间TCI组和CI组相似,短于IBI组(P<0.01),但三组罗库溴铵的恢复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TCI罗库溴铵延长了起效时间,不适于麻醉诱导;但其肌松效应稳定,停止输注后恢复较快,适于麻醉维持。  相似文献   
9.
刘继云  佘守章  邬子林  许立新 《广东医学》2006,27(11):1608-1610
目的 研究轻比重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高龄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术连续脊麻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择期在连续脊麻下行单侧下肢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60例,随机分为罗哌卡因(R)组和左旋布比卡因(L)组,每组30例。R组采用0.3%罗哌卡因,L组采用0.3%左旋布比卡因。用Spinoeath导管针(27G)于L2-3,穿刺蛛网膜下腔并置管2~3Cm,以0.1ml/s注入轻比重局麻药4.0ml。观察双侧感觉和运动阻滞时间、双侧最大阻滞平面、维持止痛时间、运动恢复时间、最大Bromage评分、局麻药用量和输液输血量。记录平均动脉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并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R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时间均比L组慢(P〈0.01);两组最大阻滞平面均呈现手术侧显著高于健侧(P〈0.001);R组维持止痛时间和运动恢复时间均比L组缩短(P〈0.01);R组最大Bromage的3级构成比明显小于L组(P〈0.05);R组局麻药用量显著多于L组(P〈0.01)。两组血液动力学变化与其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术中和术后不良反应较少,且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轻比重罗哌卡因与左旋布比卡因用于高龄患者下肢关节置换手术的连续脊麻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对左旋布比卡因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效应的影响。方法择期硬膜外麻醉行全子宫切除术后病人100例,ASAⅠ-Ⅱ级,年龄35—60岁,随机分成五组,Ⅰ组:0.125%Levob;Ⅱ组:0.125%Levob+0.25μg/ml Suf;Ⅲ组:0.125%Levob+0.5μg/ml Suf;Ⅳ组:0.125%Levob+0.75μg/ml Suf;Ⅴ组:0.125%Levob+1.0μg/ml Suf,每组20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术后运动神经阻滞恢复评分(改良Bromage分级)观察镇痛效果;记录开机后4、8、16、20和24h等共5个时点的BP、HR、RR、SpO2以及静息时和咳嗽时VAS等数值、恶心和呕吐等不良反应及治疗措施。结果五组病人年龄、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间、术中利多卡因用量和手术结束前硬膜外腔最后一次给药时间基本相同(P〉0.05)。与Ⅰ组比较,Ⅲ组、Ⅳ组和Ⅴ组4、8、16、20、24h等时间点静息VAS和咳嗽VAS均显著降低(P〈0.05或0.01),Ⅰ组和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Ⅳ组和Ⅴ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Ⅰ组比较,Ⅲ组、Ⅳ组和Ⅴ组24h内恶心、呕吐及瘙痒等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Ⅰ组和Ⅱ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Ⅰ组比较,Ⅲ组、Ⅳ组和Ⅴ组需追加曲马多辅助镇痛病例数少。各组在4、8、16、加、24h等时间点未观察到血压心率异常变化及呼吸抑制,下肢肌力恢复良好,改良Bromage评分均为0级。结论0.5μg/ml Suf是0.125%levob最佳配伍剂量,镇痛效果好,副反应少,可作为妇科术后首选镇痛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