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评价使用头颈帽、固定矫治器治疗Ⅱ类Ⅰ分类错(牙合)不拔牙患者治疗后的变化.方法:本研究中的18例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时和保持期结束时照头影侧位X片,采取记存模型.治疗开始的平均年龄为11.9±2.6岁,治疗时间为2.8±1.2年.治疗后上下颌使用Hawley保持器保持1~1.5年.结果:头影侧位X片测量显示上颌发育受到限制,上颌切牙内倾,覆(牙合)覆盖减小,下颌切牙前倾;治疗结束时下颌轻度向后旋转.保持期后,上颌稳定,下颌前移,覆盖显著增加(P<0.01).模型显示治疗期间上下颌紊乱指数明显减小.保持期后,下颌尖牙间的宽度显著减少(p<0.01).结论:头颈帽、固定矫治器治疗的Ⅱ类Ⅰ分类错(牙合)不拔牙患者,所取得的上颌生长方向的效果是稳定的,但是治疗所诱导的下颌旋转效果却趋于复发到原来的方式,保持期后牙齿有各种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上颌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器在Angle Ⅱ类2分类错中的矫治效果。方法:选取Angle Ⅱ类2分类患者12例,在不拔牙的情况下使用上颌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器对其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18±3个月完成治疗,治疗后下颌前移、建立了Ⅰ类磨牙关系,覆合覆盖正常,侧貌好。结论:上颌斜面导板配合直丝弓矫治对Angle Ⅱ类2分类错的非拔牙矫治疗效显著、疗程短。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分析上颌单颌拔牙与双颌拔牙矫治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的疗效。方法: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患者29例,15例采用双颌拔牙模式矫治,14例采用上颌单颌拔牙模式矫治。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矫治后两组的UI-SN、上唇突度均明显减少,Z角明显增加(P<0·01~0·001)。矫治后单颌拔牙组较双颌拔牙组下颌切牙有较多唇向移位,但下唇突度仍有减少(P<0·05)。结论:两种拔牙矫治模式均能达到减少前牙覆盖,减小侧貌突度的矫治目的,但临床适应证不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正畸治疗对安氏II1错畸形患者下颌旋转与移动的影响。方法:治疗组20例,非正畸治疗组18例。所有患者均无外科手术治疗史、无拔牙史和功能矫治治疗史。通过头颅侧位片采集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的头影测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正畸治疗可诱导安氏II1错!畸形患者的下颌垂直向生长和颏点垂直向移位增加。上颌与下颌磨牙的垂直向或向移动与下颌旋转及颏点的水平向移位无关。与对照组相比,两组之间在上颌磨牙的向移动和下颌旋转方面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正畸治疗影响下颌的垂直向生长及颏点的垂直向移动,而对下颌旋转及上颌磨牙的向移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滕英  白雪芹 《吉林医学》2011,(22):4536-4538
目的:探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安氏Ⅱ类Ⅰ分类错所引起的牙、牙槽、颌骨的改变。方法:对12例处于生长发育期且以下颌后缩为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患者进行双期矫治,一期用Twin—block功能矫治器治疗,接下来直丝弓固定矫治器治疗。治疗前后侧位片X线头影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覆、覆盖分别减少3.92 mm及8.20 mm,SNB增加1.47°,ANB减小2.52°,L1-MP增加9.77°,均具有统计学意义。下颌生长朝着有利的方向进行。结论:Twin-Block矫治器是一种简便、高效的功能矫治器,可以诱导下颌功能性前移,同时使得上下颌牙及牙槽骨发生改变,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面型。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Herbst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对生长期安氏Ⅱ类错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13名安氏Ⅱ类错的患者,用Herbst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进行双期治疗,然后应用头影测量进行效果评估。结果Herbst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的方法可以促进下颌生长,增加前牙覆盖(P〈0.05),同时引起上切牙舌倾,下切牙唇倾。结论Herbst矫治器联合直丝弓矫治器对生长期安氏Ⅱ类错的患者可取得明显的骨骼以及侧貌的改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双垫矫治器对下颌后缩的矫治效果,探讨双垫矫治器在安氏Ⅱ类远中错(表现为下颌后缩的侧面貌)矫治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2年4月-2013年12月来口腔科门诊就诊的下颌后缩患者60例,按矫治方法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用双垫矫治器矫治下颌后缩;对照组又按拔牙位的不同分为对照组一和对照组二,对照组一采取上颌拔除两个第二双尖牙而下颌不拔牙的固定矫治,对照组二采取上颌拔除两个第一双尖牙而下颌拔除两个第二双尖牙的固定矫治。结果:双垫矫治器有效前移下颌,使下颌功能性改建,获得良好的侧面貌。而对照组一拔除上颌两个第二双尖牙下颌不拔牙,经固定矫治后,下颌位置无改变,上颌因拔牙矫治而朝后缩一部分,彰显平直脸型,且面下三分之一短。对照组二拔除上颌两个第一双尖牙和下颌两个第二双尖牙,经固定矫治后,上下颌皆因拔牙矫治而略朝后缩,更加重了下颌后缩的面型,呈现衰老消瘦的面容。结论:双垫矫治器的应用,使下颌前伸,纠正下颌后缩,极大地矫正了面貌,重塑了颜面美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直丝弓矫治器联合肌激动器非拔牙矫治AngleⅡ类1分类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AngleⅡ类1分类患者14例,在不拔牙的情况下使用直丝弓联合肌激动器对其矫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在(25±3)个月完成治疗,治疗后下颌前移,建立了Ⅰ类磨牙关系,覆、覆盖正常,侧貌好。结论直丝弓联合肌激动器对AngleⅡ类1分类错畸形进行非拔牙矫治,疗效可靠,是可以推广的一项矫治技术。  相似文献   

9.
叶慧芬 《基层医学论坛》2013,(10):1246-1247
目的探讨平面导板加分裂簧对安氏二类一分类错患者的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5例磨牙二类关系尖牙二类关系,下颌平面角均角或低角、下颌后缩的患者,用上颌平面导板加分裂簧矫正器进行早期矫治。结果Ⅰ期治疗结束后前牙覆覆盖达到基本正常,磨牙关系达到中性或中性偏远中,面型明显改善,颏部软组织增厚,颏唇沟深度减小,鼻唇角变大。结论改良平面导板矫治器有助于改善安氏二类一分类错侧貌外形,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安氏Ⅱ类错鸦合不拔牙矫治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方法 :5例以下颌后缩为主处于青春期的患者用肌激动器和固定矫治器双期治疗。 11例上颌轻中度拥挤 ,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安氏Ⅱ类错鸦合推磨牙向后矫治 ,4例侧貌直面型上下切牙角度较小 ,牙列轻中度拥挤用固定矫治器 ,唇倾前牙。结果 :5例双期治疗侧貌改善明显 ,Ⅱ类关系矫治为Ⅰ类关系。15例牙列轻中度拥挤矫治为Ⅰ类关系 ,侧貌基本保持不变。结论 :以下颌后缩为主、非高角的青春期病例及直面型、非高角、面下 1/ 3正常、上牙列轻中度拥挤、上颌第二磨牙未萌的病例为安氏Ⅱ类错鸦合 不拔牙矫治适应证。重度拥挤、高角、严重上颌发育过度则为禁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窝沟封闭剂预防正畸托槽周围釉质脱矿的可行性,为临床预防正畸治疗脱矿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正畸治疗患者30名共332颗前牙,采用自身对照法。对照组168颗牙常规用京津釉质粘结剂粘结,实验组164颗牙用京津釉质粘结剂粘结后于托槽周围涂布一层窝沟封闭剂。分别于8个月,12个月测量两组患者托槽周围的釉质脱矿情况,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8个月、12个月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均为P<0.05);实验组下前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上前牙(P<0.01)。结论:应用窝沟封闭剂可以有效地预防正畸治疗中牙釉质脱矿的发生;下颌前牙釉质脱矿的发生率低于上颌前牙。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Herbst矫治器与头帽Herbst矫治器对生长期AngleⅡ类错牙合患者牙牙合、颅面的影响。方法 :选取青春生长期的安氏Ⅱ类错牙合患者 2 1例 ,其中 13例采用Herbst矫治器 ,8例采用联合头帽的Herbst矫治器治疗。通过治疗前后头影测量分析 ,对所产生的颌骨、牙牙合、软组织侧貌改变进行比较。结果 :所有患者侧貌均改善 ,磨牙关系达Ⅰ类 ,覆盖和覆牙合明显减小。头帽Herbst组SNA、ANB减小较显著 ,而Herbst组下切牙 -下颌平面夹角增大明显。头帽Herbst组牙合平面表现更显著的顺时针旋转 ,而前面高、下面高增加在Herbst组更显著。Herbst组下颌骨长度变化更显著 ,而软组织变化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两种矫治器均明显改善患者颜面侧貌、磨牙关系、覆盖和覆牙合 ;头帽Herbst能更有效地在矢状和垂直方向上抑制上颌骨的生长 ,而单独使用Herbst矫治器更多地促进下颌的生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先天缺失2颗下切牙患者的侧貌特征,探讨该类患者拔牙矫治前后的侧貌变化。方法:收集64例先天缺失2颗下切牙患者的头颅侧位片。64例患者的初诊侧位片用于分析患者的侧貌特征,其中38例患者拔除上颌2颗前磨牙进行矫治,初诊和治疗结束侧位片用于比较矫治前后的侧貌变化。对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包括硬组织和软组织项目),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正常值比较,先天缺失2颗下切牙患者覆盖、覆牙合、ANB、U1-NA角、面角、Y轴角、Pg-NB、面突角、软组织面角、H角和颏唇沟至H线距较大,SNB、L1-NB角、L1-NB距、L1-MP、牙合平面角和颏唇沟角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牙矫治后,覆盖、覆牙合、U1-NA角、U1-NA距、U1-SN、H角和鼻唇沟至H线距变小,L1-NB角、L1-NB距、L1-MP、牙合平面角、Pg-NB和颏唇沟角变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先天缺失2颗下切牙患者下颌发育不足但颏部发育充足,覆牙合覆盖较大,下颌切牙舌向倾斜,颏唇沟较深较锐。拔除上颌2颗前磨牙矫治后患者侧貌整体面型基本未变,但前牙咬合关系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雷琼  陈燕 《四川医学》2011,32(12):1912-1914
目的评价镍钛拉簧、橡皮链远中移动尖牙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择拔除双侧第一双尖牙进行固定矫治的牙颌畸形患者31例,在同一牙弓的两侧分别以镍钛螺旋拉簧、橡皮链远中移动尖牙,牵引力值约为150g,对镍钛拉簧及橡皮链远中移动尖牙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对上、下颌尖牙以及成人、青少年的尖牙移动效果进行了比较。结果镍钛螺旋拉簧远移尖牙的速度为1.20mm/月,橡皮链远中移动尖牙的速度为0.90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下颌尖牙的远中移动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少年、成年人尖牙的远中移动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镍钛螺旋拉簧远移尖牙的速度明显快于橡皮链,上颌尖牙远中移动的速度快于下颌尖牙,青少年尖牙远中移动的速度快于成年人。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evaluated,over a 4-month study period,the amount of apical root resorption occurring in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s following their retraction when employing either micro-implant or J-hook headgear anchorage.The prospective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 was conducted in Orthodontic Clinic,College of Stomatology,China from 2008-2009.Subjects are patients requiring fixed appliances on waiting list (n=20).In female Han Chinese patients aged from 16-26 years,standardized periapical radiographs from 10 randomly assigned patients with maxillary protrusions comprising the micro-implant group,and from 10 similar patients comprising the J-hook headgear group,were assessed for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apical root resorption.Measurements before and after orthodontic therapy were also obtained from lateral cephalometric radiographs to calculate incisor horizontal retraction and vertical intrusion distances.Estimated retraction force vectors were calculated in horizontal and vertical directions for both treatment groups.Data analysis employed t-tests and the Pearson correlation test,with α=0.05 for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The results showed that when compared with the J-hook group,significantly more apical root resorption shortening of the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s was observed in the micro-implant group (1.27 mm difference,95% CI=0.70-1.84,P<0.001),which was associated with a significantly larger retraction distance (P=0.004) and a smaller vertical force component (P<0.0001).We are led to conclude that continuous activation of the nickel-titanium coil springs used in the micro-implant group resulted in significantly more apical root resorption shortening and maxillary central incisor retraction than when intermittent J-hook retraction was employed.The employment of continuous duration orthodontic forces presents a risk for increased apical root resorption that requires careful radiographic monitori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和方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AngleⅡ2类错的机制和效果。方法选取30例FG-G期恒牙列AngleⅡ2类错患者,平均分为Herbst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采用非拔牙矫治。其中,Herbst组15例,采用铸造夹板式Herbst矫治器和方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对照组15例,采用方丝弓矫治器辅以头帽口外弓后推磨牙治疗。Herbst组和对照组的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定位侧位片,进行矫治前后、颌、面矢状向和垂直向上的头影测量分析,并做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均达到了磨牙中性关系,前牙达到正常的覆盖、覆关系,但是治疗组的疗程明显的短于对照组。结论方丝弓矫治器固定矫治法和Herbst矫治器、方丝弓矫治器双期矫治法均能有效地矫治AngleⅡ2类错;但前者主要通过牙齿的变化发挥矫治效能,而后者则主要通过Herbst矫治器刺激下颌骨生长、促进下颌骨前移等骨性变化发挥矫治效能、并且有利于患者面型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儿行前方前牵引治疗后下颌骨的变化。方法 选取山东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替牙期骨性Ⅲ类错牙合患者60例,其中治疗组30例行前方前牵引治疗,对照组于观察期间未进行治疗。所有研究对象于治疗或观察前(T1)及治疗后或相应的观察期后(T2)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在T1及T2时期所拍摄头颅侧位片上对反映上下颌骨水平及矢状向生长改变量的相关指标进行测量分析,并利用侧位片重叠技术对下颌骨位置的变化进行评价。结果 经过6个月的前方前牵引治疗后,治疗组患者侧貌得到显著改善。治疗或观察期间,治疗组下颌骨发生顺时针旋转,平均旋转量为0.8°,对照组发生逆时针旋转,平均-0.6°,两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下颌骨水平生长量少。结论 治疗组经前方前牵引治疗后下颌骨发生顺时针旋转,对照组下颌骨有逆时针生长趋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比较正畸拔除前磨牙后对第三磨牙倾角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 Cochrane图书馆,Pubmed, Embase,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中关于正畸拔牙与非 拔牙矫治前后第三磨牙倾角变化的所有文献,按拔牙组与非拔牙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拔牙组又根据拔牙模式分为拔 除第一前磨牙和拔除第二前磨牙两个亚组。检索时限从1990年1月1日至2014年5月20日。文献筛选、资料提取以及质 量评价均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并交叉核对,如有分歧通过讨论解决,然后采用 RevMan 5.3.3 软件进行 Meta 分析。 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712名患者。Meta分析结果:拔牙组与非拔牙组相比,上下颌第三磨牙倾角的变化值均有统 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第三磨牙倾角变化的差值上颌约为5.19°,下颌约3.55°;拔牙组的亚组分析中,拔除第一前 磨牙后下颌第三磨牙倾角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正畸拔除第一、第二前磨牙后上颌第三磨牙均变 得更直立,下颌拔除第二前磨牙后第三磨牙更直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建立一种非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ne beam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CBCT)依赖的成人矫治前后下颌三维数字化模型重叠的方法,为三维评价下颌牙齿移动提供手段,同时验证此方法的准确性。方法:纳入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正畸科拔除第一前磨牙矫治的成人患者15例,获取患者治疗前后牙颌石膏模型及颅面CBCT。石膏模型经激光扫描转化为数字化模型,CBCT通过正交投照生成头颅侧位片。建立基于头颅侧位片的下颌模型重叠法:通过上颌模型腭部稳定区域重叠、咬合关系转移以及头颅侧位片重叠获得的下颌骨旋转和平移量的校准,最终实现下颌模型的重叠。以基于CBCT的下颌模型重叠法为参照,建立共同的三维坐标系,测量下颌中切牙、尖牙和第一磨牙的三维移动量,通过配对t检验评价基于头颅侧位片的下颌模型重叠方法的准确性。结果:两组重叠法结果相比,下颌第一磨牙在三维移动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下中切牙和尖牙在矢状向和垂直向上的移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横向上差异为(0.3±0.5) mm(P<0.05)。结论:通过结合上颌数字化牙颌模型重叠和头颅侧位片重叠计算的下颌变化,可以实现成人矫治前后下颌数字化牙颌模型的较准确的配准,前牙区横向测量存在少量误差,该方法适用于在没有CBCT的条件下利用正畸常规资料实现下颌模型的重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