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原发性肝细胞癌是较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居我国恶性肿瘤的第2位。而伴有门脉癌栓(PVTT)的肝癌因易发生肝内及远处转移,被认为是预后差的主要指标之一。若能早期发现,无论对指导治疗还是判断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影像学的发展,B超、CT、MRI等在肝癌伴有门脉癌栓的发现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如能在患者的血清或手  相似文献   

2.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预后较差。HCC合并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us, PVTT)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寻找PVTT的有效干预措施对于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肿瘤细胞自身改变及微环境对肿瘤细胞的影响这两个方面对PVTT形成的分子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肝细胞癌合并门静脉癌栓的诊治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细胞癌(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年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影响HCC预后的重要因素是伴发门静脉癌栓(PVTT)。HCC合并PVTT发生率为62.2%-90.0%,PVTT的出现是HCC中晚期病程表现,预后很差,既往多采取保守治疗,甚至放弃治疗。如果不治疗,中位生存期仅3个月啦。近年来,随着影像学诊断的进展、治疗技术的提高及对PVTT病理学的进一步研究,国内外陆续报道HCC合并PVTT患者采取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可能会降低术后的复发率,但只有部分患者适合手术治疗并有望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PA)和NM23在肝细胞癌(HC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2例HCC,62例肝硬化及23例正常肝组织HPA和NM23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H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HPA阳性率在HCC中明显高于肝硬化组(P=0.000)及正常肝组(P=0.001);在临床TNM分期中Ⅰ、Ⅱ期明显低于Ⅲ、Ⅳ期(P=0.001);无转移组明显低于转移组(P=0.000);在AFP≥400μg/L组、有门脉癌栓组和多个肿瘤结节组分别明显高于AFP〈400ptg/L组(P=0.01)、无门脉癌栓组(P=0.000)和单个肿瘤结节组(P=0.000)。NM23阳性率在HCC中明显低于肝硬化组(P=0.009)及正常肝组(P=0.000);在TNM分期Ⅰ、Ⅱ期明显高于Ⅲ、Ⅳ期(P=0.001);在无转移组明显高于转移组(P=0.000);在AFP≥400μg/L组和有门脉癌栓组分别明显低于AFP〈400μg/L组(P=0.02)和无门脉癌栓组(P=0.005)。HPA与NM23表达呈负相关(r=-0.271,P=0.001)。结论:HPA高表达与NM23低表达在HCC的发生发展及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联合检测HPA与NM23蛋白指标有助于HCC诊断和判断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HCC)合并下腔静脉(IVC)癌栓外科治疗的方法、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 分析总结10例HCC合并IVC癌栓患者应用前入路不阻断肝门断肝,然后在全肝血流阻断(THVE)下切除癌肿组织(超出癌肿组织1 cm),并取净IVC癌栓的治疗效果。结果 10例HCC合并IVC癌栓患者均成功切除肿块和取净癌栓。平均手术时间202(145~300) min,平均全肝阻断时间22(15~26) min,平均手术失血量1 463(650~3 500) mL。1例患者围手术期死亡;4例患者术后出现一过性肝功能不全,经积极治疗均恢复;其余5例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除围手术期死亡1例外,其余9例术后分别生存3~19月。结论 HCC合并IVC癌栓并非手术禁忌症,肝切除联合下腔静脉切开取癌栓可行。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早期病变,手术治疗是其首选的治疗方式。但是大多数的肝细胞肝癌患者就诊时已失去手术切除机会,其中,门脉或下腔静脉癌栓是肝癌患者失去手术机会的主要原因之一。肝细胞肝癌伴门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患者,其致死的原因除了肝功能衰竭外,癌栓引起的腹水,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也不少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肝癌门脉癌栓的超声影像特征。方法应用彩超对37例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患者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门脉癌栓好发于门静脉主干及左、右支,多见于弥漫型和巨块型肝癌,超声显示门脉管腔内孤立的等回声或低回声团块,并伴有肝动脉扩张。结论彩超对门脉癌栓的检出率较高,对肝癌的诊断和肝脏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黄栋 《广西医学》2005,27(12):1972-1974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年病死率位居恶性肿瘤病死率的第二位。影响肝癌预后的重要因素是伴发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根据尸检、影像学及肝癌病理学检查,20%~70%的HCC合并有PTVV。门静脉癌栓的出现是肝癌中晚期病程表现,预后很差,如果不治疗,中位生存期只有3个月。近年来随着肝癌综合治疗的提高及手术技术的改进,对PVTT治疗的认识趋于更积极,主张以手术治疗为主的多模式综合治疗,疗效也有大幅度提高,术前术后的辅助治疗手段可能会降低术后的复发率,但只有部分患者适合手术治疗并有望获得较好的疗效。总的来说,肝癌伴门静脉癌栓的治疗效果仍然很差。  相似文献   

9.
运用螺旋CT观察36例合并门脉癌栓的巨块型肝癌患者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后门脉癌栓的变化。随访3~20月。结果显示:双螺旋CT扫描能准确估计门静脉内癌栓的分布范围;经TACE治疗后14例门脉癌栓内有碘油存积,28例癌栓缩小;20例累计生存率达一年。提示TACE对门脉癌栓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型受体(IGF-ⅠR)在肝细胞癌(HCC)、癌旁及正常肝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CC的发生机制。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P法枪测31例HCC IGF-ⅠR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胞膜、胞质均显淡黄色,分布均匀。在HCC中,IGF-ⅠR呈异常高表达90.3%(28/31),以膜及胞质混合型表达为主,其表达与肿瘤的大小、病理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AFP、HBsAg、HCV抗原阴、阳性组问无显著性差异(P〉0.05)。肝内多发结节或单发结节合并门脉癌栓的HCC,IGF-ⅠR高表达与单结节HCC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HCC癌与癌旁组织均显著高于正常肝组织。结论IGF-ⅠR高表达可能与HCC的侵袭性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HCC)是一种起病隐匿、生长迅速的恶性肿瘤,在常见实体瘤中排第5位,在相关性肿瘤死亡原因中排第4位,若不治疗,平均生存期只有6个月。国内报道原发性肝癌常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发生率为20.2%~85%。其自然生存期只有2.4~2.7个月,主干完全闭塞者生存期甚至不超过1个月。目前对肝癌伴门脉癌栓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在稳定病灶、延长生存时间、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和优势。  相似文献   

12.
周升毅  赵卫 《当代医学》2011,17(30):111-113
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 cellular carcinoma,HCC)是人类最常见恶性肿瘤之一,侵犯门静脉形成门静脉癌栓(portalein tumor thrombosis,PVTT)已属晚期,文献报道发生率为12.5%~39.7%,尸检证实率为44%。门静脉小分支最常、最先受累,当广泛分支或(和)主干受侵时,门静脉高压将进一步增加。后期肝功能衰竭、肝性脑病、广泛性转移多有发生,预后凶险,如不加以治疗,中位生存期不超过3个月。肝癌侵犯门静脉后,大多失去手术机会,近年来针对门脉癌栓采取积极主动的介入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门静脉癌栓(Portal Vein Tumor Thrombosis,PVTT)是肝癌的生物特征之一。根据尸检、影像学及肝癌病理学检查,20%~70%的HCC合并有PVTT[1]。门静脉癌栓的出现是肝癌中晚期病程表现,是决定肝癌预后、术后转移或复发的重要因素,是肝癌研究中一个重要而又困难的领域,如不治疗,中位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甾醇O-酰基转移酶1(SOAT1)在肝细胞癌(H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索其与患者预后及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收集HCC数据集,下载SOAT1 mRNA表达谱及预后资料,比较SOAT1 mRNA在50例正常肝组织与374例HCC组织中的表达,分析表达量与患者预后相关性。收集53例HCC患者石蜡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癌和癌旁组织中SOAT1的蛋白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结果:TCGA数据库数据分析显示,与癌旁正常组织比较,SOAT1在HCC中表达显著升高(P<0.01)。预后生存分析发现SOAT1高表达患者的5年生存率较低(P< 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癌旁组织相比,HCC组织中SOAT1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癌组织中SOAT1蛋白表达量与肿瘤临床分期及微血管癌栓形成相关(P<0.05)。结论:SOAT1在HCC组织中表达增高,并与HCC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其表达与肿瘤恶性程度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人原发性肝癌(HCC)PTEN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分别检测人HCC组织、癌旁组织、正常组织中PTEN-mRNA和人HCC组织、癌旁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PTEN mRNA在人的正常组织、癌旁组织、HCC组织中的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EN蛋白的表达在人HCC组织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38).PTEN基因的表达与临床分期、门脉癌栓、病理分级有密切的关系(P=0.031, P=0.001, P=0.025).临床分期为Ⅰ~Ⅱ期的,其表达较Ⅲ~Ⅳ期的高;无门脉癌栓的较有门脉癌栓的表达高;病理分级为Ⅰ~Ⅱ级的较Ⅲ~Ⅳ级的表达高.结论:HCC的发生中可能存在PTEN 基因的突变或缺失.PTEN基因的表达缺失可能与HCC的恶性程度、疾病的进程及HCC的侵袭转移有密切关系.PTEN基因低表达,HCC病人病程较晚、肝癌的恶性程度较高,较容易发生侵袭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6.
杨健  王伟林  方哲平  张法标  朱昱 《浙江医学》2011,33(3):307-308,311
目的 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的第一个Kringle结构域(HGFK1)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HGFK1在5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中的表达,并进一步分析HGFKI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生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结果 HGFK1的高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肿瘤大小以及Child分级无关(P >0.05),但与病理分级和门脉癌栓形成显著相关(P<0.01).病理分级差(Edmondson分级Ⅲ~Ⅳ级)、有门脉癌栓形成、3年复发的患者,其HGFK1高表达率均明显降低(P<0.05或0.01).HGFK1高表达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HGFK1低表达患者(P<0.05).结论 HGFK1的表达与肝细胞癌患者病理分级、有无门脉癌栓形成、3年复发与否及5年生存率相关,而与患者年龄、性别、术前甲胎蛋白水平、肿瘤大小以及Child分级等临床特征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7.
刘刚  全显跃  杨琳 《广东医学》2005,26(4):478-480
目的 探讨三维动态增强MRA(3DDCEMRA)对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门脉受侵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肝细胞癌(HCC) 2 1例,肝内胆管癌(IHCC) 14例,后者包括肝门型胆管细胞癌10例,周围型胆管细胞癌(IHPCC) 4例。MR检查包括平扫、3DDCEMRA。结果 HCC组4 2支门脉主分支中,6支门脉侧壁虫噬样侵犯,8支门脉癌栓;IHCC组2 8支门脉主分支中,3支局部管壁受侵,5支缩窄,7支闭塞;两组病例的门脉受侵形式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 3DDCEMRA诊断肝细胞癌和肝内胆管癌门脉受侵具有较高的准确性、无创伤性和直观性,且在鉴别诊断上具有重要意义,能为临床手术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8.
125I粒子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1251粒子门脉癌栓植入联合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7年8月~20f0年8月收治的原发性肝癌合并门脉癌栓患者72例,行TAOE治疗后1周,在GT或彩超影像引导下对门脉癌栓行125t放射粒子植入术。根据计算机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8)进行布源,粒子活度为29.6MBq,粒子间距5~10mm,肿瘤周边匹配剂量为(matched peripheraldose,MPD)90~120Gy,随访观察局部控制率,总体生存率。结果随访6~24个月,6个月后局部病灶评价CE2/12,Pg7/12,NC3/12,临床有效率75%(Cg+PE);总生存率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生存率分别为916%(11/12)、75%(9/12)33.3%(4/12)。结论eT导向下1251粒子植入联合TAOE治疗肝癌合并门脉癌栓,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肝动脉化疗加栓塞治疗晚期肝癌伴门脉癌栓温州市第二医院消化科(325000)鲍洛文肝动脉化疗栓塞是治疗晚期肝癌的有效方法。但临床上对伴有门脉癌栓的肝癌,采用经导管肝动脉栓塞治疗(TAE)一直是个难题1994年1月至1996年12月间我院采用导管法治疗原...  相似文献   

20.
肝细胞癌组织中P16、P21蛋白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建民  卜保国  高晋华 《重庆医学》2003,32(9):1172-1173
目的 探讨P16和P2 1蛋白表达与肝细胞癌 (HCC)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ABC法检测 4 6例HCC癌及其配对 38例癌旁肝组织P16和P2 1蛋白的表达 ,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其意义。结果 P16蛋白的表达缺失率 ,在HCC癌组织 (5 8.7% )明显高于癌旁肝组织 (34.2 % ) (P <0 .0 5 ) ;在EdmondsonⅢ~Ⅳ级HCC(78.9% )显著高于EdmondsonⅠ~Ⅱ级HCC(4 4 .4 % ) (P <0 .0 5 ) ,在直径 >3cmHCC(6 5 .0 % )显著高于直径≤ 3cm早期HCC(16 .7% ) (P <0 .0 1) ,但在有无门脉癌栓组间比较则无明显差别。P2 1蛋白的表达缺失率 ,在HCC(80 .4 % )也显著高于癌旁组织 (4 7.4 % ) (P <0 .0 1) ,但在不同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及有无门脉癌栓形成组间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别。结论 P16蛋白的表达缺失与HCC分化程度及侵袭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