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影响登革热疫情报告及时性的因素,为避免登革热疫情扩散蔓延提供参考.方法 对南宁市2008年1月至2016年6月网络直报病例的发病后就诊、诊断、报告等时间间隔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发病至就诊和发病至诊断的时间间隔是发病至报告的主要时间段,间隔中位时间分别为5、6d.其中,国内其他地区输入的病例较境外输入病例和当地感染病例的就诊和诊断时间间隔长(P<0.05);疑似病例较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时间间隔短(P<0.05);儿童的就诊和诊断时间间隔明显短于其他人群(P<0.05),而农民和民工的时间间隔则明显长于其他人群(P<0.05).从病例的地域上,就诊和诊断的间隔期由长到短依次为农村、县乡和市区(P<0.05);从医院类别上,传染病医院就诊和诊断时间间隔明显短于其他类型医疗机构(P<0.05),县区二级及以下医疗机构就诊和诊断时间间隔则明显长于其他类型的医疗机构(P<0.05).结论 南宁市登革热疫情报告及时性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病例就诊和诊断的及时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深圳市福田区登革热流行现状、分布特征,为防治登革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2005~2013年福田区登革热报告病例资料,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5~2013年福田区共报告登革热病例24例,输入性病例13例,占54.17%,本地病例11例,占45.83%,每年输入性病例在7~10月最多,主要源于东南亚。24例病例发病至报告时间中位数为6d,波动范围3~13d。初诊至诊断的时间中位数为2 d,波动范围为0~11d,属于最不稳定的时间段。结论福田区登革热发病率较低,以输入性病例为主,建议加强从东南亚等重点国家入境旅客的检疫查验;影响登革热病例发病至报告的间隔主要为发病至初诊的时间,建议加强社区健康教育宣传,加强临床医生知识培训以及加快推广登革热快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州市白云区2006年登革热流行特点及流行因素,为制订登革热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资料及疫情报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次疫情流行80天,共发病70例,发病率为3.5/10万;病例呈一定的聚集性,爆发疫情的病例占78.6%;采取联防联控等综合性控制措施效果明显。结论登革热疫情传播迅速,流行时间长,控制难度大,采取政府干预、多部门配合、全社会参与,是及时有效控制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细菌性痢疾网络直报信息分析,为进一步完善细菌性痢疾报告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EXCEL和FOXPRO等软件对广西网络直报的细菌性痢疾卡片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007—2009年广西共报告细菌性痢疾28636例。病例诊断至填卡24h完成率为95.19%;填卡至网络直报24h内报告率为67.43%;网络直报至初次审卡及时率为98.34%;终审卡及时率为100%。实验室诊断病例4723例,占16.50%,其中乡镇卫生院实验室诊断率仅为6.44%。结论网络直报虽然提高了疫情报告的及时性,但是医疗机构疫情报告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病例确诊率及各级医疗机构网络直报及时率等仍需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2009年登革热疫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9年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对广州市疫情监测与报告信息系统、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现场调查报告,疫情简报等数据信息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广州市2009年报告登革热病例18例,本地感染病例3例,累计发病率0.08/10万,无死亡病例,输入性病例或来广州就诊病例占全年报告病例的83.33%(15/18),实验室监测表明,2009年广州市病毒流行株为登革Ⅲ型病毒。结论 2009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处于散发流行状态,流行的登革病毒型别与往年监测结果有所不同,较多的输入性病例或异地来广州就诊的登革热病例对广州市登革热流行存在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广州市2011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登革热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州市疫情监测与报告信息系统和实验室监测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现场调查报告、疫情简报等进行统计与分析。结果广州市2011年报告登革热病例51例,本地感染33例,输入性病例18例,累计发病率0.4/10万,无死亡病例,输人性病例占全年报告病例的35.29%。除1、2、7月外,其余月份均有病例;共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起,为海珠区龙凤街登革热暴发疫情(16例)。实验室监测表明,2011年广州市病毒流行株为登革I型病毒。结论2011年广州市登革热流行处于散发流行状态,输人性病例或异地来广州就诊的登革热病例对广州市登革热流行存在潜在风险。  相似文献   

7.
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爆发疫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分析广州市2002年登革热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登革热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在全市建立和完善登革热疫情报告、监测和媒介监测网络;访视报告的每个病例或可疑病例,并在疫点周围展开病例搜索;采集登革热病例、疑似病例、疫点部分人群血作血清学或病原学检测;对非疫点、疫点蚊媒进行凋查。结果:广州市2002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1423例,发病率为20.14/10万,无死亡病例。疫情以城市居民区为主,随后向城郊、农村扩散,最后涉及全市12个区、县级市,共102个行政街(镇)。以街(镇)为单位计算,最高的发病率达212.4/10万。流行季节为5月中旬~11月下旬,高峰为7~9月;3~12月份全市平均布雷图指数为5.0~19.8;病毒为登革Ⅰ型;潜伏期为2~8d;爆发疫点人群隐性感染率达17%;各年龄组人群均易感,但低年龄组发病率略低。结论:2002年广州市发生登革热大流行,其持续时间、波及范围为广州市历史之最.总体流行态势处于半自然状态。早期病例未及时诊断,疫情发现迟,疫情控制不力是疫情扩散的主要原因。广州市存在有利登革热流行的自然、社会因素;近3年连续流行同一型别病毒,登革热是否有本地化趋势应密切关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海南省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建立、应用情况,分析其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为网络直报系统进一步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调查医疗卫生机构网络直报设备、人员配备情况、传染病报告及时性、传染病漏报率等,分析网络直报系统建立后海南省疫情报告管理工作质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到2008年,海南省乡镇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网络覆盖率上升到100%。县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直报率上升到81.16%,乡镇级为74.63%;2008年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为10.40%;海南省传染病病人“发病到诊断”、“诊断到报告”、“报告到审核”平均时间分别缩短为2d(48h)、0.739d(17.74h)和0.059d(1.4h);未及时报告率和未及时审核率分别下降为21.89%和1.50%。结论海南省医疗卫生机构疫情网络直报系统已建立并正常运转,全省传染病疫情报告质量明显提高,漏报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辽宁省近年来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4—2018年登革热基本信息,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登革热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 2014—2018年辽宁省共报告登革热输入病例38例,无死亡;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沈阳(占52.63%),男女比例为1.38∶1,以20~50岁的青壮年(占84.21%)为主,职业多为家务及待业、工人;输入来源主要是东南亚、南亚(25例,占65.79%),其次是非洲(7例,占18.42%);发病到诊断时间中位数7 d。结论辽宁省登革热均为输入性病例,加强重点人群健康宣教,提高早期诊断和报告能力,尽快采取控制措施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10—2020年海口市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为海口市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整理2010—2020年海口市登革热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核酸检测资料,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0.0软件整理数据和分析,描述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10—2020年海口市共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确诊病例72例,其中境外输入53例(73.61%),国内输入19例(26.39%),均为轻症;2017—2019年较2010—2016年年均输入病例数增长了1321.68%;病例集中在主城区(97.22%),主要分布在主城区街道;病例输入高峰出现在8—11月,其中国内输入病例集中在9—10月;男女比为2.27∶1,平均年龄(34.93±1.55)岁;国内输入病例以务工、经商和探亲为主(84.22%),境外输入病例以务工、经商和旅游为主(77.78%),国内与境外输入病例外出原因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5.10,P<0.05);输入来源中,东南亚占境外输入病例数的94.34%,广东省占国内输入病例数的57.89%;发病到诊断时间间隔的中位数为3 d,首诊诊断率为77.78%(56/72),入境前已发病人群的排查率为28.57%;感染的登革病毒以Ⅰ型和Ⅱ型居多,为84.72%。结论海口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由散在发生逐步转向快速增长;强化海口市主城区外出务工、经商、旅游和探亲人员的登革热宣传教育,提高防病和就诊意识,加强对东南亚国家入境人员的检验检疫和医学排查以及对基层医疗机构登革热诊疗培训,可有效减少输入性登革热病例引发的本地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001—2010年广州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从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登革热个案调查表和调查报告收集病例资料,设计并建立输入性登革热病例数据库,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结果2001-2010年广州市共报告输入性病例83例(3.40%),每年均有病例报告。2006-2010年报告61例,比2001-2005年的22例多了39例,增幅达177.27%。除1月份无病例报告外,各月份均有输人性病例报告,高峰期在8-11月份(53例,63.86%)。最大来源地区为东南亚,共67例(80.72%),包括印度尼西亚14例(16.87%)、泰国12例(14.46%)、柬埔寨11例(13.25%)、越南10例(12.05%)、新加坡8例(9.64%)、马来西亚7例(8.43%)、菲律宾3例(3.61%)和缅甸2例(2.41%)。入穗后发病28例(33.73%)。入穗前发病55例(66.27%)。结论广州市输人性登革热压力逐渐增加。输入性病例的发现和报告重点在于加强出入境口岸的检疫能力.提高医疗机构的及时诊断率和报告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云南省德宏州瑞丽市2013年登革热(denguefever,DF)暴发疫情的情况,掌握其分子流行病学特点。方法收集登革热病例资料,采集急性期患者血清标本,用RT-PCR法检测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核酸,并进行登革病毒C/PreM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 2013年8~11月,瑞丽市共确诊登革热232例,其中本地感染病例145例(62.50%),缅甸输入性病例87例(37.50%)。2013年瑞丽市登革热本地感染病例发病率为77.69/10万。主要流行地区为瑞丽市城区(53.45%,124/232)、姐告镇(16.81%,39/232)和勐卯镇(8.19%,19/232)。经序列测定,获得17株病毒的C/PreM区基因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表明,5株为登革Ⅰ型病毒,12株为登革Ⅱ型病毒,均与东南亚登革病毒流行株具有较近的亲缘关系。结论瑞丽市在2013年发生了输入性和本地感染并存的登革热流行,并存在登革Ⅰ型和Ⅱ型病毒共同流行,来自缅甸的登革热输入性病例是引起本次登革热本地流行的主要原因。加强输入性病例的监测和管理是防止该病再次流行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南宁市2008—2017年输入性登革热流行特征,为制定登革热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08—2017年南宁市输入性登革热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南宁市2008—2017年共报告输入性登革热51例,无死亡,2009年和2014年的输入性病例较多,其余年度相对较少;病例集中于西乡塘(23例)、兴宁(10例)和青秀(9例)等3个主城区(共占82.35%);输入高峰在9—10月,病例年龄中位数为23岁,以21~40岁青壮年为主(占82.35%),职业多为学生、商业服务和干部职员;输入来源主要是东南亚(40例,占境外输入病例的97.56%),其次是广东省(10例);共发生输入性登革热暴发疫情3起;病例发病至诊断间隔时间的中位数为5 d。结论 应加强医务人员登革热诊疗知识培训,增强对询问流行病学史重要性的认识和提高监测灵敏性;加强重点人群的健康宣教,提高海关检疫和医疗机构早期诊断和报告的能力;加强蚊媒监测和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 This study intends to understand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ed dengue fever in Haikou city from 2010 to 2020, we provide references for dengue fev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in Haikou city. Methods The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and laboratory nucleic acid test data of dengue fever cases in Haikou City from 2010 to 2020 were collected, and analyzed by Excel 2010 and SPSS 20.0 software, to describe the epidem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imported dengue fever cases. Results A total of 72 cases of imported dengue fever were reported in Haikou City from 2010 to 2020, 53 cases were imported from abroad (73.61%) and 19 cases were imported domestically (26.39%), all of which were mild. The number of imported cases from 2017 to 2019 increased by 1 321.68% compared with the average annual imported cases from 2010 to 2016. The cases were concentrated in the main urban area (97.22%), distributed in the streets in the main urban area. The peak of case imported occurred in August-November,in addition, the domestic imported cases were concentrated in September-October. The ratio of male to female was 2.27∶1, and the average age was (34.93 ±1.55) years old. Working, doing business and visiting relatives accounted for 84.22% in China. Overseas workers, business and tourism accounted for 77.78%.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reasons for going out between domestic and overseas imported cases (χ2=75.10,P< 0.05). Among the imported sources, Southeast Asia accounted for 94.34% of overseas imported cases, and Guangdong Province accounted for 57.89% of domestic imported cases. The median of onset to diagnosis was 3 days, the first diagnosis rate was 77.78% (56/72), and the screening rate of people who have been infected before entering the country was 28.57%. Most of the dengue viruses infected were type I and type II, accounted for 84.72%. Conclusion The imported cases of dengue fever in Haikou city have gradually changed from scattered occurrence to rapid growth; we should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and education of dengue fever among migrant workers, businessmen, tourists and relatives in the main urban area of Haikou City, and improve the awareness of disease prevention and medical treatment, strengthen quarantine inspection and medical examination of entry personnel from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as well as dengue feve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training in grass-roots medical institutions, which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risk of local transmission caused by imported dengue fever cases. © 2021 Editorial Office of Chinese Journal of Schistosomiasis Control. All right reserved.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辽宁省近年来登革热疫情特点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14—2018年登革热基本信息,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登革热的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结果 2014—2018年辽宁省共报告登革热输入病例38例,无死亡;各月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沈阳(占52.63%),男女比例为1.381,以20~<50岁的青壮年(占84.21%)为主,职业多为家务及待业、工人;输入来源主要是东南亚、南亚(25例,占65.79%),其次是非洲(7例,占18.42%);发病到诊断时间中位数7 d。结论 辽宁省登革热均为输入性病例,加强重点人群健康宣教,提高早期诊断和报告能力,尽快采取控制措施是防制登革热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2019年海口市登革热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比较本地和输入疫情特点,为海口市登革热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海口市、区疾控中心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对登革热病例的流行特征、感染来源和病原学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9年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291例,发病率为12.64/10万。其中本地病例共报告251例(占86.3%),输入病例共报告40例(占13.7%)。输入病例中境外输入病例32例,均来自东南亚柬埔寨和泰国等国家,国内输入病例8例,主要来自广西和云南。输入病例集中在5—11月,本地病例集中在8—11月;本地病例40~<50岁人群占29.5%,民工(47.4%)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商业服务(9.6%)和工人(8.4%);输入病例30~<40岁人群占40.0%,以商业服务(47.5%)、其他职业(12.5%)和工人(10.0%)为主;本地病例主要发生在建筑工地和城中村,而输入病例则集中在城区和城中村;病例从发病到诊断中位数为3.29 d,其中本地病例中位数为2.75 d,输入病例中位数为3.71 d;本地和输入病例就诊前自行购药的比例分别是7.6%和27.5%;77.3%的本地病例初次就诊选择省级或卫生院/社区及以下医疗机构,82.4%的输入病例初次就诊选择省级或市区级医疗机构;本地确诊病例均为登革病毒Ⅰ型,而输入病例中Ⅰ、Ⅱ、Ⅲ和Ⅳ型均有报告。结论 2019年海口市登革热疫情以输入病例引起本地暴发为主,本地和输入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差异明显,应根据本地和输入病例流行病学特点,制定相应的登革热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近3年常州市境外输入性疟疾的流行特征。方法收集常州市2011~2013年的疟疾疫情数据、个案调查表及专题调查报告,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对输入性疟疾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并对临床表现、诊断治疗情况、镜检结果等进行分类统计。结果 2011~2013年全市共报告疟疾73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病例主要分布在金坛市和溧阳市,发病季节呈全年分布,全部为男性,年龄范围24~60岁,以青壮年为主;职业主要为农民工和技术工人。感染来源地主要为安哥拉16例,占21.9%、尼日利亚14例,占19.2%、赤道几内亚13例,占17.8%。临床表现以发热为主,发病到初诊平均间隔3.1d;初发病例38例,占52.1%,再燃病例35例,占47.9%。病例初诊以县级医疗机构和县级疾控机构为主,分别占42.5%、27.4%,确诊单位与初诊单位的一致率为87.7%;实验室确诊病例70例,占95.9%。镜检结果为恶性疟53例,占75.7%、卵形疟14例,占20.0%、三日疟2例,占2.9%、间日疟1例,占1.4%。结论境外输入性疟疾是常州市疟疾的主要疫情特点,以恶性疟感染为主,感染来源地主要为非洲疟疾高发区。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实验室检测发现并确诊1例输入性登革热阳性病例。方法采用实时荧光(RT-PCR方法对病人血清进行检测,并对RT-PCR扩增产物进行核苷酸序列测定,检测结果使用BLAST进行比对;并采用间接ELISA法和捕获ELISA法分别检测登革热特异性抗体IgG、IgM。结果通过实时荧光RT-PCR方法检测出该病例呈登革热病毒核酸Ⅲ型阳性;对RT-PCR扩增产物进行序列比对,结果显示与登革病毒III型同源性很好;ELISA法检测登革热特异性抗体IgG、IgM均为阴性。结论通过实验室确诊,该病例为登革热阳性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