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分析肺栓塞老年患者临床特征,提高其诊断率。方法:分析60例确诊的老年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方法。结果:老年肺栓塞患者危险因素多样性,以长期卧床常见,其次为肿瘤及下肢血栓形成;主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者88%最常见,其次晕厥35%,胸痛为15%最少见;血气分析、心电图、及化验室检查均不具备诊断特异性,只有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为其主要诊断手段。结论:老年肺栓塞危险因素及临床表现复杂多样,确诊非简单易行,普通检查均不具诊断特异性,CTPA是首选的诊断方法,必要时可以行肺动脉造影及核素肺通气灌注显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肺栓塞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减少误诊率和漏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确诊的60例老年(≥65岁)肺栓塞的高危因素、临床表现和辅助检查结果。结果老年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为下肢静脉血栓(DVT,33.3%)、手术外伤(25.0%)、长期卧床(23.3%)。呼吸困难为最常见症状(80.0%),96.7%患者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结果显示老年患者肺栓塞部位主要为右下叶肺动脉(38.9%)、右肺动脉(35.2%)和左下叶肺动脉(29.6%),53.7%的患者为多支血管受累。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V/Q扫描)的阳性率为73.9%,CTPA的阳性率为65.2%,43.5%的患者V/Q扫描和CTPA均为阳性,二者联用的检出率为95.7%。结论老年肺栓塞表现为多处、主要血管受累,以右肺动脉和双下叶肺动脉多见。提高老年肺栓塞的诊断水平,及时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可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推荐联合使用V/Q扫描和CTPA检查。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32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合并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误诊原因,提高肺栓塞的诊断率,降低误诊率。方法:对32例CHF合并肺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例(46.9%)入院时误诊为冠心病、CHF、症状加重,10例(31.2%)误诊为肺部感染,3例(9.4%)误诊为肺心病及右CHF。结论:CHF合并肺栓塞临床表现是非特异性的,临床症状、体征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有利降低肺栓塞的误诊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高肺血栓栓塞症(PTE)的诊断水平.方法:将本院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1月期间确诊为PTE的2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9例患者均存在发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多样化,误诊率达72.4%,最后确诊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检查11例,CTPA 肺核素灌注显像15例,肺动脉造影3例.结论:肺血栓栓塞症是一种不少见而容易误诊的疾病,加强对PTE的认识,对疑似病例及时行特异性检查有助于降低PTE的误诊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肺栓塞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方法: 对26例老年人肺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特点、辅助检查、不同治疗方案及临床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老年人肺栓塞均有2种或2种以上危险因素,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卧床、高血压居多。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最常见为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电图、胸部X线片、超声心动图异常多见,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为主要确诊手段;首诊中92.3%误诊为呼吸循环系统疾病。溶栓治疗4例,治愈及好转3例;单纯抗凝治疗16例,治愈及好转11例;未采用溶栓及抗凝治疗6例,治愈及好转2例。结论: 老年人肺栓塞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应提高诊断意识,减少误诊率,CTPA可作为确诊的首选检查方法,选择合理规范的抗凝或溶栓治疗,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青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青年肺栓塞的诊断意识,从而早期干预、规范治疗,降低死亡率、致残率。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12年5月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青年肺栓塞患者105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青年肺栓塞患者无危险因素者28%;危险因素中,下肢深静脉血栓32%,外科手术后30%,无基础病者83%;临床表现中,症状以呼吸困难(84%)、咳嗽咳痰(51%)、胸痛(49%)多见,体征以发热(50%)、紫绀(33%)、肺部听诊湿啰音(31%)多见;误诊漏诊43%;64层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者59%。结论青年肺栓塞患者多有危险因素,以DVT、外科手术为主,基础病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漏诊率高,做出诊断的关键是提高临床医生的诊断意识。CTPA已作为确诊检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7.
吴建华  董世惠  杨萍 《中外医疗》2012,31(33):87-88
目的探讨基层医院急性肺动脉栓塞(PTE)的早期诊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该院诊断的26例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治疗情况以及辅助检查。结果治愈4例(15.3%)、显效10例(38.5%)好转,9例(34.6%)、总有效率89.5%,遗留右心衰竭2例(7.7%),恶化1例(3.8%),死亡3例(11.5%),所有患者均根据急性肺栓塞诊断流程得以确诊,PTE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但临床症状和体征及临床症状评价评分表能提供重要线索,D-二聚体与急性肺栓塞相关性好;心电图、超声心动图、血气分析、双下肢深静脉超声均能够为PTE早期确诊提供佐证;肺血管CT造影可提供确诊证据;再根据急性肺栓塞危险度分层,基于危险度分层制定急性肺栓塞治疗策略,早期溶栓及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结论注意PTE危险因素,重视临床症状,细心查体,应用急性肺栓塞的诊断流程可以提高基层医院PTE的早期诊断率,减少误诊,尽早溶栓及抗凝治疗是治疗成功,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以胸痛为首发症状疾病误诊原因及方法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至2014年7月博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主述为胸痛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113例确诊为心源性胸痛,占56.5%;非心源性胸痛87例,占43.5%。心源性胸痛多于非心源性胸痛(P<0.05)。27例误诊,误诊率13.5%。其中心肌梗死误诊为心绞痛13例,占误诊总数的48.1%;反流性食管炎误诊为心绞痛7例,占25.9%;肺栓塞误诊为心绞痛3例,占11.1%。结论胸痛病因复杂,容易与心绞痛等混淆。临床应重视胸痛症状的检查,详细评估患者病史和主诉,增强危险因素判断能力,根据症状、体征变化调整思路,提高诊断率,避免误、漏诊。  相似文献   

9.
目的 将Wells简易评分标准应用于临床肺栓塞诊断,以提高肺栓塞诊断率,降低肺栓塞的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82例可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及心脏超声等临床资料,应用Wells评分标准对282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进行评分.结果 肺栓塞可能135例(47.8%),肺栓塞不可能147例(52.2%).以肺栓塞金标准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肺栓塞可能中确诊有86例(87.8%),肺栓塞不可能中确诊有12例(12.2%);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8%和73.4%.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结论 Wells评分是一项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临床诊断肺栓塞的评分体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将Wells简易评分标准应用于临床肺栓塞诊断,以提高肺栓塞诊断率,降低肺栓塞的误诊率及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82例可疑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下肢血管彩色超声、核素肺通气-灌注扫描、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及心脏超声等临床资料,应用Wells评分标准对282例疑似肺栓塞患者进行评分。结果肺栓塞可能135例(47.8%),肺栓塞不可能147例(52.2%)。以肺栓塞金标准诊断方法进行诊断,肺栓塞可能中确诊有86例(87.8%),肺栓塞不可能中确诊有12例(12.2%);诊断肺栓塞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8.8%和73.4%。ROC曲线下面积为0.854。结论 Wells评分是一项有较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临床诊断肺栓塞的评分体系,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回顾性比较130例>65岁(老年)肺栓塞和66例≤65岁(非老年)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资料.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原因是心血管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下肢静脉病变,非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原因是下肢静脉病变及手术.老年组患者首诊正确率明显低于非老年组(102/130与62/66),误诊率明显高于非老年组(28/130与4/66).非老年组改良的Geneva量表评分与V/Q扫描的一致性好.老年组改良Geneva量表评分与V/Q扫描的一致性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肺栓塞临床表现与诊疗体会,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减少临床漏诊及误诊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1例肺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比较。结果21例患者中1例临床诊断,20例由CT肺动脉造影(CT-PA)确诊。其中7例接受溶栓+抗凝治疗,13例仅接受抗凝治疗,两组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栓塞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D-二聚体阴性可以基本除外急性肺栓塞,CT肺动脉造影(CTPA)是首选的确诊手段。提高对PE患者的诊断意识,及时有效的规范化治疗,是临床提高PE患者救治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沈起钧  单嫣娜  彭志毅  陈文辉  杨斌 《浙江医学》2013,(24):2176-2179,I0018
目的探讨双源CT肺灌注血池容积技术对于肺分支小血管栓塞的量化及诊断价值。方法对55例临床诊断为肺栓塞患者进行CT肺动脉造影(CTPA)及肺灌注血池容积(PBV)成像,所得图像以肺段为评价单位,分别对CTPA血管内栓子数量、位置、栓塞程度、PBV灌注减低区范围、平均CT值及碘含量值进行比较,分析其统计学差异。结果55例患者除3例有不同程度支气管炎、肺气肿、肺间质纤维化或胸腔积液,双肺表现为弥漫性灌注降低,未纳入统计,其余共有832个肺段和肺段动脉纳入分析。其中197个肺段内有栓子存在。以肺段为评价单位,PBV共检出179个肺段有灌注减低,与CTPA检出197个栓子的符合率为90。8%。肺栓塞与无肺栓塞病变区域的CT值及PBV碘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而完全性肺栓塞与不完全肺栓塞上述两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8.9%(16/179)肺段远端肺实质内出现与栓塞程度不符的灌注减低,3.9%(7/179)肺段出现CTPA初期漏诊的情况。结论双源CT肺灌注血池容积技术避免了CTPA假阴性的可能,明显提高肺分支小血管栓塞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王欣 《吉林医学》2013,(36):7593-7594
目的:探讨肺动脉栓塞(PE)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征象演变与肺动脉临床预测评分及治疗转归的一致性,以期三者之间的互相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PE患者的CTA直接征象(充盈缺损、管腔突然狭窄、腔内网状改变、栓子钙化)和间接征象(主动脉和/或叶间肺动脉扩张、胸膜病变、肺梗死、"肺少血"征、右心功能不全、心包积液)用改良Geneva积分法对治疗前后的肺动脉栓塞患者进行评分,并与治疗前后的CTPA进行一致性对比分析。结果:PE患者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CTPA直接征象(除栓子钙化外)及间接征象检出率均不同程度降低,以Geneva积分形式进行危险分层,高度可能性10.64%(5/47)降低至4.26%(2/47),中度可能性59.57%(28/47)降低至34.04%(16/47),低度可能性29.79%(14/47)增加至40.43%(19/47)。结论:PE患者经溶栓及抗凝治疗后,Geneva积分与CTPA征象演变及治疗转归存在一致性,故在临床实践中,三者可以互相补充评估PE患者的临床情况、明确诊断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APE)危险因素与发病的关系,提高APE诊治水平。方法对34例确诊为APE患者的易患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常有多种危险因子,34例患者中有溶栓适应证9例,其中有2例在心肺复苏时溶栓,均死亡,1例死于溶栓后上消化道大出血;单纯行抗凝治疗21例,死亡4例;抗凝+下腔静脉滤器置入1例;因有抗凝、溶栓禁忌3例,仅对症、支持处理均死亡。共死亡10例,病死率为29.41%。24例存活(6例溶栓,17例单纯抗凝,1例抗凝+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治疗)。结论APE的发病与易患因素密切相关,CT肺动脉造影(CTPA)已作为确诊检查的首选方法,溶栓治疗能提高APE患者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6.
张淑红  杨晓芸  刘华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128-1129
目的观察血氧饱和度(SpO2)、肌钙蛋白T(cTnT)、心电图在D二聚体(D-D)阴性肺栓塞(PTE)患者早期筛查中的作用。方法收集我院2010-01-2014-01间诊治的66例急性PTE患者,其中初诊D-D阴性8例,同时选取同期65例健康体检人群作为对照组,测定两组患者SpO2、血浆cTnT、D-D水平及观察两组的心电图变化,了解PTE与无PTE患者的SpO2、血浆cTnT、D-D及心电图的差异。结果栓塞组的Sp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栓塞组cTnT值≥0.04 ng/mL的比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栓塞组D-D的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栓塞组的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D-D阴性肺栓塞患者的SpO2、血浆cTnT及心电图明显异常。结论对于临床高度可疑肺栓塞的患者,不能仅仅依靠D-二聚体去筛选,应综合危险因素、联合应用SpO2、cTnT、D-D水平及心电图等多项指标进行筛选,避免此类患者的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17.
目的拓展对青年急性肺栓塞(APE)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率。方法对下肢静脉及肺血管造影均阴性的青年肺栓塞误诊为右下肺肺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及痰中带血;D-二聚体阳性,动脉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PaO2)进行性下降,肺泡动脉氧分压差(PA-a02)进行性增大,病初肺动脉造影阴性,后复查肺动脉造影(CTPA)阳性明确诊断,治愈出院。2月后门诊随诊,复查CTPA血栓消失。结论肺栓塞误诊率、漏诊率高,临床医生应高度重视该病,提高对该病的警惕性,尽早诊断及治疗,减少患者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分析高原居住的藏族静脉血栓栓塞症( VTE) 患者的临床资料, 了解藏族VTE 患者的危险因素、发病特点以及预后情况。方法 纳入2010 年1 月至2012 年12 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经CTPA 或血管彩超检查明确诊断的DVT 或PE 的长期高原居住的VTE 藏族患者, 回顾性调查患者的VTE 危险因素, 分析其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结果, 并电话随访。结果 31 例VTE患者中男16 例, 女15 例; 危险因素分析显示15 例患者( 48. 3% ) 有肥胖体质, 10 例患者( 32. 3% ) 有高粘血症。常见临床症状依次为呼吸困难9 例( 29% ) , 胸痛6 例( 19. 4% ) , 咯血5 例( 16. 1% ) 和咳嗽咳痰4 例( 12. 9% ) 。常见体征为下肢水肿22 例( 73. 3% ) 和肺部啰音11 例( 36. 7% ) 。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抗凝治疗, 其中2 例给予安置下腔静脉滤器治疗。出院后2 年随访结果显示31 例患者中有4 例患者死亡, 2 例死于肿瘤, 2 例死于PE; 6 例DVT 病员出现患侧下肢间断性水肿、疼痛,1 例出现肺栓塞后肺动脉高压, 20 例患者血栓消失或机化再通, 且未再出现VTE 复发。结论 藏族患者长期居住高海拔地区, 且饮食习惯多为高脂饮食, 增加了高粘血症及肥胖等VTE 获得性危险因素。藏族VTE 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无特异性, 呼吸困难是最常见症状, 下肢水肿为最常见体征。危险因素短期内可消除的VTE 患者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9.
①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肺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②方法 对93例肺栓塞病例回顾性分析.老年患者(≥60岁)46例,平均年龄(71.6±6.8)岁;非老年患者(<60岁)47例,平均年龄(44.8±9.9)岁.③结果 老年组危险因素依次为:下肢静脉血栓(DVT)、心脑血管病史、手术史、骨折、肿瘤.心脑血管病史、肿瘤在老年组比非老年组高(22/46:10/47)、(8/46:1/47)差异有显著性(P〈0.005).老年组病死率高(13/46:4/47),差异有显著性(P〈0.005).④结论 老年肺动脉栓塞患者伴随疾病多,预后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