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机制,评价血管内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血管内治疗技术对10例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血管内治疗经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10例患者中有1例单纯球囊闭塞载瘤动脉,7例直接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2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10例患者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8倒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没有再出血,1例患者术后出现明显的脊髓动脉缺血症状,在经应用抗凝及扩管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患者因原出血后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0例患者中1例死亡。结论:血管内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最有效的方法,可将载瘤动脉连同动脉瘤完全闭塞,如果动脉瘤位于优势推动脉,或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甚至闭塞。或动脉瘤瘤体发出优势小脑后下动脉,应该使用支架血管成形辅助弹簧圈填塞动脉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的疗效.方法 21例(21支)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病变患者接受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其中左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狭窄13例、闭塞6例,右锁骨下动脉近段重度狭窄2例.支架置入路径为经股动脉穿刺插管或经肱动脉穿刺逆行插管.结果 21例患者锁骨下动脉均成功置入内支架(均为自膨式支架),术后患侧桡动脉、肱动脉搏动恢复正常,椎动脉显影良好,原有窃血现象消失.21例均先行股动脉穿刺置管,其中17例顺利置入支架,4例锁骨下动脉完全闭塞患者改用经患侧肱动脉逆行穿刺置入支架.随访发现1例患者1年后复发锁骨下动脉轻度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闭塞性病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的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疗效.方法 对3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出现严重动脉狭窄或闭塞病变的颈部血管行球囊成形术及支架置入术并进行随访.结果3例患者均为男性,其中1例为双侧颈动脉闭塞,进行了一侧颈动脉闭塞病变再通术;1例为双侧颈动脉重度狭窄,进行了左侧颈动脉支架成形术;1例右颈内动脉起始段严重狭窄,左侧颈动脉闭塞,对右侧颈动脉严重狭窄处进行了血管内支架治疗;经过随访并未发现有支架内再狭窄.结论 血管内支架置人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血管重度狭窄或闭塞病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动脉病变18例26段,静脉病变22例26段。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25~85岁,平均60.5岁。结果溶栓疗法成功率93.02%(40/43段);PTA治疗成功率96.15%(25/26段);内支架治疗9段全部成功。观察6个月以上疗效满意率为88.46%(46/52段)。结论根据血管闭塞性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局部溶栓是治疗血栓性闭塞的基本方法。提出血栓性闭塞开通后保留导管抗凝溶栓治疗2~3天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再通的方法及其疗效,安全性.方法 26 例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男性15 例,女11例,从发病距接受治疗时间为 6h 以内.分5组:1 组动脉溶栓后遗有明显狭窄,同时予以支架治疗(4例);2 组动脉溶栓后血管未通(4例),术后药物治疗,3 组动脉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术后药物治疗;4 组动脉溶栓后血管部分再通(5例),术后药物治疗;5 组机械溶栓后放置支架(4例).比较各组再再率、NHJSS 评分,死亡率.结果 血管完全再通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HIHSS 评分明显改善.其中以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血管再通率最高,无死亡.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关键是使闭塞的血管尽早再开通,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管闭塞性疾病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采用血管内尿激酶溶栓术、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PTA)和内支架植入术治疗动脉病变18例26段,静脉病变22例26段。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25—85岁,平均60.5岁。结果 溶栓疗法成功率93.02%(40/43段);PTA治疗成功率96.15%(25/26段);内支架治疗9段全部成功。观察6个月以上疗效满意率为88.46%(46/52段)。结论 根据血管闭塞性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不同,采用不同的血管内治疗方法。局部溶栓是治疗血栓性闭塞的基本方法。提出血栓性闭塞开通后保留导管抗凝溶栓治疗2—3天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疗效、安全性及并发症。方法5例脑供血动脉狭窄分别为:颈动脉起始部狭窄1例、优势椎动脉开口部狭窄1例、优势椎动脉颅内段狭窄3例。行血管内支架植入术治疗。结果1例颅内段椎动脉狭窄的病例由于手术径路差,支架无法到位而中止手术,其余4例均获得技术上的成功,残余狭窄率小于10%。术申颈内动脉支架植入术患者出现一过性心率减慢,经使用阿托品后恢复正常,术后该患者48h内出现血压下降,经使用多巴胺后血压逐渐恢复正常。1例椎动脉支架患者术后穿刺点部位出现假性动脉瘤,经局部压迫而治愈。所有患者均无手术相关的严重并发症出现。手术成功病例术后随访3个月无症状复发。结论对存在严重血管狭窄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支架植入术可能是有效的、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早期血管再通的方法及其疗效、安全性。方法26例急性颈动脉系统脑梗死患者,男性15例,女11例,从发病距接受治疗时间为6h以内。分5组:1组动脉溶栓后遗有明显狭窄,同时予以支架治疗(4例);2组动脉溶栓后血管未通(4例),术后药物治疗;3组动脉溶栓后血管完全再通(9例),术后药物治疗;4组动脉溶栓后血管部分再通(5例),术后药物治疗;5组机械溶栓后放置支架(4例)。比较各组再通率、NHISS评分、死亡率。结果血管完全再通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HIHSS评分明显改善。其中以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血管再通率最高,无死亡。结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关键是使闭塞的血管尽早再开通动脉溶栓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疗效较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动脉闭塞性病变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对7例脑动脉闭塞患者血管内支架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例均1次手术成功置入内支架,6例术后恢复良好、症状明显改善,1例同时采用股动脉及桡动脉入路进行手术操作也获成功。术后半年经头颈部CTA随访,均显示内支架部位血流通畅,无狭窄及闭塞情况。结论:对脑动脉闭塞性患者病变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操作一定要轻柔,以减少栓塞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应用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性疾病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望德  苑超  王克勤  邢彤  原标  李谈  秦力 《中国医药导刊》2005,7(5):361-362,365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28支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行血管内支架置入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26例患者中24例25支锁骨下动脉成功置入内支架(均为自膨胀支架),28支锁骨下动脉中10支闭塞,18支狭窄均大于80%,2例3支锁骨下动脉闭塞未能成功置入支架;25支锁骨下动脉成功置入支架后桡动脉,肱动脉搏动好,椎动脉显影良好,窃血现象消失.本组有5例锁骨下动脉闭塞经肱动脉逆行穿刺置入内支架.随访发现1例1年后复发锁骨下动脉狭窄.结论:应用血管内置架治疗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经传统的股动脉路径难以实施时,可以选择经肱动脉逆行穿刺置入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Mori A型狭窄的安全性及近中期疗效。方法:对32例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Mori A型狭窄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行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32例均成功置入球囊扩张支架。结果:32例狭窄段血管均位于椎动脉开1:7处,其中右椎动脉20例,左椎动脉12例。手术成功率100%,共放置32枚支架,平均狭窄率术前为89.8%,术后10%,围手术期内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按Malek评分,疗效极好24例,疗效好8例。术后随访3~6个月,无症状性椎-基底动脉缺血发生。结论:血管腔内支架成形术是治疗症状性椎动脉起始部狭窄的安全、有效方法,近、中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血管内支架结合电解可脱卸弹簧圈治疗颅内椎动脉宽颈动脉瘤的初步经验。方法:通过股动脉途径,采用将血管内支架跨动脉瘤颈放置,通过其网孔将微导管送入动脉瘤腔后填塞GDC的技术治疗6例椎动脉颅内段宽颈动脉瘤。结果:1例支架置入术失败,其余5例支架均准确到位。4动脉瘤达到致密填塞,1例大部填塞,载瘤动脉通畅。1例采用弹簧圈同时闭塞动脉瘤及载瘤动脉,无手术并发症,患均恢复良好。结论:血管内支架联合微弹簧圈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但仍需要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13.
颅内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血管内介入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颅内大动脉狭窄和闭塞的临床诊断方法,评价颅内大动脉狭窄和闭塞血管内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我院神经内科2003年6月至2007年3月46例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和闭塞患者的临床表现、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全脑血管造影和血管内支架成形治疗等相关资料进行系统回顾.结果 ①TCD诊断颅内大血管狭窄的阳性预测值为84.8%;②对46例患者的50支狭窄血管进行血管内支架成形术,其中大脑中动脉(MCA)狭窄26支,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19支,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1支,大脑前动脉狭窄2支,椎动脉颅内段狭窄2支;③46例患者支架成形术成功44例(95.7%),术后即刻DSA显示狭窄程度0%~5%,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3例(6.8%);40例患者术后6~12个月随访,无短暂性缺血发作及新发脑梗死.结论 TCD在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治中有重要价值;血管内介入治疗是治疗症状性颅内大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成功率较高,其长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技术对于头颈部血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100例疑似头颈部血管病变的患者行64层CT血管成像,且应用同步减影技术(ssCTA)。扫描数据在AW4.3后处理工作站上使用各种不同技术进行后处理。结果:100例患者的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椎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大脑后动脉、大脑后动脉及Willis环均能显示,共检出狭窄142段,闭塞26段,动脉瘤11例,血管起点变异15例,血管正常患者17例。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应用于临床初步诊断,并且头颈部CTA能够成为头颈部血管疾病的首要检查及主要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56排极速CT血管成像(CTA)在头颈部闭塞性病变中的应用。方法:使用256排极速CT对1368例受检患者行头颈部联合血管成像(CTA)。结果:1368例患者双侧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外动脉、椎动脉、大脑前动脉、中动脉、后动脉、锁骨下动脉及Willis环均显示优良,共检出颈总动脉闭塞3例、颈内动脉闭塞12例、椎动脉闭塞13例、大脑前动脉闭塞3例、大脑中动脉闭塞(含烟雾病)29例、大脑后动脉动脉闭塞12例、锁骨下动脉动脉闭塞(锁骨下动脉窃血症)13例、小脑后上动脉闭塞1例。结论:256排极速CT血管成像技术可以直观显示闭塞血管的部位、长度、形状及侧支循环情况,对临床医生初步诊断、选择治疗方案、判定疗效具有非常重要指导意义,且成为头颈部闭塞性病变的首要检查及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头颈部血管病变中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间收治的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26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26例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中5例正常,21例异常.21例异常中有4例动脉瘤、8例动脉起点变异、9例患者的一侧椎动脉变细且均匀.共检出39段动脉狭窄,其中有4段完全闭塞,8段重度狭窄,15段中度狭窄,12段轻度狭窄.经图像重建之后,图像质量优占比84.61%(22/26)、 良占比11.53%(3/26)、 差占比3.84%(1/26),图像质量优良率达到了96.15%.结论 头颈部血管病变患者采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技术进行诊断,可立体、直观地显示血管状况并多角度、多方位分析,为临床诊治提供有效指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subintimal arterial flossing with antegrade-retrograde intervention,SAFARI)在慢性下肢动脉长段闭塞治疗中的应用技巧和注意事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13年6月至2016年6月应用SAFARI技术治疗的27例慢性下肢动脉长段闭塞患者资料,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症状及踝肱指数的变化。结果全组手术技术成功率为96.3%,踝肱指数(ABI)由术前0.33提高至术后1周的0.81。1例患者腔内治疗失败行股下段截肢术,1例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股浅动脉支架内再闭塞。结论双向内膜下血管成形术是慢性下肢动脉长段闭塞性病变顺行开通失败时的一种补救方法,可明显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颅内动脉狭窄支架血管内成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Zhang QZ  Miao ZR  Li SM  Zhu FS  Hua Y  Wang ML  Song QB  Ling F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6):1402-1405
目的 探讨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支架血管内成型术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48例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患者手术并发症进行分析。48例中择期手术40例,均有至少一次发作与血管狭窄有关的神经功能障碍,内科治疗效果不明显。8例患者性动脉内血栓形成,经动脉内溶栓再通后发现重度血管狭窄,遂行支架置入术。其中大脑中动脉17例,颈内动脉末段5例,基底动脉8例,椎动脉颅内段18例。结果 48例患者中46例术后即记得血管造影显示狭窄程度,从术前平均83%下降到5%左右。4例出现与手术有关的并发症,病变分别位于颈内动脉末端1例,大脑中动脉1例,基底动脉1例。原因包括微导丝穿破皮质动脉致颅内出血1例;1例在手术过程中血管破裂出血,破裂后经开颅夹闭破裂血管,术后未遗留明显神经功能障碍;1例术后出现与穿支动脉闭塞有关的症状,对症治疗后恢复。支架术后24h血栓形成1例,溶栓后再通但症状加重,最后死亡。结论 经皮支架辅助血管成型术为动脉粥样硬化性颅内动脉狭窄提供了一个新的治疗方法,但是有待长期技术探索和评价,以提高操作技术减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和支架植入术治疗一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合并对侧椎动脉闭塞。方法:2010年6月~2011年2月,对9例一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合并对侧椎动脉闭塞行经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结果:术后9例患者椎动脉的残余狭窄率均小于10%,临床症状得到明显改善,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本组病人在随后6个月的临床随访中,复查支架部位超声,均未发现再狭窄发生。结论:椎动脉开口支架成形术治疗一侧椎动脉闭塞合并对侧椎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是改善后循环缺血预防椎-基底动脉系统卒中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33例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患者进行了37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其中颈内动脉颅外段狭窄14处,颈内动脉颅内段狭窄3处,大脑中动脉狭窄3处,椎动脉颅外段狭窄13处,椎动脉颅内段2处,锁骨下动脉2处。结果本组33例患者行37处支架置入术,其中成功置入35枚支架,手术成功率94.59%;1例手术中并发脑血管痉挛,1例手术中并发造影剂过敏,1例手术后并发高灌注综合征。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症状性脑动脉狭窄是安全有效的,其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