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恶性肿瘤已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在中药方面对肿瘤治疗的研究越来越被重视。研究发现,中药五味子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中乙素是抗肿瘤的一种有效成分,在多个方面能够发挥抗肿瘤作用,如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抗肿瘤药物增敏、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促进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等。而本文就五味子乙素对抗肿瘤及其他生物学作用的研究进行综述,为进一步对五味子乙素进行研究、开发和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张阳德  刘新生  张蕾 《中国医学工程》2005,13(5):501-505,508
目的介绍血管抑制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复习国内外文献,从血管生成在肿瘤中的作用,血管抑制的生物效应、体内分布与生成以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并作了展望.结果血管抑制素基因对肿瘤的治疗是一种很有前途的抗肿瘤策略.结论研究一种高效稳定的血管抑素基运载系统是更好发扬其抗肿瘤作用的保证.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初步研究五味子乙素对脑胶质瘤的体内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Wistar大鼠脑胶质瘤模型,对大鼠进行五味子乙素处理,观察动物状态变化,体重变化,肿瘤体积、重量变化.结果 五味子乙素给药组大鼠肿瘤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并且体重减轻程度也降低;同时,五味子乙素可明显抑制脑胶质瘤的生长.结论五味子乙素具有明显的抑瘤作用,且可明显改善肿瘤发生后所引起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4.
黄芩素具有广泛的抗肿瘤活性,药理研究证实通过调节花生四烯酸系统的代谢,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抑制新生血管生成,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清除活性氧自由,预防肿瘤发生等作用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通过对黄芩素抗肿瘤作用及其机制的文献总结,文章就黄芩素以上几方面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为泛靶点类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物,它的作用机制不仅包括在微观分子水平对内皮细胞表面蛋白表达及胞内信号通路的调控,还包括宏观上对肿瘤微环境的重塑,继而改善肿瘤的综合治疗疗效。研究表明抗血管生成治疗(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与化疗、放疗、免疫治疗及其他靶向治疗等联合应用可发挥协同抗肿瘤作用。文章将对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作用机制、应用现状及其在不同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综述。  相似文献   

6.
药物抗肿瘤血管生成作为一种新颖的肿瘤治疗手段,一直是研究的热点.而血管抑素作为最先发现的肿瘤源性血管生成抑制因子,更是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7.
五味子乙素逆转膀胱肿瘤多药耐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五味子乙素对膀胱肿瘤T24/ADM细胞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方法 MTT法测定半数抑制浓度IC50和逆转倍数RI,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内罗丹明的浓度。结果五味子乙素可以明显增加阿霉素对膀胱肿瘤T24/ADM细胞的细胞毒作用(P〈0.05),逆转指数为4.11,五味子乙素明显抑制了细胞内罗丹明的外排(P〈0.05)。结论五味子乙素明显抑制了膀胱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gp蛋白的外排有关。  相似文献   

8.
去甲斑蝥素抗肿瘤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去甲斑蝥素(Norcantharidin,NCTD)具有综合性抗肿瘤作用机制,它可以通过调控细胞周期,抑制DNA复制来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激活线粒体途径,调整促凋亡和抗凋亡基因及蛋白的比例诱导肿瘤细胞发生凋亡;还能影响细胞的黏附和运动能力,减少胞外基质降解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通过减小促血管生成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的比例,影响内皮细胞的功能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并能影响肿瘤细胞多种信号转导通路,这几个方面共同作用达到抗肿瘤效果。  相似文献   

9.
张小波  邓东 《广西医学》2006,28(7):1054-1056
近年来,肺癌成为呼吸系统最常见的原发性肿瘤,研究表明,实体性肿瘤的某些生物特征,如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肿瘤内的血管生成;肿瘤血管生成(angiogenesis)主要受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调节(调控),肿瘤细胞、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受缺氧系统刺激等使局部微环境发生变化的因素作用而合成释放上述因子,当血管生成促进因子和血管生成抑制因子的调节平衡被打破时,即发生血管生成过程[1].肺癌的生物学特性与其他实体肿瘤一样,血管生成对其生长和转移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实体肿瘤的生长需要血管生成来输送营养,血管也是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血管生成抑制因子可能主要通过抑制血管生成,阻断肿瘤生长的营养供应,而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同时诱导肿瘤细胞的凋亡使肿瘤原发性或转移性癌灶减小、消退。血管生成抑制已成为抗肿瘤治疗的又一重要靶点,血管生成抑制性物质可能将为肿瘤治疗提供又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