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2篇
眼科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味子乙素逆转肿瘤细胞多药耐药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MDR)是当今抗肿瘤药物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根据美国癌症协会调查,90%以上的肿瘤患者死于不同程度的细胞耐药,因此如何逆转肿瘤细胞的MDR成为应用化疗药物治疗肿瘤的主要难题.但是,MDR产生的机制很复杂,现阶段针对不同的机制也有很多的MDR逆转剂出现,本文主要对五味子乙素逆转肿瘤细胞的MDR机制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麻手术患者给予0.1 mg/kg咪达唑仑静脉注射前后心率变异性(HRV)改变.方法:择期全麻手术患者4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患者入室后,开放一侧上肢静脉通路,输注含1%葡萄糖醋酸林格注射液10 mL/kg,常规监测血压(MBP)、心率(HR)、心电图(ECG)、血氧饱和度(SpO2)和心率变异性(HRV),记为T0时点;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静脉注射,待患者入睡后记录此时点BP、HR、SpO2和HRV,记为T1时点;观察T0和T1时点低频(LF)、高频(HF)及LF/HF比值的变化.结果:T0及T1时点MBP、HR、SpO2、LF及H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T0时点LF/HF为0.84,T1时点LF/HF为0.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0.1 mg/kg剂量的咪达唑仑对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
吴海星  孙玉华 《山东医药》2001,41(18):76-76
自 198 5年 10月以来 ,我科收治 3 80例儿童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 ,采用牵抖法整复、纸壳或夹板外固定 ,疗效显著。现摘其 1例报告如下。患儿 6岁 ,因学武术 ,跌伤左肘关节 ,致左肘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经当地土法整复 ,肿痛加重 ,伤后 3天来诊。检查 :左肘部肿胀明显 ,靴形畸形 ,功能障碍 ,手背肿胀 ,手指活动可 ,桡尺动脉搏动良好。X线片示 :左肱骨髁上伸直型骨折 ,断端完全移位 ,远端向尺侧后侧移位 ,近端向前移位。治疗 :局部麻醉 ( 2 %奴夫卡因 10 ml) ;双人牵抖法整复 ,对抗牵引 2~ 3分钟 ,牵抖骨折远端矫正侧方移位 ,同时屈肘 90…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并比较维库溴铵在青年和中年女性患者全麻中肌松效应的影响. 方法 将4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定为Ⅰ~Ⅱ级的乳腺包块手术女性患者分为青年组(18岁~44岁)和中年组(45岁~59岁),每组20例.麻醉诱导期间给予2 ED95 0.1 mg/kg维库溴铵,用TOF-Watch加速度仪进行肌肉松弛监测,采用四个成串刺激(train of four,TOF)方式监测拇内收肌的收缩反应.观察起效时间、时效、体内作用时间、恢复指数、TOF比率恢复到25%的时间. 结果 青年组肌松起效时间、体内作用时间及TOF恢复到25%的时间均明显短于中年组[(156±33)、(186±44)s、(67±29)、(77±20)、(48±14)、(60±16) min] (P<0.05).两组时效[(37±10)、(43±11)min]、恢复指数[(21±17)、(22±13) mi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中年女性患者比较,青年女性患者对维库溴铵较敏感,起效快,体内作用时间短,但对肌松恢复过程无影响.  相似文献   
6.
中西药并用治疗腕管综合征1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腕管综合征是以手部腕关节局限性酸麻、胀痛,有时向肘部放射的一种腕部疾病,也是手外科常见病,但临床常易与颈椎病、扭伤、末梢神经疾病等相混淆,故应注意其鉴别诊断。笔者近年来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正贝例,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11例中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22~58岁;病程3个月~4年;左腕3例,右腕吕例。临床均有手指麻木,以中指、拇指和食指最为明显,突出表现为局限性疼痛,少数病例向肘部放射,指尖温度自感发凉,清晨及夜间症状加重,睡眠不佳。检查:叩打腕关节韧带时局部疼痛加剧,正中神经压迫试验(+).拇指外展…  相似文献   
7.
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是指骨质各组成部分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急性炎症而言,不限干骨髓。本病破坏性大。发展快,多发干儿童及青年,男性多干女性。感染病灶主要发生干长骨的干骺端。在广泛应用抗生素治疗以前,死亡率为20%~30%,近年来,死亡率降低到1%~2%。自1976/1998年23a间,我院骨科收治16例急性血源性骨髓炎患,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收到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下颌托及颞颌贴治疗颞下颌关节脱位4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1986年2月~2002年12月采用下颌托及颞颌贴治疗颞下颌关节脱位46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86例均经X线摄片明确诊断,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6例,男性31例,女性15例;年龄18~65岁,平均(38.61±5.30)岁;急性脱位26例,复发性脱位19例,陈旧性脱位1例。对照组40例,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20~61岁,平均(37.82±6.51)岁;急性脱位23例,复发性脱位17例。两组上述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1.2治疗方法(1)治疗组:患者端坐位,头部紧靠墙壁,下颌牙面的位置低于术者两臂下垂肘关节水平。首先行手法复位,尔后用自制下颌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烷组( S组)和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 SR组),每组20例,术前均予七氟烷吸入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阿托品0.01 mg/kg、芬太尼3μg /kg,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维持,SR组采用瑞芬太尼6μg/kg·h持续静脉泵注,复合七氟烷吸入;S组仅七氟烷吸入,手术开始追加芬太尼2μg/kg,术毕拔除气管导管观察呼吸无异常送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PACU);记录两组患儿诱导前( T0),插管时( T1),插管后5 min (T2)、手术开始(T3)、手术开始后5 min(T4)、手术结束(T5)、拔除气管导管时(T6)及拔管后5 min(T7)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脉搏氧饱和度( SpO2)变化,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后呼吸道事件发生情况,对患儿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 PAED)和疼痛评分( FLACC)。结果:两组患儿麻醉过程平稳,气管插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拔管时间、苏醒时间SR组比S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患儿PAED评分,SR组术后躁动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FLACC评分比较无差异,SR组术中七氟烷用药量少于S组( 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易于维持,苏醒快,术后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彩色标签对麻醉危机事件处理中用药差错发生率与用药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二阶段交叉试验设计,选择20名麻醉科一线实习医生,年龄21~24岁,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0人,分别使用彩色标签或传统标签标记药物对模拟人进行麻醉危机模拟事件演练;洗脱4周后,2组交换标签进行第二阶段模拟演练。在麻醉系模拟实验中心模拟真实手术室,采集演练视频,分析用药差错率及用药时间;演练结束后,针对发生用药差错的医生进行调查问卷,以了解用药差错的促成因素。结果使用彩色标签时,有12名(60%)一线实习医生至少发生一次用药差错;使用传统标签时,有16名(80%)一线实习医生至少发生一次用药差错(P>0.05)。本研究中共发生44次(8.40%)用药差错,主要为遗漏和用药剂量错误,分别为18次(40.9%)和15次(34.1%);使用彩色标签与传统标签时的平均用药差错率分别为7.2%(95%CI 4.0%~10.3%)和9.8%(95%CI 6.2%~1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差错促成因素分析,导致用药差错的最主要因素为匆忙(29.41%)、粗心大意(17.65%)和操作不规范(13.73%)。使用不同标签时的用药时间比较,彩色标签时的用药时间(18.4±1.3)s显著快于使用传统标签(26.3±1.6)s(P<0.05)。结论各种药品准备完善下,使用彩色标签可明显缩短麻醉危机事件处理中的用药时间,但未能降低一线医生的差错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