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央动脉僵硬性改变是衰老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许多疾病状态如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和慢性肾病的后果。伴随衰老过程,反映血管僵硬度的替代指标如脉压和收缩期高血压与预后的关系愈加明显。动脉僵硬度增加也是心血管危险的信号,包括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总死亡率、卒中、痴呆和肾病等。  相似文献   

2.
杜大勇  李运田  赖晓辉  黄海  李末言 《中国民康医学》2011,23(9):1049-1050,1053
目的:探讨动脉僵硬度、内皮功能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发生冠脉事件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采用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测定仪评价动脉僵硬度和高频超声检测仪测量评价内皮功能。结果: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组动脉僵硬度和内皮功能异常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动脉僵硬度和内皮功能异常与冠脉事件呈正相关(分别为0.406、0.443;P<0.05)。结论:动脉僵硬度和内皮功能异常可能是老年急性冠脉事件的有效预测指标之一,动脉僵硬度增加和内皮功能异常可能加剧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与斑块破裂有关。  相似文献   

3.
动脉僵硬度又称动脉弹性、动脉顺应性,指动脉容积随压力变化的比值,可反映动脉结构和功能的变化[1].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血管内皮损伤导致周围动脉和冠状动脉内膜脂质沉积、内膜灶状纤维化、粥样斑块形成,管腔狭窄,管壁结构成分改变,导致僵硬度增高.动脉僵硬度增高是包括高血压在内的许多心血管危险因素导致的血管功能改变,其与预后的确切关系已引起学术界的高度重视[2-3].早期检测动脉僵硬度可用以了解血管病变的程度,从而对心血管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行危险分层.此外,监测动脉僵硬度的变化还可用于评价于预性治疗的疗效和指导用药.本讲座就目前临床常用的几种动脉僵硬度无创检测方法作一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4.
血压的增高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随着血压的增高,动脉内中膜增厚,同时引起动脉的僵硬度增加[1]。高血压大动脉功能是近年来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大动脉僵硬度已被确认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动脉顺应性减退、僵硬度增加是高血压大动脉的特征性改变,高血压左心室肥厚是所有心血管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扩张性和顺应性降低是高血压大动脉损害的普遍特征。高血压病病人随着年龄增长,动脉硬化,收缩压上升,舒张压下降,脉压增大,左心室负荷加重,引起左室肥厚,舒张功能减退。脉压水平可以间接反映动脉顺应性改变,而大动脉横断面顺应性的改变首先表现为动脉内径增大。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根部内径是一种既简便又能很好反映动脉顺应性改变的方法。1994年Madhavan在前瞻性随访研究中发现,大动脉弹性减退的病人心肌梗死和脑卒中发生和死亡的相对危险明显增高,病死率和总病死率显著正相关[2,3]。所以,动脉僵硬度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独立危险因素[4]。本研究通过经胸超声测量大动脉僵硬度与左室重量及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1资料与方法1.1研究对象2002-04~2003-10来大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病人中除外肾脏疾病、瓣膜病、左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不同给药方案对H型高血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 将141例H型高血压患者依据临床用药方案差异分组,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血浆Hcy、IMT水平以及颈动脉僵硬度等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血压、血浆Hcy、IMT水平以及颈动脉僵硬度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此四项指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予以H型高血压患者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可有效降低Hcy水平与抑制IMT的厚度,改善患者血压与动脉僵硬度状况,该法深具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肥胖高血压患者高胰岛素血症对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原发性高血患者分为肥胖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各60例,6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测定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并且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血浆葡萄糖(FBG)、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胰岛素(FIN)、用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评价胰岛素抵抗。结果肥胖高血压组和单纯高血压组、对照组间比较,BMI、FBG、FIN、HOMA-IR和baPWV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PWV与BMI、HOMA-IR呈正相关(P<0.05),BMI、SBP是baPWV增加的危险因素。结论肥胖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是动脉僵硬度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动脉僵硬度与肾脏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血液透析的晚期肾病患者血管病变信号是主动脉僵硬度增加,这一改变独立于平均动脉压、血管壁张力及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如血糖、胆固醇、肥胖和吸烟。因此,无论血压正常、还是高血糖患者,动脉僵硬度与肾功能相关。最近的研究显示,血肌酐≤130μmol/L的人群,主动脉脉搏波速度与肌酐清除率密切相关,而且独立于平均压和其他传统的危险因素。这种相关性甚至在55岁以下人群中亦很显著。在所有的降压药物中,只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显示对动脉僵硬度的独特效应。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这些药物治疗可伴随动脉僵硬度的改变。从轻度至重度肾衰竭的患者,中央动脉僵硬度的升高伴随肌酐清除率的降低,表明肾脏疾病不仅与小动脉,而且与大动脉有关,其相关性独立于年龄、血压和传统的心血管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期吸烟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僵硬度的影响。方法分别测定177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血压组)和80例不吸烟的健康体检者(对照组)的肱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rachial-ankle artery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结果吸烟组较非吸烟组、非吸烟组较对照组baPWV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协方差分析在校正体重指数、血脂等因素的混杂影响后,吸烟组与非吸烟组baPWV差异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吸烟和高血压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均可使动脉僵硬度明显增加;吸烟促使高血压病患者动脉僵硬度增加的更明显。  相似文献   

9.
动脉僵硬度已成为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因此早期发现动脉硬化,在未出现动脉粥样斑块之前,进行相应的医疗干预可预防一些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与预后密切相关。本研究通过分析我院患者心血管病剩留风险甘油三酯与动脉僵硬度的患病情况,旨在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1对象与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估上海市浦东新区陆家嘴社区超重或肥胖人群动脉僵硬度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于2009年7月至8月底选取自然人群2095例;通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评价超重或肥胖,将其中达到超重或肥胖诊断标准的939例作为研究对象;以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ankle-brachial pulse wave velocity,baPWV)评价动脉僵硬度;以Pearson相关系数评估与baPWV呈线性相关关系的心血管危险因素;以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动脉僵硬度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1)高动脉僵硬度组与动脉僵硬度正常组在年龄、性别构成、腹围、收缩压、舒张压等变量间均存在差异。(2)与baPWV呈线性相关关系的变量有:年龄(r=0.546,P=0.000)、腹围(r=0.148,P=0.000)、收缩压(r=0.520,P=0.000)、舒张压(r=0.275,P=0.000)、总胆固醇(r=0.126,P=0.000)、空腹血糖(r=0.218,P=0.000)、糖化血红蛋白(r=0.172,P=0.000)等。(3)在调整性别、BMI、糖尿病史、血脂异常史、肾功能后,与baPWV呈独立相关的变量是高血压史(OR=3.996,P=0.000,95%CI:2.821~5.661)、甘油三酯(OR=1.428,P=0.000,95%CI:1.201~1.698)、年龄(老年与非老年)(OR=5.35,P=0.000,95%CI:3.728~7.676)。结论年龄、高血压史、三酰甘油是超重或肥胖人群动脉僵硬度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baPWV的升高可在一定程度上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人群脉搏波速度(PWV)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在社区开展动脉硬化早期检测适宜技术的意义。方法选取2009年10月—2010年2月在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患者,取其资料完整者400例作为本研究对象。按是否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脂血症分为慢性病组和对照组,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相关临床资料并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应用日本科林公司的全自动动脉硬化检测仪VP-1000检测研究对象的肱-踝脉搏波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ABI)。采用SAS 6.2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结果慢性病组的baPWV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和baPWV是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年龄和空腹血糖是影响baPWV的独立因子(P<0.01),尤其是45岁以上人群baPWV值显著升高。对照组中有28.05%的人baPWV值异常。结论 baPWV是慢性病的独立预测因子,baPWV与年龄、空腹血糖相关;baPWV测定可作为早期诊断动脉硬化的首选和常规检查手段,适合在社区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4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42例,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38例。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妊娠42例为正常妊娠组。探讨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栓标志物、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PT、aPTT、TT明显降低,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Fbg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PLT明显降低,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PDW、MPV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D-D、vWF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呈高凝状态,产前测定凝血指标、血小板指标,对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分布特征及危险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瑶宣  唐德萍  宁加玲  李吕力 《陕西医学杂志》2005,34(12):1480-1482,1486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358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排除合并中风或中风史、糖尿病、其他颅内疾病。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内动脉狭窄。结果:高血压患者颅内动脉狭窄患病率为21.79%(78/358)。共检查动脉2644条,动脉总狭窄率为6.58%(174/2644)。大脑中动脉狭窄频数最高,次为颈内动脉虹吸段。颈内动脉系统动脉狭窄明显高于椎基底动脉系统。老年高血压患者总动脉狭窄率高于非老年患者,高血压病程和动脉狭窄率之间关系明显。狭窄组LDL水平明显高于非狭窄组,HDL水平降低。结论:高血压患者最常见的无症状性颅内动脉狭窄发生在大脑中动脉和颈内动脉虹吸段,年龄、高血压病程、血LDL升高是颅内动脉狭窄的危险因素,HDL是脑血管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子痫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异常与肾功能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择子痫前期患者283例及妊娠高血压患者和正常孕妇各100例作为子痫前期组、妊高症组和正常对照组。检测肾功能指标,并采用无创监测系统检测子痫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子痫前期组血清肌酐(Scr)、尿酸(UA)、尿素氮(BUN)显著高于妊高症组和对照组(P<0.05),肾小球滤过率(GFR)显著低于妊高症组和对照组,子痫前期组24h尿蛋白(24hpro)较妊高症组显著升高(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Scr、UA、BUN、24hpro及肾功能损害率均显著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子痫前期肾功能损害组平均动脉压(MAP)、周围血管阻力(SVR)、周围血管阻力指数(SVRI)显著高于子痫前期无损害组(P<0.05),而心输出量(CO)、每搏输出量(SV)、心脏指数(CI)、每搏指数(SI)、速度指数(VI)显著低于无损害组(P<0.05)。CO、SV、SVR与子痫前期患者GFR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可出现靶器官损害,肾功能损害发生率与病情严重性有关,心功能下降和外周阻力增大是子痫前期患者肾功能损害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李国杰  刘雅楠 《当代医学》2021,27(13):45-47
目的探究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动脉僵硬度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2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5例作为观察组,并选取同期95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中的UA水平、hs-CRP,检测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分析尿酸水平与超敏C反应蛋白、动脉僵硬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患者舒张压(DBP)、收缩压(SBP)、hs-CRP、UA、CFPWV明显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随着UA水平的上升,hs-CRP也不断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随着UA水平的上升,CFPWV也不断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动脉僵硬度、超敏C反应蛋白呈正相关,随着血尿酸水平上升,动脉僵硬度、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也增加。  相似文献   

16.
背景 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均是心脑血管疾病(CVD)的重要危险因素,目前单一因素对CVD发病的影响已得到充分阐明,但关于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二者联合对CVD影响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通过一项以社区人群为基础的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分析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在中国人群中对CVD发病的影响,并探讨两者间是否存在联合作用。方法 选取参加开滦研究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年度随访且同时完成臂踝脉搏博传导速度(baPWV)测量者为观察对象,排除baPWV测量前发生心脑血管事件者和踝肱指数(ABI)<0.9者,最终共有33 820例观察对象纳入统计分析,收集其年龄、性别、收缩压(SBP)、舒张压(DBP)、baPWV、心率、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吸烟、饮酒、体育锻炼、教育程度、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及降糖药物情况等资料。研究随访至2017-12-31,以发生心脑血管事件为终点事件。根据baPWV是否>1 400 cm/s以及同期观察对象是否患有原发性高血压,将观察对象分为非原发性高血压及非动脉硬化组(G1组)、非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组(G2组)、原发性高血压及动脉硬化组(G3组)和原发性高血压及非动脉硬化组(G4组)。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进一步探究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对CVD发病的影响,并分析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对CVD的联合作用。结果 平均随访时间(3.34±2.38)年,CVD的发病密度为51.67/万人年,各组CVD累积发病率分别为0.28%、1.94%、1.75%、4.70%。4组年龄、男性占比、baPWV、BMI、FBG、TC、TG、LDL-C、HDL-C、SBP、DBP、baPWV、心率、BMI、FBG、TC、TG、LDL-C、UA、吸烟、饮酒、体育锻炼、糖尿病、服用降压药物比例、服用降糖药物比例、CVD累积发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动脉硬化情况〔HR=2.60,95%CI(1.88,3.61)〕、baPWV/baPWV的标准差(baPWV-SD)〔HR=1.22,95%CI(1.12,1.33)〕、原发性高血压情况〔HR=2.05,95%CI(1.59,2.64)〕、SBP/SBP的标准差(SBP-SD)〔HR=1.26,95%CI(1.14,1.38)〕均为CVD发病的影响因素(P<0.05);与G1组相比,各组发生CVD的HR分别为3.33〔95%CI(2.08,5.33)〕、2.81〔95%CI(1.57,5.03)〕、5.98〔95%CI(3.79,9.43)〕,且动脉硬化与原发性高血压对CVD发病无交互作用(P=0.789),在删除服用降压药物人群后重复上述分析结果未发生改变。结论 动脉硬化及原发性高血压均是CV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且两者间存在联合作用。  相似文献   

17.
秦玲 《海南医学》2011,22(16):36-37
目的探讨人工合成的高活性心钠素治疗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的治疗效果。方法应用统计学中的显著性检验手段(配对t检验),按症状严重程度将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患者分为轻、重两类,并将两类患者接受人工合成的高活性心钠素治疗前后的平均动脉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用人工合成的高活性心钠素治疗后轻度患者平均动脉压下降约23mmHg(1mmHg=0.133kPa),而重度患者平均动脉压下降约33mmHg,且其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人工合成的高活性心钠素治疗不同程度的妊娠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均具有一定疗效,且疗效显著和迅速,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压调控达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脉硬化度的影响。方法应用脉搏波传导速度自动测量系统测定颈动脉-股动脉脉搏波速度(carotid—femoral pulse wave velocity,C—FPWV),作为反映动脉硬化度的参数。对69例高血压病降压达标患者、56例高血压病降压未达标患者和54例健康体检者进行了C—FPWV检测。结果降压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血管硬化度[(12.70±2.82)m/s]明显高于健康人的血管硬化度[(11.23±2.89)m/s](P〈0.05),也明显高于降压达标者[(11.96±3.62)m/s](P〈0.05)。降压达标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度高于健康人的动脉硬化度(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年龄、脉压与反映大动脉硬化度的C—FPWV成正相关(P〈0.01),回归方程为PWV(m/s)=4.68+0.09×年龄(岁)+0.04×脉压(mmHg)。结论通过对血压的调控,将血压控制达标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度。年龄、脉压与大动脉硬化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胎盘生长因子和血红素加氧酶-1在子痫前期发病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7年1月丽水市人民医院产科轻度子痫前期孕妇90例为轻度子痫前期组,90例重度子痫前期孕妇为重度子痫前期组,90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和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 结果 3组孕妇24小时尿蛋白、平均动脉压、血清胎盘生长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24小时尿蛋白和平均动脉压均高于对照组(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24小时尿蛋白和平均动脉压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P<0.05)。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胎盘生长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胎盘生长因子和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均低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均P<0.05)。子痫前期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与24小时尿蛋白、平均动脉压均呈负相关(均P<0.05)。子痫前期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与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呈正相关(均P<0.05)。 结论 子痫前期孕妇血清胎盘生长因子与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降低,血清胎盘生长因子与血清血红素加氧酶-1水平与子痫前期的严重程度有关,两者可能在子痫前期的发病过程中相互作用,共同参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变异性与尿蛋白、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50例健康人,男性女性各半,平均年龄64.5±5.1岁,作为对照组。高血压患者80例,平均年龄65.3±5.7岁,男性女性各半,作为高血压组。分别测运动血压与24h尿蛋白、踝臂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高血压组运动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的24h尿蛋白含量、baPWV均大于对照组(P<0.05)。运动血压变异性与24h尿蛋白含量、baPWV均正相关(P<0.05)。结论运动血压变异性增大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特征。运动血压变异性增大易导致动脉硬化及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