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探究人源骨骼肌电压门控钠通道hNav1.4 I1363T突变体导致患者出现先天性副肌强直症状的机制。 方法 利用氨基酸序列比对,检测hNav1.4 I1363位点的保守性;将hNav1.4蛋白的羧基端融合荧光蛋白mCherry,利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hNav1.4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蛋白的表达量与分布情况;通过全细胞电生理技术记录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稳态激活及快失活参数,并进一步分析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窗电流。 结果 hNav1.4 I1363位点在各类钠通道中高度保守。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均能正常上膜,且表达量无明显差异。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50%激活电压V0.5 分别为(-29.08±0.24)mV和(-28.79±0.21)mV,斜率因子k分别为5.06±0.21和4.73±0.18(均P>0.05);野生型与I1363T突变体的50%失活电压V0.5 分别为(-68.03±0.34)mV和(-59.01±0.26)mV,斜率因子k分别为4.55±0.21和5.24±0.23(均P<0.05),I1363T突变体的失活电压向去极化方向移动,且更为平缓。I1363T突变体形成的窗电流大于野生型的窗电流。 结论 I1363T突变会导致hNav1.4慢失活受损,增加肌肉细胞兴奋性,导致肌强直的发生;而增大的窗电流使得钠离子在细胞内缓慢聚集,最终导致细胞兴奋性下降,引发肌无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肾母细胞瘤1(WT1)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探讨WT1表达及其在核仁磷酸蛋白1(NPM1)或Fms样酪氨酸激酶3内部串联重复(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下与AML患者疗效和生存的相关性,评估其对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方法 以167例初发AML患者(除外M3亚型)为研究对象,根据初诊时WT1表达水平分为WT1高表达组和WT1低表达组,回顾性分析两组的临床及实验室检查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患者生存分析以明确WT1表达水平在预后评估中的价值,特别是在NPM1FLT3-ITD不同突变状态AML患者中的预后评估价值。 结果 WT1高表达组126例患者中治疗有效83例(65.9%),低表达组41例患者中治疗有效39例(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T1高表达组2年总存活率低于WT1低表达组(46.1%和75.2%,P<0.05),2年无病存活率也低于WT1低表达组(43.5%和68.5%,P<0.05)。诱导化疗前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患者总反应率和2年总存活率优于下降<1 log患者(均P<0.05),但两者2年无病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NPM1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FLT3-ITD野生型患者中,WT1高表达组总反应率、2年总存活率和2年无病存活率均较WT1低表达组低(均P<0.05);而NPM1FLT3-ITD突变患者中,不同WT1表达水平组疗效及生存分析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初发AML患者中WT1基因过表达提示预后不良;诱导治疗后WT1表达量下降≥1 log的患者预后优于下降<1 log的患者;初诊WT1基因表达水平可以作为NPM1FLT3-ITD野生型AML患者的预后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CYP3A5基因型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血他克莫司浓度的影响,为肾移植术后患者他克莫司个体化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115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CYP3A5基因型分为野生纯合子组(CYP3A5*1/*1型,11例)、突变杂合子组(CYP3A5*1/*3型,46例)和突变纯合子组(CYP3A5*3/*3型,58例),记录3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7d、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有效的血他克莫司浓度/剂量(C0/D)值。结果:3组患者体质量指数(BMI)、年龄构成比和性别构成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突变杂合子组比较,野生纯合子组患者术后7d、3个月、1年和2年他克莫司C0/D值明显降低(P=0.011,P<0.01,P=0.022,P=0.024);与突变纯合子组比较,野生纯合子组和突变杂合子组患者术后各个时段他克莫司C0/D值均明显降低(P<0.01)。野生纯合子组术后7d患者他克莫司C0/D值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1年和2年(P=0.004,P=0.049,P=0.036);突变杂合子组术后7d患者他克莫司C0/D值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P=0.006,P<0.01,P<0.01,P<0.01,P<0.01),术后1个月患者他克莫司C0/D值明显低于术后6个月(P=0.013);突变纯合子组术后7d患者他克莫司C0/D值明显低于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和2年(P=0.002,P<0.01,P<0.01,P<0.01,P<0.01)。结论:CYP3A5基因多态性对肾移植术后患者血他克莫司浓度有明显影响,且这种影响可持续至术后2年。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新生儿3-羟基异戊酰基肉碱(C5-OH)代谢异常的遗传学原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12月在浙江省新生儿遗传代谢病筛查中心经串联质谱法筛查结果为C5-OH增高的52例新生儿的资料,包括新生儿筛查与复查随访的C5-OH、C5-OH/C3、C5-OH/C8检测数据,并换算成C5-OH增高倍数。采用液相捕获技术靶向捕获MCCC1MCCC2等79个遗传代谢病相关基因,通过高通量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获取基因的突变信息,参考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分类标准进行分级。依据基因检测情况,将C5-OH增高新生儿分为未检出突变组、MCCC1母源突变组、MCCC1父源突变组、MCCC2突变组,采用威尔科克森秩和检验分析不同组间C5-OH增高倍数的差异。结果: 37例检出MCCC1突变,涉及21种突变型,其中14种为新发现的突变型;4例检出MCCC2突变,涉及6种突变型,其中5种为新发现的突变型。MCCC1母源突变组、MCCC2突变组的C5-OH增高倍数均高于未检出突变组(均P < 0.05),MCCC1父源突变组的C5-OH增高倍数与未检出突变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CCC1MCCC2基因突变是导致新生儿血C5-OH增高的主要遗传学原因,其中母源性单杂合突变可导致中重度C5-OH增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过程中心肌成纤维细胞(CFs)氧化应激水平与中电导钙激活钾离子通道(KCa3.1)蛋白表达的关系,阐明KCa3.1在心肌纤维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原代培养雄性AGT-REN双转基因高血压小鼠(dTH) CFs,另培养同品系野生C57B6小鼠CFs作为对照。dTH小鼠CFs随机分为高血压组(dTH)和N-乙酰半胱氨酸组(NAC),dTH小鼠CFs给予不同浓度NAC干预24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双氯荧光素(DCFH-DA)探针检测细胞活性氧(ROS)分子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collagen Ⅰ、collagen Ⅲ和细胞中KCa3.1通道蛋白表达、PI3K信号通道蛋白磷酸化改变。结果:4、8和12月龄dTH小鼠CFs中ROS和KCa3.1通道蛋白表达水平与2月龄dTH小鼠比较均增加(P < 0.05或P < 0.01);MTT检测,应用1×10-6、1×10-5、1×10-4和1×10-3 mol·L-1 NAC干预后,dTH小鼠CFs增殖率分别为165.9%、138.72%、110.92%和109.82%,与dTH组比较,1×10-4和1×10-3 mol·L-1NAC对CFs增殖抑制作用明显(P < 0.01)。与对照组比较,1×10-4 mol·L-1 NAC组小鼠CFs中Ⅰ、Ⅲ型胶原合成明显减少(P < 0.01);Western blotting检测,与对照组比较,1×10-4 mol·L-1 NAC组小鼠CFs中KCa3.1通道蛋白表达水平下降(P < 0.01);dTH小鼠CFs中p-Akt/T-Akt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增加(P < 0.01),而1×10-4 mol·L-1 NAC组小鼠CFs中p-Akt/T-Akt表达水平下降(P < 0.01)。结论:ROS清除剂NAC抑制dTH高血压小鼠CFs中KCa3.1通道蛋白表达,可能与其上调细胞中PI3K信号通道磷酸化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患者60例,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n=30)。对照组药物为0.5 mg·kg-1羟考酮,实验组药物为0.5 mg·kg-1羟考酮加2μg·kg-1右美托咪定。2组药物均用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并装入镇痛泵,维持量为1 mL·h-1,单次剂量为1.5 mL,锁定时间为10 min。记录2组患者在送麻醉后恢复室(T1)及术后6(T2)、12(T3)、24(T4)和48 h (T5)时活动痛及静息痛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镇痛泵药物用量、镇痛急救措施次数及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观察2组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生命体征及Ramsay镇静评分。结果:实验组患者T2~T5时活动痛及T2~T4时静息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活动痛:PT2~T5=0.000;静息痛:PT2=0.018,PT3=0.001,PT4=0.010);实验组患者镇痛泵药物用量和紧急镇痛措施次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0;P=0.029);实验组患者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P=0.030);实验组患者恶心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23),2组患者术后48 h内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安全有效地应用于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兰州市空气污染对不同年龄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次影响以及季节性变化,为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3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间兰州市3家甲等医院呼吸系统疾病每日急诊量数据,以及同时间段兰州市大气污染物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广义相加模型控制时间的长期趋势、气象因素、“星期几”效应等混杂因素的影响后,定量分析空气污染物和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日急诊量的关系,及空气污染物的影响是否存在滞后效应。结果 2013至2017年间,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次总量为124 871人次,日均69人次(1~367人次/d)。单污染物模型显示:兰州市6种常规空气监测污染物中,PM2.5、PM10、NO2、SO2、O38h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次存在滞后效应,PM2.5(lag02:t=4.792,P=0.001)、PM10(lag2:t=3.421,P<0.001)、NO2(lag6:t=3.654,P=0.003)、SO2(lag06:t=4.712,P<0.001)和O38h(lag07:t=3.021,P=0.012)浓度每增加10 μg/m 3,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增加0.900%(95%CI:0.573%~1.249%)、0.083%(95%CI:0.012%~0.153%)、1.293%(95%CI:0.867%~1.720%)、3.851%(95%CI:2.675%~5.041%)和0.737%(95%CI:0.129%~1.348%);CO(lag0;t=3.564,P<0.001)每增加1 mg/m3,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增加2.556%(95%CI:1.493%~3.629%)。性别分层中,冬季时PM2.5(男:t=3.124,P=0.019;女:t=3.418,P=0.007)、PM10(男:t=2.980,P=0.160;女:t=2.997,P=0.013)、CO(男:t=4.117,P=0.001;女:t=4.629,P<0.001)对女性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影响大于男性,NO2(男:t=3.020,P=0.107;女:t=3.006,P=0.128)、SO2(男:t=4.101,P<0.001;女:t=3.820,P<0.001)、O38h(男:t=3.660,P=0.022;女:t=3.517,P=0.018)对男性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影响大于女性。年龄分层中,冬季时PM2.5(0~14岁:t=3.520,P=0.008)、PM10(0~14岁:t=3.840,P<0.001)、SO2(0~14岁:t=4.570,P<0.001)、CO(0~14岁:t=4.102,P=0.002)日均浓度的增加均可导致0~14岁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增加;夏季时O38h(0~14岁:t=4.210,P<0.001;15~64岁:t=3.807,P=0.001)的日均浓度对0~14岁和15~64岁年龄组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增加有明显影响,各空气污染物对≥65岁年龄组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无明显影响。双污染物分析结果显示,当分别引入其他5种污染物后,PM2.5、PM10、NO2、SO2和CO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增加有明显影响;引入PM2.5、NO2、SO2和CO后,O38h对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较单污染物模型结果有所上升。结论 兰州市6种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增加均会导致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急诊量的增加,且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和季节的影响模式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孕妇年龄对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以2014年1月至2018年7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行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孕妇为研究对象,分为非高龄组(≤28岁、>28~34岁)和高龄组(>34~ < 38岁和≥38岁),比较各组间胎儿性染色体非整倍体的发生率。结果: > 34~ < 38岁组胎儿45,X的发生率低于≤28岁组(P < 0.05);高龄组两个亚组胎儿总的性染色体三体的发生率高于非高龄组的两个亚组(P < 0.05或P < 0.01);≥38岁组47,XXX发生率高于>28~34岁组(P < 0.05);高龄两组47,XXY发生率高于非高龄组的两个亚组(P < 0.01);各组间胎儿47,XYY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除无创产前检测提示性染色体异常高风险孕妇后,高龄组两个亚组胎儿45,X发生率均低于≤28岁组(P < 0.05或P < 0.01),且>34~ < 38岁组45,X发生率低于>28~34岁组(P < 0.05);其余结果均与全部孕妇结果一致。结论: 孕妇年龄越大,胎儿45,X发生风险降低,但47,XXX和47,XXY的发生风险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b-胶原降解产物(b-crosslaps)、血清组织蛋白酶K(Cathe K)在骨质疏松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接受骨密度检测的受试者289例,其中骨量正常者76例(骨量正常组),骨量减少者91例(骨量减少组),骨质疏松者122例(骨质疏松组),检测受试者b-crosslaps、Cathe K及骨密度(BMD)。结果:骨质疏松组b-crosslaps和Cathe K分别为(0.97±0.14)ng/mL和(35.22±9.76)ng/L,明显高于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P<0.05);骨质疏松组BMD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减少组BMD低于骨量正常组(P<0.05);骨量正常组和骨量减少组b-crosslaps和Cathe K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rosslaps、Cathe K和BMD呈负相关(r=-0.344和-0.301,P<0.05),而b-crosslaps和Cathe K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b-crosslaps、Cathe K在骨质疏松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其水平与骨密度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维生素D3干预对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单核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温州市人民医院尚未治疗的AS初诊患者20例和健康志愿者20名。通过佛波酯诱导人单核-白血病细胞THP1分化为单核巨噬细胞,并与AS患者(AS对照组)或健康志愿者(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血清联合培养;在含有AS外周血血清的混合培养基中加入维生素D3进行干预(维生素D3组)。流式细胞仪测定CD68和CD206+单核巨噬细胞的比例,RT-PCR测定精氨酸酶1(Arg-1)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佛波酯可将THP1细胞诱导分化为单核巨噬细胞并表现出明显的细胞形态变化。AS对照组中CD206+细胞的比例低于健康对照组(t=9.434,P < 0.05),而CD68+细胞的比例高于健康对照组(t=43.920,P < 0.05);维生素D3组中CD206+细胞的比例高于AS对照组(t=8.895,P < 0.05),而CD68+细胞的比例低于AS对照组(t=9.089,P < 0.05)。AS对照组中Arg1 mRNA表达量低于健康对照组(t=8.899,P < 0.05),而iNOS mRNA表达量高于健康对照组(t=3.656,P < 0.05);维生素D3组Arg-1 mRNA表达量高于AS对照组(t=6.219,P < 0.05),而iNOS mRNA表达量低于AS对照组(t=5.876,P < 0.05)。结论: 维生素D3可能通过影响单核巨噬细胞的极化参与AS患者的免疫调节。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阐明玄参环烯醚萜苷(IGRS)基于调控内质网应激反应对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采用IGRS(50、100、200 μg/mL)预处理PC12细胞24 h,然后构建氧糖剥夺/再灌注(OGD/R)细胞模型。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内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细胞损伤程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法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C/EBP同源蛋白(CHOP)、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2(caspase-12)、葡萄糖调节蛋白78(GRP78)水平;实时逆转录PCR法检测肌浆网钙泵2(SERCA2)、1,4,5-三磷酸肌醇受体1(IP3R1)、兰尼碱受体2(RyR2)mRNA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质中的游离钙离子浓度。结果: IGRS预处理可以提高OGD/R细胞存活率、减少LDH释放(均P < 0.01);降低细胞凋亡率,抑制GRP78、CHOP,Bax和caspase-12蛋白表达(均P < 0.01),上调Bcl-2和Bcl-2/Bax(均P < 0.01),增加细胞SERCA2 mRNA表达(P < 0.01),降低游离钙离子浓度,下调RyR2和IP3R1 mRNA表达。结论: IGRS具有明确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SERCA2维持钙平衡,进而抑制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来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冰冻血浆和红细胞比例对严重创伤患者血K+、Ca2+水平及生存周期的影响,为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92例严重创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据入院后24 h内输注新鲜冰冻血浆与悬浮红细胞比例不同分为高、中、低3组,高比例组(血浆∶红细胞≥1∶1)40例,中比例组(血浆∶红细胞=1∶2~1∶1)25例,低比例组(血浆∶红细胞≤1∶2)27例。比较3组患者输注血制品情况、输血前后K+、Ca2+浓度、凝血功能,统计死亡率及死亡患者平均生存周期。结果 中、低比例组患者住院期间悬浮红细胞输注总量均大于高比例组(P<0.05或P<0.01),但中、低比例组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3组患者血K+、Ca2+浓度均降低(P<0.05或P<0.01),但3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与输血前比较,输血后低比例组患者PT、APTT延长,INR增加(P<0.01),高、中比例组患者输血前后PT、APTT、INR无明显变化(P>0.05),且均短于/小于低比例组(P<0.01)。3组死亡率及患者平均生存周期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新鲜冰冻血浆∶悬浮红细胞≤1∶2大量输血后患者凝血功能明显异常,大量输血后患者血K+、Ca2+浓度均降低,但不同血浆和红细胞比例对血K+、Ca2+浓度及生存周期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酸刺激对腮腺和下颌下腺唾液流率及成分的影响,为全面评估健康和疾病状态时的唾液腺功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然留取法收集210名健康志愿者在静息状态下的全唾液,负压吸引法收集腮腺、下颌下腺分泌液; 2%柠檬酸每间隔1 min滴于舌尖进行酸刺激,共5次,收集酸刺激状态下全唾液、腮腺及下颌下腺分泌液,称量计算各项唾液流率。生化分析仪检测唾液样本的K+、Na+、Cl-、Ca2+、总蛋白、总磷浓度及α-淀粉酶水平,对比分析不同类别唾液流率及成分的变化特点。结果: 与静息状态检测结果相比较,酸刺激后腮腺唾液流率增加的倍数(10.7倍)大于下颌下腺(2.9倍);腮腺唾液中的Na+、Cl-、Ca2+、总蛋白和α-淀粉酶浓度明显升高(P<0.05), 总磷、K+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P=0.34);下颌下腺唾液中的Na+和Ca2+浓度显著升高(P<0.05), 总磷浓度显著降低(P<0.05), Cl-浓度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8), 总蛋白、K+和α-淀粉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P=0.07,P=0.95)。下颌下腺唾液中总磷的复合分泌速率不变(P=0.066), K+、Na+、Cl-、Ca2+、总蛋白、α-淀粉酶分泌速率升高(P<0.01)。腮腺唾液中K+、Na+、Cl-、Ca2+、总蛋白、总磷及α-淀粉酶的复合分泌速率均升高(P<0.01)。腮腺唾液中Na+、Cl-、K+、总磷、总蛋白、α-淀粉酶浓度高于下颌下腺(P<0.01),下颌下腺唾液中Ca2+浓度显著高于腮腺(P<0.001)。结论: 腮腺对酸刺激的反应更为强烈,下颌下腺分泌较为稳定; 酸刺激明显影响唾液中电解质的浓度,复合分泌速率是同时反映唾液流率和成分浓度的评价指标; 腮腺在唾液总蛋白、总磷和α-淀粉酶的分泌过程中起重要作用,而下颌下腺是唾液中Ca2+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牙龈卟啉单胞菌重组牙龈蛋白酶(rRgpB)刺激蛋白酶激活受体(PAR)介导的人牙龈成纤维细胞(HGF)内钙离子浓度([Ca2+]i)的动态变化及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方法:流式细胞术检测 HGF 表达的 PAR 类型,CCK-8 法检测细胞增殖,以牙龈卟啉单胞菌rRgpB作用于 HGF,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 HGF 内[Ca2+]i的动态变化及 PAR-1 拮抗剂的阻断作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 HGF 内 c-Jun 氨基末端激酶(JNK)、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1/2(ERK1/2)、p38 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p38 MAPK)、p65 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HGF 表达 PAR-1 和 PAR-3,且 rRgpB 可促进 HGF 生长。细胞受到 rRgpB 作用后能激发瞬时增强的[Ca2+]i荧光信号,并且这种作用能够被 PAR-1 拮抗剂完全阻断;与空白对照组比较,rRgpB 诱导细胞6、12?h后,JNK、ERK1/2、p65 磷酸化蛋白表达均显著上调(均P<0.05),但 p38 MAPK 磷酸化蛋白水平未见明显变化(P>0.05);PAR-1 拮抗剂成功抑制了 rRgpB 诱导的 JNK、ERK1/2、p65 磷酸化蛋白表达的上调。结论:rRgpB 通过 PAR-1 诱导 HGF 内[Ca2+]i增加,并激活细胞内 JNK、ERK1/2、核因子κB 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17β-雌二醇(17β-E2)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钙离子(Ca2+)通道的影响,阐明17β-E2对MSCs促成骨分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分离出MSCs,连续传代3次,进行成骨细胞的诱导分化。将MSCs分为对照组[单纯成骨细胞培养基(OBM)培养]和不同剂量17β-E2组(在OBM中分别添加0.1、1.0、10.0和100.0 pmol·L-1 17β-E2)。成骨诱导14 d,各组细胞经Fluo-3/AM染色后,利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测定平均荧光强度(MFI),以MFI代表Ca2+水平。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条件下的全细胞Ca2+电流。结果: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成功分离MSCs。MSCs细胞呈成纤维细胞样,核呈椭圆形,细胞核内可见核仁。传代培养的MSCs生长旺盛,保持原代细胞的形态特征。随着17β-E2浓度的增加,各组细胞的Ca2+水平也逐渐增强,以100.0 pmol·L-1 17β-E2组最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10.0和100.0 pmol·L-1 17β-E2组的MSCs成骨分化过程中Ca2+水平和Ca2+电流峰值明显升高(P<0.05或P<0.01),0.1和1.0 pmol·L-1 17β-E2组Ca2+水平和Ca2+电流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分离所得细胞为大鼠MSCs。17β-E2通过增强MSCs Ca2+通道的开放,增强Ca2+内向电流发挥促进成骨形成作用,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组胺对体外培养人角质形成细胞(HKC)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采用MTT法和蓝染色法检测组胺对HKC体外生长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早期凋亡,细胞DNA梯度降解法检测凋亡,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结合钙荧光探针技术检测HKC胞内游离Ca2+浓度([Ca2+]i),S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HKC分化标志物角蛋白10(K10)及内披蛋白表达。结果 高浓度组胺抑制HKC生长,以10-4mol/L抑制率最大(细胞存活率65.6%);低浓度组胺则促进HKC生长,以10-8mol/L作用显著(细胞存活率130.7%)。10-4mol/L组胺致HKCG0/G1期比例增高30.97%,S期比例减少73.81%,抑制G1/S期转换,并明显促进细胞凋亡,早期凋亡率18.64%明显高于对照组(5.60%,P<0.05)。10-4mol/L组胺使HKC[Ca2+]i上升58.9%,H2组胺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则使[Ca2+]i下降24.5%。10-4mol/L组胺下调HKCK10及内披蛋白表达,但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高浓度组胺阻抑HKC细胞周期进程、诱导[Ca2+]i增加及其显著的促凋亡作用可能是使HKC体外生长受抑的部分机制。在生理条件下,组胺可能具有调节表皮组织更新的作用;在炎症、损伤等病理条件下,大量的组胺可能抑制表皮的再生和KC的分化。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肥厚左心室肌中层细胞Na+/Ca2+交换体电流(Na+/Ca2+ exchanger current,INa+/Ca2+)及钾电流重构特征,揭示心肌肥厚时心律失常发生的离子基础。方法 新西兰兔分为正常对照组及手术组各10只,手术组通过肾上腹主动脉次全缩窄诱发左室肥厚。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对照组及手术组左心室肌中层细胞的动作电位、INa+/Ca2+、慢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slowly activating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IKs)、快激活的延迟整流钾电流(rapidly activating delayed rectifier potassium current,Ikr)等。结果 在基础刺激周长为2 s时,对照组和手术组的90%动作电位时程(90% action potential duration,APD90)分别为522.0±19.5 ms(n=6)、664.7±32.7 ms(n=7);在测试电位为+40 mV时,外向INa+/Ca2+密度在对照组及手术组分别为0.94±0.11 pA/pF(n=9)、1.30±0.11 pA/pF(n=8);在测试电位为-100 mV时,内向INa+/Ca2+密度在对照组及手术组分别为0.40±0.05 pA/pF(n=9)、0.56±0.02 pA/pF(n=8);在测试电位为+50 mV时,对照组及手术组的IKs尾电流密度分别为0.26±0.03 pA/pF(n=8),0.17±0.01 pA/pF(n=9);在测试电压为+50 mV时,对照组及手术组的Ikr尾电流密度分别为0.34±0.02 pA/pF(n=8),0.23±0.02 pA/pF(n=9),以上二者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肥厚左心室肌中层细胞的电生理特性发生改变,表现为动作电位时间延长、INa+/Ca2+上调、IKs及Ikr下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urantide对动脉粥样硬化(AS)大鼠血钙、血脂和心肌酶学指标的影响,阐明其防治AS的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8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S组、阳性药(辛伐他汀)组和urantide组(3、7和14 d组),每组30只。采用腹腔注射维生素D3(VD3)和高脂饲料喂养的方法建立大鼠AS模型。各组大鼠在实验前、用药前和实验结束时分别称体质量,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Ca2+、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肌酸激酶(CK)和乳酸脱氢酶(LDH)水平。结果:正常对照组大鼠体质量随着饲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组大鼠用药前体质量明显降低(P<0.01);与AS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给药后体质量不同程度增加(P<0.05或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S组大鼠血清中Ca2+、TC、TG、LDL、CK和LDH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而HDL水平则明显降低(P<0.01);与AS组比较,urantide组大鼠血清中Ca2+、TC、TG、LDL、CK和LDH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HDL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urantide可通过下调或上调AS大鼠血清中Ca2+、血脂和心肌酶学指标水平而起到防治AS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静脉血和动脉血气中钠离子(sodium,Na+)、钾离子(potassium,K+)、钙离子(calcium,Ca2+)、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浓度的差异。方法 在急诊留观室同时采取静脉血常规标本、静脉血生物化学标本、动脉血气标本的患者中,采用数字表法随机选取60例患者的静脉血和动脉血气中Na+、K+、Ca2+、HGB的浓度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动脉血气和静脉血检测K+浓度平均值分别为(3.73±0.52)mmol/L、(3.93±0.58)mmol/L(P<0.001),两者差异性在临床允许的误差范围内,动脉血气结果可直接用于估计静脉K+浓度;动脉血气和静脉血的Na+浓度分别为(136.7±7.0)mmol/L、(136.49±6.6)mmol/L(P=0.6),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血气结果可直接用于估计静脉血中Na+浓度;动脉血气和静脉血的Ca2+浓度分别为(1.12±0.22)mmol/L、(2.02±0.36)mmol/L(P<0.001),两者差异超过临床允许最大误差范围,相关性系数为0.88,相关性好,可通过线性方程计算,静脉血钙(mmol/L)=0.44+1.42×动脉血气钙浓度;动脉血气和静脉血的HGB浓度值分别为(101.3±26.6)g/L、(98.8±24.6)g/L(P=0.17),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动脉血气结果可直接用于估计静脉血中HGB浓度。结论 在处理急症时,动脉血气中电解质浓度、血红蛋白浓度在实验室结果出来之前用于指导临床决策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氯化钴(CoCl2)作用于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后对SKOV3细胞顺铂敏感性的影响,并阐述其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SKOV3细胞株,随机分为对照组、CoCl2组、顺铂(DDP)组和CoCl2联用DDP (联合)组,CoCl2组细胞以200 μmol·L-1 CoCl2作用4 h后换普通细胞培养基培养20 h,DDP组细胞以含10 mg·L-1 DDP的细胞培养基培养24 h,联合组细胞以200 μmol·L-1 CoCl2作用4 h后更换含10 mg·L-1 DDP的细胞培养基继续培养20 h。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存活率,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细胞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阳性表达强度,Rhod 2-AM荧光探针检测各组细胞线粒体钙离子(Ca2+)水平,免疫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法观察凋亡相关蛋白细胞色素C (cyto 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和活化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Muse®凋亡试剂盒检测各组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oCl2组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变化(P>0.05),其余2组细胞存活率明显下降(P<0.05);且联合组高于DDP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CoCl2组和联合组细胞中HIF-1α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增强(P<0.05);DDP组和联合组细胞中iNOS阳性表达强度明显增强(P<0.05)。与对照组比较,DDP组和联合组细胞Ca2+水平升高(P<0.05);且DDP组高于联合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CoCl2组细胞中cyto C、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DDP组细胞中cyto C、caspase3和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且联合组低于DDP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DDP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联合组细胞凋亡率较DDP组降低(P<0.05)。结论:CoCl2可以通过抑制DDP诱导的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iNOS表达增强来减少线粒体途径凋亡的发生,降低其顺铂敏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