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组由慢性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性而产生的疾病总称.多数神经退行性疾病进展缓慢,发病机制不明,迄今仍无有效治疗措施.随着各种人类疾病特异性诱导多能干细胞(iPSC)的建立,利用患者自身细胞诱导形成的iPSC进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研究更加切实可行.目前疾病特异性iPSC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模型建立、药物筛选及细胞移植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进展,对揭示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并推动早期诊断及临床治疗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重点介绍iPSC定向诱导神经细胞在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脊髓性肌萎缩症、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和舞蹈病等5种常见神经退行性病中的建模、药物筛选及临床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对该领域当前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研究两种方法诱导人牙源性i P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效率.方法 EB法和单层培养法将人DPSCs-i PSCs诱导分化为心肌细胞,比较心肌细胞的生物学特征、分化时间,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的特异性标记物TNNT2阳性率.结果 2种方法得到的心肌细胞具有自我搏动的特性,分化时间:EB法(23.33±1.45)d多于单层培养法(10.33±0.88)d,P<0.05,分化效率:EB法(10.0±1.73)%低于单层培养法(88.67±2.60)%,P<0.05.结论单层培养法诱导时间短、分化效率高,是人牙源性i PSCs分化为心肌细胞的适合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生物钟基因Clock对小鼠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非定向分化的作用。方法  将Teto-FUW-OSKM、M2rtTA、PsPAX2 和PMD2.G 4种质粒共转染293FT细胞,收集病毒上清,转染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ouse embryo fibroblast,MEF)获得小鼠iPSC,并通过检测多能性基因表达及其体外分化能力对小鼠iPSC进行鉴定;通过RT PCR检测小鼠iPSC在非定向分化和拟胚体形成过程中生物钟基因的表达,以及生物钟基因Clock下调后,与野生型细胞相比小鼠iPSC多能性基因的表达和形态学改变。结果  通过慢病毒感染MEF的方式获得了小鼠iPSC;小鼠iPSC在非定向分化过程中,生物钟基因Clock、Per2、Rev-erbα表达升高;生物钟基因Clock下调后,小鼠iPSC分化能力下降,多能性基因Sox2、Oct4、Klf4表达升高。结论  生物钟基因Clock对小鼠iPSC的非定向分化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β淀粉样蛋白25~35 (Aβ25~35)对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的毒性作用,并阐明可能的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给予不同浓度Aβ25~35刺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查细胞凋亡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测定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观察Aβ25~35对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磷酸化的影响,并进一步评估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对Aβ25~35诱导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Aβ25~35可以诱导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升高促凋亡蛋白Bax的表达,下调抗凋亡蛋白Bcl-2的表达,且呈现浓度依赖的关系.同时发现给予Aβ25~35后p38MAPK磷酸化水平增加,而给予p38MAPK特异性抑制剂SB203580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结论 Aβ25~35可以导致体外培养的大鼠心肌细胞发生凋亡,而p38MAPK信号通路可能参与了该过程.本研究探索阿尔兹海默病(AD)患者心肌损伤的可能发病机制,为将来有效防治AD相关性心肌损伤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致左室射血分数正常者心力衰竭的发病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高血压是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者发生心力衰竭(HFNEF)的主要病因之一.高血压性心脏病一般为进展性心室肥大和纤维化,可导致舒张功能不全和HFNEF.目前对高血压致HFNEF的过程仍未完全明确.文章发主要从心肌细胞自身机制、心肌细胞外神经一内分泌一细胞因子机制及血流动力学机制三方面阐述高血压致HFNEF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6.
朱丽敏  何平 《医学综述》2007,13(13):970-972
众多研究发现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其特异性受体酪氨酸激酶B(TrkB)在许多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都有表达,升高或降低,且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作用及机制不一。对BDNF、TrkB在中枢疾病中的深入研究对深刻理解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甲亢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4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左旋甲状腺素(L-Thy)组、咪哒普利组、缬沙坦组.L-Thy(45 μg·kg-1·d-1×28 d)腹腔注射建立甲亢性心肌病模型,第28天收集心肌标本测定左右心室心肌肥厚指数,光镜下观察心肌细胞结构,测定心肌细胞直径,Masson's染色测定胶原容积分数(collagen volumefraction,CVF),透射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改变,Western blot检测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ACE)、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及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ERK)的蛋白表达.结果 L-Thy可诱导心肌肥厚、心肌细胞结构改变以及纤维组织增生,ACE、ERK和p-ERK蛋白表达上调,ERK及p-ERK表达与心肌细胞平均直径和CVF呈正相关.咪哒普利和缬沙坦均可显著抑制L-Thy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厚和纤维化,从而降低ERK、p-ERK的表达.结论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和ERK信号传导通路可能参与甲亢性心肌病的发病机制,ERK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可能与RAS有关,咪哒普利和缬沙坦可以抑制ERK信号传导通路的激活并改善L-Thy诱导的心肌重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遗传性高血压及左室肥厚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及特异性AT1受体拮抗剂缬沙坦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探讨高血压左室肥厚及心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 10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SHR) 30只 ,随机均分为缬沙坦治疗组 (SHR +缬沙坦组 )和非治疗组 (SHR无药组 ) ,以Wistar鼠作为正常血压对照组。SHR+缬沙坦组给予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缬沙坦 2 0mg/ (kg·d) ,溶解于特制饮水器中每天 1次胃管灌入。其他两组每天饮用水 10ml/kg灌胃。观察期限为 12周 ,每 2周测鼠尾动脉血压。 12周后采用TUNEL法检测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 SHR随周龄增长 ,血压增高、心肌肥厚的同时发生心肌细胞凋亡 ,缬沙坦用药 12周后 ,SHR心肌细胞凋亡显著降低至接近Wistar组 (P <0 .0 5 )。结论 心肌细胞凋亡是代偿性心肌肥厚发展为心力衰竭的可能机制之一。高血压病早期缬沙坦在降压同时有效抑制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细胞因子在病毒性心肌炎病程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玉峰  张风英 《北京医学》2006,28(7):440-442
病毒性心肌炎(VMC)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以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间质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渗出为主要病理变化的一种常见病.自20世纪50年代Javett等首次报道本病主要由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CV)引起以来,陆续发现了许多病毒可致心肌炎.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该病的发病机制一直未明确.  相似文献   

10.
肝源性腹泻23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各种肝脏疾病患者出现腹泻(称肝源性腹泻)的状况,探讨各种肝源性腹泻的发病机理和临床特点。方法对230例肝源性腹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30例腹泻患者中,急性肝炎20例(8.70%),慢性肝炎55例(23.91%),肝硬化75例(32.61%),肝癌52例(22.61%),脂肪肝28例(12.17%)。结论肝源性腹泻的发病机理是多方面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这类患者的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药物淫羊藿苷(icariin,ICA)改变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细胞)体外培养的微环境,建立一种药物介导提高ES细胞体外定向心肌细胞分化率的实验体系.方法 采用悬滴培养法,构建ICA诱导ES细胞体外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实验评价体系;并利用RT-PCR法和免疫荧光法鉴定心肌细胞.结果 ICA在10-7mol&#183;L-1浓度时,对ES细胞定向分化为心肌细胞呈现最佳诱导效应,分化率最高达84%(P<0.001).ES细胞源心肌细胞表达心肌特异性基因肌球蛋白重链(α-MHC)和心室肌球蛋白轻链(MLC-2v),且心肌特异性肌小节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和肌钙蛋白T(troponin T)呈阳性表达.结论 悬滴培养法结合药物改善微环境,可用于药物诱导ES细胞定向分化心肌细胞的实验体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在培养乳鼠心肌细胞上检测人源性柯萨奇病毒-腺病毒受体胞外区(exCAR)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蛋白阻断腺病毒感染的活性.方法 纯化人源性exCAR表达蛋白并通过透析复性,进一步体外实验,在腺病毒感染乳鼠心肌细胞模型上检测表达蛋白阻断腺病毒感染效率.结果 获得纯化表达蛋白exCAR,经复性后,在体外实验中检测到其阻断腺病毒感染心肌细胞效应,其终浓度为500ng/mL时,获得最高阻断效率约75%.结论 本研究获得了具有生物活性的exCAR表达蛋白,为腺病毒感染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基础.  相似文献   

13.
病毒性心肌炎是临床心血管常见病之一,各种感染均有可能导致心肌炎,但柯萨奇病毒B3 (CVB3 )感染最为常见.最近几年来,有诸多研究发现,心肌细胞凋亡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尤以发病早期心肌细胞凋亡最明显[1] .在一项临床病例对照研究中,更是证明了心肌细胞凋亡在心肌炎中的作用[2] .绝大多数心肌炎预后良好,约25%~30%的心肌炎患者可演变为扩张性心肌病[3] ,而心肌细胞凋亡也是病毒性心肌炎向扩张性心肌病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另有研究发现,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较高的心肌凋亡率与致死性心力衰竭密切相关[4] .本文对近几年有关病毒性心肌炎心肌细胞凋亡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糖基化终产物和胰岛素对乳鼠心肌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乳鼠心肌细胞,分别用50mmol/L葡萄糖孵育的糖化白蛋白(终浓度为200mg/L)、胰岛素(10-8mol/L)、糖化白蛋白加胰岛素干预24小时.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PPAR-γ mRNA和TNF-αm RNA的表达水平,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NF-κB活化水平,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结果:对照组心肌细胞没有TNF-α mRNA表达,有少量NF-κB活化.AGE-BSA可诱导心肌细胞TNF-α mRNA表达及NF-κB活化,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胰岛素可抑制AGE-BSA诱导的TNF-α mRNA表达及NF-κB活化,并使PPAR-γ mRNA表达上调,与AGE-BSA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AGE-BSA干预后的心肌细胞内内质网及线粒体增多,提示细胞发生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而胰岛素可明显减轻AGE-BSA导致的病理改变.结论:AGE-BSA可通过诱导心肌细胞表达TNF-αmRNA及NF-κB活化,促使心肌细胞发生炎症反应,进而对心肌细胞造成损伤,这表明糖基化终产物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胰岛素通过抑制TNF-αmRNA的表达并上调PPAR-γmRNA表达,可减轻AGE-BSA诱导的心肌细胞炎症反应,提示胰岛素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肝源性腹泻1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探讨各种肝脏疾病患者肝源性腹泻发病机制及其临床特点。②方法对150例肝源性腹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③结果150例腹泻患者中,急性肝炎20例(13.3%),慢性肝炎35例(23.3%),肝硬化45例(30%),肝癌30例(20%),脂肪肝20例(13.3%)。④结论肝源性腹泻的发病机制是多方面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其治疗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原发病。  相似文献   

16.
低氧性肺动脉高压( Hypoxic Pulmonary Hypertension, HPH)是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和慢性高原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变化之一,其特点主要是以低氧性肺血管收缩和肺血管结构的重构为主.虽然 HPH的发病机制还远未阐明,但近年来气体信号分子如一氧化氮、硫化氢在 HPH的发生机制中的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成为 HPH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将 H2S和 NO在 HPH中的重要作用及相互作用做一简要概述.  相似文献   

17.
组织源性血管紧张素Ⅱ在败血症休克心功能障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源性血管紧张素Ⅱ在败血症休克心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吉勇任晓燕赵云涛董林旺吴立玲苏静怡心肌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激活参与心肌缺血和心肌肥厚的发病机制。有资料表明,在败血症休克时心功能障碍与心肌细胞钙稳态失衡有关。心肌肌浆网在调节心肌细胞钙...  相似文献   

18.
乔科平  李红燕 《海南医学》2016,(23):3883-3886
帕金森病(PD)是一种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和生活质量的神经功能障碍性疾病.该病的发病原因和确切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楚.多数研究认为PD是由遗传易感性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多基因疾病.最近,与迟发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帕金森病相关的液泡分拣蛋白35同源基因(VPS35)为P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线索.对VPS35基因的研究将有助于该病的基因诊断、病理生理学机制的阐明和治疗.  相似文献   

19.
徐珑珑  丁美萍 《浙江医学》2005,27(4):286-288
发作性运动源性运动障碍(PKD)又称发作性运动源性手足舞蹈徐动症(PKC),其主要临床表现是由突然运动诱发的发作性肢体随意运动障碍.该疾病较少见,我们收集了近2年在我院诊治的6例患者,并结合文献对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发病机制、遗传规律以及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甲状腺素致心肌细胞肥大的相关机制。方法:取分离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用L-甲状腺素(T3)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然后再加入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抑制剂LY294002和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特异性抑制剂雷帕霉素进行干预;采用测量心肌细胞表面积及3H-亮氨酸掺入、Western blot等检测方法。结果:甲状腺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能被LY294002或雷帕霉素抑制,LY294002能抑制甲状腺素激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和mTOR,雷帕霉素能特异性阻断mTOR的活化。结论:甲状腺素能通过PI3-K/Akt-mTOR信号通路促进心肌细胞肥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