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 将20例难治性ITP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2例采用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8例采用rhTPO治疗,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近期有效率91.7%,对照组100%;停rhTPO后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至治疗后30 d,治疗组血小板计数仍明显高于治疗前(P<0.01)和同期对照组(P<0.05).停rhTPO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中9例患者完全反应(CR)4例,有效(R)3例,无效(NR)2例;对照组中6例患者CR 1例,R3例,NR2例.两组患者对药物耐受良好,无一例终止治疗.结论 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难治性ITP具有良好的疗效,不良反应轻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测定老年ITP患者血浆TPO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将24例老年ITP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12例予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对照组12例予糖皮质激素治疗,比较两组的短期疗效和不良反应。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12名老年健康对照组TPO和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浆TPO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和治疗组有效率比较差别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血小板上升时间短,两组比较差别有显著差异(P<0.01);治疗前治疗组、对照组血浆TPO水平和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有效组和治疗无效组血浆TPO水平比较差别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副作用轻微。结论 rhTPO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老年ITP疗效佳,不良反应轻,血浆TPO水平对老年ITP诊治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成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ITP患者74例,分为rhTPO+达那唑组(观察组)37例,达那唑组(对照组)37例。观察组皮下注射rhTPO 1.0μg/kg(300U/kg),1次/d, 共14d,停用rhTPO后再观察14d。对照组口服达那唑14d后,如血小板≤20×109/L可皮下注射rhTPO(1.0μg/kg),1次/d, 14d ,停用rhTPO后观察14d。两组在整个试验阶段口服达那唑200mg/次,3次/d。比较两组前14d血小板计数的最高值和不同时间点血小板计数值的曲线下面积及有效率,比较对照组应用rhTPO前后的血小板计数及其差值。结果 观察组前14d血小板计数和升高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14d内血小板计数值的曲线下面积中位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rhTPO治疗14d内显效者(血小板计数升高至≥100×109/L)(16例、43.24%)明显高于对照组(3例、8.10%)(P<0.01)。观察组良效者(血小板计数升高≥30×109/L)(9例、24.32%)与对照组(10例、27.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近期有效observation率(显效+良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14d血小板升高未达有效的患者给予rhTPO治疗后血小板计数与使用rhTPO前相比明显升高,有效率达到62.50%。两组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rhTPO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ITP患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静脉注射大剂量丙种球蛋白(IVIG)、糖皮质激素及糖皮质激素与IVIG组联合治疗儿童急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183例病例按照入院后治疗方案分为单用IVIG组、单用糖皮质激素组及联合组(糖皮质激素与IVIG联合治疗)。观察患者治疗有效率、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正常时间。结果联合治疗组分别与单用糖皮质激素、IVIG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用糖皮质激素与单用IVIG治疗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皮质激素+IVIG组出血控制时间、血小板开始上升时间、血小板达正常时间均明显短于单用糖皮质激素或IVIG治疗组(P<0.01)。结论糖皮质激素或大剂量丙种球蛋白静脉注射仍为儿童急性ITP的首选治疗,但糖皮质激素与IVIG组联合治疗是急重型患儿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糖皮质激素联合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治疗组21例ITP患者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皮下注射rhTPO 15 000 u/d;对照组20例常规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动态监测血小板生长情况,并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效率明显提高(P<0.05);且治疗组血小板上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降低了ITP患者出血的危险性,且不良反应少.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rhTPO治疗ITP疗效确切,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ecombinant human thrombopoietin,rhTPO)联合大剂量短周期地塞米松(hexadecadrol,HDD)方案治疗抗核抗体(anti-nuclear antibody,ANA)阳性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1年12月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确诊的66例ANA阳性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对患者实行分组,分为单纯HDD组(n = 22例)、单纯rhTPO组(n = 22例)和联合组(n = 22例)。单纯HDD组采用大剂量短周期地塞米松(HDD)治疗,单纯rhTPO组采用rhTPO治疗,联合组采用HDD和rhTPO联合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肝肾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临床疗效包括总有效率、复发率、血小板计数达有效标准时间和不良反应。  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单纯HDD组和单纯rhTPO组(P < 0.05);联合组血小板计数高于单纯HDD组和单纯rhTPO组,血小板计数有效时间短于单纯HDD组和单纯rhTPO组(P < 0.05),3组血小板输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组治疗前后ALT、AST、BUM、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治疗前相比较,3组治疗后的ALT、AST、BUM、Scr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疗程结束后,随访3组患者治疗后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采用rhTPO联合大剂量短周期HDD治疗能明显提高ANA阳性成人ITP的临床疗效,增加血小板数量,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与分析静脉滴注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7例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为对象进行研究,其中应用免疫球蛋白联合常规糖皮质激素治疗46例为观察组,应用常规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61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达正常值的用时、住院天数、CR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出血停止时间、血小板达正常值的用时、住院天数、CR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02,P=0.285)。结论:针对重症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采用免疫球蛋白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显著,即可显著改善患者血小板水平,快速止血,且减少各种不良反应,因而具有较高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疗效.方法 将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分为观察组20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皮下注射rhTPO 300 U/(kg·d),疗程14 d,加用环孢霉素A6mg/(kg·d),连用30 d.对照组环孢霉素A6 mg/(kg·d),连用30 d,并输注血小板1 U/次(血小板<10×109·L-1时),比较两组间的有效率.结果 治疗10 d后观察组血小板数量为(28.25±16.824)×109·L-1,对照组是(16.44±10.019) ×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58,P<0.05).14 d后观察组血小板数量上升至(84.50 ±45.255)×109·L-1,对照组为(20.11±11.757) ×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37,P <0.01).停用rhTPO 16 d后观察组的血小板数维持在(70.55 ±34.075) ×109·L-1,对照组为(40.11 ±32.689)×109·L-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03,P<0.01).结论 rhTPO联合环孢霉素A治疗慢性ITP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治疗糖皮质激素无效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开放、空白对照方法,将糖皮质激素治疗无效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rhTPO+达那唑)和对照组(达那唑)。两组患者在整个试验阶段均口服达那唑0.2g/次,3次/d。试验组皮下注射rhTPO1.0μg/kg,1次/d,疗程14d,停用rhTPO后观察14d。对照组口服达那唑14d后,如血小板仍≤20×109/L接受rhTPO治疗,用法如前,停用rhTPO后观察14d。试验的主要终点是比较两组间第一阶段(前14d内)血小板计数增加的最高值和血小板计数的曲线下面积;次要终点是比较两组间第一阶段的显效率和有效率,对照组第二阶段应用rhTPO前后的血小板计数、显效率和有效率。结果入选患者140例,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3例和67例,最终进入FAS集者分别为73例和63例,进入PPS集者分别为60例和50例。主要终点FAS结果显示:试验组rhTPO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最高值平均增加101.2×109/L,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3.3×109/L(P=0.0060);试验组血小板计数的曲线下面积74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16.2(P=0.0000)。次要终点FAS结果显示:试验组第一阶段的显效率和有效率(显效+良效)分别为38.4%和60.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P=0.0003)和36.5%(P=0.0104);对照组第一阶段第14天血小板计数≤20×109/L的患者,接受rhTPO治疗后显效率和有效率分别达到31.1%和66.7%。试验组停用rhTPO后血小板计数逐渐下降,但停药14d时仍维持在50×109/L左右。rhTPO对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胆红素、凝血试验、抗GPⅡb/Ⅲa和GPⅠb自身抗体无明显影响。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4.3%和26.2%,其中以肝胆指标异常最常见,分别为15.1%和16.9%。rhTPO相关的不良事件发生率13.6%,主要有轻度嗜睡、头晕、短暂性视野缺损、过敏样反应和乏力等。结论 rhTPO是一种治疗慢性ITP的疗效确切、较为安全的药物。  相似文献   

10.
罗贞 《吉林医学》2011,(21):4384-4384
目的:观察静脉用免疫球蛋白(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住院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4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静脉滴注地塞米松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静脉滴注IVIG,比较两组血小板的指标上升至100×109/L的时间及止血的时间的情况。结果:观察组血小板上升时间、止血时间及临床疗效均优于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滴注IVIG联合地塞米松治疗ITP疗效显著,能迅速提升血小板,改善出血症状。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20.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显微手外科技术在各基层医院已得到广泛开展,所收治的此类患者在逐年增加.随机统计了近两年我院20份34指的病例,通过观察认为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但取决于损伤的局部条件、术中的操作和术后的治疗,同时与术前、术后的护理也密不可分.对离断指及伤口的妥善处理,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精心护理,特别是术后对血运的密切观察,同时通过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疾病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认识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使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