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应用我们研制的体表希氏束电图实时检测技术,测定了10例正常人。实验于晚上进行,被试者口服安定、安眠酮入睡后记录单次心跳体表希氏束电图。测得的P—H间期为121.8±14ms(M±SD,以下同),H波宽为16±3ms,H—V间期为35.9±7ms。本检测为本技术在临床应用上提供了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电极间距对家兔在体希氏束电图记录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不同电极间距的导管对在体家兔希氏束电图记录结果的影响。 [方法 ]30只家兔均经左颈总动脉插管记录希氏束电图 ;所用电极导管A间距 2mm ,电极导管B间距 5mm。 [结果 ]电极导管A成功率为 93.33% ,电极导管B成功率为 6 0 .0 0 % ,P <0 .0 0 5 ;两种电极导管插入深度无差异 ,P >0 .0 5。 [结论 ]采用 2mm电极间距的导管可以明显提高家兔在体希氏束电图记录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测定值特征。方法用逐搏体表希氏束检测仪检测615例正常人体表希氏束电图,测量AH、H、HV间期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各指标测定值范围(x±s):AH间期(64.11±6.37)ms,H时限(28.85±2.89)ms,HV间期(60.25±6.37)ms。②随年龄的增加,AH,HV间期有逐渐延长的趋势(P<0.05),H间期与年龄无关(P>0.05)。③随心率增加,各指标则逐渐缩短(P<0.05)。结论逐搏体表希氏束电图技术的使用使临床建立正常值范围数据成为可能,正常人的AH、HV间期随年龄增长而延长,随心率增快而缩短。H间期受年龄、心率影响较小,性别对希氏束电图各指标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26例家兔在体心脏希氏束电图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P-A时间11±7ms;A-H时间36±6ms;H-V时间20±3ms;H波时间7±3ms。通过对比人和家兔P-R间期中各个相应成分所占的比例,发现两者A-H以及H-V时间占的比例非常接近。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消旋四氢巴马汀静脉注射对在体家兔心电图和希氏束电图的影响,以探讨消旋四氢巴马汀对家兔心脏传导系统的作用。[方法]家兔30只,随机分为A、B、C 3组,每组10只。A、B组分别为大、小剂量组,C组为对照组。各组静注消旋四氢巴马汀(对照组为生理盐水)前、后5、15、306、0、120、180、2403、00 min同步记录家兔心电图、希氏束电图,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组用药后心率减慢、P-R间期和A-H间期延长以5 min为著。A、B、C组,5 min心率分别为(220±19)(、245±17)和(270±16)bpm;P-R间期分别为(70.75±3.88)、(65.22±3.87)和(60.45±4.00)ms;A-H间期分别为(49.25±3.73)(、44.44±4.80)和(39.80±4.50)ms,A、B两组分别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A、B组间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A、B、C 3组P-A间期、H-V间期均无变化。[结论]消旋四氢巴马汀对心脏窦房结及房室传导均有抑制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19例AVB的希氏束电图(HBE)。经皮穿刺股静脉将三极导管送至心脏希氏束部位,记录HBE。一度AVB5例,其中4例阻滞于房室结内,1例在希氏束内;二度AVB4例,3例阻滞于房室结,1例在希浦系;三度AVB10例,5例阻滞于房室结内,4例在希氏束,1例在希浦系。HBE能确定房室传导的阻滞部位,对指导安装起搏器和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血浆异钩藤碱浓度对兔心率及希氏束电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血浆异钩藤碱浓度对兔心率及希氏束电图的影响。方法 心房起博及希氏束电图方法。结果 血浆异钩藤碱浓度在0.73-3.68mg/L范围内呈剂量依赖性减慢心率、延长窦房结传导时间、窦房结恢复时间、心房-希氏束间期、希氏束-心室间期、以及心电图的P-R间期,其中对心率和房室传导抑制明显。结论 异钩藤碱用于对抗扩血管药引起的加快的心率的副作用时,血药浓度控制在1-2mg/L为宜。  相似文献   

8.
6例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Ⅲ°A-VB)希氏束电图显示,1例为希氏束远端阻滞;1例为多层阻滞,即房室结完全性阻滞(A-H 中断)与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左前分支阻滞和Ⅰ度左后分支阻滞(H-V 延长);1例为希氏束近端阻滞。希氏束远端阻滞者心室率均<40次/分,均有昏厥史,2/4病人 QRS 波<0.12″,但Ⅲ°A-VB 者QRS 波未见明显延长,尚不能排除希氏束远端阻滞的可能性。4例希氏束远端阻滞者心室起搏未见室房逆传现象,可能远端阻滞的Ⅲ°A-VB 的室房逆传现象较为少见。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患者14例的心电生理检查资料,所有患者SNRT>1600ms,其中3例SACT>120ms;14例希氏束电图中正常者7例,异常者7例,其中3例为同时出现2个部位的传导阻滞,作者认为SSS常为全传导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0.
应用微机控制的信号采集-输出系统扩展SJ-41型多道记录仪的功能,使它的频率响应增加到1000Hz。采用这项技术可清晰地记录家兔和豚鼠的原位希氏束电图。  相似文献   

11.
希氏束电图可以准确判定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但存在创伤性,且操作繁杂。根据体表心电图的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房室传导阻滞的部位,进而对患者进行预后评估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和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具有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59例,其中19例行HBP,20例行LBBP,20例行传统右室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um pacing,RVSP)。根据记录术中心腔内电图和起搏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别定义HBP和LBBP;观察LBBP组和HBP组的起搏参数,包括阈值、R波感知、阻抗,评价LBBP和HB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比较3组起搏的QRS波时限。结果:HBP、LBBP和RVSP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9%、95%和100%。术后随访3个月,3组的起搏参数包括阈值、R波感知、阻抗稳定;LBBP组R波感知较HBP组高[(17.01 ± 5.81)mV vs.(4.12 ± 3.86)mV,P<0.05];阈值较HBP组低[(0.66 ± 0.17)V vs.(1.49 ± 0.75)V,P<0.05];HBP、LBBP与RVSP组起搏的QRS波时限分别为(107.18 ± 9.97)ms、(107.77 ± 13.46)ms和(168.00 ± 8.42)ms,HBP和LBBP组的起搏QRS时限明显短于RVSP组(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导线阈值升高、移位或脱位现象。结论:初步证实了希浦系统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LBBP与HBP相比,R波感知、阈值更佳,手术成功率更高;与传统右室起搏相比,希浦系统起搏能维持更生理性的心脏电同步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起源于希氏束左侧的频发室性早搏(室早)的心电图特点并观察电解剖标测(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效果。方法 选取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自2010年1月至2018年6月经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为起源于希氏束左侧的频发室早患者9例,在Carto指导下进行标测及导管射频消融,分析其体表心电图特征、心内电图及消融结果。结果 起源于左侧希氏束旁的室早心电图表现为:(1)胸前导联QRS波群时限较短;(2)胸前导联移行区通常在V1-V2导联之间;(3)以R波为主波的导联顶端尖锐无切迹、顿挫;(4)V1导联通常呈rS或者R型。9例中4例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成功率100%。结论 希氏束左侧起源的室早具有特定的心电图特点,在Carto三维标测指导下可以成功进行射频消融。  相似文献   

14.
采用 Gomes 氏法Ⅱ记录了48例窦房结电图,其中正常对照组25例,可疑病窦组7例,病窦组16例。记录成功者41例。窦房传导时间:对照组75.5±17.8ms,可疑病窦组88.0±3.5ms,病窦组171.7±39.4ms。经统计学比较,对照组可凝病窦组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病窦组差异明显。本文还观察了不同下限截止频率对记录窦房结电图的影响;按压颈动脉窦、注射阿托品及心房刺激对窦房传导时间的影响。分析了 Gomes 氏法Ⅱ的优劣,直接测量窦房传导时间的优点及限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对家兔心脏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为临床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家兔为实验对象,开胞暴露心脏,通过结扎及再通右冠状动脉,建立房室结缺血-再灌注模型,监测血流动力学、希氏束电图及体表心电图,观察不同时间缺血及缺血-再灌注时的AH及HV间期的变化。结果:结扎右冠状动脉后,94.8%的动物出现AH间期明显延长(P<0.01),再灌注后延长的AH间期明显缩短(P<0.01);缺血120min再灌注组,AH间期恢复结扎前水平后,随着再灌注的继续,AH间期则再次出现延长。结论:缺血可引起家兔在体心脏房室传导功能障碍,及时的再灌注可使房室传导功能完全恢复,延迟的血供恢复则可残留部分的房室传导障碍。  相似文献   

16.
经导管射频消融希氏束旁旁路的体会李克清牟瑞起黄树温王荣彬张雁杜明魏雅萍王淑敏王爱萍唐兴华(德州市人民医院内科,德州市253014)关键词希氏束旁旁路;心动过速;室上性;靶点图;消融术;射频经导管射频消融希氏束旁旁路的最大风险是误消融希氏束,导致完全性...  相似文献   

17.
应用希氏束电图检查了10例预激综合征患者,检查前2例LGL综合征,检查后,1例确诊为LGL综合征,另1例诊断为假性LGL综合征。8例典型WPW中3例A型,5例B型。8例患者的副束经HBE的检查得以确定。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为了解毛冬青甲素对心传导系统的作用,进而探讨其抗心律失常的作用机理。实验将家兔分成两组,正常对照组(10只)和用药组(10只),用RM—6000四导生理记录仪同步描记希氏束电图(HBE)、心电图(ECG)和血压。本实验统计学处理后,结果表明:用药组注射毛冬青甲素后HBE的A—H间期为63.5±6.00ms,与静注前(47.3+8.22ms)比较P<0.001,与对照组比较P<0.001;注药后5~10分钟,心率248±13.0降至203±13.7次/分(P<0.05);多数家兔注药后5~10分钟收缩压平均下降2.85kPa(P<0.05),舒张压平均下降1.50kPa(P<0.05)。提示毛冬青甲素能使房室传导时间延迟,降低心传导系统的兴奋性,从而消除了异位搏动以及使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产生抗心律失常的效应。  相似文献   

19.
邻近希氏束的快速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邻近希氏束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射频消融的策略。方法:对43例邻近希氏束的心动过速患者常规进行电生理检查,明确其机制后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希氏束旁路的消融在心动过速时进行,而室性心动过速则在窦性心律时消融。记录手术过程、所用器材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43例中,10例为希氏束旁路,2例为房性心动过速,30例为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例为特发性左心室室性心动过速。首次射频消融成功率为93%(40/43),复发2例,再次消融均成功。30例使用了Swartz R0鞘管。3例房室结双径路患者消融慢径路时出现一过性房室阻滞。结论:邻近希氏束的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成功率较高,但有一定的特殊性,应采取不同的消融策略,术中尤需避免损伤希氏束。  相似文献   

20.
希氏束旁旁道贴近希氏束,增加了导管射频消融术的危险性和难度.2000年6月21日我院成功消融1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