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赵波  李鹏  郭启芬  李佳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2,47(12):1659-1663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CVP)联合被动抬腿试验(PLR)在感染性休克病人容量反应评估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感染性休克病人11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使用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PiCCO)持续监测病人CVP、平均动脉压(MAP)、每搏输出量(SV)、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及心率(HR),并接受PLR和容量负荷试验,将PLR试验后CVP、SV、SVV、CI变化率,记录为△CVP、△SV、△SVV、△CI;将容量负荷试验后SV增幅(△SV容量负荷试验)≥10%作为阳性组,△SV容量负荷试验 < 10%作为阴性组。使用Pearson检验分析感染性休克病人△CVP与△SV、△SVV、△CI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分析△CVP、△SV、△SVV、△CI对感染性休克病人容量反应性的预测价值。结果110例病人共进行192次PLR和容量负荷试验,其中阳性组88例次(45.83%),阴性组104例次(54.17%)。PLR后2组病人CVP、SV、CI均高于基础值,且阳性组病人高于阴性组病人,2组病人SVV均低于基础值,且阳性组病人低于阴性组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感染性休克病人△CVP与△SV和△CI呈正相关关系(P < 0.05),与△SVV呈负相关关系(P < 0.05)。△CVP、△SV、△SVV、△CI联合预测感染性休克病人容量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963,高于四者单独预测,其预测敏感度85.60%,特异度98.90%。结论△CVP、△SV、△SVV、△CI联合使用,对感染性休克病人容量反应性的预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重建心阻抗图观察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心功能改变的意义。方法检测甲亢组和正常对照组的重建心阻抗微分图,用重建非线性公式测算左室心功能,分别统计2组的心搏出量(SV)、每分心排出量(CO、心排血指数(CI)、左室心功指数(LCWI)、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心收缩力指数(LVHI)、总外周阻力(TPR)和心率(HR)。结果甲亢组的CO、CI、LCWI、LVEF、LVHI、HR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SV、TPR则明显低于正常组(P〈O.05)。结论重建心阻抗图的测量结果能够反映甲亢患者的临床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万芳 《当代医学》2014,(22):34-35
目的:观察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以供临床工作参考。方法选择2010年8月~2013年7月急慢性心力衰竭患者10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2组。所有患者均接受抗心律失常综合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接受硝酸甘油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重组人脑利钠肽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指标的差异性。结果与治疗前对比发现,所有患者SV、CO、CI、LVEF等指标均有所上升,其中观察组各指标治疗后优于对照组SV(60.38±8.33)mL,CO(5.38±0.86)L/min,CI(4.22±0.80)L/(min·m^2),LVEF (56.14±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重组人脑利钠肽辅助治疗急慢性心力衰竭可取得良好的疗效,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骆强  卿山林  田中  姜涵文 《西部医学》2020,32(3):434-437
【摘要】 目的 分析米力农联合洋地黄治疗尿毒症血液透析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8年4月在本院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67例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观察组(n=30)与对照组(n=37)。对照组给予洋地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米力农。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气分析、超声心功能指标、心肌标记物水平,并统计28 d病死率及再入院率、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两组疗效等级、总有效率、28 d死亡率、28 d再入院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心率(HR)、二氧化碳分压 (PaCO2)、B型脑钠肽(BNP)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氧分压(PaO2)、每搏输出量(SV)、心排血量(CO)、心脏指数 (CI)、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血流舒张早期最大流速与舒张晚期最大流速的比值(E/A)、硫化氢(H2S)较治疗前显著上升,且观察组HR、PaCO2、BNP显著低于对照组,PaO2、SV、CO、CI、LVEF、E/A、H2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米力农联合洋地黄治疗血液透析的尿毒症合并心力衰竭患者疗效安全性可靠,对血流动力学、心功能的改善程度优于单一洋地黄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双胎与单胎产妇在接受蛛网膜下腔阻滞(spinal anesthesia, SA)后剖宫产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特点。方法纳入同期行择期剖宫产手术的双胎与单胎产妇各40例,通过无创心输出量监测仪(NICOM)测定SA前后以及剖宫产术中不同时间点的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 CO)、每搏量(stroke volume, SV)、心率(heart rate, HR)、总外周血管阻力(total peripheral vascular resistance, TPR)和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同时比较2组低血压发生率、平均血管活性药物的用量及最高阻滞平面等。结果双胎组产妇的CO和SV在SA后持续下降,不同时间点均低于单胎组(P<0.05),而2组的HR在SA后均上升,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A后2组的TPR均开始下降,但与基础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胎组的TPR在SA后的几个时点显著低于双胎组(P<0.05)。2组MAP在SA后均下降,在第10分钟时双胎组显著低于单胎组(P<0.05)。双胎组SA后的低血压发生率、血管活性药用量和最高阻滞平面均显著高于单胎组(P<0.05)。结论SA对双胎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有显著的影响,尤其心输出量和血压降低均较单胎产妇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静滴国产米力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及临床血流动力学的改变.方法:对32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静脉滴注米力农0.5μg/kg/min,每天静滴6小时连用一周,记录治疗前后心率(HR),每搏量(SV),左室射血分数(EF),心输出量(CO),心指数(CI),外周血管阻力(SVR),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的改变.结果:米力农能使心力衰竭患者的SV、EF、CO、CI、均有显著提高(P〈0.05〉.SVR显著降低(P〈0.05〉.HR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米力农具有正性肌力和扩血管作用,可明显改善左室功能,改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术麻醉中输注参麦注射液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术期心血管功能的影响。方法 ASAⅡ~Ⅲ级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30例于麻醉平稳后静脉滴注参麦注射液,B组30例给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记录术前( T0)、术中( T1、骨水泥后3~5 min)、术毕( T2)、术后3 h( T3)、术后12 h( T4)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心电图( ECG )各导联ST段变化,检测每搏输出量( SV)、心输出量( CO)、心指数( CI)。结果与T0时相比,两组患者在T1时MAP 降低,HR增快,但B组T1、T2、T3和T4的ST 段阳性变化发生率明显增加,SV、CO、CI降低( P均<0.05);而与A组相比,B组术中MAP下降及HR加快更明显,T1、T2、T3的ST段阳性变化发生率升高( P<0.05);与B组比较,A组在T1、T2、T3时间点上SV、CO、CI均升高( P均<0.05)。结论参麦注射液可提高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围术期血流动力学稳定性,降低心肌缺血缺氧发生率,有效保护老年患者心血管功能,提高手术麻醉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的昼夜节律改变。方法根据Framinghan诊断标准选择2005年12月至2007年2月因充血性心力衰竭在本院住院的患者75例,男54例,女21例,年龄44-90岁,平均为(70±15)岁,心功能分级Ⅳ级,将其作为正常心力衰竭组。对照组20例,男15例,女5例.年龄46-87岁,平均为(69±14)岁。入院后即刻采用美国通用电气公司RAC2A血流动力学监测仪监测心脏血流动力学指标,并于每个整点时刻测量并记录心率(HR)、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等指标。结果心力衰竭组与对照组HR、SV、CO均存在昼夜节律,但分布规律存在差异,对照组HR、SV及CO分布曲线昼夜变化较平缓,而心力衰竭组HR、SV、CO分布曲线昼夜变化相对剧烈。心力衰竭组的HR明显快于对照组(F=11.602,P=0.001),而SV、CO明显低于对照组(F=149.167、55.464,p值均=0.000)。在凌晨1:00-4:00,心力衰竭组HR、SV、CO分布曲线与对照组明显不同,且心力衰竭组在此时间段的HR与SV分布趋势出现分离现象,HR逐步下降,而SV呈上升趋势。结论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HR、SV、CO分布的昼夜节律受损,在凌晨1:00-4:00,心力衰解患者HR、SV分布趋势存在分离现象。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需要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按照血压常规输液,或在经胸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塌陷率(IVC-CI)指导下行液体治疗,比较两组在低血压、氧代谢障碍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方法: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插管诱导前均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F)、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对照组在MAP<65 mmHg时给予500 mL平衡盐溶液15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在MAP≥65 mmHg时不给予液体输注。实验组彩超测量下腔静脉直径(dIVC),根据公式计算IVC-CI,在IVC-CI≥50%给予500 mL平衡盐溶液15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IVC-CI<50%,不给予液体输注。麻醉诱导后均再次记录HR、MAP、CVP、P/F、ScvO2、Pcv-aCO2。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在诱导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是患者的心率降低,CVP、P/F、ScvO2增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诱导后血压降低、P/F增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R、CVP、Scv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Pcv-aCO2虽然都有下降,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塌陷率评估容量相对于传统的容量评估方法,具有快速、准确、不增加患者风险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保护性涨肺措施对食管癌根治术高血压老年患者血流动力学等指标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左侧开胸食管癌根治术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均分成C组和P组,每组15例。丙泊酚靶控输注静脉诱导与维持麻醉,行右单肺通气(OLV)。根据有创平均动脉压(MAP)、每搏量变异度(SVV)、心脏指数(CI)作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关胸前恢复双肺通气(TLV),C组采用常规涨肺:以手控涨肺,气道峰压(Ppeak)20 cmH2O持续5 s,间断3 s;P组采用保护性涨肺:在机械通气潮气量10 mL/kg,呼吸频率12次/min 5个循环后,启动手控涨肺。记录恢复TLV前即刻( TLV前),TLV后1~10 min( TLV 1~10 min)的外周动脉心输出量( CO)、每搏输出量( SV)、SVV、CI,C组记录前10次手控涨肺结束时的MAP、心率( HR)、Ppeak和中心静脉压( CVP),P组记录5次机械通气吸气末和5次手控涨肺结束时的数据。结果两组患者OLV时的氧合指标,涨肺期间的HR、SV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C组肺完全复张需时短于P组。 P组前5次涨肺时的MAP高于C组,Ppeak和CVP 低于C组;在TLV 1~4 min的CO、SV、CI高于C组。 C组在TLV 1~4 min的CO、SV、CI及涨肺结束时的MAP低于TLV前;术后第1天,P组的动脉氧分压、氧合指数高于C组,脑钠肽前体低于C组( P<0.05, P<0.01)。结论以机械通气过渡的保护性涨肺策略可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改善术后氧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是否能够继续应用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cv-aCO2)作为脓毒症液体复苏的指标。方法: 56例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根据静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差值(Pcv-aCO2)是否≥ 6 mmHg,分为高Pcv-aCO2组和低Pcv-aCO2组。观察2组患者在入组前及入组后12,24 h时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包括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中心静脉压(CVP);灌注指标,包括ScvO2,Pcv-aCO2,乳酸(Lac),Lac清除率;器官功能指标,包括氧合指数(PaO2/FiO2),血肌酐(SCr),肌酸激酶(CK-MB)及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和24 h内2组患者总液体入量变化。结果: 24例(42.9%) Pcv-aCO2增高≥6 mmHg的患者入高Pcv-aCO2组,其余32例入低Pcv-aCO2组。治疗后12,24 h低Pcv-aCO2组ScvO2和CO明显高于高Pcv-aCO2组(P<0.05),Lac和SCr明显低于高Pcv-aCO2组(P<0.05);低Pcv-aCO2组治疗后12,24 h Lac清除率均明显高于高 Pcv-aCO2组(P<0.05);低Pcv-aCO2组24 h液体入量[(3449.47±695.41) mL]明显少于高 Pcv-aCO2组[(4070.66±757.43) mL](P=0.002)。低Pcv-aCO2组的24 h SOFA评分明显低于高 Pcv-aCO2组;APACHEⅡ评分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O与Pcv-aCO2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脓毒症患者ScvO2达标后仍然可能存在组织灌注不足,尤其是在Pcv-aCO2 ≥6 mmHg时提示复苏不充分。Pcv-aCO2可以作为经过早期液体复苏治疗后ScvO2>70%的脓毒症患者进一步液体治疗的复苏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成比例辅助通气(PAV)与双水平气道正压(BiPAP)通气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方法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1例,给予常规内科治疗的同时,进行PAV和BiPAP通气各60min,监测患者在鼻导管吸氧自主呼吸以及接受不同通气模式支持时血流动力学参数、通气参数和动脉血气的变化。结果与自主呼吸相比,患者在BiPAP通气后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略有下降,而在PAV通气时呈明显下降(P0.05)。BiPAP通气时患者的心输出量(CO)、心脏指数(CI)、搏出量(SV)和每搏指数(SI)与PAV时相近,但低于未进行PAV时。PAV通气后射血前时间(PEP)明显缩短,对左室射血时间(LVET)则影响不大。PAV通气时的浅快呼吸指数(RR/VT)为81.2±4.7,显著高于BiPAP时的53.6±2.9(P0.05)。PAV支持时的PaO2/FiO2较鼻导管吸氧时显著增高,PaCO2则有所降低。结论COPD呼吸衰竭患者接受PAV通气后,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中CO、CI、SV等均明显下降,心输出量、心脏指数、搏出量和每搏指数明显改善,患者的心脏收缩能力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3.
对45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作了心脏血流动力学方面的检测,结果发现每分输血量(Co)、每搏输血量(SV)、心脏指数(CI)、心搏指数(SV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0.001),总外周阻力(TPR)无明显变化(P<0.05);Co、SV、CI、SVI TPR在Chil A、B、C级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0.001),其关系:Co、SV、CI、SVI为 A级>B级>C级,TPR为C级>B级>A级。还发现CO、SV、SV、CI、TPR与门脉高压程度有明显关系(P<0.05~0.01)。并认为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心脏血液动力学变化可能与心肌收缩功能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在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2例临床确诊的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患者应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检查,测量仰卧位时左肾静脉狭窄前扩张部位近端(a段)及狭窄部位(b段)内径,计算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间的压力差△P。结果:患者仰卧位左肾静脉狭窄部及扩张部位比值(a/b)在3倍以上;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间的压力差△P≥3mmHg。结论:CDFI及PD能直接反映左肾静脉与下腔静脉间的压力差,二维B超与多普勒结合可为诊断左肾静脉压迫综合征提供有力的证据,可作为诊断此病的标准。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相同剂量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分别对中老年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30例择期下肢或下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年龄〉40岁),分为两组,每组15例,分别接受左旋布比卡因15mg及罗哌卡因15mg蛛网膜下腔阻滞。监测患者心电图(ECG)、血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并应用sonosite彩色超声诊断仪,采用单平面simpson′s法,即取心尖二腔或四腔观,勾画心内膜,按simpson′s规则,将左室按长轴方向分为若干个小圆柱体,这些圆柱体的体积之和为左室容积,公式为:V=∑A.△h,计算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CO)等血流动力学参数,记录时点分别为:注药前(TO)、注药后6min(T1)、12min(T2)和18min(T3),同时记录感觉阻滞平面、双下肢运动阻滞情况。结果给罗哌卡因中老年组T1、T2、T3时点为TO相比,HR左室舒张末期容积(VD)、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S)、SV、CO均下降明显(P〈0.05),左旋布比卡因中老年组,LVD、LVS、SV、CO有不同程度的下降(P〉0.05),HR无明显变化。组间比较,罗哌卡因中老年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结论相同剂量左旋布比卡因与罗哌卡因对中老年人的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利用超声心动图技术研究肺动脉高压患者下腔静脉塌陷指数(cIVC)及多普勒血流频谱形态与肺动脉压力的相关性.方法:经胸超声心动图常规对76例肺动脉高压组患者(其中34例为轻度、27例为中度、15例为重度)及4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分别测量其在呼气末及吸气末时下腔静脉的内径,计算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同时比较下腔静脉血流频谱形态.结果:三组肺动脉高压患者(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呼气末以及吸气末下腔静脉的内径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cIVC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及重度肺动脉高压组下腔静脉频谱S波、D波、a波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下腔静脉塌陷指数及血流频谱形态对肺动脉高压具有重要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在强镇静、镇痛、机械通气条件下对脓毒血症患者进行液体治疗,评估患者HR、MAP、CVP、CO、SV、SVI、SVV等作为液体反应指标的差异以及各指标基础值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20例脓毒血症患者,按理想体重给予10 mL/kg、20 mL/kg、30 mL/kg万汶注射液,观察上述各项指标变化.结果每搏量变异度(SVV)预测液体反应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论血液动力学参数每搏量变异度可以预测危重患者的液体反应,可以作为指导这些患者液体治疗的一个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18.
广西巴马小型猪体外循环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广西巴马小型猪体外循环建立的方法。方法选用小型猪12头,随机分为两组(n=6)。实验组:在心包外过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阻断带建立体外循环;对照组:在心包内过上腔静脉和下腔静脉的阻断带建立体外循环。结果两组建立体外循环所需的时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所用的时间短;两组的成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改进的广西巴马小型猪体外循环建立方法所需的时间更短,是一种更快捷和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比分析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68例膜性或短段闭塞性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下腔静脉血栓治疗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小球囊预开通治疗组(A组,n=21)、置管溶栓治疗组(B组,n=20)和保守治疗组(C组,n=27),每48h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观察下腔静脉血栓溶解情况,血栓完全溶解后常规应用直径20~30mm大球囊扩张狭窄或闭塞段管腔。结栗治疗2d后,A组血栓溶解率(76.2%)显著高于B组(45.0%)和c组(18.5%)(均P〈0.05),B组血栓溶解率显著高于C组(P〈0.05);治疗4d后,A组与B组m栓溶解率(85.7%和75.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血栓溶解率均显著高于c组(37.0%)(均P〈0.05);治疗6d后,A组和B组血栓溶解率(90.5%和9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血栓溶解率均显著高于C组(51.9%)(均P〈0.05)。所有患者抗凝溶栓治疗6d后无症状性肺栓塞、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小球囊预开通及置管溶栓治疗巴德-吉亚利综合征合并下腔静脉血栓形成效果均较好,小球囊预开通治疗较置管溶栓治疗更安全迅速。  相似文献   

20.
谭奕东 《海南医学》2014,(18):2737-2739
【摘要】目的探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心源性和非心源性急重症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5例急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入选患者均采用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按照病因分为心源性组与非心源性组,比较两组患者无创血流动力学检测参数的差异,并分析该监测方式对治疗的指导意义。结果两组患者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源性组患者心脏指数(CI)、心输出量(C0)每搏输出量(SV)、每搏指数(SI)、左室射血时间(LVET)、加速度指数(ACI)、左室做功(LCW)均显著低于非心源性组(P〈0.05);同时,心源性组患者体血管阻力(SVR)、胸腔液体量(TFC)、收缩时间比率(STR)、预射血期(PEP)显著高于非心源性组(P〈0.05)。根据患者病因结合无创血流动力学参数指导治疗,心源性组患者给予强心、利尿等相关治疗,非心源性组给予抗感染、机械通气、改善。肾功能等治疗,85例患者存活69例,死亡16例。结论心源性急重症与非心源性急重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存在显著差异,可依据监测结果指导早期目标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