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9 毫秒
1.
目的 观察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齿状回颗粒下区(SGZ)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 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2h腹腔注射川芎嗪(80mg/kg,1次/d),术后4h腹腔注射BrdU(50mg/kg,1次/d),分别于缺血7、14、21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海马SGZ 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 脑缺血7d,缺血同侧SGZ BrdU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14d达峰值,21d减少(P〈0.01)。川芎嗪组7d时,缺血同侧SGZ BrdU阳性细胞亦明显增多,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与缺血模型组比较,川芎嗪组7、14和21d,缺血同侧SGZ BrdU阳性细胞数均增加显著(P〈0.01),至21d仍保持高水平。结论 川芎嗪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海马SGZ的细胞增殖可能有持续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riiodothyronine,T3)对双侧颈总动脉结扎(2-vessel occlusion,2VO)大鼠侧脑室下区(subventri(sular zone.svz)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VO组和缺血后T3干预组,每组8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术制备慢性脑缺血模型,术后各组大鼠连续7d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5-Bromo-2′-deoxyuridine,BrdU)标记增殖细胞。各组5只分别于第7、14天灌注取脑组织,采用BrdU与Doublecortin(DCX)免疫荧光双染法标记新生神经元;各组3只取新鲜脑组织分离SVZ,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DC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T3作用7d后,T3干预组BrdU阳性细胞较假手术组显著增多(P=0.002),与2VO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4);且BrdU/DCX阳性细胞较2VO组和假手术组均显著增多(均P〈0.05)。T3作用14d后,T3干预组BrdU阳性细胞和BrdU/DCX阳性细胞均显著多于2VO组和假手术组(P〈0.01)。与2VO7d组相比,2VO14d组BrdU阳性细胞和BrdU/DCX阳性细胞显著减少(P〈0.05)。免疫印迹法也显示T3组DCX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多、结论:T3可促进慢性脑缺血大鼠侧脑室下区新生神经元的增殖,提高存活率,促进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川芎嗪(ligustrazine)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侧脑室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川芎嗪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线栓法制作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5-溴脱氧尿嘧啶(5-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增殖细胞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rdU阳性细胞并对SVZ区BrdU阳性细胞计数.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的表达,并测定吸光度值.结果:正常组、假手术组SVZ有少量BrdU阳性细胞,川芎嗪治疗组、对照组SVZ区BrdU阳性细胞再灌注后1 d开始出现,逐渐增加,7 d达到峰值,持续至14 d,在21 d时下降.川芎嗪治疗1 d和3 d组BrdU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1).在缺血对侧SVZ也有细胞增殖,川芎嗪治疗组、对照组在各时间点的变化与缺血侧相似.川芎嗪治疗1 d,3 d组nNOS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治疗7 d组与3 d组相比nNOS表达量增加,但与缺血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川芎嗪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SVZ区的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nNOS的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摘要:目的观察槲皮素对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室管膜下区(SVZ)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线栓法制作大鼠右
侧大脑中动脉阻塞模型,术后6 h腹腔注射槲皮素(50 mg/kg,1次/3 d),术后4 h腹腔注射BrdU(50 mg/kg,1次/d),分别于
缺血第7、14、21天采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侧脑室SVZ BrdU阳性细胞数。结果脑缺血第7天,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
胞较假手术组明显增多,第14天达峰值,第21天减少(P<0.01)。槲皮素组第7天时,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胞亦明显增
多,并随着缺血时间延长明显增加;与缺血组比较,槲皮素组7、14 和21 d 缺血侧SVZ BrdU阳性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
0.01),至21 d仍保持高水平。结论槲皮素可维持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侧脑室SVZ的细胞增殖在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神经巢蛋白(nestin)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的活化增殖情况及通心络对其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MCAO)模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缺血后3、7、14以及21d缺血侧室管膜及室管膜下区(SVZ)、海马齿状回(HDG)神经巢蛋白的变化。给予模型大鼠通心络灌胃,观察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结果 神经巢蛋白阳性细胞随缺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荧光强度值增加,第7、14、21天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造模后通心络组BrdU阳性细胞荧光强度值和BrdU+nestin免疫双标荧光强度值均高于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可引起其缺血侧SVZ、HDG区神经干细胞反应和增殖;而通心络可显著增加MCAO大鼠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室周带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迁移。方法:制作大鼠脑梗死模型,将其分为脑梗死后3、5、7和14d组,对照组为假手术组:采用免疫组化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双皮质素(DCX)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室周带BrdU阳性细胞在脑梗死后逐渐增加,并于7d达高峰,14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梗死后不同时间组室周带BrdU阳性细胞数均高于对照组(P〈0.01)。DCX阳性细胞具有迁移细胞的形态学特征,并向损伤区迁移,于术后5d迁移细胞的数量达高峰。结论:脑梗死可激活室周带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并向损伤区迁移。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川芎嗪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变化,及其对海马齿状回、侧脑室室下区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动物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对照组、川芎嗪处理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由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MACO)制成.BrdU标记增殖细胞.免疫组化SABC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段的nNOS、BrdU免疫阳性细胞表达,Western blotting测定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脑区在不同时间段的nNOS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在大脑皮层、纹状体与尾壳核和海马均有nNOS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对照组缺血侧各脑区内,nNOS表达较假手术组升高(P<0.05),并随时间延长而递增.川芎嗪处理组大脑皮层、纹状区与尾壳核nNOS表达1、3 d组比对照组同时段表达降低(P<0.05).川芎嗪处理组BrdU阳性细胞在侧脑室室下区(SVZ)缺血再灌注1、3 d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川芎嗪处理组BrdU阳性细胞在海马齿状回(DG)缺血再灌注3 d、7 d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川芎嗪能抑制缺血后脑组织内早期nNOS的表达,对缺血后脑组织具有早期保护作用,并能促进SVZ和DG神经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8.
背景:功能性电刺激(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FES) 可促进梗死后运动功能恢复,上调与神经再生有关生长因子的表达,但是关于FES是否直接影响缺血梗死后大鼠神经再生未见具体报道。 方法:成年雄性SD大鼠,制作永久性大脑中动脉梗死模型(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 MCAO)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安慰刺激组,FES组,每组又随机分为治疗1d、3d、7d、14d四个亚组,模型成功48h后 FES组瘫痪侧前肢开始给予FES刺激,2次/d,10min/次,间隔10min。模型成功48h后给予腹腔注射BrdU(50mg/kg),2次/d,间隔4h。采用mNSS评分量表行功能评定,免疫荧光双标法动态检测缺血侧SVZ的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 NSCs)增殖、迁移、分化的动态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缺血侧SVZ与NSCs增殖、分化密切相关的Wnt3蛋白表达变化。设置P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治疗第7d和14d,FES组的行为学评分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 FES组大鼠梗死侧SVZ的BrdU ,BrdU /GFAP 阳性细胞数目在FES治疗第7d及14d明显增加(P<0.05);BrdU /DCX 细胞数目随着时间延长增加,且逐渐趋向缺血纹状体,在治疗第14d时阳性细胞数目高于安慰刺激组和对照组(P<0.05);BrdU /NeuN 仅在治疗第14d时有少量表达,组间并无显著性差异。各组不同时间点脑梗死大鼠梗死侧SVZ的Wnt3蛋白表达随着时间点的推移均呈上升趋势,治疗第7d、14d时间点上FES组大鼠Wnt3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2组(P<0.05)。 结论:梗死后48小时开始给予FES治疗能够促进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化,这可能与其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老年和成年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室管膜下区(the subventricular zone,SVZ)神经干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梗塞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室管膜下区5-溴脱氧尿嘧啶(bromndeoxyuridine,BrdU)标记的阳性细胞数的变化:结果:正常组和假手术组成年大鼠SVZ的BrdU阳性细胞明显多于老年大鼠。实验组成年和老年大鼠SVZ的BrdU阳性细胞均在缺血后3d开始增加,7d时达到高峰,28d时仍高于正常水平,且成年大鼠各时间点SVZ的BrdU阳性细胞均明显高于老年大鼠。结论:大鼠脑缺血激活SVZ神经干细胞增殖,成年大鼠干细胞增殖能力强于老年大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老年大鼠脑出血后发生的神经细胞再生现象及其特点。方法:应用成年及老年(分别3个月及18个月大小)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制作脑出血模型,主要采用蛋白印迹分析、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方法,对Bromodeoxyuridine(Brdu)及未成熟神经元标记doublecortin(DCX)和polysialylated neural cell adhesion protein(PSA—NCAM)等进行分析。结杲:在老年大鼠,DCX的表达于脑出血后7天即有增加,2周后同侧脑室下区(subventricular zone,SVZ)及基底节可见大量DCX阳性细胞,其表达达到高峰,是对照组的(670&#177;145)%(P〈0.01);绝大多数的DCX阳性的细胞也共同表达Brdu;与成年大鼠相比,老年大鼠脑出血后DCX表达减少。结论:老年大鼠脑出血后有明显的神经细胞再生,SVZ的神经元前体细胞增生明显,并向受损伤的基底节区移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亚低温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及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作大鼠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模型成功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亚低温组。两组大鼠均于术后3,7,14,21 d处死,处死前1 d腹腔注射5-溴脱氧尿核苷(BrdU)标记增殖的神经干细胞。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并动态观察侧脑室下区(SVZ)及梗死灶周围皮质BrdU阳性细胞的变化。结果:对照组SVZ区及梗死灶周围BrdU阳性细胞在梗死后3 d开始增多,7 d达高峰,14 d后开始下降,21 d进一步减少。亚低温组各个时间点SVZ区及梗死灶周围BrdU阳性细胞显著性高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亚低温组在各个时间点均能显著提高BrdU阳性细胞。结论:亚低温能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迁移。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后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及其可塑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脑梗死后自体神经干细胞的原位增殖,并探讨其可塑性.方法雄性Wistar大鼠共68只,分对照组(n=8),脑梗死后1、3、7、14、28 d组,每组12只.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动态检测大鼠脑内5-溴脱氧尿苷嘧啶(BrdU)、Brdu/多唾液酸神经细胞黏附分子(PSA-NCAM)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室下区和海马BrdU阳性细胞在脑梗死后1 d开始增加(P<0.05),7 d达到高峰,14 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28 d后接近正常水平;室下区和海马BrdU/PSA-NCAM阳性细胞在脑梗死后7 d开始增加(P<0.05),14 d达到高峰,28 d后开始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大约占同期BrdU阳性细胞数60%.结论脑梗死可激活自体神经干细胞原位增殖,并且大多数增殖的神经干细胞具有可塑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和脑组织GAP-43、SYN表达的变化,探讨缺血再灌注后脑损伤电针干预的神经可塑性机制。方法:60只健康成年雄性SD(Spraguer-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R)。电针刺激在造模成功3 h内开始,电针组针刺双侧内关、水沟、三阴交及百会穴,留针30 min,每天针刺1次。假手术组和模型组,不进行任何干预治疗。各组大鼠在7、14 d两个时间点取10只进行运动功能评估及免疫组化SP法观察GAP-43、SYN的表达。结果:运动功能评分:假手术组大鼠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模型组和电针组比较,7 d时,运动功能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14 d时,电针组大鼠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模型组(P〈0.05)。免疫组化: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切片中没有GAP-43阳性细胞表达。大鼠脑梗死后7 d,模型组脑缺血组织周围出现GAP-43阳性细胞,14 d时减少,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电针组GAP-43阳性细胞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假手术组可见SYN表达,大鼠脑梗死后7 d,模型组脑缺血区SYN表达较假手术组减少,模型组SYN表达14 d开始上升,但与假手术组比较明显减少,差异有显著性(P〈0.05)。电针组SYN表达在各时间点较模型组显著增加,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电针可促进局灶性脑梗死大鼠运动功能的恢复,其机制可能与增强脑缺血区周围皮质突触素和GAP-43的表达,增强神经可塑性有关。  相似文献   

14.
Background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 (FES) is known to promote the recovery of motor function in rats with ischemia and to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growth factors which support brain neuro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